李兵父子修都江堰是哪个朝代?李冰父子修建都江堰作用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3-02-23 点击数:
简介:李兵父子修都江堰是哪个朝代的?他们修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要修都江堰?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是什么?“三星堆遗址出土文物展”将一一为大家解答。

本期节目我们邀请到了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建国,带我们走进古蜀国的世界。

他将带领我们穿越时空,感受古蜀文明的魅力。

敬请收看本期节目。

我是主

【菜科解读】

李兵父子都江堰哪个朝代的?他们修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要修都江堰?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是什么?“三星堆遗址出土文物展”将一一为大家解答。

本期节目我们邀请到了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建国,带我们走进古蜀国的世界。

他将带领我们穿越时空,感受古蜀文明的魅力。

敬请收看本期节目。

我是主持人王建国。

今天我们来聊一聊三星堆遗址。

一:李兵父子修都江堰是哪个朝代

作为伟大的世界遗产之一的都江堰,它的存在是古代中国智慧的象征。

从2200多年前它就屹立在这里,历经了几千年的风霜雪雨,都江堰依旧以挺拔昂然的姿态,带走世人惊艳的目光。

人们惊叹都江堰的鬼斧神工时,又对他的建造者们顶礼膜拜。

众所周知,都江堰是李冰父子的杰作。

李冰自己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当初一个造福百姓的小举动,没想到会一直福泽后世子孙,时至今日人们对都江堰都是赞不绝口,都江堰的建成使四川从灾害多发区,一跃变成了水旱从人的天府之国。

李冰,关于他本人的生平事迹不是特别详细,史书上对他的出生年月和出身地方地没有详细记载。

我们知道,他被秦王任命为蜀地的太守,由此开始了李冰的治水之路。

谈到李冰修建都江堰的原因,不难猜到,一定是与蜀地经常遭受水旱灾害有直接原因。

蜀地使岷江的发源地,每年到了雨季的时候,岷江的水流大,水势很急,而且水流到这里后因为地形复杂,加之泥沙淤积,使得船舶的航行十分困难。

也因此造成了西边洪水肆虐,东边旱灾连连。

除了这自然的原因外,还与秦国军事需求有关。

李兵父子修都江堰是哪个朝代?李冰父子修建都江堰有什么作用

公元前316年,秦惠文王采纳了大将司马错的策略:“得蜀则得楚,楚亡则天下定矣”,一举发兵灭掉了蜀国。

蜀国的地理位置很重要,蜀地紧靠着楚国,而秦国与楚国交战时,战略物资都是通过蜀地的岷江,作为秦军的军事补给站,蜀地不仅给秦国作战提供了很多便利,也让秦国有了一个天然的粮仓。

公元前272年,李冰奉秦昭王之命,来到了蜀地,菜叶说说,秉承着军事战略为第一的思想,再加上当地的实际情况,李冰决定修建都江堰。

李冰上任之后,听取了民众的呼声,并且亲临实地考察,不久就开始着手这项规模浩大的工程。

在开始动工之前,李冰召集了当地比较有治水经验的百姓,一起讨论出修建的方大案纪实:在开凿都江堰的过程中李冰父子还遇到了很多棘手的问题。

战国时期,并没有火药、挖机等设备,只有靠人工挖掘,当遇到一座大山难以挖掘时,李冰想到了一个办法,就是放大火烧山,然后再用水浇,根据热胀冷缩的原理,山体自然崩塌,这个难题也就被李冰解决了。

随后要解决的是,大坝的主体。

修筑大坝得先有稳固的地基,在湍急的河流中想要修筑地基显然很困难。

而李冰父子又想到了利用石子,向江流中抛掷,最开始这个办法还是行之有效的,但遇到太大的风浪,石子也会随着洪流被冲走。

然而,他们又想到了一个很好的办法,就是利用竹子,编成一个个很大的竹笼,然后再将石头投掷在竹笼里沉人江底,费尽周折才建成了都江堰大坝的大堤,人们这个举动的评价有:重而不陷、击而不反、硬而不刚、散而不乱。

虽然不知道此举是否为李冰的首创,不管是他首创还是吸取了前人的经验教训,这个做法都是简便又高效的方法,实在是不得不令人钦佩古人的智慧。

宝瓶口、鱼嘴与金刚堤、飞沙堰等都有采用竹笼的方法,夏秋洪水季节,江水到了都江堰便自动调节,内江进水四成,外江进水六成,“分四六,平潦旱”。

这便是都江堰的工作原理。

“蜀守冰凿离堆,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太史公简单几句话概括了都江堰的主人李冰父子的功绩,却道不出这浩大工程后的智慧和艰辛。

更多原创文章,尽在“读史有智慧”

二:李兵父子修都江堰是哪个朝代的故事

都江堰水利工程为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率众修建的,是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

三:李冰父子修建都江堰用了多长时间

公元前256年~公元前251年,李冰被秦昭王任为蜀郡(今成都一带)太守。

期间,李冰治水创建了奇功,其建堰的指导思想,就是道家的“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

他在今四川省都江堰市(原灌县)岷江出山口处主持兴建了中国早期的灌溉工程都江堰,因而使成都平原富庶起来。

李冰(生卒年、出生地不详),战国时代著名的水利工程专家。

公元前256年—前251年被秦昭王任为蜀郡(今成都一带)太守。

期间,他征发民工在岷江流域兴办许多水利工程,其中以他和其子李二郎一同主持修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最为著名。

都江堰荷花观赏地推荐

夏天是赏荷花的季节,相信很多朋友应该都非常喜欢荷花吧?都江堰的荷花更是让人赞叹不已,毕竟夏日的荷花是最动人的风景。

那么在都江堰,有哪些可以赏荷花的地方呢?今天小编就给大家推荐几个赏荷花的地方吧!1、永兴葡萄园开车到沙西线与驾青线交汇路口,便能见到一片大大的荷塘,这个荷塘就是让众多摄影爱好者和拍照达人,一到夏季就必讨论的地方— 永兴葡萄园。

虽说是叫葡萄园,但是这里火起来并不是因为葡萄,而是因为坐拥这一亩荷塘。

这片荷塘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近距离接触,随手一拍都有大片的既视感,开花的时候可千万别错过哦~地址:永兴葡萄园(沙西线)2、青城湾以"渔樵耕读 诗意田园”为主题的体验式、教育型文化庄园。

樱语林诗歌、捉鱼溪、陌上采桑、童话走廊......如诗如画的场景就在眼前!这里也是观荷胜地,雨后花蕊带珠,显得那么细腻动人。

诗意般田园生活,静谧而悠远...这里不论年龄、不论职业,只要是来客,都能在此找到一方乐趣。

庄园特别大,环境优美、四季如画。

其中一半面积为水域和湿地。

主要以垂钓、度假、野营为主。

地址:青城湾湿地庄园3、大观荷塘月色位于大观镇的荷塘月色,荷塘里碧绿的荷叶挤挤连成一片,初出水面的荷苞渐渐亭亭玉立,阵阵荷香揭开夏季赏荷序幕。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如此秀美的场面说的就是这里。

当然,这里除了赏花,还可以悠闲的坐在池塘边喝茶、钓鱼,休闲度过一整天。

地址:都江堰市大观镇人民政府旁边4、崇义藕田花海崇义藕田花海原名陈家莲花湖,这里除了荷花,还种植了大量花卉药材,赏荷的同时,一不小心就会路过其它的花儿,让人心生欢喜。

一进大门就能看到大片荷塘,荷塘中间专门设置了一座小桥,漫步而上,置身花海之中,扑鼻而来的淡淡荷花香,让人瞬间舒爽起来。

这里水田一线,地势宽阔,沿桥观景,每一步都能发现不同的美,心情也畅快起来~地址:桂桥社区

都江堰秋天最值得一去的高颜值古道

九月在不知不觉中,都江堰的气温已经,慢慢有所下降了,进入初秋季节,很适合外出游玩走一走,欣赏风景,那么在都江堰有哪些值得一去的高颜值古道呢?详情见下文。

1、松茂古道松茂古道起于都江堰西,止于松潘县,全长700多里,虽然这条路最早始于何时无从考证,但是许多证据指明,最迟在三国时期,松茂古道就已经开通了。

金秋之时,漫步此古道上最为惬意~这条古道依山傍水,沿途风光俏丽多姿,磨损的石阶印证着当年的马帮商旅络绎不绝。

现如今,虽然松茂古道早已消失在大山深处,但当年长达700余里的古道,如今可在都江堰景区内寻得一二。

松茂古道的起点,就是现在的灌县古城西街。

由东向西走过长长的街道,街的尽头是峻秀的玉垒山。

秋日古城的轻灵水景与峻秀的玉垒山色相得益彰,一座充满独特魅力的生态古城呈现眼前。

循着古人的脚步,从“宣化门”进入古城区,沿着古街一直往前走,在离玉垒山不远处,左边有一条繁华的街道。

街道两旁是排列整齐的梧桐树秋日时分,已渐显微黄,沿街铺面十分热闹。

这就是松茂古道的第二站——南街。

而我们现在在都江堰景区经常走过的玉垒山,就是松茂古道的第三站。

山上古木参天,绿荫如盖,登顶可俯瞰都江堰水利工程全貌。

入玉垒山公园往西穿过灌县城隍庙(也可顺着西街),沿松茂古道步行约15分钟,便来到古城西北第一道城门西关。

再往前不远,就是玉垒关,它是古代川西平原的要隘,也是千余年来古堰旁的一处胜景,玉垒关上正楷大书“川西锁钥”四个大字。

站在玉垒关上,不免想起唐代诗人杜甫的那一句:“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再往前,经中擂鼓坪再向上便是玉垒阁。

玉垒阁是近年兴建的。

登上玉垒阁,都江堰山川秀色尽收眼底;夜晚临阁赏月,俯眼处灯火阑珊,流光溢彩。

虽只是在玉垒山这一小段走走,但仿佛依旧能听见岩壁上回响着的阵阵马铃声……一队队骡马驮着货物,驮着商贾,驮着藏羌与成都人们零零碎碎的日子,全都显现在眼前。

地址:松茂古道2、灵岩古道灵岩古道位于市区北部3公里左右的灵岩山,从山脚一直通往七星岩约十余里。

北魏孝文帝时期建灵岩古刹时,便有了这条佛家小路。

如今,从风雨侵蚀的古迹中,还能窥见古道的些许痕迹。

灵岩漫山高挺的银杏树与杉木林,成为了秋日里人们追逐的又一处风景地。

顺着石阶鳞次栉比地排列在山道两边的树木,是最靓丽的打卡地。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踏上灵岩古道,我们还能探寻到川西四大名刹之一的灵岩寺。

古道的尽头,在山顶上,可以俯瞰都江堰水利工程和城区风光,壮观~山里藏着一条古街,登临其上,有数家茶舍,可供人休息。

尽头的露台还可以远眺城市景观,安逸至极。

地址:灵岩古街3、椿仙行道民国初年,彭椿仙主持青城山,声名远播,以致访之者众,椿仙约法来访者,欲访椿仙者,需在山道旁植树一株。

经年累月,渐成绿荫通道,后人谓之曰:椿仙行道。

椿仙行道两旁的树木多是杉木,还有楠木、柏木,多数树木高约20米,一眼望过去,整齐排列直上云霄。

文人高缨曾说:“游人踏上曲径,步入密林,行过深谷,攀上绝壁,登上高峰,处处是空灵深邃的境界”,这段话可以说是对椿仙行道最确切的描述。

地址:椿仙行道4、赵公古道赵公古道起于玉堂镇,止于赵公庙,登山一般需时四个半小时(不负重),下山大概需时三个半小时。

高大的乔木满山遍野,与山脉、河流构成了一幅斑斓的色彩画卷,让人留连忘返。

山上有一“赵公祖庙”,始建于晋,兴盛于唐宋。

供奉财神祖师爷赵公明金身,是财神祖师爷赵公明的祖庙,也是财神文化发源地。

这里还放养了许多调皮的小猫咪,呆萌的样子深得游人喜爱,听说它们自带招财的寓意哦~杉树渐红,银杏泛黄,路边长满了路油油的小植物、各种野果果,还有小溪,环境超好,人还少。

水灵妹建议:大家登山一定尽力而为,不要勉强,没有登山经历、设备的就不要尝试,登山一定要注意安全!地址:赵公山5、上元古道上元古道位于都江堰市原中心镇中皇观与上皇观之间,它古老而悠久,久到世人已经渐渐把它遗忘。

如今的上皇观古道除了周围的农户住家之外,已经渐渐被世人淡忘。

石阶制成的古道还在和岁月抵抗着,如果再来这里,留下一张古道照片,也算是历史遗留的纪念,挺有意义~

加入收藏
               

李兵父子修都江堰是哪个朝代?李冰父子修建都江堰作用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