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密写陈情表的真实真相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5-04-26 点击数:
简介:

【菜科解读】

入选高中课本的《陈情表》原来是李密写给晋武帝的奏章,却因以情感人而成为传世佳作,深受后世文人学士的好评。

南宋文人安子顺曾说:“读诸葛亮《出师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忠;读李密《陈情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孝;读韩愈《祭十二郎文》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友。

李密是四川彭山人,幼年丧父,母亲何氏改嫁,由祖母抚养成人。

因对祖母孝敬而名扬乡里;他博览五经,精通《春秋左传》,是三国两晋时期文学家。

他原是蜀汉后主刘禅的尚书郎,公元263年,司马昭灭蜀,李密沦为亡国之臣。

蜀亡后,司马昭之子晋武帝司马炎为笼络民心,对亡国之臣实行怀柔政策,以显示其宽厚之胸怀;再加上李密以孝闻名于世,因此特征召李密为太子洗马。

李密时年44岁,以祖母无人供养为由,上《陈情表》以求暂缓赴任。

本来李密“辞不就职”真相有三:一是“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二是李密对蜀汉仍然有怀旧的思想,三是李密对晋武帝心存疑虑。

端汤送药,,未曾废离

生性多疑的晋武帝司马炎,对不肯就职的李密怀有戒心,再三督促他上任。

为打消晋武帝的疑虑,博得他的同情和信任,李密在《陈情表》开篇先用悲切的言辞陈说自己悲惨的身世:出生六月,父亲去世;刚满四岁,母亲改嫁;52岁的祖母刘氏,只好亲自抚养;而祖母刘氏“夙萦疾病,常在床褥”;李密体弱多病,九岁还不会行走,“零丁孤苦”,直到成人自立。

祖孙二人相依为命,李密对祖母“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尤其写了自己的“零丁孤苦”:没有叔叔伯伯,没有兄弟姐妹,单枝独芽,门庭衰败,“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把幼年时经历的寂寞、贫寒、孤独、悲怆、冷漠、遭人白眼的惨境呈现得淋漓尽致。

接着表白自己蒙受国恩却不能赴任的两难处境。

并自损自己"不矜名节",不应诏做官,是因为"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在打消了晋武帝怀疑的前提下,李密针对晋朝"以孝治天下"的治国纲领,再次抒发对祖母刘氏的孝情:祖母刘氏“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祖母大限将至,“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祖孙二人不可分离。

并明确写出“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也”,表示要先尽孝后尽忠,再次提出“愿乞终养”。

还以一个降臣的口吻卑微地表达了对晋武帝的恭谨:“生当陨首,死当结草,不胜犬马怖惧之情。

作者对晋武帝的忠爱、尊崇、殷勤之情溢于言表,使晋武帝深信不疑。

据说晋武帝览此表,赞叹说:"密不空有名也"。

感动之际,还赐奴婢二人,并令郡县供应其祖母膳食,李密遂得以终养祖母。

此后一年,祖母刘氏去世。

李密在家守孝两年后出仕。

两年后辞官归乡。

加入收藏
               

李密写陈情表的真实真相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