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枢-静脉吸毒者基因突变或免受艾滋病感染

【菜科解读】
从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获悉,该所博士生周衍衡和刘丰亮等人在导师郑永唐指导下,对中缅边境地区静脉吸毒人群艾滋病和肝炎的感染情况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该区静脉吸毒人群丙肝感染率最高。
该成果已发表在美国《公共科学图书馆》(PLoSONE)上。
"目前,国际和国内对云南省边境地区静脉吸毒人群艾滋病、乙肝和丙肝流行病学比较研究很少。
"周衍衡和刘丰亮说,为了给我国和云南省制定艾滋病防治规划和进行干预活动提供科学依据,他们对来自云南省德宏州的403名中国籍静脉吸毒者及与德宏州接壤的缅甸地区318名缅甸籍静脉吸毒者的艾滋病、乙肝和丙肝感染情况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无论是在中国籍静脉吸毒人群,还是在缅甸籍静脉吸毒人群中,丙肝的感染率最高,而艾滋病的感染率最低。
中国籍静脉吸毒人群中感染艾滋病、乙肝、丙肝,或同时感染其中2至3种病毒的感染者,比例都要高于缅甸籍静脉吸毒人群中的比例。
同时,中缅两国静脉吸毒人群的HIV感染率与往年相比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
而刘丰亮在郑永唐和香港中文大学教授邓亮生指导下进行的另一项研究发现,静脉吸毒者体内的一种基因突变极有可能保护吸毒者免受艾滋病感染。
刘丰亮介绍,为了对付艾滋病病毒的感染,灵长类针对艾滋病病毒在细胞内的复制过程,产生了各种抑制病毒复制的限制因子,如三模体蛋白5α、束缚蛋白和锌指结构抗病毒蛋白等。
限制因子的基因多态性往往与个体对病毒易感性和感染后病程进展的差异密切相关。
他们对云南省1294名汉族或傣族静脉吸毒者的三模体蛋白5α的基因多态性与艾滋病病毒易感性相关性进行研究,共发现14个基因变异,除之前已有报道的几个重要的SNP位点之外,还新发现了一些罕见的突变位点。
通过对这些位点进行相关性分析研究发现:H43Y的纯合突变基因型在静脉吸毒艾滋病感染者中频率显著低于静脉吸毒艾滋病未感染者,并且这种统计学差异在对数据进行民族方面的分层分析后仍然存在,这就提示H43Y在中国静脉吸毒者中极有可能起保护作用。
该成果近期已发表于著名艾滋病学术期刊JAIDS。
以上就是关于静脉吸毒者基因突变或免受艾滋病感染 的全部内容,
7000年前少女死亡未解之谜阴道被插入骨器
图二:杀害零口姑娘的凶器骨叉。
图三:骨笄插入零口姑娘第二腰椎照。
一名约17岁的少女尸骨上,遍布着35处损伤。
而且,死者四肢的骨骼,不是错位缺失,就是反转断裂,呈现出一种令人匪夷所思的奇怪状态。
更让人震惊的是,使她送命的凶器,居然有18件还残留在尸骨内,有的甚至仍插在骨骼中无法拔出……有专家称,如此惨烈的死状,在国内外的墓葬资料中都十分罕见。
是残酷的惩罚还是恐怖的祭祀,让她遭受了如此残忍的虐杀?35处损伤又是何人所为?日前,在陕西西安召开的“纪念半坡遗址发现60周年暨石兴邦先生九十华诞国际学术研讨会上”,这一至今未解的历史谜团再次引起关注。
墓主曾遭重创 零口村地处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东部,距离举世闻名的秦兵马俑只有14公里。
20世纪90年代,为了配合临潼至渭南高速公路的建设,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零口村进行了一次小规模的考古发掘。
发掘面积470余平方米,其中灰坑60个,房址11座,灶坑30个,墓葬21座(其中包括汉墓和战国墓),陶窑1座。
在这次挖掘中,一具罕见的史前人骨被发现,并被编号为M21。
M21墓葬的形制为长方形竖穴状,长160厘米、宽60厘米、深40厘米。
墓坑不规则,中部扩张,大小比尸体略大,属仰身直肢一次葬。
“通过对尸体骨骼的鉴定,我们确认这是一具距今7300年至7200年前,年龄为15岁到17岁之间的女性骸骨。
”已经退休的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时任零口考古队队长周春茂说,“在与一些此前考古发现的女性骨骼相比较,从人体特征上判断,她的颅骨比较接近于东亚蒙古人种。
” 如果仅仅作为一个史前人,考古学家并不觉得她有什么特别,因为陕西是一个文物大省,挖到几千年前的人骨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然而这个少女的骸骨却让所有见过她的人都为之震惊。
从出土时拍摄的照片看,这具尸骨基本保存完整,但是颅骨、脊椎骨、肋骨、盆腔骨上都留有累累伤痕,四肢骨骼多处骨折,左手骨骼缺失。
从遗骨上可以发现,有骨镞(弓箭箭头)、骨叉(动物骨骼制成的)、骨笄(古时的簪子)等多种用作凶器的磨制骨器,这些骨器留下的骨质损伤达35处之多,其中多处均属致命伤。
此外,死者的胸腔和盆腔内还发现18件锐利的骨器,发现时,有些骨器仍插在女孩的骨骼内。
其中有4件骨器是从阴道插入的。
根据损伤的大小和形状,考古专家推断,尸骨35处损伤中有29处骨骼锐器伤,均系骨叉、骨镞、骨笄等利器所伤。
其余6处分别在上下肢的骨关节部位的损伤,可能是某钝器造成;缺失的左手骨骼,可能是用刀切掉的。
凶器是弓箭? 在生产力水平相对低下的史前时期,这又会是一些什么样的武器,拥有这么大的贯穿力,能把用动物骨骼磨制成的尖锐骨器刺入人体,并深扎进骨骼里?“通过现场遗留的骨镞和对尸体的进一步检测,初步断定死者的损伤是由弓箭造成的。
”周春茂说。
如果说死者身上的骨损伤,都是由弓箭造成的,那么为什么留在她身上的骨器会有3种不同的形态,而有的只在骨头上留下伤痕,有的却至今无法拔出呢?对此,考古专家表示,新石器时代还不会冶炼金属,锋利的骨器制作并不容易,十分珍贵,绝不可能是一次性使用的。
不用说手持的骨器不肯轻易丢弃,即使是射出去的箭,只要有可能都会回收,哪怕只是一个箭簇。
那么,留在尸骨内的骨器呢?在死者身上无法拔出的4支骨器中,有3支都是骨笄,发射骨笄的武器又是什么呢?“能有这么大贯穿力的武器,一般的弓是做不到的,单靠个人的投掷力量也很难穿透骨骸,这很有可能是一种类似原始的弩的武器。
”周春茂解释说。
据了解,弩是一种由弓发展而来的武器,主要由弓、弩臂及弩机三部分组成,虽然发射的箭矢与弓相似,但是由于上弦的力度更大,弩臂上又有箭槽,所以箭矢射出后不论是穿透力还是精准度,都要远远高于弓箭。
通过反复实验,考古人员发现,将已有的弓加上一节树杈,作为弩臂,再用骨器磨成弩机,仅用这几种材料就能做成一个最简单的弩,如果从材料和工艺上讲,7000多年前的史前人类也完全能够做到,但是在新石器时代,“并没有直接的证据能够证明有弩的存在。
因此,我们也只能根据现代人的理解和想象,做出一些推论:如果说骨笄不仅可以做饰品,同时还能够做武器,并且能够刺入人体这么深,恐怕也必须借助像弩这样强有力的武器才能做得到。
”周春茂表示。
为何惨死仍是个谜?#p#分页标题#e# 遗骨上有如此多的伤痕,并且是从不同的方向刺入,种种迹象表明,这名少女“是被多人,可能有近百人,围攻暴力致死的”。
周春茂说,“而从身体损伤的角度来看,没有从背后刺入骨器的任何伤口,可以推测死者生前是被反绑着捆在大树上,或在恐惧中退向大石头而被人射杀致死的。
”7000多年前的中国,仍是一个女性享有崇高地位的母系氏族社会时期,在这样一个极具特殊的年代,为什么要用如此残忍的手段处死一名女性呢? 死于祭祀?原始社会的宗教或祭祀活动,用活人做牺牲是很普遍的现象。
如果说她真的是死于祭祀,那么在其附近应该能找到一个氏族用来祭祀的固定场合,但是考古挖掘并没有发现这样的场合。
周春茂表示,祭祀的可能性并不大。
此外,据考古报告显示,在零口遗址发现的与M21同一时期(零口村文化时期,晚于白家村文化早于仰韶文化半坡类型)的人骨共有5具,除了她是被正式埋葬的,其他几具尸骨根本没有墓坑可言,由此可见,此女的身份比较高,既然身份较高,就更不应该用来祭祀,并遭受如此虐杀了。
死于战争?“据了解,在奴隶社会以前,部落战争被杀的仅为男俘,通常是杀死后吃掉。
女性是部落战争的掠夺对象,是战利品。
而且,这一时期,族内婚制度已开始瓦解,新的族外婚制度正在形成或已经形成,氏族成员已经渐渐懂得不同血缘结合产生的后代体质强健,有利于部落的繁衍,因此绝不会杀害女俘。
更何况,如果仅仅是为了杀死一名战俘,又何必如此兴师动众、浪费这么多宝贵武器呢?”周春茂表示。
也有学者根据尸骨阴道中插入的骨器,认为少女之所以会触犯众怒,惹来集体杀戮,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违反了族外婚部落严禁族内两性关系的性禁忌。
究竟是什么原因,至今也没有人能说清,也许这将会是一个永远都无法解开的谜。
郑重声明:以上文章均为网友转载,涉及言论、版权与本站无关。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出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文仅供参考,盲目相信,风险自担。
发布本文之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网赞同或者否定本文部分以及全部观点或内容。
如对本文内容有疑义,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瑜伽可以缓解静脉曲张吗?促进血液循环利于下肢静脉回流
对于静脉曲张的人来说,每次瑜伽练习时间在15-30分钟即可,这样不至于太过疲劳,又能起到增强腿部肌肉活动,挤压静脉内的血液,使血液流动更加顺畅,有助于缓解静脉曲张的症状的作用。
相关知识介绍如下!本文目录1、瑜伽可以缓解静脉曲张吗?2、静脉曲张如何练瑜伽?3、静脉曲张练瑜伽注意什么?4、静脉曲张如何进行锻炼?瑜伽可以缓解静脉曲张吗?在瑜伽练习过程中,能加快人体的体液循环和代谢过程,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且在运动过程中肌肉有规律性的收缩会使得深部静脉血液回流加快,皮下静脉的压力比静止时更低,有利于下肢静脉的回流,从而减轻静脉曲张的症状,对于治疗静脉曲张有帮助。
静脉曲张如何练瑜伽?1、倒箭式。
这个体式有助于消除腿部肌肉的紧张和放松两踝,改善血液循环,减轻静脉曲张引起的压力和疼痛,恢复双腿活力。
动作要领:仰卧,弯膝,脚掌贴地。
两臂放在体侧,掌心向下。
先吸气,然后在呼气时,后腰下压,把膝盖收到胸前。
吸气时,伸直双腿,向上抬高直到与地面垂直。
呼气时,手臂下压,抬起髋部和双腿。
双手托着髋部,拇指朝前,其余的手指朝后。
慢慢地抬高双腿,让双腿与地面垂直,躯干与地面成45度角。
重心放在双臂上。
头部保持不动,别朝左右歪斜。
自然地呼吸,保持10~30秒。
呼气,两腿慢慢朝头部放下,膝盖可弯可伸。
两臂放到地上。
吸气时,收腹,缓慢地把脊柱一节节地放到地上。
呼气时,弯膝,把脚放到地上,伸直双腿。
完全地放松,时间不限。
2、战士式。
这个瑜伽体式能够重塑腿部的肌肉线条,增加腿部的柔韧性,消除腿部的肿胀,预防腿部静脉栓塞,促进下半身的血液循环,对于治疗静脉曲张的效果很好。
动作要领:站立在地面上,双脚并拢,保持身体直立,双手自然垂放在身体两侧,眼睛平视前方,全身放松并自然均匀地呼吸。
深深吸气,右脚向右方跨开约1米的距离,保持双脚的脚尖朝向斜前方,伸展双手,双臂由体侧平举至与地面平行,掌心朝下。
左膝挺直,右脚右转,同时头部转向右方,眼睛望向右手指尖处,左脚也同时向右方向转15-30度,尽量不要超过30度。
弯曲右膝,使右大腿与地面平行,与右小腿垂直成为90度,双臂用力舒展,眼睛望向右手指,然后深深地呼吸,并尽量伸展腿部的肌肉,保持此姿势,深呼吸4次。
恢复到步骤2的姿势,然后将身体转向左边,重复步骤3和步骤4的动作之后,再重复练习整个动作4-5次。
3、半蝗虫式。
练习半蝗虫式不但能增进腿部的肌肉力量,消除腿部肿胀,预防腿部静脉栓塞,而且还可以美化小腿曲线,促进下半身血液循环,预防和治疗静脉曲张效果很好。
动作要领:俯卧,双手放在体侧,掌心向上。
面部主要以双唇至下巴尖之间的部位坐落地上。
两手握成拳头、深深吸气、用两拳向下按、尽量把右腿抬高、左脚应向地上用力抵住。
帮助把右腿升的更高。
蓄气不呼。
开始时,保持这个姿势约五秒钟。
以后逐步试着延长时间至三十分钟。
慢慢把右脚放回地面上。
重要的是不要从这个姿势一下垮下来。
要蓄气不呼直到你的右腿完全落在地面为止。
呼气放松。
用左脚重复一次。
4、卧瀑布式。
卧瀑布式是适合多数人练习的一个温和倒立姿势,可迅速减轻疲劳,改善循环,缓解静脉曲张引起的压力和疼痛。
动作要领:身体的右侧(或左侧)对着墙壁,弯膝坐着,脚底贴地。
右脚离墙约几寸。
双手放在臀后的地上。
身体后倾,以手肘支撑,臀部向右转,上身躺下,双腿贴墙往上伸直。
臀部舒服地贴着地面,脊柱要摆正。
脚跟抵着墙壁,臀部与墙壁相隔数寸。
两臂放在体侧,掌心向上。
闭上眼,放松,缓慢均匀地呼吸,时间不限。
随着每次呼气,进一步放松。
膝盖收到胸前,转身侧躺,然后手支撑着身体坐起来。
5、肩倒立。
肩倒立式是一个全身对抗地心引力的倒转体式。
体式中,血液循环加快,血流大量涌入心脏,激发身体活力。
这个体式对腿部放松有较好的效果,对抗静脉曲张效果更佳。
动作要领:#p#分页标题#e#仰卧先将腿倒靠在墙上,利用双手掌用力压地的力量,举双腿向上,臀部离开地面,将身体重量集中于双肩。
保持中,注意上体尽可能远离地面。
保持5秒后,腿落地休息。
静脉曲张练瑜伽注意什么?1、静脉曲张患者练习瑜伽时,强度不宜过大,动作不要选对腿部压迫大的,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来选择体式。
2、在练完瑜伽之后,可以做一些整理活动,另外还可以按摩和拉伸肌肉来帮助乳酸代谢,促进血液循环。
3、静脉曲张患者要进行瑜伽等运动锻炼之前,建议先咨询医生,特别是病情发展到了一定的严重程度的人群,贸然运动可能会加重静脉曲张的症状,导致溃疡、出血、炎症、血栓等并发症的出现。
4、在练瑜伽时建议在穿着弹力袜的条件下进行。
静脉曲张如何进行锻炼?1、踮脚尖走路。
静脉曲张患者可以在平时步行时,踮起脚尖走路,简单易行,也有利于缓解病情。
2、快速步行。
快速步行时,腓肠肌的收缩运动加强,有利于下肢静脉血液回流,可有效的治疗这种疾病,静脉曲张的患者,建议坚持每天快速步行3次,每次10分钟。
快速步行后,最好能躺下休息,将腿抬起,让脚高于身体平面,躺10分钟左右即可。
3、屈腿伸腿。
仰卧在床上,两胳膊放在体侧,两条腿先屈后伸,屈时两条大腿和身体成90度角,伸时尽量用力蹬直,如此反复20-30下,每天起床后及睡觉前各做一次。
4、抬腿运动。
在双腿下方放一个箱子,不时将双腿踩到箱子上,促进下肢静脉血液回流;或每小时做一组抬腿运动,即双腿交替抬起放下,每次要做20次。
总结:部分患者的病情发展到了一定的严重程度,及时手术治疗,否则进行瑜伽练习可能会加重静脉曲张的症状,导致并发症发生。
另外即使可以练习也要选择合适的体式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