疗效

【菜科解读】
吴棠送慈禧太后三百两银子,从此平步青云吗?
惠征两个女儿带着灵柩从镇江出发,乘船一路北上。
她们来到清河县地界时,清河县令吴棠派人送了300两银子奠仪,还亲自上船祭拜。
两姐妹很感动,因为这位清河县令与惠征素不相识。
吴棠则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因为他根本就是送错了奠仪。
没过多久,姐姐入宫,当了的妃子,被册封为“兰贵人”——她就是后来闻名天下的。
掌权后,对吴棠厚爱有加,将他从正四品的徐海道员,连升三级,升迁为从二品的江宁布政使。
吴棠从此平步青云,官至江苏巡抚、闽浙总督、四川总督、成都将军等职。
这个故事很有意思,充满着“雪中送炭”“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等传统文化精神,正能量满满。
可惜,这是一个虚假的故事。
查《》等资料,惠征病故于镇江的时间为1853年。
然而,早在一年前的1852年初,惠征的大女儿就被选为咸丰皇帝的妃子,被册封为“兰贵人”,居住在深宫大院。
1853年,当惠征病故于镇江时,“兰贵人”怎么可能出现在镇江,护送父亲的灵柩北上呢? 有人或许会说:“虽然惠征的大女儿已经被选为咸丰皇帝的妃子,但父亲死后,子女守孝也是人之常情。
”是的,清朝很注重“以孝治国”,父母死后,儿子哪怕在朝廷做官,也必须辞掉官职,回家为父亲守孝三年。
期间,吃、住、睡在父母坟前,不喝酒、不洗澡、不剃头、不更衣,不能参加任何活动。
这叫“丁忧”。
不过,这只是对儿子的要求。
如果女儿已经出嫁,就要为公婆家里的人守孝,不必回家为娘家人守孝。
惠征的大女儿已经出嫁,就算守孝,也是为咸丰皇帝家守孝,断无回家为自己父亲守孝的道理。
另外,清朝是一个等级森严的王朝。
皇帝是一国之主,具有最高的权威。
“兰贵人”虽然只是咸丰皇帝的一名妃子,在后宫中等级和地位并不高,但毕竟也已经跻身“主子”之列。
而主子是不可能为臣子守孝的。
因此,按照皇室礼仪制度,“兰贵人”也绝不会出宫为父亲惠征守孝。
既然“兰贵人”不可能出宫为惠征守孝,她又怎么可能护送父亲灵柩,并因此而遇上清河县令吴棠呢? 事实上,吴棠之所以在官场上走得比较顺畅,与他的个人能力和操守有很大的关系。
吴棠出身穷苦家庭,自幼就勤奋读书,以举人大挑一等被授予淮安府桃源县令一职,从此步入官场。
吴棠做官很踏实,经常身穿便服,到民间。
吴棠清廉自持,从不吃拿卡要,在龌龊的晚清官场简直就是一股“清流”。
更重要的是,吴棠是一个难得的“能吏”,能干实事。
在桃源县令任上,吴棠亲力亲为,整治匪患和水患,将境内治理得妥妥当当。
在邳州知州任上,由于境内发生洪灾,导致盗匪频繁。
吴棠提出“首恶必惩,协从解散”策略,迅速平息了匪患。
同时,吴棠兴修水利,赈灾济民,让境内恢复到的状态,得到了当地老百姓的交口称赞。
那时候,运动风起云涌,会打仗,是所有官员必备的生存技巧。
吴棠是典型的读书人,却自带“打仗”属性。
1860年,捻军名将李大喜、张宗禹率部2万多人攻入清河县。
清军守将死的是,逃的逃,只有吴棠临危不惧,招集了一批乡勇,经过一番激战,终于击退捻军。
同时,吴棠情商也很高,与、等人保持着较好的关系。
1868年8月9日,直隶总督曾国藩曾经致函夸赞吴棠:“阁下昔在江淮,于属员曲加体恤,恩厚如山,至今。
” 1869年,湖广总督李鸿章奉命前去四川,调查四川总督吴棠涉嫌贪污受贿的案子。
李鸿章调查结束后,奏报朝廷:“吴棠忠厚廉谨,未有论其婪脏者。
”李鸿章还在一封致两宫太后、皇帝的密奏中狠夸吴棠:“查吴棠与臣同乡,又在江苏同官五年之久,深知其性情朴厚,品行端悫,忠主爱民,出于至诚。
” 有了这些封疆大吏的提携和照顾,吴棠自然容易青云直上。
随机文章槿汐被害!甄嬛惊见皇后宫中「古怪一物」 怒揪敬妃出卖南宋名相张浚是怎样的人?历史如何评价张浚?室内最大的奥林匹亚宙斯神像,13米高已在5世纪被摧毁孙悟空墓发现的金箍棒是真的,考古学发现孙悟空和通天大圣合葬墓如何克服瓦伦达效应,患得患失是走向成功的最大阻碍(保持平常心)
胃炎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