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代猿类到露西再到我们,人类进化的整个故事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4-11-28 点击数:
简介:从古代猿类到露西再到我们,人类进化的整个故事。

来源:uux.cn/Pixabay/CC0公共领域(神秘的地球uux.cn)据《对话》(

【菜科解读】


从古代猿类到露西再到我们,人类进化的整个故事。

来源:uux.cn/Pixabay/CC0公共领域


(神秘的地球uux.cn)据《对话》(约翰·高利特):在追求知识的过程中,人类的进化与生命和宇宙的起源齐头并进。

然而,除非一项令人兴奋的发现成为头条新闻,否则古人类学及其相关领域获得的科学支持和资金要少得多,特别是对于那些有如此多里程碑式发现的非洲国家的科学家和机构来说。


一个世纪前,在南非的陶恩,矿工们发现了一个280万岁、长着类人牙齿的孩子的头骨,他们制作了第一个。

它的化石解剖结构提供了早期人类直立行走的证据,50年后,在埃塞俄比亚北部的阿法尔地区,这将成为古代人类发现的热点,随着露西的发现,这一认识又一次倒退。


这个身材矮小、大脑相对较小的女性的部分骨架吸引了公众的想象力。

“古岩石明星”露西首次将我们两足行走、类人生物(统称为人类)的主要化石证据带到了300万年之外。

解释人类是如何成为我们现在的样子的竞赛非常顺利。


从那时起,情况发生了反复而巨大的变化,这是由一波又一波的新化石发现、技术和科学技术所塑造的——通常伴随着对每个新拼图的说法准确性的争论。


甚至“人类”一词也是有争议的。

许多学者将其保留给像我们这样的现代人,尽管我们有尼安德特人的基因,并且从大约800万年前开始,他们至少共享了我们人类历史的90%。

从那时起,人类进化的本质就是渐进的变化,偶尔会有快速的阶段。

我们人类属的进化记录已经足够充分,表明我们不能用强硬的路线把自己分开。


尽管如此,从早期猿类到现代人类,人类进化的故事已经有了足够的共识。

当然,这个故事的大部分都集中在非洲,肯尼亚、南非和埃塞俄比亚等国家理所当然地为其作为“人类摇篮”的传统感到自豪,为他们的许多学童提供了比西方更全面的答案,以回答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我们是如何走到这一步的?


早期猿类到“人类化”(大约3500万到800万年前)


人类进化的故事通常始于我们的远祖开始与类人猿分离的那一刻,类人猿的祖先至少可以追溯到3500万年前,并且被证明是化石。

大约1000万年前,中新世世界温暖湿润,森林茂密。

猿类生活在从欧洲到中国的各个地方,尽管我们在非洲尤其发现了它们,那里的古火山沉积物保存着它们的遗骸。


这个世界很快就被气温下降和某些地方的严重干旱所扰乱,这在地中海周围最为明显,那里的大陆运动封闭了直布罗陀海峡,整个海洋蒸发了几次,在现代海底留下了巨大的盐层。

据报道,大约700万至600万年前,世界大部分地区出现了大面积的干旱,导致季节的表现更加强烈,动植物群落也发生了变化。


最终导致我们出现的与类人猿谱系的分歧可能早在800万年前就开始了。

但我们对这一日期的了解取决于与其他动物的分子比较,而不是化石。


DNA显示,我们与黑猩猩及其姊妹物种倭黑猩猩关系最密切。

分支点可以通过与其他历史悠久的事件进行比较来估计,例如大约3500万年前南美猴子与其他灵长类动物的分离。


基因科学的一个惊喜是,大猩猩,其他非洲类人猿,与黑猩猩的亲缘关系不如黑猩猩与我们的亲缘关系。

黑猩猩,如果它会说话,可能会告诉我们:“这些大猩猩可能看起来像我的哥哥,但实际上我与你的亲缘关系更密切。

”它们看起来如此相似,因为它们都是热带森林猿,具有相似的适应能力,这突显了最早的人类为了在干燥的环境中生存而必须进化的程度和速度。


然而,关于黑猩猩是否是我们出发点的最佳模型——“最后的共同祖先”,仍然存在一些争论。

最好称之为“最佳生活模式”,因为黑猩猩已经表现出许多自身的适应性,尤其是在肢体比例和运动方面,还有它的大门牙。

但它的社会行为、沟通和工具制造都为我们所说的“人性化”过程提供了宝贵的见解。


最早的人类(约700万至400万年前)


迄今为止已知的最早的人类化石大约有700万年的历史,来自非洲中部乍得湖附近。

2001年的这一罕见发现是乍得撒哈拉人,其特征是颅骨(发现者昵称为“Toumaï”)、股骨和牙齿——所有这些可能都来自同一物种。


尽管这些发现有限,但它们足以表明一种两足动物可能仍然舒适地生活在树上,它的牙齿具有人类特征。

许多其他物种的化石表明,这种古人类生活在林地和草原栖息地。


然后,在超过一百万年的时间里,我们的记录消失了——除了图根人的一些零碎遗骸,图根人是在肯尼亚图根山发现的一种不同的人类属,可以追溯到大约600万年前。


人类再次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一个可以追溯到550万年前的新物种——卡迪巴猿。

1997年,在埃塞俄比亚北部的中阿瓦什地区发现了它的部分颌骨和牙齿,这进一步阐明了什么可能是导致所有后来人类的“干祖先”。

此后,异常彻底的调查揭示了这些生物的完整解剖细节和显著的环境背景,显示了阿迪皮猿结合了猿和后来人类的特征。


A.kadabba的发现者强调,它的四肢比例不像黑猩猩,也没有夸张的铲状门牙。

它还推翻了古人类从树上下来进入热带稀树草原,从而被迫成为两足动物的旧理论。

相反,Ardipithecus生活在茂密的林地中,并支持这样的观点,即两足行走最初是为了适应沿着树枝行走,也许是在抓住上面的树枝时。


干古人类的想法可能是正确的,但最近的发现表明,很快就出现了多种古人类物种。

虽然Ardipithecus只在一个现代国家埃塞俄比亚为人所知,但非洲有大片地区可能支持类似的兄弟物种,但由于地质原因,这些地区并没有像东非大裂谷的部分地区那样慷慨地放弃这些秘密。


同样引人注目的是,Ardipithecus的脚仍然像猿,有一个发散的大脚趾——这表明爬树仍然很重要。

另一种后来的Ardipithecus(Ar.Ramidus)只生活在1976年坦桑尼亚莱托利发现的著名足迹之前50万年,这些足迹显示了完全的人类特征。

进化确实需要很快,这两种生物才能直接相关。


即便如此,Ardipithecus的特征对于展示当时人类的一般状态非常有价值。

它的骨盆是已知最古老的,与后来的人类一样短而呈盆状,尽管其下部类似猿。

它的牙齿有比非洲猿更厚但比现代人更薄的牙釉质,这表明它的饮食是杂食性的。


南方古猿(约430万至140万年前)


400多万年前,另一组人类开始出现在现场:南方古猿属,以100年前南非石灰岩采石场的工人发现的“Taung child”的头骨命名。


虽然这个名字的意思是“南方猿”,但南方古猿肯定是人类。

它们完全是两足动物,牙齿以现代人类的模式排列,犬齿减少——有时减少到非同寻常的程度——它们存在着极大的多样性。


随着发现的积累,目前已知该群体中至少有十种物种,这表明“适应性辐射”——这意味着人类已经非常成功,现在正在适应许多不同的栖息地和气候。

虽然南方古猿仅限于非洲,但它们从南部向东部广泛延伸,甚至在乍得湖附近向西延伸,靠近年长的撒哈拉古猿的发现地。

这种分布强调了古人类起源于非洲的论点,长期以来,人们一直怀疑古人类与非洲类人猿有共同的遗产。


最古老的南方古猿是A.anamensis,发现于肯尼亚北部,可追溯到400多万年前,紧随其后的是埃塞俄比亚的A.afarensis(露西的物种)和南非的A.prometheus。


然后,除了A.africanus和A.garhi等物种外,还有另一个群体将巨大的咀嚼牙齿和类人猿大小的大脑结合在一起——它们巨大的下颚和头骨使它们被称为“强壮的”。

它们通常被正式称为Paranthropus而不是南方古猿,它们作为三个独立的物种出现在非洲南部和东部,至少出现在300万年前,存活到大约140万年前。


虽然对它们牙齿的微波研究表明它们的饮食是混合的,但这些牙齿的巨大尺寸意味着它们的质量很低,草和莎草占了大部分。

事实上,这些生物巨大臼齿的优势意味着它们的门牙和犬齿一直比我们今天的小。


尽管非洲大陆东侧的非洲裂谷经常被誉为人类起源的焦点,但南猿的分布范围刚好足以表明裂谷不一定是人类的摇篮,尽管它是发现大多数化石的地区。

南非的白云岩洞穴在重要性上是强有力的竞争对手,而A.bahrelghazali在乍得的发现则位于裂谷以西很远的地方。


人类的起源(约280万年前)


可以肯定的是,我们自己的属,人,在某个时候从南方古猿中出现。

但确切的方式和时间仍然很难确定,因为在300万至200万年前的时期,头骨遗骸非常稀少。


这纯属偶然;之前和之后,我们都有很多。

大量的牙齿证明,在此期间,古人类生活在非洲东部和南部,而罕见的颅骨发现,如P.aethiopicus和A.garhi,表明随时都可能发现其他颅骨。


在后来的时代,人类以其非常大的大脑而闻名——大约是黑猩猩大脑的三倍——但一开始并非如此。

一开始,人与南方古猿几乎无法区分,只有一些小的解剖细节可以分辨出来,尤其是臼齿和前臼齿的形状。

埃塞俄比亚的Ledi Geraru和Hadar以及肯尼亚的Chemeron的零碎颌骨和牙齿可以追溯到280万至240万年前我们直系祖先的早期故事。


当我们接近200万年时,在奥杜瓦伊峡谷(坦桑尼亚)和东突卡纳(肯尼亚)以及后来的南非发现的著名头骨和其他化石中,人的出现更加清晰。

除了非洲至少有三个物种——能人、鲁道芬斯人和直立人——在非洲以外突然发现了年龄相似的人,特别是在现代格鲁吉亚的德马尼西,那里的发现与奥杜威的发现一样古老。


这些化石与首批考古发现的石器和动物骨骼上的切割痕迹一起表明,人类在起源后的一百万年内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并传播到亚洲各地,甚至中国。

这些第一批到达的人一定是早期人,但只有在中国的德马尼西和蓝田,我们才有早期的化石遗迹。


技术几乎可以肯定是允许这种巨大扩张的适应的一部分。

工具制作是早期文化行为中最明显的部分,石制工具的存在使其成为确凿的证据。


石器制作的第一次约会以一种令人兴奋的方式倒退了。

1970年左右,200万年的障碍被打破,最近在肯尼亚的Lomekwi和Nyayaga发现了石器,打破了300万年的屏障。

我们不知道是谁制造了这些工具,但这意味着石器大约在早期人类与南方古猿同时出现的时候出现。

正如考古学家Glynn Isaac所称,它们是“石器时代的名片”,对于告诉我们古人类去了哪里,他们在做什么非常有用。


话题:谁制造了第一批工具?


一代人以前,工具和人类的出现是相互联系的,它们标志着向前迈出了一大步——早期人类文化的发展,这是不言而喻的。

现在,人们有了不同的观点,这主要是由于对活体动物的详细研究。


在很大程度上,黑猩猩制造了一系列工具并使用它们,南美洲的小卷尾猴也是如此。

图片中也有鸟类,尤其是新喀里多尼亚乌鸦。

他们的工具可能很简单,主要由植物材料制成,但也包括用于锤击的石头。


有许多迹象表明,这种动物行为是文化的,是作为学习传统传承下来的。

假设我们智人是所有动物中最具文化底蕴的,那么所有人类都有可能是工具制造者和使用者,因为所有化石人类与我们的关系比黑猩猩更密切,黑猩猩本身就是一个习惯性的工具制造者。


话虽如此,我们不知道谁制造了最早的石器。

我们知道,当Paranthropus和其他南方古猿最终消失时,工具制造仍在继续——但这并不排除他们中的一些人早期使用工具的可能性。


大多数早期的石器,从大约300万到180万,都被放置在“奥尔德威传统”中,以奥尔德威峡谷命名,在那里发现了许多工具,通常是由精心挑选的熔岩或石英岩制成的。

重型核心工具,如“切碎机”和更锋利的石片,都被用于各种任务——当然包括动物屠宰,几乎可以肯定的是用于制备植物性食物和塑造木制工具(尽管这些工具直到很久以后才被我们发现)。


这个工具包实际上为早期的人类物种在不同环境中的生存斗争提供了前沿,这可能是他们将其生态位扩展到新地区的能力的关键因素,包括200多万年前的约旦、印度北部和中国。


直立人(约1.8米至50万年前)


在迅速扩张的南方古猿之后,发现未来150万年的人类进化看起来更简单,这让人松了一口气。

一个人——直立人——变得至高无上,考古学被一个伟大的主题所主导:手斧或阿舍利传统。


根据其化石遗迹,直立人最早出现在200万年前,生活在非洲南部、东部和北部以及中东和远东地区。

它比早期人类更人性化,大脑大小从早期的约500cc到后期的1000cc不等,约占我们现代颅骨容量的70%。

它的四肢比例也相当现代,显示出一种大步行走的两足行走形式,这在格鲁吉亚的Dmanisi和肯尼亚近乎完整的“图尔卡纳男孩”骨架中都很明显。


正如其工具所证实的那样,直立人分布广泛,能力强,在非洲和亚洲大部分地区都有发现。

手斧形式出现在大约175万年前的东非,可能是满足日常需求的一种很好的多用途解决方案,也是由熔岩或石英岩制成的。

手斧的概念传播得非常广泛;事实上,这可能是“一揽子想法”的首次大规模传播。

其中一些作品制作精良,被视为第一门艺术,或者至少是一种美感的象征。


事实上,直立人可能代表了一组平行存在的相似物种,在某些地方,它们可能存在很大差异。

Dmanisi的单一遗址提供了与非洲各地发现的五个头骨一样多的种类。

现有的发现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地理甜甜圈”,从格鲁吉亚到中国,整个南亚都没有中间的东西。


虽然远东直立人与非洲物种非常相似,但故事的这一部分存在异常。

例如,2003年在印度尼西亚偏远的弗洛雷斯岛发现的弗洛雷斯人,通常被称为“霍比特人”,是一种非凡而矮小的人类物种,其解剖学细节,特别是手腕的细节,表明它可能是比直立人更早的人的后裔。


与此同时,在南部非洲,纳莱迪人是一个看似原始的物种,可以追溯到30万年前,似乎是早期直立人的小脑后裔。

它可能生活在溪流旁的画廊森林里,在与世隔绝的环境中幸存下来。


手斧也不尽相同。

制造它们的想法似乎已经广泛传播,但并非无处不在——例如,在远东的大部分地区都没有。

虽然现在在中国已经发现了一些,但北京附近著名的周口店化石遗址——在那里发现了40多具直立人的遗骸——完全没有这些化石。


在欧洲,冰河时代和温带交替了很多次,因此在过去的100万年里,大部分早期记录都被冰盖抹去了。

没有确切的证据表明直立人的存在,但可能有一个姐妹物种,即祖先人,生活在西班牙北部的阿塔普埃尔卡,可能早在140万年前。

在这种气候具有挑战性的环境中,我们可能会想知道“原始”人类是如何生存的——但在法国地中海沿岸附近比利牛斯山脉的阿拉戈洞穴,我们知道他们在60万年前屠宰驯鹿,因此能够忍受最严寒。


关于50万年前这一漫长时期的人类,我们可以说三件事:他们分布广泛(因此适应性强、适应力强);技术上有能力,至少其中一些人使用了火;并且正在进化出反映其高度社会性的大型大脑。


火似乎在人类适应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它符合烹饪的理念——需要高质量的食物来为大脑提供能量——以及重新安排一天的时间,以提供更多的社交时间,尤其是在晚上。

火也是其他技术的关键推动因素,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早期人类开始了陶器和金属加工。


火的“驯化”起源还远未确定,但可能至少可以追溯到100万年前。

机会主义的使用可能发生在完全控制之前,点燃火的能力最终使人类不再需要长时间保持燃烧。


谈话要点:更大大脑的好处


就大脑大小而言,直立人肯定不是静止的。

与人们普遍认为的人类大脑的大部分大增是相对较新的相反,50万年前就已经与现代人类有了一些重叠。


虽然人们很自然地认为聪明本身就是目的,但像我们这样的大大脑的成本足以消耗我们20-30%的能量,而且它们必须付出代价。

大多数物种的成功率远低于人类,在200万年内将大脑大小增加两倍是一个显著的现象。

只有通过高质量的饮食和减少其他主要器官的大小,才有可能实现这种扩张。


由于大型大脑在能量上很昂贵,它一定有进化的驱动因素。

其中最吸引人的是“社会大脑假说”,其核心思想是,在某些环境中,生态生存有利于更大的群体。

我们从5-10公里的常规石器运输距离,偶尔20-30公里的运输距离中知道,即使在200万年前,人类的活动范围也比猿要远得多。

对这些群体的社会管理要求很高,这可能是发展更大大脑的动力。


作为现代生活的一个特征,变化的加速似乎始于大约50万年前。

在非洲,直立人让位给了大脑较大的后代,如海德堡人,他们也存在于欧洲。


但在考古学方面,甚至在第一批早期现代人类化石出现之前,就已经看到了重大的发展。

两个关键的发展是弹丸(矛)点的出现和材料的长距离运输。

这些石矛尖表明,它们的制造者已经掌握了斧头,因此知道胶水或麻绳等固定剂。

在南部非洲,我们早在40万年前就看到了这些发展的开始。


凭借更大的大脑、更大的社会群体和更好的武器,古人类发展并磨练了他们独特的狩猎技术,他们经常伏击并猎杀主要动物,而不是老幼。

虽然这种模式可能可以追溯到100多万年前,但在过去的5万年里,这种做法可能非常强烈,导致了许多大型动物的死亡,包括猛犸象、乳齿象和巨型有袋动物。


在这一切中,有大量的证据表明高技能。

在如今很少有人能复制的Levallois技术中,制作者通过仔细剥落制备了一个岩芯,在一次性释放之前必须“看到”文物。


这些技能可以接近艺术。

根据现代定义,包括一些手斧在内的许多古代作品都可以被视为艺术,尽管我们对过去的意图知之甚少。

这些发现表明,艺术的基本能力早在一百万年前就已经存在,但它向非实用形式的投射为人类智力的证据提供了另一个层次。


现代人类(大约30万年前)


许多人看待人类进化主要是为了解释我们智人。

但我们是漫长进化过程的顶峰——按在这个星球上的时间计算,不超过整个人类故事的5%。


直到20世纪80年代,我们的物种被认为是在大约4万年前的一场“人类革命”中首次出现的,这场革命以洞穴艺术和复杂工具的繁荣为标志。

然而,在这项分析中,许多事件被放射性碳测年的上限错误地协调在一起,碳-14的快速衰变速率限制在大约40000年的最大年龄。


从那时起,基于其他放射性同位素和新发现的新测年技术将智人存在的时间尺度扩大了近十倍。

事实上,第一批与我们非常相似的早期现代人类大约在30万年前出现在非洲北部和东部。

这种时间尺度的剧烈变化改变了我们的观点,目前仍在探索中。


首先,我们现在知道,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最早的现代人类并不孤单。

他们与尼安德特人一起存在了数十万年,尼安德特人是从西欧到西伯利亚的北方人。


在东部,DNA研究已经识别出尼安德特人的一个可能的姐妹群体,丹尼索瓦人——最著名的是西伯利亚阿尔泰山脉的丹尼索瓦洞穴——而在南部,纳莱迪人仍然在那里,赞比亚的卡布韦头骨是至少一个其他物种的证据。


基因组研究的惊人进展表明,尼安德特人和丹尼索瓦人是不同的物种,但与我们的智人祖先关系密切,杂交是可能的。

这些物种的互动能力是否意味着语言的存在?与火一样,语言起源一直是古人类学中的主要争论点之一。

小线索是神秘的。


200多万年前,一种突变降低了人类祖先咀嚼肌肉的力量。

这可能表明他们正在做更多的食物准备,但也可能对口腔的使用进行更多的控制。

直立人胸椎中出现了扩张的神经出口,表明语言所必需的呼吸毫秒控制。


后来,来自西班牙北部阿塔普埃尔卡的40万年前的海德堡人遗骸保存完好,耳道被调谐到人类语言中使用的频率。

由于这些阿塔普埃尔卡人可能是尼安德特人的祖先,因此很有可能至少有一种简单的语言形式在这一点上非常普遍,如果不是更早的话。


绘画最早出现或被保存在大约5万年前,但珠子和装饰品可以追溯到更早的时候。

迄今为止,最古老的贝壳珠来自以色列卡梅尔山的Es Skhul洞穴,可追溯到大约13万年前。

他们标记出个人身份,因此认为一个人可以欣赏另一个人的这些信号。

大约7万年前,南非布隆伯斯再次出现贝壳珠,以及一块雕刻的赭石。


埋葬有着相似的历史:尼安德特人和早期现代人的埋葬都发生在大约13万年前,尽管更古老的发现,如阿塔普埃尔卡一个洞穴中的大量人类遗骸,或埃塞俄比亚博多头骨上的切割痕迹,可能表明人们对人体已经有了特殊的兴趣。

这些墓葬表明,早期人类对他人的需求有着强烈的认识。


一些墓葬——包括早期现代人和尼安德特人——尸体上涂有红赭石。

这可能具有象征意义。

“象征主义”在所有现代人类行为中都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支撑着语言、宗教和艺术。

然而,研究它的起源存在陷阱,因为其他动物似乎也能使用符号,比如黑猩猩给另一只黑猩猩提供一片剪下的叶子。


这些“标志”和符号之间的界限很容易模糊。

但是,只要符号能够存活下来,以物质对象的形式将其投影到外部世界是一个可衡量的步骤。

这些珠子和墓葬是行为的最早证据之一,事实上,这些行为可能有着更深层次的起源。


大爆发(大约10万年前)


10万多年前,早期现代人开始向非洲以外扩张,导致了人类历史上最大的侨民。

现代人类DNA的变异保留了告诉我们过去人口流动的地理信号。

更好的是,在凉爽的气候条件下,化石DNA可以从大约5万年前的骨骼标本中分离出来,有时甚至更古老。


研究结果证实,尼安德特人是一个真正独立的物种,他们的祖先在50万到70万年前与我们分离,并一直生活到大约4万年前。


一些最清晰的遗传信号来自基因组中没有每一代重组的部分,即Y染色体和线粒体DNA。

这些使科学家能够构建“家谱”,表明所有现代人类(智人)在大约15万年内都有亲缘关系。

他们还与考古证据一起表明,在那之后,现代人类从非洲涌出,席卷世界各地,最终完全取代了尼安德特人和丹尼索瓦人等其他人类,尽管由于过去物种之间罕见的交配,他们的一些基因在我们身上幸存下来。


从本质上讲,这是一次大规模的人口扩张,而不是移民。

人口仍留在非洲和沿途,但这股惊人的前进浪潮向东穿过亚洲,然后向北进入欧洲,最终到达世界各地。


气候变化几乎肯定起了重要作用:每当“绿色撒哈拉”在冰河时代的节奏变化中变成沙漠撒哈拉时,这将把人们推向黎凡特。


大约13万年前,现代人类在那里可见,但随着环境再次变冷,尼安德特人在大约8万年前接替了他们。

也许到那时,向东的大迁徙已经发生了:早在7万年前,早期现代人类就已经到达了12000公里外的澳大利亚。


至少4.5万年前,它们在中国东北,可能是从喜马拉雅山以北的一条路线到达的。

从那里,到通往阿拉斯加的白令陆桥有6000公里。

到14500年前,现代人类在穿越美洲15000公里的惊人旅程后,已经到达智利的蒙特维德。


2万年前最后一次冰川最大期的严寒一定减缓了这一进程。

海平面下降了100多米,北方人口因冰川的推进而减少。

许多美国考古学家仍然认为,他们大陆上的第一个定居点是在这之后开始的,但新墨西哥州公元前2万年的足迹痕迹是越来越多的早期证据的一部分。


这样的争论并没有改变大局:有时,我们的直系祖先每五年前进一公里;在其他情况下,他们向前射击很远。

至少,他们中的一些人已经成为冒险家,具有现代探险家的旅行癖特征。


他们既徒步旅行,也乘船沿着海岸旅行。

他们覆盖了高低起伏的地形,温暖寒冷,潮湿干燥,一直以狩猎和采集的古老而持久的适应为生。


最后的尼安德特人(大约4万年前)


从历史上看,人类进化研究非常强调欧洲。

虽然在过去50年里,这种平衡已经正确地从全球角度得到了纠正,但欧洲在我们的记录中仍然很重要——这既是因为北方气候更好地保存了包括DNA在内的有机遗骸,也是因为这一丰富的记录已经被深入研究了150多年。


在早期现代人的大量散居中,一个新的观点是,当最后一批尼安德特人离开欧洲时,完全现代的人类已经分散在澳大利亚和整个远东地区。

但这些事件仍然令人困惑,因为尼安德特人在一个动荡的边境地区与早期现代人类保持了数十万年的联系,并且在6万年前就在中东占主导地位。


尼安德特人有着持久的魅力,因为他们与我们如此相似,却又如此不同。

它们又矮又壮,脑袋和我们一样大。

他们的能力已经争论了一个多世纪,但有强有力的证据表明,他们是一个另类的人类,而不是一个低等的人类。

他们完全控制了火,制作了骨制工具,使用颜料以及埋葬死者。


它们被现代人类取代是在5万到4万年前完成的。

是什么给了现代人优势?可能是一系列已知的快速气候波动破坏了尼安德特人的稳定。

有证据表明,他们生活在小群体中,处于压力之下,有着明显的近亲繁殖,现在的共识是,人口因素是他们消失的主要原因。


话题:艺术与技术


在欧洲,大约4万年前尼安德特人的消失,以及新的工具包——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刀片工具、骨工具和艺术品——的出现,突显了“创造性革命”的传统观念。


在其他地方,这种高级特征往往出现得更早。

目前,已知最早的洞穴艺术来自印度尼西亚苏拉威西岛的Karampuang山,那里有51000年前的人类和动物的代表。


欧洲艺术要晚得多,除了一些可能由尼安德特人制作的标记,他们肯定使用了颜料。

从大约4万年前开始,出现了其他代表,其中包括一个非常重要的代表:在现在德国南部的一个洞穴里发现的一尊猛犸象象牙小雕像。

它将狮子头与人体结合在一起,展示了艺术家变形3D形式的能力,这可能具有宗教意义。


到公元前2万年,我们看到了许多新技术和新技能的迹象:中欧格拉维特阶段的篮艺;中国最早的陶器;澳大利亚和新几内亚的抛光斧头;以及南非、印度尼西亚和其他地方对海洋资源的专门利用。

也许,也有第一批驯养的狗,大约15000年前,它们在欧洲得到了很好的记录。


冰之后(大约2万年前)


在冰川最盛期之后,气温稳步回升,在我们称之为全新世的时期达到顶峰。

冰盖向北退缩,温带植被出现,海水上涨,对世界各地的沿海定居点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伴随着新的环境压力,大约12000年前,人类适应的下一个重大转变到来了:农业革命。

植物和动物的驯化很快导致了种群数量的大幅增加。

随之而来的村庄、城镇和文明,最终得益于对狩猎者和采集者永远无法获得的食物供应的控制,同时也依赖于技术进步和复杂的社会行为。


人们很容易想当然地认为我们是人。

但是,了解人类的进化故事,即使有时只是从少数化石碎片中,也表明情况很可能并非如此。

如果气候模式略有不同,尼安德特人可能会幸存下来。

他们或丹尼索瓦人可能以不同的方式和不同的速度举着进步的旗帜。


今天,我们仍然没有掌握事情。

世界上最大的变化是人类创造的,它们首先源于我们庞大的人口。

在人类至少99.5%的时间里,我们的祖先以狩猎和采集为生,全球人口不超过几百万。

然而,现在,在一个人的一生中,全球人口增长了四倍,从20亿增长到80亿。


人类进化的故事不仅仅是关于骨头和石头。

它帮助我们看到我们的许多优势和局限性。

这些优势包括管理快速文化变化的能力,特别是在技术方面——这是我们长期生存的关键,对于应对环境变化至关重要。

但这种能力也对我们的星球及其生物多样性以及我们自己的人类社会产生了许多不可预见的后果。


今天活着的80亿人中的大多数人都过着相对幸福的生活,而且由于现代医学,他们的生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长,这是一个胜利。

但这一切都是高风险物种战略的一部分,该战略是近800万年前人类进化史的特征。


在整个故事中,成功经常引发新的问题。

我们的祖先别无选择,只能向未知的领域前进,适应生存。

很多时候,他们克服了至少和我们今天面临的挑战一样大的挑战。

世界三大未解谜团,两件在中国,最终一个若破解将颠覆人类文明!

虽然人类的科学技术在不断发展,但是依旧有难以解释的自然、天文、古代等现象,这些难以解释的秘密驱动着每个人前往探索,但以目前的科学技术,又无法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

彭加木失踪谜团新疆新疆罗布泊自古以来就被成为“死亡之海”,又因地形酷似一只耳朵,也叫“地球之耳”,在几千年的古代上,新疆新疆罗布泊据流传各种神奇传说,其中最为出名的就是楼兰古国,而彭加木失踪一事更是让新疆新疆罗布泊变得更加神奇。

彭加木并非首次考察新疆新疆罗布泊,1964年,他就在新疆新疆罗布泊采集水样和矿物,1979年,他跟日本专家合作,再次来到新疆新疆罗布泊考察,历经1月,他们重走了楼兰环绕新疆新疆罗布泊达到羌的丝绸之路中段。

然而第三次1980年5月再次深入新疆新疆罗布泊时,却因为独自寻找水源失踪了,虽然派出了搜救部队,搜救人员更达到了1029人,前后寻找了41天,寻找面积为1011平方公里,先后四次地毯式搜寻,但依旧没有找到彭加木,那么彭加木到底去那里。

陆地的“百慕大三角”百慕大是指百慕大群岛、美国的迈阿密和波多黎各的圣胡安三点连线形成的一个大西洋三角地带,这里也上演着各种各样失踪事件,甚至还有传出过百慕大“时空穿越”的说法,各种奇妙的事件的发生,也是让人将百慕大称为“魔鬼三角洲”。

无独有偶,除了“魔鬼三角洲”之外,在我国四川还有一个瓦屋山迷魂凼,其经纬度在2932— 2934之间,这个纬度又刚好与耸人听闻的百慕大三角相似,不仅如此,迷魂凼同样也有各种奇妙的事件。

一旦进入迷魂凼,手机、GPS、指南针全都会失灵,从1970年开始,就有人迷失在迷魂凼当中,1975年洪雅当地组织的野生动物调查小组,就试图解开迷魂凼谜团,但刚刚进入迷魂凼就迷失了方向,他们不得不原路返回。

几十年来,林业厅、动物保护组织、世界动物基金会都派出了考察队,可都无功而返,科考队曾在迷魂凼释放信鸽,想让它飞出去,结果鸽子在上空盘旋了一圈,又落回队员肩膀上,根本不敢飞走。

而且迷魂凼常年都充斥着的浓雾,为了防止有人在这里面迷失,当地管委会就将迷魂凼列为了禁地,禁止游客进入,据说迷魂凼是五斗米教的创始人张陵修道的地方,他在这里还设下了迷魂阵。

人类的起源“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达尔文的进化理论解释了人类的起源问题,他认为人类是由南方古猿进化而来,但从古猿进化到人类,找不到太多的共同点,在史前进化时期,似乎存在着一段空白期,人类就好像凭空出现了一样。

加上近年来,史前人类的活动痕迹不断被发现,而人体的潜能又非常神奇,比如人又为何会自燃,人体自燃现象早17世纪就已经出现了,300多年来,科学界一直都试图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但至今没有找到任何答案侦破纪实:若是破解人类这一秘密,人类文明或许会重新洗牌。

更多请关注幼师蕊蕊!

人类十大禁地之首,四川深山里有条“黄泉路”?

四川瓦屋山里的迷魂凼,被列为生命禁区,原因至今无法解释,被称作是四川的死亡之地前言这世界上并无鬼神,自然更没有“黄泉路”,但是四川瓦屋山的迷魂凼却被当地人称为“人间黄泉路”,被称为中国十大禁地之首——传说,走进迷魂凼,极易丧失心智,甚至会发疯发狂,就好像失去了灵魂一般,变得行尸走肉。

在封建迷信中,黄泉路是人死后去阴曹地府时必走的路,黄泉路上开满了彼岸花,路的尽头是一条忘川河,河上有一座奈何桥,过桥后会途径孟婆亭,到时候饮一碗孟婆汤便淡忘前尘,进入下一世的轮回。

“巴蜀风光,峨眉十之三,瓦屋得六七”,瓦屋山和峨眉山历来并称“蜀中二绝”,占尽了蜀中的绝色风光。

迷魂凼,位于四川省洪雅瓦屋山区,大约在北纬30——被中外探险家称作“死亡纬度线”,与耸人听闻的百慕大三角、奥秘无比的埃及金字塔属于同一纬度。

迷魂凼地形复杂,沼泽遍地,瘴气弥漫,毒蛇毒虫和有毒植物遍布其间,常年被一团团的黑色雾气笼罩。

很多人都曾尝试穿越这个神奇之地,但一旦进入就难辨方向,茫然间犹如魂魄飞出身体,甚至不知不觉地失去应有的理智与判断,稍有不慎就有可能万劫不复,不少探险家还在其中迷失、失踪,甚至死亡。

瓦屋山迷魂凼的传说由来已久。

据说在1800多年前的东汉年间,道教创始人张道陵云游至瓦屋山麓,和当地羌民一起创立了“五斗米教”。

为了抵抗朝廷对“五斗米教”的镇压,张道陵选中了瓦屋山作为藏匿兵器之地,并在一次战争中将朝廷官兵引入了迷魂凼,和教众一起设置了八卦迷魂阵,将朝廷官兵全部困死在里面。

后来,张道陵还利用自己的高超法术,帮助当地百姓斩杀了危害乡民的蟒蛇,并最终魂归瓦屋山,至今瓦屋山仍留有“张道陵降蟒沟”的遗迹和传说。

“迷魂凼,奇中奇,进得里面来,生还不容易”,这句流传在当地民间的打油诗便是描述此地的凶险和神奇,因为这里发生的奇妙失踪事件实在是太多了。

最早对迷魂函神奇事件有记载是在明朝时期,当时因为战乱,有很多老百姓结伴进入此山,然而却有去无回,尸骨无存,所以当地官府从那时起就将迷魂函封为了禁地。

其后几百年间,断断续续也有猎户或者采药的误入迷魂函,无一例外都失踪不见。

随着时代的发展,许多科学家或探险家想借助科技的力量解开迷魂函谜团。

1974年10月,洪雅当地组织的野生动物资源调查小组,进入迷魂凼原始森林后没多久就迷失了方向,不管是罗盘还是指南针都罢工了。

1975年7月13日,野生动物资源调查小组再次进入迷魂凼,发现里面树高草深,瘴雾缭绕,很快就迷失了方向。

2007年10月20日,CCTV-4《走遍中国•眉山》之《瓦屋山迷魂凼探秘》摄制组:雨雾中探险队员们生火准备宿营。

瓦屋山老道为探险队击鼓诵经祈祷平安。

1979年,四川林业部门也带队进入了迷魂凼,然而情况如出一辙,电子手表转速异常,罗盘和指南针很快失灵,既找不到方向又弄不清时间,队员都出现了精疲力尽甚至神志不清的现象,最终一起用刀硬是砍了一条路才走出山来。

1990年6月,世界动物基金会顾问、国务院特聘大熊猫保护专家安德鲁·劳里博士,一行七八人进入迷魂凼腹地考察。

诡异的事情再次发生,罗盘很快失灵,无论如何走却依然在原地打转。

考察队随后放飞一只信鸽,然而信鸽在空中如何也飞不出去,只好又飞了回来。

1999年12月,33岁的青年科学工作者郑明全上山寻找大熊猫,稀里糊涂走进了迷魂凼,很快迷路。

当救援队伍次日赶来时,发现郑明全已全身冻僵死去,死因不明。

2014年4月,CCTV 10 “科技之光”栏目与四川越野探险科考大队再次组织11人的考察队,对迷魂凼的奥秘现象进行科学验证。

在这次探险中,现代电子仪器和传统罗盘全都失灵,指南针、GPS全都无法工作。

放出信鸽后,信鸽竟然也感到“恐惧”,不敢飞走!考察队员即将进入迷魂凼最诡异的是,队员们用竹篾刀砍伐茂密的箭竹林开路前进,但发展不顺准备返回时,竟然发现两边的竹子都弹回来了,砍出的道路也就随之消失在暗黑的雾气当中。

好在科考队准备了1公里长的警戒带,同时用防雨水的记号笔划箭头指示进行方向,虽然绕了很多圈,但最终还是安全返回。

历经艰险走出迷魂凼后,神奇的事情发生了:科考队发现电子表在迷魂凼的时间比正常时间快了约9小时25分钟!这是否意味着长期呆在迷魂凼的人会比外面的人老得快?!两位进入迷魂凼中险死还生的驴友回忆录:我们突然发现前面的一个小山包上好像有个什么动物一闪,很像国宝大熊猫。

我和李俊顿时来了精神:看来今天是个好运气,摘了灵芝,挖了天麻,如果再发现一只大熊猫,岂不收获更大。

由于这个冒昧的念头,我和李俊站起来就朝那个山包追去,待追上山头,却发现那个东西已跑到前面的另一个山包,就这样,我们二人大约爬上跑下追了50个小山包时,李俊突然说道:“不好,快撤!”我正在兴奋头上,不解地问:“如何了?”李俊手指着后面说:“你看,雾!”我一看,可不是,那雾与外面的雾不同,像燃烧塑料冒出的黑烟,迅速地蔓延开来,李俊告诉我:“这黑雾是原始森林中最凶的杀手,它可瞬间把白天变成黑夜。

”我一听,马上跟李俊往回走,可是,哪里是我们来的方向,已不敢肯定,只能凭着记忆找着往回走的路。

令人吃惊的是,我们来的时候所做的记号不但一个也不见了,就连我们的踪迹也不见了。

我当时并不心慌,一边走,一边和李俊开玩笑,大约又走了50多个小山包,却不见兰溪的支流。

这时,我们才发现,口袋里的表已经停止了,表后面的指南针也不翼而飞!李俊的额头上已经淌下了豆大的汗珠,马上掏出手机,竟然成了“死机”!我和李俊同时发出了惊叫:“遭了,我们进了迷魂凼!”迷魂凼中陆地和沼泽混合交错,倘若深陷沼泽,那种无助绝望的感觉激发着人类内心深处对未知威胁的恐惧……针对迷魂凼的解释,民间流传的版本很多。

有根据的大致有以下三种:一是复杂的地质结构和玄武岩等矿藏分布,产生了巨大磁场能量,使得科学仪器和电子设备失灵;二是空气或者土壤会散发一种毒素能够迷失人的心智,干扰到神经系统;三是迷魂凼“馒头状”丘陵连绵的地形,与区域内高度相似的植物“合作”,形成了一个天然迷宫,极易失去方向。

此外,迷魂凼中遮天蔽日的“黑雾”其实是一种有毒气体“瘴气”,由动植物腐烂而产生的甲烷等组成。

人类过度吸入这种气体会造成中毒和缺氧现象,从而出现幻觉,结果就会遇到“鬼打墙”,要么活活饿死,要么就在惊慌失措之下自杀身亡,而这也是迷魂凼“黄泉路”说法的由来。

还有专家指出,迷魂凼下面可能存在巨大的陨石,这些陨石不但导致罗盘失灵,还会让GPS定位仪器、机械手表,甚至通讯工具等出现异常状况。

当然, 这些仅仅是假说而已,而且每一种假说只能解释某种现象,而无法彻底解开瓦屋山迷魂凼谜团。

迷魂凼上空变幻无踪的浓雾,并不能掩盖那些曾被它吞噬过的生命,那一桩桩真实案例,时刻都在警醒后人,“人间黄泉路”绝非浪得虚名。

结束语:今天,虽然现在的科技已经高度发达,“人间黄泉路”的神奇现象,我们直到现在也无法做出科学的解释,所以也就成了未解谜团。

但我们相信,随着科技的发展不断进步,相信总有一天,我们能够解开迷魂凼的神奇面纱。

久客,从一个不同于本地人的视角去触摸成都这座城市,用心感受遇到的人、岁月和生活……

加入收藏
               

从古代猿类到露西再到我们,人类进化的整个故事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