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疯狂挖盗李唐皇陵 居然还被赐了个国姓李姓

地表上,篡唐,革了大唐帝国的命;地表下,温韬盗宝,挖了李唐的坟。
在古代,“温”同“瘟”,把唐朝搞得的,就是朱温和温韬这两
【菜科解读】
地表上,篡唐,革了大唐帝国的命;地表下,温韬盗宝,挖了李唐的坟。
在古代,“温”同“瘟”,把唐朝搞得的,就是朱温和温韬这两个“瘟神”。
说起来,朱温和温韬颇有些相似处。
朱温早年是个混子,参加过黄巢起义,后叛变投降唐廷,被赐名“”,受封,七年后灭唐建梁。
温韬起初是个盗贼,投靠节度使李茂贞,自更名“李彦韬”,后叛变归顺后梁,节度关中,七年内挖遍唐陵。
当年,大唐帝国何等强盛,李唐皇帝何等风光,然而物转星移,世事难料,遇到这么两个臭名昭著的瘟神级恶霸,也只能任其宰割了。
大唐帝国传二十一帝(含则天),除了昭宗葬河南和陵、哀帝葬山东温陵,其余的均葬于关中。
十八座皇陵,就是十八个宝藏,这是妇孺皆知的事情,安徽人朱温知道,长安人温韬更明白。
朱温很忙,没心思盗墓,再者他已然灭唐,有些事情也不敢做得太绝了,这个机会最终留给了盗贼出身的温韬。
朱温死后,二子争锋,后梁大乱。
末帝在位时,温韬成为后梁的一方节度使,镇崇州、裕州等地,唐皇陵就在他的地盘内。
在任期间,温韬把主要精力用在了盗墓上,《新五代史·温韬传》载“韬在镇七年,唐诸陵在其境内者,悉发掘之,取其所藏金宝”;《旧五代史·温韬传》载温韬在任时“唐诸陵在境者悉发”;《》载“华原贼帅温韬聚众,唐帝诸陵发之殆遍”。
温韬挖掘皇陵的目的,在于“取其所藏金宝”,金银珠玉他要,绫罗绸缎他要,但有些纸制的无价之宝,他不稀罕。
唐太宗昭陵中的钟繇、字帖,以及各类前世孤本图书,在这场文化浩劫后没了踪迹。
著名的《兰亭序》是否因此遭到损毁或遗失,至今仍是个谜。
十八座唐陵中,最大的当属高宗与则天女皇的合葬墓——乾陵,陵内的不可估量。
当年,黄巢起义时,曾派人挖掘过,没能成功。
这次,温韬也下了不少功夫,仍未能撼动,天神的愤怒,诡异的天气,让温韬败下阵来。
“惟乾陵风雨不可发”,乾陵虽然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但也因此躲过一劫,但其他十七陵全被温韬挖了个底朝天。
温韬收工时,后梁政权也快支撑不住了,他才懒得管这些。
温韬有的是钱,谁得了天下,他就认谁。
同光元年(923年),继承父亲遗志,推枯拉朽般灭了后梁,算是在政治上为他的老主子李唐皇帝报了仇。
李存勖定国号为唐,史称后唐,在名义上就是大唐帝国的延续。
当年,时为晋王的李存勖在与后梁激战中,温韬得罪过李存勖。
如今,李存勖成了天下之主,温韬也顾不得以前的事情了,立刻露出小人嘴脸,一路磕头进了皇宫。
为了立足,温韬拿出大笔金银贿赂刘皇后,刘皇后枕边风一吹,把所得财物一亮,李存勖来了个不计前嫌,反认为温韬是大大的忠臣。
除了让温韬继续干匡国节度使,李存勖赐给温韬一个非常好听的名字,李绍冲。
后唐,原是李唐皇帝所赐,温韬的李姓,也应是李唐国姓。
一个几乎挖遍了李唐皇陵的盗贼,竟然被赐,成为历史上的一个黑色笑点。
“国家为唐雪耻,温韬发唐山陵殆遍,其罪与朱温相埒耳,何得复居方镇,天下义士其谓我何”(《资治通鉴》)。
大臣郭崇韬这话,不仅道出了温韬的罪行,也指出了李存勖违背初心、不辨忠奸的荒唐。
然而,李存勖夫妇已经得了温韬好处,丝毫听不进郭崇韬这番慷慨激昂的忠言,温韬还是走马上任了。
明宗即位后,拨乱反正,温韬的末路到来了,很快就被夺去李姓,削去官职,勒令回家务农,后又被发配到德州,所盗财物全部充公。
天成三年(928年),李嗣源又“敕以温韬发诸陵,……令所在赐死”(《资治通鉴》),以发掘唐陵的罪名将其诛杀,总算是为李唐皇帝报了另一份仇。
温韬疯狂盗挖唐陵,同样也是。
随机文章最大古埃及金字塔的建筑奇迹,花20年时间用680万吨巨石怎么看出来水母死了,水母死了的样子图片(死后身体会分解成水)多米尼加神奇的沸水湖,世界唯一常年沸腾湖水(湖边温度高达90)做梦是平行世界的入口,做梦进入另一平行世界/不同空间的自己达·芬奇睡眠法猝死,每工作4小时睡15分钟(不适合人类)
明太祖朱元璋七次招降此人,还让他妹妹成为王妃
根据史料的记载,这个朱元璋曾经七次招降他,但是却无功而返,甚至还被他毒死了一个使臣,废了另一个使臣的手臂,丝毫没有顾忌。
但是就是这样朱元璋爱他的心还是没变,而且还把他的妹妹嫁给了自己的儿子成为王妃,想要通过这样来拉近两人的关系。
在路过其养父的墓前的时候,还派人的祭拜,但是这些完全没有动摇王保保的决心。
据说朱元璋的三大遗憾之一就是没能活捉这个人,注意是要活捉,就是希望他能为自己所用,但是还是没能实现。
那么这个王保保究竟有什么魅力,能够让朱元璋对他如此称赞呢? 其一,朱元璋一直觉得他是汉人,觉得他和自己的立场应该是相同的。
在他的檄文里面说的是自己是在恢复中华,不是在造反,还顺便提起了王保保说他忘本,说一个汉人为什么要改蒙古名,既然大家都是汉人你就应该和我一起去征讨。
但是他还真的误会了王保保家族几代都是蒙古的,他并没有汉人血统。
朱元璋会误会就是因为他是被养父养大的,就觉得他是汉人,但其实养大他的人是他舅舅,是个地地道道的蒙古人。
其二,王保保几次大败朱元璋手下的将领,很多人都很畏惧他,北方的红巾军就是被王保保消灭的,在朱元璋几次北伐的时候,不少大将都折损在他的手里。
就算到了北元事情王保保依旧带领着大军打败了北伐的队伍,使得北元被保留下来。
其三,王保保的忠心很让他佩服,虽然他一直误会人家的汉人,但是作为元军的将领几次差点在战场牺牲都没有放弃,面对招降不为所动让朱元璋对他十分敬佩。
随机文章古代日本的食品与农业简介阿拉里克一世简介清朝最衰皇帝是他!「3大剧变」全遇上还埋下亡国种子土星为什么恐怖?夏季温度仅-140℃(29年公转一次)如果有一天火星撞地球,两者都将毁灭(可能性为0)
清朝皇家最悲惨的嫡子是哪位?此人生前没有任何封爵
一年后,康熙将胤礽立为皇太子,这意味着的皇位继承制度发生了变化,受到了大清的推崇,所以嫡子的地位空前提高。
然而,在清朝历史上却有一位命运非常悲惨的嫡子,他就是第十二子。
其实,永璂能够成为嫡子有一定的运气成分。
大家都知道乾隆的嫡妻是孝贤皇后,富察氏自嫁给乾隆帝以来便备受宠爱,先后生下了四个子女,其中包括两位嫡子二阿哥永琏和七阿哥永琮。
然而,令人的是,这两位身份尊贵的皇子却担不起这份福气,早早地便离开了人世,即便他们都曾是父皇乾隆心中皇位继承人的不二之选。
两位皇子的夭折令孝贤皇后身心俱疲,于乾隆十三年三月病逝于东巡途中。
孝贤皇后去世后,娴贵妃那拉氏幸运地被崇庆皇看中,继立中宫,成为大清国的皇后。
就在那拉氏继立为皇后第三年(乾隆十七年)的四月份,她便在翊坤宫生下了一位小皇子,即十二阿哥永璂。
由于是中宫皇后所生,永璂自然便贴上了嫡子的标签,这使得那拉氏的地位更加稳固,而且,永璂也很有可能成为皇储的最佳人选。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乾隆三十年年初,乾隆帝开始了第四次江南之行,在途中发生了著名的继后剪发事件,从此那拉氏母子彻底失宠。
一年后,那拉氏便凄惨地死于冷宫,冷酷的乾隆帝甚至没将那拉氏葬入自己的地宫,而是将其塞到了的地宫,位居侧位,相当于给一名妾室给陪葬了。
自从那拉氏病逝后,十二阿哥永璂彻底失去了依靠,此后,他再也没能得到父皇乾隆的关怀,就连其他的兄弟也不再亲近他,永璂十分落寞,却又无可奈何。
乾隆四十一年正月,在孤寂和抑郁中度过十年之久的永璂病逝,年仅24岁。
从此,他那位年轻的嫡福晋博尔济吉特氏便成了一名寡妇。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永璂生前没有任何封爵,而且死后还是按照宗室公例治丧的,堪称大清最悲惨的嫡子了。
不知在永璂临终前心中会作何感想,会不会对母亲的惊人之举抱有悔恨,不过这都不重要了,因为一切都再也回不去了。
随机文章宋朝开国将领中有人姓黄吗?明朝的戚继光在哪一个皇帝的朝廷任职?汉武帝刘彻是纯种的汉人吗?陕西淳化7.20盗墓案大起底,涉案文物达1100件(10盗墓团伙被抓)黑洞里面是另一个宇宙,宇宙中每个黑洞都是平行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