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节从何而来?美好传说下的阴暗历史

今天的美国感恩节主要和团圆、火鸡以及黑色星期五大减
【菜科解读】
今天的美国感恩节主要和团圆、火鸡以及黑色星期五大减价联系在一起,与之伴随的是各种温馨的感恩故事。
五月花号 但是正如几乎所有美好传说一样,它的真实背景是阴暗的——五月花的殖民者活下来的真正原因不是印第安人的善意,而是旧大陆疾病引发的原住民人口崩溃。
第一个冬天他们靠的是附近荒废原住民村落的残留食物;第二个春天原住民酋长慷慨相助是因为部落人口骤减,粮食储备多余,又遭受临近部落威胁,急需外援。
感恩节,其实是天花的遗产。
起源 按照标准的传说,美国感恩节来自五月花号上的清教徒。
他们抵达普利茅斯的第一个冬天因为不熟悉环境而几乎饿死,是临近的热心印第安人伸出了援手;到了第二年秋天在印第安人的帮助下获得了大丰收,为了庆祝它而载歌载舞举办节日,流传至今。
Jean Leon Gerome Ferris,《1621第一个感恩节》,帆布上油画,1899 当然,这个传说哪怕仅从历史角度看也只是个传说而已。
庆祝丰收的传统极其悠久,他们绝不是第一批(甚至不是美洲殖民者里的第一批)。
“感恩节”这个词也不适用于这一场合——这个词原本是个纯粹的宗教节日,庄严肃穆,不可能有性的节庆。
另外,严格说来五月花乘客并不是清教徒(希望改造英国圣公会),而是分离派(希望彻底脱离圣公会)。
不过这些都是相对的细节问题。
这传说背后有个更大的逻辑麻烦:为什么美洲的原住民会帮助外人来殖民呢? 殖民 马尔萨斯和生态学的基本原理都告诉我们,如果资源充足,人口必然会增加,直到资源回到缺乏状态为止。
一些文化因素可能可以阻止人类社会抵达这一悲惨平衡,但没有证据表明美洲原住民有足够强的这些因素。
如果他们的粮食足以救济他人,熟悉当地农业和气候,那么他们怎么可能放任适合耕种的土壤而不顾呢?怎么会留出空地任由外来者占领然后反过来帮助他们呢?特别是在他们本地政治局势已经错综复杂合纵离横的情况下? 对于当时的分离派基督徒来说这当然不是问题:美洲是天赐福地,这都是神的旨意。
20世纪之前的思想界大概也不会质疑:印第安人是高贵的野蛮人,未被文明玷污,不懂得你们马基雅维利那一套。
但是今天我们已经知道,没有哪支原住民生活在伊甸园里。
殖民者占领亚洲和非洲的时候都遭到了强烈的反抗,中美洲和南美洲也都是兵戈相见,就连北美后来也频频出现不同部落接受不同欧洲国家外援然后内斗的情况,怎么普利茅斯的原住民就好心到这种程度?哪怕是特例,也太过分了。
最可能的答案是,当时普利茅斯附近的原住民部落由于某种原因被推离了马尔萨斯平衡。
考虑到那时他们并没有出现什么生产力的飞越,最大可能是他们的人口因为某种原因而大大减少了。
人口 1492年就发现了新大陆,普利茅斯的分离派殖民地要在1621年才建立(波士顿的清教徒则是1628年)。
为什么要等这一百三十年?原因很多,但一个重要因素是:刚开始的时候没人觉得新大陆适合殖民。
已经全是人了。
哥伦布 1523年,意大利探险家乔万尼·维拉扎诺(GiovannidaVerrazzano)抵达卡罗莱纳,向北航行寻找从北面绕过新大陆抵达亚洲的方式。
一路上他注意到海岸线“人口稠密”,到处都是原住民的篝火。
接下来将近一百年里,不断有来自欧洲的船只抵达新英格兰一带从事捕鱼和贸易,所有的船只都汇报说新英格兰原住民人口众多、防守严密。
仅有的几次殖民尝试也都以失败告终:原住民愿意贸易但并不欢迎长住,很多殖民者被杀死,剩下的都逃回欧洲了。
普利茅斯附近的万帕诺亚格人原本也是这样一个部落,他们一边谨慎地不让欧洲人深入内陆,同时也谨慎地不让内陆其他部落靠近沿海直接和欧洲人贸易,以便保留自己的中间人地位——但是,一场从1616年开始的飞来横祸,让他们的人口减少了90%以上。
许多村落被整个废弃,事实上就有一个废弃村落在1620年冬天被一伙外来人占据了,而他们对此无能为力。
这伙外来人,正是五月花号上的殖民者;而这场飞来横祸,当然就是此前的船员留下的欧洲疾病。
疫病 为什么是欧洲人殖民了美洲而不是反过来?贾里德·戴蒙德在《枪炮、病菌和钢铁》中提到过一个著名的论断:疾病在美洲殖民史上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旧大陆有漫长的家畜饲养史,拥有和多种病原体“斗争”的经验,获得了一定的免疫力;而新大陆几乎没有什么像样的家畜,因此不但面对旧大陆疾病,甚至拿不出像样的疾病反攻(唯一可能来自新大陆的重要疾病是梅毒)。
哪怕是殖民者的军事胜利,也是在疾病大肆杀伤的背景下才成为现实——科尔特斯原本被奋起反抗的阿兹特克人驱赶出了首都,是随后的疫病导致阿兹特克抵抗瓦解;皮萨罗固然是靠骑兵威慑击溃了印加大军,但之所以数战而征服整个,则是因为此前的瘟疫杀死了和他的继承人,帝国已经因为继承权问题而陷入了大规模内战。
天花、麻疹、流感、班疹伤寒、腺鼠疫,这些疾病在旧大陆已经杀人如麻,到了新大陆更加肆无忌惮——天花的死亡率在美洲原住民里高达90%以上,就算是今天美洲原住民里一些常见疾病的死亡率也显著高于美国白人。
而且,虽然最早的商人应该是无意传开的疾病,但后来的殖民者是知情的。
有一个著名的故事说,殖民者将天花患者用过的毯子送给原住民当礼物,很不幸这故事竟然很可能是真的——期间,原住民与法国结盟围攻英国殖民者的皮特堡,守城指挥官杰佛里·阿默斯特(JeffreyAmherst)就认真地考虑过通过信使将感染者的毯子送给原住民。
这一计划有没有真的实施,没有留下确凿证据,但我们知道几星期前堡内确实有人感染天花,而天花也确实在第二年春天在附近原住民居住区爆发了。
而查尔斯·曼恩在《1491》一书中,将这个论证更推进了一步:疾病不但是欧洲殖民者的帮凶,它本身就根本性地改变了美洲大陆的政治格局。
政治 在1615年疾病(传统上认为是天花,近年来研究认为更可能是钩端螺旋体)之前,万帕诺亚格部落的总人口可能有两万人,而到了1621年,部落仅剩下一千余人。
的是,他们的宿敌——西边的纳拉甘西特人没有遭受疾病的打击,恐怕很快就要趁虚而入。
内外交困的局势下,部落酋长马萨索伊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推翻长年以来的对外战略,不再紧密监视欧洲人,而是允许他们永久定居、甚至拿出粮食储备资助他们,反正因为人口骤减,粮食已经过剩了——条件是,欧洲人必须和他联盟对抗纳拉甘西特人。
“菲利普王”,S.G.Drake, 1827 殖民者没有“辜负”他们。
在五十年后的菲利普王战争里,纳拉甘西特人被击溃,幸存者一部分被卖到加勒比,另一部分在罗德岛本地成为奴隶。
只不过,这场战争是万帕诺亚格人联合各部落掀起的反抗殖民者(和他们的原住民盟友)的战争。
这场战争持续时间只有一年多,但殖民地经济几乎被彻底摧毁,十二座城镇夷为平地,十分之一壮年男性战死;而原住民的死亡人数几倍于殖民者,大批幸存者成为奴隶,反抗领袖“菲利普王”——也就是之前那位马萨索伊酋长的次子——战死,头颅被挂在旗杆上示众二十五年。
这个模式在接下来的几百年里不断出现:不同的部落和不同的殖民势力维持关系,彼此之间分分合合,有时联盟,有时相互屠杀。
政治现实如此,倒也谈不上忘恩负义——但是绝不是传统故事里那样温馨。
哪怕1621年的殖民者在丰收之日真的心怀感激,在整部美洲殖民史里也只是一个无足轻重的注脚罢了。
感恩? 作为一个节日,感恩节本身是没有任何过错的。
正如圣诞节和复活节这两个异教节日变身成基督教的首席节庆、1886年芝加哥罢工变成了中国的法定劳动节一样,节日的起源无法决定它的演变。
但是当我们把节日和一种具体的历史叙事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就存在小小的危险。
节日从传统中获取力量,但传统不是历史,只是人们对历史的一种说法;而在“传承”这个传统的时候,人们总会有意无意地添加上自己的色彩。
有些时候,记得传统只是传统,真实发生的事情和它大相径庭,也是有价值的——毕竟,如果我们忘记了历史,我们就会去重复它。
随机文章历史上的杨家将司马迁生平简介兵马俑简介杭州萧山机场不明飞行物致航班延误,非导弹和普通飞机面粉遇火会爆炸吗,实验证明是会爆炸/几秒钟就可引爆全场
宜国,为什么是虞国分裂而来的?
关于这个宜国,传世文献中绝无踪迹,据铭文得知,宜国为周康王时对虞侯夨(cè)的改封,注意,是改封,不是首封。
那么需要弄清楚铭文中“虞侯夨”指得是谁?因为远古时代“吴”通“虞”,那么他是当时的吴国国君还是北虞国的国君?我们都知道,周北有个从吴国分裂出去的虞国(北虞),虽然北虞的“虞”字是由“吴”字衍化而来,但吴国从未有文献写成“虞国”,也就是说,这两个兄弟之国的国名从未相混淆。
《·吴太伯世家》也明确记载:“周武王克殷,求太伯、仲雍之后,得周章。
周章已君吴,因而封之。
乃封周章弟虞仲于周之北……是为虞仲。
”南“吴”和北“虞”分得很清楚,绝无混淆,所以铭文中的虞侯绝不会是吴国周章之后,除此这外,应该就是北虞的虞仲之后。
那为什么周王室要将虞国(北虞)国君改封呢? 终上所述,情况应该是这样的:当年周武王去江南找到周章,因周章已在吴地为君,故正式册封周章为吴国国君,然后将周章之弟虞仲分封到周之北建立虞国(北虞)。
再根据铭文,到了时,周成王在察看了“东征地图”和“地图”后,发现这些区域还比较混乱,为了安抚南方边境,遂将当时的虞侯改封到江南的宜地,而北虞则由虞侯夨的兄弟或子孙来继任,继续虞国国祚。
东征降服东夷后,的领土扩张到东方淮夷的广大地区,东夷地区分封了和,但是淮夷地区除了吴国还有许多尚待分封的土地,宜地位于吴国的西北部,周成王将北虞侯改封到东南的宜地与吴国“兄弟重圆”共同守卫边疆是极有可能的。
《尚书大传》说:“诸侯赐弓矢者得专征,赐瑽钺者得专杀。
”意思是诸侯被赐予弓和箭便得征伐大权,诸侯被赐予斧钺便可以出征了。
“斧钺”是国君赐给将军的领兵权,跟虎符一样,象征国君的命令,而“弓矢”是作战武器,战场上必不可少。
“赐弓矢”就是“宜侯夨簋”铭文中提到的“彤弓一,彤矢百,旅弓十,旅矢千。
”意思是王赏赐诸侯“红漆弓一张”、“红漆箭百支”、“黑漆弓十张”、“黑漆箭千支”,其实就是一种象征意义,周王改封虞侯去南方宜地,其意义就是让他替周王室镇守南境,也就是《左传》中常常提到的“封建亲戚,以蕃屏周”的意思,此所谓的“专征”。
宜国建国后,此后的踪迹难寻,各种史书上点无记载。
但我们可以根据其附近国家的兴衰史从一个侧面来窥探宜国的最终结局。
上篇说到的奄国,东征被灭后南迁到今江苏常州一带。
周朝至周夷王开始,王室衰微,诸侯都纷纷开始不听话了,这就是诸侯之间“相伐”的开始。
当时吴国在江南一带逐渐强大,灭掉奄国后,很有可能北上一并灭了宜国。
随机文章谁是美国第一位女性银行创始人和总裁?秦始皇的陵墓里有活人埋在里面陪葬吗?中国突破20倍音速导弹,6806米/秒1小时绕地球一圈(无法证实)东北虎吃掉十米巨蟒,巨蟒被老虎戏弄后杀掉(巨蟒吞噬老虎纯属谣言)揭秘大龄不婚的前世因果,前世风流债今世还/可能备胎到老的结局
你知道“广东”“广西”的这个“广”是从何而来的吗?
也许大家发现了这些省份大都比较相似,那是为什么呢? 其实,一看地图你就知道了,比如河南、河北两省,是以黄河为界。
一个在黄河南边,一个在黄河北边。
而山东、山西是以太行山为界,一个在太行山的东边,一个在太行山的西边。
以此类推,我们不难发现湖、南湖北是以洞庭湖为分界线,一个在洞庭湖南边,一个在洞庭湖北边。
可是,问题又来了,那广东和广西是以什么为分界线呢?我们听说过这么多山川大河,但并没有听说过哪个河叫“广河”,看过这么多,也从来不知道有个山叫“广山”,更不知道有哪个湖叫“广湖”,那究竟广东和广西是从何而来呢? 然而,广东广西的“广”字,并不是依据山川河湖来命名的,而是跟我国历史上一个很伟大的有关系,这个皇帝就是。
相传,在,河北的正定县出生了一个婴儿,叫赵佗。
这个小孩子非比寻常。
30岁的时候就被派去攻打百越,然后就在广东河源的龙川县当。
在龙川县当县令的时候,赵佗并没有像以前的官员一样,暴力执法只知道吃喝玩乐,而是真真正正地想为百姓谋福利,他从中原引进先进的农耕、灌溉、纺织等技术,把这些技术带到岭南去,使那里的人们可以过上好生活,人们都很爱戴他,至今在龙川县还有个叫佗城镇的古镇,这个地方就是以赵佗的名字来命名的,用来纪念他当年的功劳。
然而后来秦始皇死后,开始实施暴政。
赵佗看到秦朝政权发生的改变后,觉得秦朝将要灭亡了,于是依靠当时两广地区的地势和自己在当地的威望,建立起了一个新的国家叫“”,也许留存时间太多,历史上并没有记载。
后来,建立,肯定不希望两广地区在外面,这相当于两个政权并立,于是派人去说服赵佗投降,赵佗也是一个爱好和平的人,并没有很大的雄心,便一口答应下来。
做了汉朝的一个诸侯,听从汉朝命令。
然而,没多久赵佗就去世了,汉武帝也就顺理成章地出兵收回了南越。
收回南越后,汉武帝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在岭南建立一个县,取名“广信”,代表广信,然而,这个地方在后来的时代被改为了广州,如此这个广字就流传了下来,也就有了现在的广东和广西。
参考资料:《》、《》 随机文章《史记.项羽本纪》节录朱元璋到底有做哪些政绩?二战日本九二式重机枪,最差重机枪却收割无数生命(需11人伺候)揭秘甘肃天水文物大案,盗墓贼售卖文物时被抓获(100万元卖到国外)中国五大淡水湖是哪五个,鄱阳湖水域面积3914平方公里(水鸟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