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张图带你看懂五胡十六国,五胡乱华是哪位发起的?

“五胡”主要指匈奴、鲜卑、羯、羌
【菜科解读】
“五胡”主要指匈奴、鲜卑、羯、羌、氐五个胡人大部落,他们在百余年的时间在中国北方建立了数十个少数民族政权,大肆屠杀汉人,堪称汉民族的灾难。
“五胡乱华”是由匈奴和氐族拉开序幕的,公元304年,趁“八王之乱”,氐族首领占成都,自称“成都王”,史称成汉(304-347年)。
匈奴贵族起兵于离石,史称前赵又称作汉赵(304-329年)。
316年“前赵”大将刘曜带兵攻打西晋,晋愍帝投降,西晋灭亡。
319年刘曜自立为帝,与此同时曾归附于前赵的羯族首领也称赵王,二人瓜分“前赵”领土,公元329年石勒灭前赵,330年石勒称帝(史称后赵)。
公元337年,辽东鲜卑贵族慕容皝自立为燕王,名义上虽为东晋的诸侯国,但实际上却拥有绝对的自治权,并与342年击败了后赵的二十万大军,为慕容家族日后入主中原打下基础。
350年“后赵”发生内乱,夺取政权,改国号为魏,史称“冉魏”,后赵灭亡。
冉闵曾因颁布“杀胡令”挽救了北方汉人免受灭亡的命运。
352年慕容家族南下,击杀闵冉,灭亡冉魏,脱离东晋自立为帝,国号“燕”,史称“前燕”。
前燕建立的同时,后赵的氐族将领苻健,攻占长安,建立“前秦”,至此中国北方中原地区的主要政权只剩下前秦,前燕,前凉,代。
370年“前秦”皇帝苻坚趁“前燕”政局不稳,出兵灭前燕,擒皇帝慕容暐,前燕灭亡,随后又消灭了前梁,代,等少数民族政权公元376年前秦基本统一了中国北方地区,和南方的东晋形成了新的对峙局面。
公元382年,苻坚亲帅百万大军准备南下灭晋,一举统一全国,于是发生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此战后前秦元气大伤,原先归顺的少数民族政权纷纷自立,384年原降于前秦的羌人贵族在渭北叛秦,建立“后秦”,同一年慕容家族再次建立了后燕,西燕。
386年重建代国,称魏王,史称“北魏”。
北方地区再度陷入混战,394年后燕灭西燕,395年后燕被北魏击败,领土,分裂为西燕和南燕此后一蹶不振。
与此同时北魏逐渐强盛,398年拓跋珪正式称帝。
398年东晋灭南燕,407年夺后燕政权建立北燕,417年东晋率大军灭后秦,436年北魏灭北燕,439年北魏灭北凉再次统一中国北方。
“五胡十六国”时期宣告结束。
而早在420年,南方的东晋也被刘裕夺权,建立了,史称“刘宋”,中国历史上另一个大分裂时期,“”拉开序幕。
随机文章武则天4男宠下场曝!其中一位竟然「不太行」让女帝暴怒华盛顿合作定律是什么,纽约谋杀案真实体现/国际版三个和尚揭秘史前利莫里亚文明之谜,不重物质修炼精神成神(乌托邦文明)伽马射线对人体的危害,最严重可摧毁地球/轻则可致不孕不育量子意识为什么被禁止,意识是量子力学的基础/意识可改变物质世界
人临死前是会非常平静还是非常恐惧?心理学家的回答很一致
人们对于死亡的态度和感受也是千差万别,有的人在临死前非常平静,有的则充满恐惧。
那么,究竟是什么决定了一个人在临终时的内心状态呢?心理学家们对此给出了一致的回答。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个重要的概念,那就是“死亡焦虑”。
死亡焦虑是指个体对于死亡的恐惧和不安感,这是人类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
有研究表明,对死亡的焦虑程度与个体的人生观、宗教信仰、生活经历等因素密切相关。
比如,在某些宗教中,对死亡有着特定的解释和认知,这可能会减轻个体对死亡的恐惧感;而一些生活经历中的创伤和挫折则可能加剧死亡焦虑。
其次,个体的性格特征也会对临终时的内心状态产生影响。
有些人天生性格内向、沉稳,对于未知的死亡可能更能保持平静;而一些性格急躁、焦虑的人则可能在面对死亡时感到更加恐惧和不安。
除此之外,个体的生活态度和经历也是影响临终心理状态的重要因素。
那些对生活充满感恩、有着积极向上态度的人,在面临死亡时可能更能够接受和平静面对;而那些经历过极端困难和痛苦的人,则可能在临终时承受着更大的精神压力和恐惧。
另外,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也会对个体在临终时的心理状态产生影响。
在一些文化中,死亡被视为自然的过程,人们对此有着更加淡定的态度;而在另一些文化中,对死亡有着特定的仪式和观念,这也会影响个体对死亡的感受和认知。
总的来说,个体在临终时的内心状态既受到内在因素的影响,也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
而心理学家们的一致看法是,人们在面对死亡时,往往会表现出多样化的心理状态,有的平静,有的恐惧,这取决于个体的生活经历、性格特征、宗教信仰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
因此,我们应该尊重每个人在临终时的内心感受,给予他们足够的关怀和尊重。
中国最神秘五大陵墓,你去看过哪一个?
它隐匿于一片莽莽的荒野之中,周围是蔓延的藤蔓和古老的树木,它们像是忠诚的守卫,岁月长河中不动声色的保护着这片禁地。
下面就来说一说五大最神秘的陵墓:始皇深藏——秦始皇陵之谜在陕西省的临潼区,一座气势磅礴的陵墓伫立于骊山北麓,它就是秦始皇陵。
这座大墓历经千年风雨仍散发着神秘的光芒。
秦始皇陵规模宏大,结构复杂,由地下宫殿、陪葬坑及无数陶俑组成,是千古一帝秦始皇对极乐世界的再现。
然而,由于史书记载不详,多年以来,人们对秦始皇陵的具体细节知之甚少。
而兵马俑的发现,更是让世界对秦朝的力量和始皇帝的雄心有了全新的认识。
乾陵幽宫——唐高宗与武则天的永恒之地在乾县的凉山之巅,矗立着一座巍峨的唐朝皇陵——乾陵。
这是唐高宗李治与女皇武则天的陵墓,它的特别之处在于整个陵墓是顺着山势建造的,与周围的环境完美融合。
其封土高大,宛若山丘,绿树环绕,更显得庄严肃穆。
多年来,乾陵以其坚固和神秘的地宫结构闻名,成为考古学家和盗墓者眼中一直未能得逞的诱人挑战。
消失的王城——西周王陵探秘提及西周王陵,历史仿佛被尘封的秘密慢慢浮现。
据史籍所记,周朝王陵不封土不种树,这种独特的丧葬方式使得它们在漫长的岁月中逐渐消失于人们的视野。
然而,随着考古学的发展,一些沉睡于地下的周代君王陵墓被重新发现,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比想象中更为辉煌的周朝文明。
这些墓葬中出土的珍贵文物与遗迹,无声地诉说着古周王朝的荣耀与秘密。
秦公一号大墓——揭开先秦时期的厚重帷幕在宝鸡市的黄土台塬上,坐落着一座巨大的墓地——秦公一号大墓。
它被认为是某位秦公的陵寝,规模之大、规格之高令人惊叹。
自上个世纪的发掘以来,考古学家在此揭示了许多关于先秦时代的信息。
豪华的随葬品、错金的铜器以及精美的玉器都昭示着墓主人显赫的地位。
然而,关于墓主人身份的种种揣测和假设,又为这座大墓平添了几分神秘色彩。
草原上的幽灵——追寻成吉思汗的陵墓草原上流传着一段古老的传说,成吉思汗在世时曾下令:死后要葬在无人知晓的地方,且要有众多坟墓以迷惑后人。
这位蒙古帝国的缔造者,他的陵墓至今未被发现,也成为了历史上最引人入胜的谜题之一。
传说中的葬礼方式和埋葬地点众说纷纭,从内蒙古广袤无垠的大草原到遥远神秘的戈壁沙漠,无数探险家和历史学家试图解开这个谜团,但成吉思汗的真正安息之地依然是一个悬而未决的谜。
在历史长河中,那些被时间遗忘的陵墓,如同尘封的秘密,悄然诉说着过往的辉煌与沧桑。
每座陵墓,尽管已被岁月侵蚀,依旧屹立于这片土地之上,见证者那个时代的力量与智慧。
感谢您阅读,希望能够为您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和观点。
如果您对这起事件有什么看法或想法,欢迎在下方留言区发表您的评论。
期待听到您的声音,也请您遵守网络礼仪,文明发言,尊重他人。
谢谢您的支持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