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太祖朱元璋平灭陈友谅后,抢了他的小妾,最后如何样了?

惟伪汉违命最久,上心恨之,曾纳其妾,旋即遣出,深以为悔。
” 该记载的意思
【菜科解读】
惟伪汉违命最久,上心恨之,曾纳其妾,旋即遣出,深以为悔。
” 该记载的意思是:高皇帝提一剑削平天下,对于各割据势力的妻妾都毫无侵犯,惟独因为伪汉的抗拒时间最长,高皇帝愤恨难平,劫掠了他的小妾,但很快就放归了,深以为悔。
《万历野获编》的书名已经告诉了我们,书中所记事迹是从野外收集到的,属于野史,事不一定确,信不信由您。
那么,这段记载可不可信呢? 应该说是可信的。
因为,朱元璋于洪武十八年(1385年) 颁布的《明大诰》中就有写:“朕在天下尚未平定时,,与群雄并驱十四年,在军中从未妄夺一妇人女子。
唯有攻下武昌以后,因恼怒陈友谅屡屡起兵相犯,故夺其妾而归。
” 那么,朱元璋后来是不是“深以为悔”了呢?“深以为悔”的理由又是什么呢? 查继佐的《罪惟录》和何乔远的《名山藏》脑洞大开,讲述了一件骇人听闻的事: 朱元璋收纳了陈友谅之妾阇氏后,册封为妃。
阇妃在宫中生下了陈友谅的遗腹子朱梓。
朱梓长大后被封为潭王,赴封地之前向母亲告别。
阇妃告诉他身世,说:“你是汉王陈友谅之子,你父被杀,我为你于此已二十年了。
你到封国后要找机会为父报仇。
”朱梓这才知道自己一直以来在认贼作父,愤恨不已,到了长沙,日夜筹划起兵复仇,并在一铜牌上写了“宁见阎王,不见贼王”八字,很有几分越王的气概,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忘记复仇。
不料风声泄漏,朱元璋派之子魏国公徐辉祖前到长沙讨伐。
朱梓知事不可为,抱幼子在城上绕行数周,掷下八字铜牌,然后回宫举火,全家葬身火海。
朱元璋恼羞成怒,以“妖星乱宫”为由,大肆杀戮宫人。
诚惶诚恐,赶紧脱去簪珥待罪,仅以身免。
如果《罪惟录》和《名山藏》所记属实,那朱元璋养虎为患,自然是“深以为悔”了。
但是,这则夭折版的“王子复仇记”是经不过推敲的。
首先,查记载皇帝家族世系的谱牒《玉牒》可知,朱梓生于洪武二年(1369年),陈友谅死于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10月,二者间差了六年,说朱梓是陈友谅的遗腹子根本就不成立。
另外,朱梓是朱元璋第八子,他上面有一个哥哥,名叫朱榑,是一母所生的同胞兄弟,齐王朱榑生于元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12月,距离陈友谅的死亡时间也有14个月,同样不可能是陈友谅的遗腹子。
还有,说朱梓自焚后,马皇后惊惧得脱簪珥待罪。
可是马皇后早在洪武十五年(1382)就已病逝,怎么可能会在洪武二十三年脱簪珥待罪? 所以,查、何二人的记载完全是捕风捉影、一派胡言。
而《万历野获编》也已经说了,朱元璋劫掠到陈友谅的小妾后,“旋即遣出”,又很快放归了,她并没有在宫中生养有朱元璋的子嗣。
《万历野获编》还特别补了一笔:“野史讹传为曾生潭王,复叛诛,不知潭王与齐王同为达定妃所生,自坐犯家事自焚,初不叛,亦不受诛也。
” 即潭王朱梓为陈友谅小妾所生属“野史讹传”,潭王朱梓和齐王朱榑其实都是达定妃所生。
说潭王“复叛诛”为“野史讹传”,潭王之死是“自坐犯家事自焚,初不叛,亦不受诛也。
” 这“坐犯家事”又是指什么事呢? 原来,潭王朱梓的王妃是都督于显的女儿。
而于显之子宁夏指挥于琥被卷入案,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被杀。
朱梓夫妇认为自身难免,就举火自焚死了。
这里再说说朱元璋掠陈友谅小妾事,他在劫掠不久之后便已放归,为何会在洪武十八年(1385年)的《明大诰》中旧事重提呢? 且说,朱元璋当皇帝后,认真总结了前朝的兴废教训,认为元朝失败的原因是朝廷暗弱,“威福下移,驯至于乱”,因此主张以猛治国,刑用重典。
洪武初,他进行了一系列立法,以严法重刑绳诸吏民。
到了洪武十八年,亲自“采辑官民过犯,条为大诰”,颁行天下,目的是仿效以“当世事”警诫臣民,永以为训。
则颁布《明大诰》的初衷,就是总结教训,引以为戒。
《明大诰》在提到掠陈友谅小妾一事的后面,是这样总结的:“朕忽然自疑,于斯之为,果色乎?豪乎?智者监之。
朕为保身惜命,去声色货利而不为。
盖为慕声色货利者数数,朝兴暮败。
” 意思是,我收纳了陈友谅之妾之后,忽然怀疑自己这种做法,究竟是好色呢?还是气魄大?智者自可明察。
我最终为了爱惜身体保护性命,远离声色财物。
那些汲汲于声色货利的,终不免朝兴暮败。
朱元璋这是在现身说法,劝导臣下不要为“声色货利”所惑、所累。
也正因如此,明初官员在对待“声色货利”态度上,比唐、宋、元几朝更有原则性。
王錡在《寓圃杂记》中不无自豪地称:“唐、宋间,皆有官妓祗候,仕宦者被其牵制,往往害政,虽正人君子亦多惑矣。
至胜国时,愈无耻矣。
我太祖尽革去之。
官吏宿娼,罪亚杀人一等,虽遇赦,终身弗叙。
其风遂绝。
” 随机文章我是飞行员见过ufo,美国战斗机飞行员发现超速行驶的UFO私人飞机一年的费用是多少,湾流g650为什么那么贵(飞得远和快)莫比乌斯环的恐怖意义,莫比乌斯环的诅咒(无限循环/没有尽头)平常的日子可以上坟吗,随时都可以去上坟/亲人在天之灵保佑你蛇类的十大天敌: 平头哥仅排第三 榜首众望所归
朱元璋的儿子朱棣介绍 朱棣是朱元璋和马皇后儿子吗
在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李景隆被封为中山王,后来又被封为梁国公,可以说是非常厉害了。
但是他却不安分守己,经常做一些些违法乱纪的事情,最终被朱元璋下令处死。
那么李景隆究竟做了什么事情,让朱元璋如此生气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作者:萨沙本文章为萨沙原创,谢绝任何媒体转载7月30日明成祖朱棣在南京夺位登基:他的母亲其实是朝鲜人?历史上的今天,1402年7月30日明成祖朱棣在南京夺位登基。
朱棣有勇有谋,具备了一国之君的禀赋。
就中国历史来说,朱棣是可以排行前十的优秀皇帝。
然而,朱元璋却没有传位给朱棣,反而喜欢性格宽厚的太子朱标。
甚至朱标死后,朱元璋一样喜欢宽厚仁爱的孙子朱允炆。
然而无论是朱标还是朱允炆,就能力来说肯定比朱棣要差一截。
那么,为什么朱元璋会偏爱他们,不太喜欢朱棣呢?一般认为有两个原因:其一,朱棣同父亲很像,性格过于凶悍,不太讲亲情,为朱元璋所厌恶;其二,朱棣的生母是朝鲜人妃,并不受宠。
总之,朱棣被剥夺了继承权,还差点儿因为消藩送了命。
朱棣在位22年,明王朝呈现出经济繁荣、国力强盛的局面,史称“永乐盛世”。
这里就要说说朱棣的母亲。
很多人认为,朱棣的母亲是朝鲜人,妃。
南京《太常寺志》对孝陵神位的记载:“左一位,淑妃李氏,生懿文太子、秦王、晋王。
右一位妃,生成祖文皇帝。
” 太常寺是掌管皇家宗庙礼仪的机构,《太常寺志》对皇家血统的记载自然较为可靠。
朱棣上台以后销毁了《太常寺志》,这一说法仅仅是看过该书进士何乔远的回忆。
真实与否,现在很难确定。
今天听起来似乎不可思议,中国皇帝为什么会娶朝鲜妻子?其实,对历史有些了解的朋友就知道,这在元朝宫廷很正常。
元朝最后1个皇帝元惠宗,他的第三任正宫皇后奇皇后,就是高丽人。
奇皇后出生于今天的韩国京畿道高阳市,是贵族少女。
她天生丽质,被送到元朝宫廷成为惠宗的妃子,还生下了2个皇子。
北元的皇帝昭宗爱猷识理达腊,就是奇皇后所生。
在当年,蒙古贵族迎娶高丽贵族少女是寻常事。
从皇帝到王公大臣,很多高丽妻子。
当时历史记载:元朝达官贵人们都以拥有高丽女仆以炫耀,女仆少且“质量”差的,往往被人取笑。
因此,元朝不断向高丽索取女子。
1287年,元世祖下旨要求高丽的处女必须先告官登记,否则不得出嫁。
1307年,高丽王廷下令,全国13岁以上16岁以下的女子,不得擅自出嫁,以优先供元朝挑选。
自1275到1347年,高丽共遣使赴元献处女16次。
高丽的王室女子、贵族女子,更是以献给元朝皇帝或王公大臣为荣。
两家的姻亲关系也因此更加亲近,以至于元朝皇帝虽然换了不少,其中几个皇帝的家族还有相互敌对的,但与高丽的关系却一直十分亲密。
因此,元朝宫廷一度还流行了高丽热,崇尚高丽的一些风俗。
朱棣出生,是父亲朱元璋占领南京之后的事情!当时朱元璋已经是一方霸主,娶一个朝鲜妻子妃并不稀奇。
有意思的是,朱棣却并不承认自己是妃所生,而说是正宫皇后马娘娘的孩子。
一说朱棣夺位之前,明朝历史记录了他的生母是妃,马娘娘是养母。
朱棣夺位以后,为了体现自己的正统性,就将史书修改,说他和太子朱标一样都是马娘娘所生。
要知道,当年中国人对于正出和庶出,是非常看重的。
对于普通人来说,也只有正妻生的长子,才有资格继承家业。
如果是妾生的孩子,哪怕年龄比正妻的孩子年龄大,也没有继承权。
就比如袁绍和袁术兄弟,袁绍年龄大、能力强,但袁术却不服他,甚至出兵攻打他。
为啥?袁绍的母亲是小妾,袁术的母亲才是正妻。
按照当时礼法,袁绍没有资格以袁家继承人自居,袁术的狂怒可以理解。
况且,高丽妻子虽多,地位却不高。
以元惠宗的奇皇后为例,她明明生下了2个皇子,又深受皇帝宠爱。
第一任正宫皇后死掉以后,奇皇后就没有成为皇后。
原因很简单,大臣们认为她是高丽人,出生卑贱,不能做国母。
于是,奇皇后被迫又等了整整20年。
在第二任正宫皇后死了,她才成为皇后,已经50岁了。
道理也是一样。
朱棣可能是畏惧有人非议生母出生卑贱,所以并不承认这种事。
本来弄死了大哥儿子朱允炆以上位,就不太光彩。
如果还有人质疑朱棣的生母血统,就是很大的政治危险了。
其实,妃生下朱棣不久就病死了。
朱棣和妃虽然有血缘关系,但完全是马娘娘抚养长大。
而马娘娘对他非常慈爱,当做亲生儿子一样。
朱棣同马娘娘也很亲密,感情很深。
1412年,为纪念明太祖和马皇后,开始修建大报恩寺及琉璃宝塔。
历时19年,花费250万两白银,动用数十万工人,才终于完工。
该建筑,位列“中古世界七大奇观”。
自然,目前我们只能推测朱棣母亲是妃、是高丽人,并没有确切的历史资料证明。
这是历史上的一个悬案。
不过,即便朱棣母亲的高丽人,就血统来说没什么影响。
世界各国都以父系血统认定民族,朱棣仍然是标准的汉人。
揭秘朱元璋传位皇孙朱允炆惊人内幕
他越到晚年越发愁——这么大的江山,我死之后,交给谁来坐? 长子朱标 当然是最合适的人选 朱标传说为马皇后亲生。
朱元璋一登上皇位,就给马皇后吃了颗"定心丸",册立13岁的朱标为皇太子,即未来的国家领导人,也算是对得起这位相濡以沫的奇女子。
朱元璋聘请浙江名士宋濂等人为太子的老师,希望将朱标培养成合格的接班人。
朱标传说为马皇后亲生 精心培养25年之后,朱标已经38岁,继承父亲大位的能力是有了,可是朱标的身体熬不住。
1392年1月,朱标从陕西视察回来后,身上长了个大肉瘤,折磨得寝食难安,异常痛苦。
朱标的长子朱雄英10年前已经死了,伺候父亲全靠次子朱允炆。
朱允炆年仅14岁,日夜守在父亲身边,至少也算是1392年度"感动中国"的孝子人物。
他是个偏脑袋,朱元璋给他起了个"半边月"的绰号。
朱允炆从小生活在深宫之中,在知识分子中间长大,知识渊博,而且以德服人。
但他性格仁柔,心太软,脸不厚,心不黑。
朱标英年早逝 朱标病了4个月 不幸英年早逝 但朱标还是不幸早逝。
对于勤恳的老皇帝来说,这是极为罕见的大事件,不是普通的丧子之痛——接班人没有了,整个帝国的命运怎么办?那么多大将手握重兵,怎么节制?这件事折磨着老皇帝,居然28天没有上朝。
朱允炆将3个年幼的弟弟照顾得十分周到,这一切朱元璋都看在眼里。
朱元璋不得不重新选择继承人。
周王、晋王、燕王等都有野心。
秦王荒唐成性,是一摊扶不上墙的烂泥,还差点儿被废了王号。
晋王外表残暴,违法乱 纪,然而本质上是个胆小鬼。
鲁王是个天大的蠢货,为长命百岁,乱吃丹药,把眼睛吃瞎了。
其他的王子有的杀人犯罪,有的沉溺酒色,稍微几个成器的,却是舞文 弄墨、没有任何政治经验的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