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迁都燕京之后 原本的都城南京的地位如何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5-03-29 点击数:
简介:276年间,南京的地位非常特殊。

说特殊,因为南京是明朝的定鼎之地,坐镇南京四十年(含称帝前),统一天下。

但因为北元威胁太大,把国都迁到北京。

朱棣的政治根本在北

【菜科解读】

276年间,南京的地位非常特殊。

说特殊,因为南京是明朝的定鼎之地,坐镇南京四十年(含称帝前),统一天下。

但因为北元威胁太大,把国都迁到北京。

朱棣的政治根本在北平,在南京,他不怎么得人心。

所以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朱棣下诏升北平为北京,为迁都做准备。

此时的北京还不是正式国都,只称“行在”,毕竟北京还要大规模修建皇宫。

永乐十九年,公元1421年初,一切准备就绪后,朱棣这才正式定北京为国都(京师),原国都南京降为留都。

留都的级别要比高,打个不那么形象的比喻,陪都是妾,留都是前妻。

朱棣不喜欢住南京,但南京是他父亲朱元璋打天下的地方,孝陵还在。

这一点,决定了南京不再是国都,政治地位也不会低。

原国都南京的所有政治机构,原封不动的保留下来。

比如北京有六部,南京也有六部,尚书、侍郎一个不少。

当然,南京六部尚书是没什么权力的,要么是从北京六部退下来养老的,要么是权斗失败下放的。

当时有个说法,说南京六部衙门,户部收不到钱,兵部调不动兵,礼部管不了考生。

很多官员上班,不是,就是泡茶吹牛,无所事事。

不过在政治上,南京应天府的地位和北京顺天府是平级的,合称为二京府。

朱棣死后,不太喜欢北京,而且从南京到北京的粮食供应成本太高。

朱高炽决定把国都迁回南京,下诏北京各衙门全部复称行在,南京再次成为国都。

朱高炽在位10个月就稀里糊涂驾崩了,英武的朱瞻即位后,因要对付北元,所以留在北京。

只是在名义上,宣宗时的北京其实只是行在,正式国都还在南京。

直到正德六年(公元1441年)十一月,朝廷才正式废除南京有名无实的国都地位,复升北京为京师。

此后,南京的留都再没变过。

南京的政治地位是降低了,但要说经济地位,南京要高过北京。

首先,北京处在“苦寒之地”,粮食供应要通过南直隶运粮北上。

江南是明朝的钱袋子、米袋子,没有江南钱粮,京师就要断炊。

南京作为留都以及祖宗灵寝所在,是江南的中心。

明朝通过在南京的政治、军事存在,控制着江南钱粮。

明朝迁都后,还在南京留下十万兵马。

只是到了年间,由于各种原因,南京的兵力只剩下4万了。

士兵少了,但百姓多了。

万历末年的南京人口,已突破百万,号称神宗万历年间,天下大治,留都城内户口百万家。

武宗正德时,有官员评价南京的地位,说太宗(朱棣之前的庙号)迁都北京,但北京所倚仗的钱粮器物,无不取自于南京(为中心的江南)。

南京,可以说是西部、南部物资进入北京的中转站。

南京占长江地利,比如四川、湖广、江西的物资会先顺江东下到南京,然后再走运河进北京。

南京在经济上也有一段失落时期,就是朱棣初迁北京时,带走了南京城大量民户工匠。

但南京特殊的政治、历史和地缘,决定了南京很快就能恢复南方中心城市的地位。

朱棣带走的是官方手工业者,而民间手工业者则填补了官方手工业者离开后留下的空白。

包括纺织业、印刷业、铜铁木器,瓦肆勾栏等场所更不用说了。

尤其是在嘉靖、万历时期,随着江南经济的飞跃式的发展,南京成了全国重要的娱乐中心。

别的不说,,你再熟悉不过了。

万历四十一年,有个叫奥伐罗-塞默多的葡萄牙传教士,到南京进行传教活动,起汉名为曾德昭。

曾德昭在明朝呆了23年,1636年回到葡萄牙。

他写了一本书,名叫《大中国志》,详细介绍了明朝,尤其是南京的经济发展状况,史料价值非常高。

对南京的评价,曾德昭说南京是明朝最大、最好的城市,街道非常宽阔、干净,老百姓彬彬有礼。

最让人吃惊的是,南京有大量的娱乐场所,每天,多到数不过来。

有人问曾德昭,北京不是明朝的国都吗?难道没有南京大吗?曾德昭摇头说:没有,北京只是政治上的首都,经济上的首都,还是在南京。

或者换个角度讲,北京是国都,南京是留都,也是备用国都。

一旦北京有什么事情,国都随时可以迁回南京。

时,明英宗被俘,就有官员主张迁都南京,幸好被制止。

当都肯定不行,但明末大乱,再加上后金威胁,迁都南京成了必然选择。

只不过福王等人昏庸无道,白白浪费了南京大好资源。

统一后,南京的留都地位肯定保不住了,降为江宁府,但依然是江南大城之一。

随机文章孔子「温温无所试」的典故与意思?长沙马王堆汉墓女尸,眼睛能睁开呻吟声惊呆路人著名艺术家米开朗基罗密码,壁画中隐藏着各种人体器官揭秘99年轰动全球的事件,80后/90后组太空舰队抵御外星人入侵北极有过企鹅吗,专家认为北极没有企鹅(大海雀并不是企鹅)

嘉靖帝王大礼仪之争到底是什么?朱棣牌位差点被移出太庙

,的第四个儿子,靠着“靖国难,”顺利推翻了侄子的皇位,自己则安安稳稳坐了上去,不过这位也不算坏,他的“”对的后续发展,还是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做了22年皇帝后在北征回朝的途中驾崩了,其即位皇帝将他老爸朱棣安放太庙,以便后世子孙供奉,可是令大家大跌眼镜的是,他的后世子孙嘉靖帝即位后却要把他移出太庙,这到底为什么呢? 要说这嘉靖帝还真不是按套路出牌的主,要知道安放太庙是从周朝开始的,太庙的正厅摆放的都是已故君主,而且规定名额就七个(朱元璋后改为名额为九个),而到嘉靖帝这一届已经是第十一位皇帝,那也就意味着要把前十位中移掉一位,想来想去打算把朱棣移出去,其理由竟然是要把他老爸的牌位也放到太庙,按理说自己是皇帝,那么他老爸应该也是皇帝,或者说追认为皇帝,显然嘉靖的老爸就属于后一种,只能用追认方式确定其皇帝身份。

通过追认的方式不是没有,就像他的先祖朱元璋,即位皇帝后就连续追认他父亲,他爷爷,他爷爷的父亲都是皇帝,因为朱元璋是开国皇帝,而嘉靖呢,自己这个皇位还是捡漏捡来的,他还要把自己的父亲也拉到皇帝的名号上,不仅如此还要把他安放太庙,这样的做法自然引得那些大臣极力反对,其实反对他这么做的大臣有他们的理由,安放太庙的不仅是要当过皇帝,而且要于大明社稷有过贡献,言下之意你的想法是好的,是孝顺的表现,但是把你老爸的牌位放到太庙是万万不行的。

毕竟是皇帝,整个大明都是自己的,你们这些大臣拿的都是自己家的俸禄,反对的声音却一个比一个高,嘉靖想那就来软的试试,于是就想到了朝廷重臣,光拉拢他一人肯定是不行的,那就再安排一部分官员上书支持自己,可是效果却没有预期的好,嘉靖皇帝只能用雷霆手段把杨廷和的首辅给罢免了,对于那些一再反对的大臣,更是痛下杀手打死或者打伤有100多人,就是这样的大礼仪之争历时三年,大臣们终于慢慢妥协了,但是对于移出朱棣牌位还是反对。

嘉靖再三思量想到了一个人,就是朱棣的儿子朱高炽,他的在位时间短,满打满算也不超过一年(实际在位时间就260多天),这样能对大明有多大的贡献?这下位置空出来了,于是嘉靖就把他老爸牌位放进去,追谥为明睿宗,而已经入太庙的朱棣由原来的明太宗,被嘉靖皇帝改为,使其和太祖朱元璋并列为“万世不祧之君”,朱棣的牌位原本险些被嘉靖移出太庙,后反而被嘉靖高抬了一回,虽然嘉靖的心愿得偿,可是却开始走君臣不和的下坡路,只能说有得必有失。

随机文章2036年小行星撞地球几率二十五万分之一,或发射飞行器改变其轨道宇宙白洞和黑洞有什么区别,黑洞吸入白洞吐出/白洞未被证明黑洞为什么吞噬不了铁,黑洞拥有自主意识学会了挑食(细思极恐)钱塘江涨潮是什么原因,三点原因需了解/附观潮最佳时间和地点没有太阳人类能活多久,地球陷入黑暗地表温度急剧下降(人类灭绝)

朱棣的生母是马皇后吗?朱棣的生母究竟是哪位

每一个封建王朝都有几个悬而未决的谜案,大明王朝最大的谜案当属建文帝的去向之谜,仅次于建文帝的去向的谜案就是的生母之谜。

虽然在正史当中,明确记载了朱棣的生母是,但是越来越多的文献表明朱棣的生母绝非马皇后。

正史当中将朱棣生母记载为马皇后,不过是朱棣欲盖弥彰,为自己的谋朝寻找合法的借口罢了。

之所以在早之前,很少人去怀疑朱棣的生母之谜。

那是因为在《明史·成祖本纪》里面是这样记载的“……太祖第四子也……母”。

所以大部分史学家都遵照这本正史来确定朱棣的生母之谜。

但是这样的推断是站不住脚的,常言道“历史是任人打扮的洋娃娃”。

朱棣既然能够篡权夺位,也就能够篡改历史。

要研究马皇后是不是朱棣生母,最好查阅的是内容可信度更高的皇家史料《南京太常寺志》。

据《南京太常寺志》记载:“孝陵祀太祖高、高皇后。

左一位淑妃,生、秦愍王、晋恭王······右一位,生成祖文皇帝。

” 从这段记录当中不难发现朱棣的生母其实是一个叫碽妃的妃子。

不仅如此,就连太子也不是马皇后所生。

可见《明史·成祖本纪》里面所说的:“高皇后生五子,长懿文皇太子,次秦愍王挟,次晋恭王桐,次上,次”是不准确的,历史上的马皇后膝下无子。

除了国内史书的记载之外,在一部朝鲜的文献记载当中也间接证明了马皇后绝非朱棣之生母。

洪武二十二年,朝鲜使臣权近一行曾在北平拜谒燕王,著有《奉使录》记载着这件事,其中有诗题云:“到燕台驿,进见燕府。

先诣典仪所。

所官入,以是日先忌日,不受礼,命奉嗣叶鸿伴接到馆。

七月十五日也。

” 此处所说的“先太后”当是从汉制之称诸侯王母,显然是指燕王自己的生母。

诗题中明言,太后忌日在七月十五日,而高皇后马氏的忌日在八月初十,显然不合。

要知道在洪武二十二年的时候,嫡庶之差别问题并没有那么重要(毕竟此时的太子朱标还活着),朱棣即使对使者也用不着不遮掩其真实生母身份。

所以,成祖非马氏所出无可怀疑。

也许是马皇后膝下无子,为了弥补这个遗憾,马皇后一下子就将的前五个儿“认领”为自己的儿子。

所以“高皇后生五子,长懿文皇太子,次秦愍王挟,次晋恭王桐,次上,次周定王”这句话也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太子朱标、燕王朱棣等五人从小就被马皇后收到自己宫里来抚养,马皇后也视为己出,这才让朱棣等拥有了嫡子的身份。

这点在起草的建文帝伐燕诏书也有所体现“朕以燕王棣孝康皇帝母弟”,方孝孺等人认可朱棣跟朱标一样都是马皇后所“生”。

既然马皇后不是朱棣的生母,那么朱棣的生母碽妃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很多人推测朱棣的生母碽妃是一个元顺帝的妃子或者高丽女子。

那么现实真的是这样吗? 在一些传言里,朱元璋攻下大都后亲临元顺帝后宫,收一位美女为妃。

这个女子是元顺帝的一位妃子,她是弘吉剌一位太师的女儿。

此时弘吉剌氏已怀孕七个月,两个月后,这个蒙古妃子生下一个男孩,而这个男孩就是朱棣。

这样的说法实在是站不住脚,对于一个认识不到2个月的宫女生的孩子。

朱元璋怎么可能认作自己的儿子呢?而且关键的是,在《实录》、《国榷》等文献记载,朱棣生于 1360 年,朱元璋攻取大都的时间是 1368 年,这时朱棣已经好几岁了,所以朱棣之生母不可能是元顺帝的妃子。

至于这个碽妃会不会是高丽女子呢?这点也不太可能,就像近代学者朱希祖说的那样:“若高丽果有过氏为太祖妃或成祖母,则高丽史亦必,载其家世,如元顺帝皇后奇氏矣。

且明太祖妃、明成祖权妃、任顺妃、李昭仪、吕婕妤、崔美人皆能详其家世,独碽妃则高丽及朝鲜史皆无记载。

”还有一点是高丽向中国送贡女的时间是1365年,而朱棣是1360年四月十七日出生于吴王宫,所以高丽贡女不可能是成祖的生母。

可以肯定的一点是朱棣的生母绝非马皇后或者元顺帝的妃子,亦或者是高丽贡女。

这个碽妃到底是谁,只有朱元璋跟朱棣父子二人才知道。

随机文章清朝发明世界最早「机关枪」!康熙竟没珍惜流放了发明者朱元璋特殊之处、对当代之影响、对后世之影响深不见底的危地马拉城天坑,深度100米吞噬3层小楼(死5)英国决心级核潜艇造价,4000万英镑让苏联不敢妄动17亿美元的俄罗斯阿库拉级核潜艇,可击沉任何美国核潜艇

加入收藏
               

朱棣迁都燕京之后 原本的都城南京的地位如何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