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太祖朱元璋诛杀开国功臣,为什么会放过得罪自己的郭德成? 郭德成究竟做了什么

于是就带着几个儿子一起跟随了朱元璋,还把女儿嫁给了朱元璋。
朱元璋当了后,封郭山甫
【菜科解读】
于是就带着几个儿子一起跟随了朱元璋,还把女儿嫁给了朱元璋。
朱元璋当了后,封郭山甫的女儿为宁妃。
郭家也因从龙之功满门尊贵,郭山甫直接被封为营国公,郭兴、郭英都以战功封侯。
而很早就跟随他的郭德成,却没有像两个哥哥一样被封侯,仅仅是一个骁骑舍人这样的小官。
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郭德成虽然立下不少功劳,但是他有个大缺点,就是嗜酒如命。
朱元璋因为宁妃的缘故,也召见过郭德成,表示要封他一个大官。
郭德成却推辞掉,说自己的脑袋不灵光,只知道喝酒,怕做了大官饮酒误事,害了自己,只想留着性命得到很多的钱,能够每天喝酒就满足了,其他的都不是我想要的。
朱元璋见他辞官坚决,心里也觉得他的话很有道理。
于是将大量好酒和钱财赏给郭德成,还经常邀请郭德成来后花园陪自己喝酒。
一次,郭德成到后花园陪朱元璋喝酒。
时间一长,郭德成便喝得烂醉如泥,走时已经是醉态十足,衣冠不整。
朱元璋见郭德成这幅模样,笑道:“看你披头散发,语无伦次的样子,真是个醉鬼疯汉。
” 郭德成摸了摸散乱的头发,想也没想脱口而出:“皇上,我最恨这乱糟糟的头发,要是剃成光头,那才痛快呢。
”朱元璋一听此话,脸色立马就变了,当即命人将郭德成送回家。
原来,朱元璋曾经当过和尚,最忌讳的就是“光”、“僧”等字眼,一听郭德成这话朱元璋就觉得他这是在侮辱自己。
郭德成酒醉醒来后,一想到自己在皇上面前失言,恐惧万分。
知道没有解决这件事,朱元璋是不会轻易放过自己的。
郭德成思来想去也想不到好方法,最后只能剃掉了头发,披上了袈裟,真的做了和尚。
朱元璋见郭德成真做了和尚,便对宁妃说:“原先我以为德成讨厌头发不过是酒后戏言,想不到真是个醉鬼和尚。
” 既然郭德成是真的讨厌头发想当和尚,那朱元璋自然也不会揪着不放,郭德成因此保住了性命。
后来,因为案,很多人都被牵连处以死刑。
郭德成的哥哥郭兴也因为牵扯到被削除爵位,郭德成也牵连其中,但是却没有被治罪。
郭德成其实是一个大智若愚的高人。
如果不是郭德成自己识趣,什么开国功臣皇亲国戚都是虚的,终究难逃一死。
随机文章奥维德(Publius Ovidius Naso)简介德国俾斯麦号战列舰沉船,初次任务遭到英国海空部队围歼揭秘日本与那国水下金字塔,是远古1.2万年前MU文明不明飞行物坠落苏州,直径10米球体砸中路人和车辆宝马工厂遭搜查事件,为调查尾气排放操纵事件(总部被查)
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丞相,胡惟庸其实是被朱元璋利用的棋子
令人惊奇的是,上一任李善长,稍有逾越就被朱元璋罢免,反而胡惟庸为虎作伥竟然没事,实际上是朱元璋老谋深算,不但想除掉胡惟庸,甚至还想废除丞相职位。
下面就和一起了解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丞相胡惟庸吧!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丞相胡惟庸胡惟庸(?—1380年),汉族,濠州定远(今属安徽)人,与李善长同乡,与张昶为友。
明朝开国功臣,最后一任中书省丞相。
因被疑叛乱,爆发了胡惟庸案,后被朱元璋处死。
胡惟庸是明朝的开国功臣,也是最后一任中书省丞相,真正做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然而最终还是爆发胡惟庸案,导致被朱元璋处死。
但是相对其他开国功臣来说胡惟庸其实是幸运的,因为他能够在丞相这个位置一呆就是7年的时间,然而开国榜首功臣李善长被革职了。
不少人认为是朱元璋被奸臣蒙蔽,导致罢黜了李善长,提拔了胡惟庸,甚至对胡惟庸毒害刘伯温一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庆幸的是,最后被忠臣提醒,才能在胡惟庸案中处死祸害朝政多年毒瘤。
但实际上真是朱元璋被蒙蔽了吗?显然不可能的,要知道他可是从一个贫农,打拼到帝王,当中经历的事情,能让他这么好蒙蔽?说明朱元璋是在运营,容忍胡惟庸专权7年,只是为了要做一件大事——废除丞相。
要知道从古至今,皇帝与丞相之间的关系都是非常微妙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不仅拥有诸多特权,甚至还能拒绝执行皇帝的命令,一旦遇到懦弱的皇帝,就很容易成为丞相的傀儡,而朱元璋就是避免这种情况发生,所以胡惟庸就成为他运营的棋子。
很多人在想,为什么要选择胡惟庸呢?要知道在胡惟庸之前,还有李善长和刘伯温两人,但是朱元璋并没有选择这两位,反而将他们两人革职,提拔了胡惟庸。
实际上是因为李善长和刘伯温不适合下手,毕竟两位开国元勋都有极高的爵位和威望,行事也是慎重老到,根本不容易找到借口斩草除根。
反观胡惟庸就不同,虽然也算是开国功臣,但原本并没有太高的贡献,之所以爬到丞相这个位置,还是依靠李善长的提拔。
最初胡惟庸将自己的侄女嫁给李善长的弟弟李存义的儿子李佑,依靠这样的联姻关系,得到李善长的提拔。
胡惟庸的快速升迁自然会被朱元璋察觉,但同时也发现他易于控制和使用。
胡惟庸自以为权倾朝野,可以为所欲为,但实际上只是一枚棋子,他的胆大妄为一直都在朱元璋的意料之中。
但是直接摆明,却只能除去胡惟庸一人,却无法废掉丞相这个职位。
要知道丞相这个职位已经存在上千年,根深蒂固,突然废除会招致大臣们的集体反对,所以朱元璋就将胡惟庸养着。
胡惟庸在所有人面前敛财、揽权、结党营私,早就是人神共愤,只是没有人能够威胁他的地位,知道7年后,朱元璋觉得时机成熟,才一举将其及党羽拿下,并且废除了丞相这个职位。
在胡惟庸案发之后,为了震慑反对废除丞相的人,朱元璋不惜大开杀戒,一下子杀了三万多人,总算把反对的声浪给压了下去。
要知道开国元勋李善长都被以胡惟庸党追问,连同妻女弟侄七十多人一并处死,可见朱元璋下了多么大的决定,其他人也不敢再有所反对了。
朱元璋废除丞相的行为,看起来确实不错,增强了中央集权,避免了相权危及君权,但是他万万没有想到,他精心策划的成果,致使明朝成为宦官乱政最严峻的朝代,想象的大权独揽也没有按照他的意料开展,后来的内阁大学士彻底替代了丞相的地位,只是职称上不再叫“丞相”而已,所以废除丞相时好时坏,如今也无法下定义了。
#p#分页标题#e#胡惟庸死后,他造**的阴谋还没有全部暴露,到洪武十八年(1385年),李存义被人自首告发,得以免死,安置在崇明。
洪武十九年(1386年)十月,林贤狱案办成,惟庸通倭的事才显了出来。
魏忠贤为什么被17岁崇祯皇帝轻松“诛杀”?崇祯皇帝是如何解决魏忠贤的
可是等到天启驾崩之后。
17岁的接位当了皇帝,在他上台仅仅几个月的时间里,便很快收拾了权势熏天的魏忠贤,自己掌握了朝政。
朱由检只是一个十七岁的孩子,而魏忠贤已经掌握朝政五六年,党羽遍天下,势力熏天。
在这看似实力不对等的较量中,朱由检轻松的取得了胜利,以催枯拉朽之势去除了魏忠贤的势力。
权倾朝野的魏忠贤,为何被17岁轻松“诛杀”? 明朝的制度决定了,魏忠贤本人其实是没有太大权利的,他之所以权倾朝野都是上一任皇帝纵容的结果,那些投靠魏忠贤的人都是为了什么呢?不是为了魏忠贤给自己,而是希望魏忠贤能够在皇帝面前多替自己美言几句,魏忠贤能在皇帝耳旁说上话,而不是魏忠贤本人有多大的权利。
崇祯要杀魏忠贤之前其实是放出风声的,众人一看魏忠贤要倒,立马树倒猢狲散,这些曾经投靠他的人都立马远离他,因为大家都知道皇帝要收拾他了,赶紧得离远点,否则可就不好了,大势已去,身边的人全部走了,魏忠贤但凡权利很大,都会有一部分人选择继续跟着魏忠贤的。
魏忠贤说白了就是个太监,他如果在其他朝代或许还能有点作为,可是在明朝这一切都是不可能的,皇帝要他死,他就得死,绝对不会出现太监能够控制皇帝的事情。
随机文章揭秘西安活死人墓有多深,王重阳曾在这里修仙得道(腾飞之地)揭秘世界上已公开的异能者,透视眼少女堪比X光机/能看透人体和墙壁揭秘火山爆发会产生什么,土地会变肥沃/会产生各种宝石矿物未来机器人的发展前景如何,机器人现在的发展状况(将取代人类)地球的大气层是怎么形成的,恐经历三个阶段/几十亿年的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