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官制有着什么特点?地方政权都是如何样的

国初,有征伐之役,分任军民之事,皆称行省,未有定制。
中统、至元间,始分
【菜科解读】
国初,有征伐之役,分任军民之事,皆称行省,未有定制。
中统、至元间,始分立行中书省,因事设官,官不必备,皆以省官出领其事。
其丞相,皆以宰执行某处省事系衔。
其后嫌于外重,改为某处行中书省。
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
至元二十四年,改行尚书省,寻复如旧。
至大二年,又改行尚书省,二年复如旧。
每省丞相一员,从一品;平章二员,从一品;右丞一员,左丞一员,正二品;二员,从二品,甘肃、岭北二省各减一员;郎中二员,从五品;员外郎二员,从六品;都事二员,从七品;掾史、蒙古必阇赤、回回令史、通事、知印、宣使,各省设员有差。
旧制参政之下,有佥省、有同佥之属,后罢不置。
丞相或置或不置,尤慎于择人,故往往缺焉。
河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统有十二路、七府。
江浙等处行中书省,统有三十路、一府。
江西等处行中书省,统有十八路。
湖广等处行中书省,统有三十路、三府。
陕西等处行中书省,所辖之地,惟陕西四路、五府。
四川等处行中书省,统有九路、五府。
辽阳等处行中书省,统有七路、一府。
甘肃等处行中书省,统有七路、二州。
岭北等处行中书省。
国初,太祖定都于哈剌和林河之西,因名其城曰和林,立元昌路。
中统元年,世祖迁都中兴,始置宣慰司都元帅府。
大德十一年,改立和林等处行中书省,右丞相、左丞相各一员。
至大四年,省右丞相。
皇庆元年,改岭北等处行中书省,设官如上,治和宁路,统有北边等处。
云南等处行中书省,统有三十七路、五府。
征东等处行中书省。
至元二十年,以征日本国,命高丽王置省,典军兴之务,师还而罢。
大德三年,复立行省,以中国之法治之。
既而王言其非便,诏罢行省,从其国俗。
至治元年复置,以高丽王兼领丞相,得自奏选属官,治沈阳,统有二府、一司、五道。
宣慰使司(职同中央宣政院) 宣慰司,掌军民之务,分道以总郡县,行省有政令则布于下,郡县有请则为达于省。
有边陲军旅之事,则兼都元帅府,其次则止为元帅府。
其在远服,又有招讨、安抚、宣抚等使,品秩员数,各有差等。
宣慰使司,秩从二品。
每司宣慰使三员,从二品;同知一员,从三品;副使一员,正四品;经历一员,从六品;都事一员,从七品;照磨兼架阁管勾一员,正九品。
凡六道:山东东西道,益都路置。
河东山西道,大同路置。
淮东道,扬州置。
浙东道,庆元路置。
荆湖北道,中兴路置。
湖南道。
天临路置。
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秩从二品,使三员,同知二员,副使二员,经历二员,知事二员,照磨兼架阁管勾一员。
诸路万户府 上万户府,管军七千之上。
达鲁花赤一员,万户一员,俱正三品,虎符;副万户一员,从三品,虎符。
中万户府,管军五千之上。
达鲁花赤一员,万户一员,俱从三品,虎符;副万户一员,正四品,金牌。
下万户府,管军三千之上。
达鲁花赤一员,万户一员,俱从三品,虎符;副万户一员,从四品,金牌。
其官皆世袭,有功则升之。
每府设经历一员,从七品;知事一员,从八品;提控案牍一员。
镇抚司,镇抚二员,蒙古、汉人参用。
上万户府正五品,中万户府从五品,俱金牌;下万户府正六品,银牌。
上千户所,管军七百之上。
达鲁花赤一员,千户一员,俱从四品,金牌;副千户一员,正五品,金牌。
中千户所,管军五百之上。
达鲁花赤一员,千户一员,俱正五品,金牌;副千户一员,从五品,金牌。
下千户所,管军三百之上。
达鲁花赤一员,千户一员,俱从五品,金牌;副千户一员,正六品,银牌。
弹压二员,蒙古、汉人参用。
上千户所从八品,中下二所正九从九品内铨注。
上百户所,百户二员,蒙古一员,汉人一员,俱从六品,银牌。
下百户所,百户一员,从七品,银牌。
诸路总管府 诸路总管府,至元初置。
二十年,定十万户之上者为上路,十万户之下者为下路,当冲要者,虽不及十万户亦为上路。
上路秩正三品,达鲁花赤一员,总管一员,并正三品,兼管劝农事,江北则兼诸军奥鲁,同知、治中、判官各一员。
下路秩从三品,不置治中员,而同知如治中之秩,余悉同上。
至元二十三年,置推官二员,专治刑狱,下路一员。
经历一员,知事一员或二员,照磨兼承发架阁一员,司吏无定制,随事繁简以为多寡之额;译史、通事各一人。
散府 秩正四品,达鲁花赤一员,知府或府尹一员,领劝农奥鲁与路同;同知一员,判官一员,推官一员,知事一员,提控案牍一员。
所在有隶诸路及宣慰司、行省者,有直隶省部者,有统州县者,有不统县者,其制各有差等。
诸州 中统五年,并立州县,未有等差。
至元三年,定一万五千户之上者为上州,六千户之上者为中州,六千户之下者为下州。
江南既平,二十年,又定其地五万户之上者为上州,三万户之上者为中州,不及三万户者为下州。
于是升县为州者四十有四。
县户虽多,附路府者不改。
上州:达鲁花赤、州尹秩从四品,同知秩正六品,判官秩正七品。
中州:达鲁花赤、知州并正五品,同知从六品,判官从七品。
下州:达鲁花赤、知州并从五品,同知正七品,判官正八品,兼捕盗之事。
参佐官:上州,知事、提控案牍各一员;中州,吏目、提控案牍各一员;下州,吏目一员或二员。
诸县 至元三年,合并江北州县。
六千户之上者为上县,二千户之上者为中县,不及二千户者为下县。
二十年,又定江淮以南,三万户之上者为上县,一万户之上者为中县,一万户之下者为下县。
上县,秩从六品,达鲁花赤一员,尹一员,丞一员,簿一员,尉一员,典史二员。
中县,秩正七品,不置丞,余悉如上县之制。
下县,秩从七品,置官如中县,民少事简之地,则以簿兼尉。
后又别置尉,尉主捕盗之事,别有印。
典史一员。
巡检司,秩九品,巡检一员。
诸军 唯边远之地有之,各统属县,其秩如下州,其设官置吏亦如之。
诸蛮夷长官司。
西南夷诸溪洞各置长官司,秩如下州,达鲁花赤、长官、副长官,参用其土人为之。
各处脱脱禾孙,掌辨使臣奸伪。
正一员,从五品;副一员,正七品。
随机文章『金屋藏娇』的典故?揭秘各国为什么都取消登月,载人登月的实验通过探测器都可以实现揭秘古代真正的美人鱼图片,因自相残杀而灭绝的美人鱼(古代海怪)人死后一般会给谁托梦,直系血亲和鬼魂亲近的人(真相是思念成梦)为什么宇宙中的星球都是圆的,星体旋转被磨平成圆形(原理详解)
须句国有着怎么样的来历?最后又是如何灭亡的
实司大皞与有济之祀,以服事诸夏。
”意思是任国、宿国(见宿国篇)、颛臾国、须句国并称“风姓四国”,周王当初封他们在济水流域立国是为了让他们祭祀太皞的神灵和济水之神,以服事诸夏。
据说风姓的先祖们曾经生活在豫东地区,后来迁徙到济水流域,在那里扎了根,周初时,武王找到风姓的后裔们分别立国。
须句国在今东平县境内,具体位置不可确定,可能在东平县与梁山县之间,也有说在东平县西北部,总之就在东平湖一带。
学者蒋作锦在《东原录》一书中考证须句国在“须昌城南三十里”,须昌县,秦时置县,也就是今天的东平县范围内,按照蒋的说法,须句国地望就在东平县以南。
须句国与同国相邻,又近靠邾国和。
西周时期的须句国已不可考,须句国春秋历史上经历了三起三落,几度灭亡又几度兴起,可谓饱经苍霜,冷暖自知。
须句国的最大危胁来自邾国。
据《左传·僖公二十一年》记载:“邾人灭须句,须句子来奔,因成风也。
成风为之言于公曰:‘崇明祀,保小寡,周礼也;蛮夷猾夏,周祸也。
若封须句,是崇皞、济而修祀,纾祸也。
’”说得是公元前639年,邾国为了扩张领土,灭掉了须句国,这下鲁国不高兴了,除了邾国破坏了周边均势,还有一层重要关系,因为的母亲成风是须句人。
鲁很会说话,她对说鲁僖公说,尊祟神灵的祭祀,保护弱小的国家,这是大周祟尚的礼仪精神,凶恶蛮夷的邾国,不顾周礼,灭亡了周王所封的须句国,这是大周将来的祸患。
如果鲁国能助须句国复国,使先祖太皞和济水的神灵重新得以祭祀,将来一定也会为鲁国带来福祉,免去灾祸。
于是,鲁国在次年“春,伐邾,取须句,反其君焉,礼也。
”意思是公元前638年,鲁僖公出兵伐邾,夺回须句,送国君回须句国,这是合乎周礼的。
须句国因鲁国的干预复国了,邾国肯定不会罢休,于是狠狠将气出在了鲁国的头上,鲁邾两国在“升陉”经过一场大战,结果鲁僖公因不听大夫臧文仲:“国无小,不可易。
无备,虽众,不可恃。
”的谏言而大败(详见邾国篇),自己也差一点死在战场上。
鲁国大败后,邾国又重新将须句国据为己有,并统治了整整十八年。
据《左传·文公七年》记载:“春,公伐邾。
间晋难也。
三月甲戌,取须句,置文公子焉,非礼也。
”说得是公元前620年春天,攻打邾国,这是鲁国看准了内乱的时机(因为此时的邾国投抱晋大腿)。
三月,占领须句地,但这一次不像十八年前的鲁僖公,取须句后助须句复国,鲁文公比较自私,将自己的儿子封在须句,所以史官说“非礼也”。
从此,须句国成了鲁国的领地。
须句国亡国后,国人以须句为氏,后简化为和句氏,形成须句姓,战国时有个叫须贾的大臣,估计是须句国后裔。
随机文章谁知道朱允炆最后怎么了?心理学上的十大效应,美女效应成为了商家最爱的营销活动(吸睛)葫芦娃七兄弟各自有什么能力,法天象地/喷火吐水个个令人羡慕不已南极北极属于哪个国家,北极岛屿被瓜分/南极大陆属于全人类黑洞最终会变成什么,黑洞会爆炸/消失在宇宙坍缩中(未解之谜)
鲜虞国有着怎么样的文化?鲜虞国具体位置在哪里
自西周兴起后又几乎延续整整一个春秋时期,说明石家庄北部地区在当时适于农牧业发展,这使鲜虞国具备相当雄厚的经济实力。
平山县鲜虞遗址曾出土千余枚尖首刀币,藁城市也曾出土92枚。
这是当时北部少数民族由一种日常使用的青铜工具——削(即小刀),逐渐演变成的刀削形态的青铜铸币。
众多尖首刀币的出土,反映出鲜虞国的商品流通已相当发达。
刀币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四大铸币体系之一。
自春秋中晚期之际开始,至战国末年,在长达近400年的历史长河中,刀币先后成为中国北方、东方各诸侯国(族)的主要铸币形态,曾经铸造和流通过刀币的国家就有鲜虞国、 、、、和山戎等部族。
刀币文化还是中国特有的钱币文化之一,为先秦钱币中的奇苑瑰宝,在中国铸币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鲜虞国和中山都是西周时期在石家庄一带建立的小国,中山又有春秋中山和战国中山两次立国经历,在有关鲜虞与中山两者的关系问题上,学术界长期存在争论。
主要观点有以下三种: 1)中山是白狄所建的鲜虞国的继续; 2)中山系周王室所封,为,与鲜虞子无关; 3)中山为白狄别种,是一个很早就依附于晋的古老国家,与鲜虞无承继关系。
持上述观点的学术界人士各有论据,但由于史料较少,还处于考证阶段,尚无一家之言能成定论。
随机文章揭秘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成因,世界上最大的峡谷(长达446公里)为什么海水是蓝色的,海里的浮游物吸收光折射出蓝色小行星带位于什么之间,火星轨道和木星轨道之间(位于太阳系内)中国古代十大名医图片,法医学之父宋慈列第五/第三活100多岁唐太宗多次想杀魏征,为什么魏征每次都能化险为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