嫡长子继承制的起源是何时?在历史上是如何一步步完善的

嫡即正妻、原配,正妻所生之长子为嫡长子。
法律规定
【菜科解读】
嫡即正妻、原配,正妻所生之长子为嫡长子。
法律规定嫡长子享有继承优先权。
该制度起于商末,定于周初。
具体规定为“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在奴隶制(礼制)时代,主要适用于宗祧继承中--此时家国一体,宗祧继承可涵盖王位继承、爵位继承、官位继承。
进入封建时代,法律严格区别嫡庶,在王位继承、爵位继承、官位继承和宗祧继承中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在财产继承中诸子均有继承权,嫡长子仍处于优势地位--王位、爵位、官位、宗祧不可分割,财产可以分割是原因之一。
这种制度体现了等级观念,与、妻妾制度相表里;但在当时多妻(妾)制条件下,一定程度避免了继承中的矛盾冲突。
的继承制度是父死子继,辅之以兄终弟及。
(前期,主要实行兄终弟及制,从商朝后期起,王位继承发展的趋势是向嫡长子继承制转变)西周初年,制礼作乐,始行嫡长子继承制。
周制:统治阶级内部划分为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四个等级,财产和地位,世世相传,实行。
在各个等级中,继承财产和职位者,必须是嫡妻长子;如果嫡妻无子,则立庶妻中地位最尊的贵妾之子。
所谓“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春秋公羊传·隐公元年》)。
这种继承制度与商制相比,有效地避免了统治阶级内部兄弟之间为争夺权位和财产的继承而引发的祸乱,从而维护了王权的威严和社会的稳定。
所谓“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这就是所谓的嫡长继承制。
“立嫡以长不以贤”的意思是:王位的继承人必须自己的嫡亲长子,不管他是否贤能。
王位的继承人首先应该是国君的嫡亲儿子,在国君的众位儿子中间,以年龄的长幼来定由谁来继承。
“立子以贵不以长”的意思是:王位的继承人都是自己嫡亲的儿子,但不是同一个母亲所生,并且可能王后的儿子不是长子,这时就有“立子以贵不以长”这一条来确定继承人:王位的继承人必须是妻所生的长子。
如果哥哥的母亲为妾(妃嫔),但弟弟的母亲为妻(王后),只要有妻(王后)的儿子在,就不能立妾(妃嫔)的儿子为太子。
如妻(王后)没有儿子,就只能立妾的儿子(在这中间仍然以妾中较为贵的一人的儿子为太子),不管其年龄如何。
历史上的就依据此规定,当上国君的。
商纣王有两个同母的哥哥,长兄叫。
纣王的父母都想让微子启为太子,但有大臣据法力争,说:生微子启时商纣王的母亲为妾,生纣王时其母为妻,有妻的儿子在,就不能立妾的儿子为太子,虽然是同一位母亲。
嫡长子继承制度能解释一些奇怪的历史现象。
例如,在明朝朱元璋为什么一定要把他的皇位传给长孙,而不传给他的儿子?其实,原因很简单,用嫡长子继承制度来解释这个问题就能茅塞顿开。
因为朱允炆是朱元璋长子的儿子,是他的嫡长孙,而朱棣不是他的长子。
选立大子的儿子(嫡长孙)为法定继承人,理由就是“皇孙世嫡,富于春秋,正位储极,四海系心。
”后来舍去功勋卓著的次子朱高煦,立嫡长子为太子,也是基于“长嫡承统,万世正法”的认识。
虽然朱棣到后来有这样的认识,在位时也有很多历史功绩,但仍遭人非议,原因也很简单,因为他的皇位不是合法继承的。
无独有偶,刚建立之初,唐高祖李渊有三个儿子,按照封建社会的继承制度应该由大子任太子,但是次子李世民无论在能力上还是在战功上都高出太子,但他还是没有权利继承皇位。
而且太子李建成和弟弟加害李世民,迫使李世民发动的“”射杀了太子和弟弟。
不久,李渊就退位,把皇位传给了李世民即唐太宗。
唐太宗即位后,实施了休养生息政策,出现了唐朝第一个比较清明的时期,即“”,为唐朝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李世民是封建社会一个著名的杰出,但是,他也遭来了非议,原因是他的皇位是发动“玄武门之变”大义灭亲后取得的,在封建社会来看,是不义之举,他不是嫡长子。
中国封建社会皇位的嫡长子继承制,是一个成功并成熟的继承制度。
这个继承制保证了政权的平稳过渡,使人心稳定,政权稳固。
它是符合封建社会实际的行之有效的继承制。
但是,封建社会的嫡长子继承制度也有它的缺点。
比如三个儿子,大儿子上白痴,小儿子聪明过人,能力,为人处世都胜人一筹,但按照祖宗之法皇位应由白痴儿子来继承。
所以也就出现了朱棣谋反,李世民大义灭亲的事件。
在我看来,我觉得这两人的能力,在所有继承人中是李世民最合适的,但苦于当时的继承制度,所以才做出了大逆不道之举。
在中国封建社会,有许多皇帝是白痴或幼帝。
如就是个白痴皇帝,当大臣告诉他百姓没有饭吃的时候,他却反问他们为什么不喝肉粥。
还有很多小皇帝,历史上数不胜数。
往往这样的皇帝在位的时候,大权被权臣或宦官或外戚把持,导致朝廷混乱,社会腐败。
各种权贵势力如干政的宦官、外戚后妃集团常常出于各自的利益,干扰嫡长制的实行。
如东汉时期一些外戚后妃为了把持朝政,乃至故意“贪立幼主以久其政”;中后期,宦官不仅把持朝政,甚至出于政治斗争的需要而对皇帝废立生杀,当然也就谈不上严格实行嫡长子继承制了。
在这种情况下,势必出现嫡长制的某些变通或变态的情况;其一是兄弟相及。
如无子传位于其弟文宗,文宗无嗣传位于另一皇弟武宗,无嗣传位于徽宗;其二是选择宗室子弟入继。
通常是在皇帝无嗣的情况下,从皇室近亲子弟中过继一入,以填补皇位继承入的真空。
如西、哀帝,东汉的安、质、桓、灵诸帝,的英宗、孝宗、理宗,世宗等等,都属于这种情况。
应当说,仅就皇位嫡长制本身来说,其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
在这种继承制度下,无论是“立嫡”还是“立长”,都公开放弃了才德方面的要求。
君主也常常出于个人的好恶而干扰破坏嫡长制的实行。
如晚年喜爱少子,常常对人夸他“类我”,后来果然将其立为太子”。
后世君主也常常以此为理由废嫡立爱。
与外,皇帝对于太子生母的感情变化,也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变数。
因此,嫡长制下的继承人资格最终是根据生母的身份贵贱确定的,一旦皇位继承人的生母因失宠而动摇皇后地位,势必连带危及太子的地位。
而在皇帝多内宠的情况下,受宠对象往往随时而变,必然使嫡长制不断遭到破坏。
如汉武帝时卫后宠衰,太子于是不保;光武帝由而移宠,太子刘强只有惶恐让位与之子(明帝),都是著名的事例。
皇位的嫡长子继承制度在封建社会看来是一种成熟的继承制度,它对稳定社会有着重要作用。
但在今天看来,他是一种非智能的制度,随着社会的进步,它必将被人抛弃,由进步的制度所代替。
随机文章成吉思汗一共有几个儿子几个女儿啊?汉景帝和七国之乱刘濞的关系看到未来的欧拉琳达秘书,劫数难逃论预言人类末日美国雅各伯蓝洞多深,40米幽深已吞噬9条生命千年前的瓦里木乃伊,盘坐的女木乃伊为主(男木乃伊陪葬)
世界上最年轻的总统,19岁的花花公子继任海地总统
下面就快和一起了解世界上最年轻的总统吧!世界上最年轻的总统让-克洛德·杜瓦利埃(Jean-ClaudeDuvalier)(1951年7月3日~2014年10月4日)海地前总统、独裁者。
1951年7月3日出生于海地首都太子港,就读于太子港圣路易德贡萨格学院和海地大学法学院。
1971年,弗朗索瓦·杜瓦利埃去世后开始担任海地总统,他当选时年仅19岁,是世界上最年轻的总统。
杜瓦利埃父子在海地有“家族独裁者”的称号。
2014年10月4日,海地官员表示,该国前总统让·克洛德·杜瓦利埃在首都太子港心脏病发过世,享年63岁。
海地卫生部宣布了他身亡的消息,他的律师确认他在家中过世。
杜瓦利埃及其家人和亲信被指控窃取国家资产数千万美元。
1951年7月3日,让·克洛德·杜瓦利埃出生于海地首都太子港,起初是在孤立的环境下成长,后来就读于太子圣路易德贡萨格学院和海地大学法学院,并接受了著名教授的教导,在担任总统之前,只是一个年少的花花公子。
1970年底,弗朗索瓦·杜瓦利埃将其总统职位传给年仅19岁的儿子让·克洛德·杜瓦利埃,又一次挟持议会修改宪法,把担任总统的年龄从40岁降至18岁,并于1971年2月通过选举骗局,使让·克洛德·杜瓦利埃成为总统。
老杜瓦利埃于同年4月去世。
美国从自身利益出发,支持老杜瓦利埃传位于他的儿子。
在新旧交替期间,美国调动军舰开赴两国之间的海域,防止流亡者回国发难。
多米尼加也按照美国的意旨采取了相应的措施。
美国的这种态度为杜氏父子的顺利交接提供了主要的外部条件。
杜瓦利埃的姐姐玛丽自幼聪明过人,深受父亲的爱慕。
与杜瓦利埃不同,她很早就参与了海地的政治生活,有着一定的政治经验,并具备了相当的能力。
由于表现突出,在老杜瓦利埃的4个子女中,她被认为是最有希望女承父业的人。
但是事情就坏在她的丈夫身上,由于她丈夫马克斯·多米尼克上校在60年代涉嫌卷入反老杜瓦利埃的叛乱,她也因此而失宠,被父亲从继承者名单中剔除了出去。
弟弟杜瓦利埃上台以后,玛丽终于有机会显示自己的政治才干了,于是她利用各种方式影响杜瓦利埃的决策。
1985年7月22日,让·克洛德·杜瓦利埃以“99.98%的赞成票”被确认为“终身总统”。
1986年1月29日,海地角近3万人举行大型示威游行,同年2月3日又爆发太子港总罢工,400多家商店和50家工厂关门,100多所学校罢课。
2月7日,小杜瓦利埃带着十余家眷乘美国运输机逃出了海地。
2011年,小杜瓦利埃重返海地,并宣布参与海地的重建工作。
2014年10月4日,让·克洛德·杜瓦利埃在首都太子港心脏病发过世,享年63岁。
科学的不断进步 就会越来越接近原因 造物主是否存在继续探索
连牛顿和爱因斯坦这样的伟大的物理学家,都承认过造物主的存在。
当作无神论者,是没有任何的科学家,会赞同他们的这种观点的。
认知程度浅薄如果从科学的角度进行分析的话,神明的存在肯定会遭到大多数人的质疑,远古人类为何会愿意相信神的存在,重要是因为他们的认知方面过于浅薄。
远古人类当时的社会背景是极其落后的。
在面对一些无法理解的超自然事件时,他们只能通过神学进行猜想,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神话传说。
严格意义上来说,这种神话故事是没有任何的可信度的,也没有任何的科学依据。
造物主是否存在虽然人类如今的科技力量已经有了质的提升,依靠着科学的不断进展,也逐渐的揭开了很多未知事件的神奇面纱。
这并不代表,神学会因此而退出古代的舞台。
神学本来并不是一种封建迷信,反而是人类对于未知事物的一个态度。
在面对一些无法用科学解释的奇怪现象时,暂时也只能先用神学来进行基本的推测。
有研究人员认为,很多事物都是无法用现有科学进行解释的,背后似乎存在着造物主在主导一切。
继续探索下去宇宙的进展似乎是很有规律的,当人们对宇宙的认知程度越来越多时,就会发现,很多事物似乎都已经被提前设定好了范围,会遵循着规律,在固有范围内运行。
人们不得不相信,有造物者在主在操纵着一切。
当然,造物主并不是特指某一个人,很有可能是宇宙中的至高法则,正是通过这些规则,才可以让人们更好地去了解事物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