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巡抚最初无兵权,为什么后来也获得本省兵权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5-04-15 点击数:
简介:对地方上的总督和巡抚的职权范围,划分的很清楚:总督管军事,巡抚管民政。

但在清朝前期,巡抚在军事上,受制于总督,以及所在省的绿营兵,身份比较尴尬。

有的总督辖区只

【菜科解读】

对地方上的总督和巡抚的职权范围,划分的很清楚:总督管军事,巡抚管民政。

但在清朝前期,巡抚在军事上,受制于总督,以及所在省的绿营兵,身份比较尴尬。

有的总督辖区只有一个省,比如直隶和四川,就由总督兼理巡抚。

有的省则是总督和巡抚同驻一城,比如湖广总督与湖北巡抚同驻武昌,两广总督同驻广州。

这种情况下,总督的权限要大于巡抚,毕竟总督有军权。

有的省则只有巡抚没有总督。

看似没有总督的“压迫”,巡抚可以在省内当老大。

比如河南、山东、山西三个省,是没有总督只有巡抚。

但各省的军事权也不在巡抚手上,各省都设有总兵或提督。

总兵或提督不是巡抚的属下,巡抚无权调动本省的绿营兵。

这就容易出问题。

比如省内出了什么事,巡抚需要用兵,可他没有调兵权,就只能找总兵或提督商量。

遇到好说话的总兵或提督还好,遇到刺头,巡抚一个兵也调不动,耽误了朝廷的大事。

在有总督有巡抚的省份,巡抚因没有兵权,实际上的权力要小于总督,甚至是总兵或提督。

这很容易导致总督一人独大,或总兵提督在没有总督的省份专横跋扈。

康熙帝注意到了这个问题。

兵部主事杨兆杰在康熙六年(1668年)上言,认为朝廷应该让巡抚管辖各省的绿营兵。

杨兆杰说得很直白:绝不能让武将势力坐大,由文官性质的巡抚代替朝廷管各省绿营兵比较安全。

其他官员也不断上折子,所论和杨兆杰。

康熙帝认为事情要的看。

巡抚管兵,文官未必能管得好武事。

但也必须让巡抚分走总兵的一部分兵权,让他们互相监视,方为上策。

康熙十年(1671年),康熙帝下诏,巡抚并没有取代总兵或提督的兵权,而是把各省绿营兵自副将以下的管理权,交给巡抚,尤其是没有总督的几个省,如直隶(当时只有巡抚)、山东、河南、山西。

这样做有一个好处:巡抚可以控制绿营兵的中下级军官,从侧翼监视总兵或提督。

而巡抚不能调动总兵提督等高级军官,也降低了巡抚在本省一家独大的风险。

应该是尝到了巡抚分兵权的甜头,清廷从雍正以后,在设有总督的地方,也给这里的巡抚分一部分兵权。

不过,还是出于防范巡抚坐大的考虑,康熙十二年(1673年),清廷规定巡抚可以掌握两个营的兵力,称为抚标,约一千人。

抚标并不算在本省的绿营兵数额。

但不管怎么说,巡抚有了一定兵权,就能和权力过大的总督分庭抗礼,至少能在一定范围内遏制总督。

总督要成了军阀,其危害性要远大于巡抚。

河南巡抚是在八年(1743年),获得了兼任河南提督的权力。

三年后,山东巡抚也获得了同样权力。

贵州巡抚在乾隆十二年(1747年)获得了此权力,又二年,江西巡抚也有了兵权。

贵州因为境内民族众多,云南总督驻在昆明,有点鞭长莫及。

贵州巡抚掌握本省的兵权,对朝廷统治贵州是非常有利的。

江西巡抚获得兵权,是因为两江总督主要管安徽和江苏的军事,对江西的管辖也较远。

两江总督虽然管着江苏、安徽、江西三省,但他能直接掌控的是苏皖二省,江西在两江的权力框架内,有点半独立的意思。

最早获得提督本省绿营兵的省是山西。

雍正十二年(1434年),雍正帝就让山西巡抚兼着山西提督的差使,山西省内所有绿营兵都管山西巡抚管辖。

剩下没有获得兼本省提督的省份,到了年间,安徽省获得了这个待遇。

嘉庆八年(1802年),因为江南提督驻在江苏省的松江府,对于安徽有点远,嘉庆就让安徽巡抚管本省绿营兵,给予提督衔。

闽浙总督治下的浙江,两广总督治下的广西,分别在1841年(道光二十一年)、1842年获得统管本省绿营兵的权力。

陕西巡抚的情况比较特殊。

陕西处在大西北和中原、云贵川的结合处,战略地位特殊,始终没有获得该权力。

有什么事,还是由提督出面,巡抚只是围观吃瓜的。

以后,天下大乱,西北也乱如一锅粥。

在此种情况下,咸丰十年(1860年)六月,咸丰帝给予陕西巡抚部分管兵权。

但是,清廷深知陕西的重要性,所以,陕西巡抚的这个“部分管兵权”意义并不大。

首先,陕西巡抚不能兼陕西提督,有什么事,还是要经过陕甘总督和陕西提督的同意。

你会说还有很多省在此时并没有获得本省兵权,比如江苏、湖南等省。

没错,但是,这些省的巡抚,自咸丰以来多是立下军功的汉人。

朝廷得罪不起这些人,让这些省内并不驻总督衙门的省,获得了很多只有总督才有的权力,实际上就是总督。

随机文章法国阵风战斗机简介,可携带核弹攻击海陆空(单架2.42亿美元)现代懒人翻身的懒蚂蚁效应,懒于杂物勤于思考(未来管理人才)黑化版的白雪公主,联合王子让生母穿烧红铁鞋跳舞致死美国人为什么不吃米饭,小麦和玉米才是美国人的主食(营养更丰富)哈勃望远镜和中国天眼谁厉害,中国天眼恐看更远/灵敏度更高

长白山到底有多神秘?被清朝封禁200余年游客:因为水怪是什么动物?

中国大地,三山五岳遍布华夏,不论是奇、是险、是峻还是秀,或者怪,其个性非常鲜明显著,最让人津津乐道的是五岳。

但在华夏大地上,有这么一座山十分神秘,不仅是有世界奇观,还有水怪,更是被封禁了200多年。

位于吉林省的长白山,是东北第一山,也是最高峰。

长白山最早见于中国4000多年前的文字记载中,《山海经》称不咸山,北魏称徒太山,唐称太白山,金始称长白山。

由古至今,长白山一直颇受关注,但在清朝,这里却被严令封禁200多年。

比起遥远的北魏与唐朝,长白山的闻名上从金国开始的,后来成为满族的发祥地和满族文化圣山。

在清朝之前,金国时期的长白山就已有皇室在此举行一些祭祀活动。

但到了清代,这座圣山却被封禁了,一禁就是200多年。

清朝由满人建立,满人是金人的后代,面对前朝圣地,大清为何选择封禁呢?难道是与天池水怪有关系?在清代《长白山江岗志略》中记述:自天池中有一怪物覆出水面,金黄色,头大如盆,方顶有角,长项多须,猎人以为是龙。

还记述天池与大海相通,常有神龙出没等等。

有游客认为,长白山后被大清封禁200多年,可能是跟水怪有关。

长白山作为满族文化圣山,此水怪可能就是神龙,为了保护圣地,继而选择封山。

但历史真的是这样吗?天池虽一直有水怪传闻,从它形成湖泊至今,不断有目击者声称自己看到水怪,有的甚至是描述出的它的体型,但水怪终究还是个传闻。

但大清选择封山,如果说迷信水怪,不如说是为了保住龙脉。

在金国时期,长白山就被视为圣山,皇室的祭祀活动已有规模。

后金建立者努尔哈赤(清朝的奠基者)的先辈们一直安置在长白山,导致了后来的清朝封建皇帝们坚定认为这里就是大清的龙脉所在,不许人踏入,更是派兵驻守。

古人不仅迷信风水,对风水更是有研究。

他们认为,山脉形态与龙相似的就是龙脉,而长白山是世界上最大的潜龙龙脉,被称为出海龙。

清朝为了防止汉人破坏长白山龙脉,于是下令封禁长白山。

但除了保护龙脉,也有学者认为长白山其实就是清朝的后备储蓄。

长白山一带土地肥沃、物产资源丰富,一旦发生战乱,这些资源就是最好的后方补充。

另外,虽然迁都北京,可若是被赶出,他们好歹还能撤回东北。

另外长白山地理位置优越,且东北距离蒙古很近,清政府害怕汉人与蒙古人勾结,为防止自己的统治地位被威胁, 所以进行封山。

因此,当时的长白山,除了清朝皇帝能去祭拜,其他人都不能擅入。

还有一部分人认为清政府这样做,是为了保存满族的纯正血统。

但不论是哪种原因,历史终究没有一个明确真相。

但200多年的封山制度,给长白山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且各有利弊。

我身边的不少朋友认为,长白山被封禁看似野蛮和不自信,但却很有效的保护了这里的动植物资源和环境。

2010年,长白山被联合国授予人与生物圈自然保留地和国际A级自然保护区。

位于山脚下的二道白河镇,就明显看出环境的幽美和原生态的自然气息。

历史上,二道白河镇也是封禁区内。

但今天的它,却是世界必去20个小镇之一,其风景可以媲美欧洲小镇。

游客游览完长白山之后,绝大多数会来到这里享受闲暇生活,更是有不少在此买房旅居。

#p#分页标题#e#但那时的大清,绝对不会想到二道白河镇这么一处后花园,也不会想到他们的满族文化圣地如今成为国内外的旅游胜地,每年吸引着大量游人进出,其中最让人猎奇的就是水怪传闻。

为了迎合游客的好奇心理,长白山景区特地打造了一对可爱的天池水怪,作为长白山吉祥物。

这两对水怪的身影在景区大门口、主峰换乘点,包括长白山瀑布一带都有摆放,这引起不少游客的注意,更有人对水怪坚信不疑,认为当年大清封禁长白山,就因为水怪的存在。

那么,你怎么看呢?

清朝封禁长白山200多年这其中到底谜团

在清朝建立初期的时候,顺治帝下令彻底封禁长白山,严禁汉人进入长白山。

这一条命令一直坚持到咸丰帝的时候,当时关内天灾爆发,关内汉人陆陆续续的闯关东,最终咸丰迫于压力,在极不情愿的情况下宣布解禁。

从顺治元年1644年到1860年,清朝封禁长白山长达216年。

为了防止汉人进入长白山,清朝还用柳条制成篱笆墙把山全部围起来。

为什么清朝要封禁长白山?我们看看封禁长白山的原因。

第一:风水因素首先清朝的前身是努尔哈赤建立的后金政权,而努尔哈赤的根据地就是东北。

当时满人都把长白山当做满族的发祥地和文化圣山,其实后金时期努尔哈赤就禁止闲杂人等到长白山。

努尔哈赤长期盘踞在东北,慢慢的发展的越来越大,直到最后入主中原。

在清朝建立后,清朝就把长白山当做满族的龙兴之地。

从风水学的角度上来说,山脉形态与龙相似的就是龙脉,而长白山是世界上最大的潜龙龙脉,被称为出海龙。

古代封建王朝对龙脉尤为看重,历朝历代的帝王都想保护好自家龙脉斩断别家的龙脉,例如秦始皇挖断南京的龙脉。

清朝为了防止汉人破坏长白山的龙脉,于是就下令封禁长白山。

第二:地理优势首先阐明一点,当时清朝不止封禁长白山一地,封禁的是大半个东北。

当时东北靠近外蒙古和朝鲜,其战略位置十分重要,清朝担心汉人和蒙古人或朝鲜人勾结,所以将东北打造成军事重地,防止汉人和外人勾结。

还有就是东北物产丰富,动植物资源富饶,最出名的就是长白山人参。

清朝时期一斤普通的人参都能卖到二十多两银子,清朝皇室禁止汉人前往东北,为的就是想把东北打造成皇室自家金库。

第三政治因素清廷想要把东北建设成陪都,通俗来讲就是备胎,一旦首都不保,那么还能撤到陪都续命。

以明朝为例,明朝最初就是自南到北统一天下的,虽然明朝首都是北京,但是明朝依旧不忘建设南京,明末的时候就有大臣建议南迁到南京续命。

但是清朝是满清人,不同于汉人,对清朝来说东北就是自己的大本营,一旦首都北京有危险,那么就能撤回东北,依据山海关阻挡汉人北伐。

所以为了避免汉人同化东北的满人,所以清朝才下令禁止汉人进入东北,封禁长白山的。

清朝封禁长白山有好处也有坏处,好处是清朝封禁长白山多年有效的保护了长白山的动植物资源,坏处就是大批土地被沙俄所侵占,黑龙江以北大批土地被侵占,到现在都没有收回。

写在最后:喜欢三国和历史的朋友,欢迎关注公众号?三国故事,有些很精彩,有些很逗比,感兴趣的可以订阅一发,多谢支持(后台回复111 揭开三国第一猛将之谜)最新黑科技,戳个?好看试试

加入收藏
               

清朝巡抚最初无兵权,为什么后来也获得本省兵权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