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孤独的哨塔 世界上最高的哨所

【菜科解读】
世界上最孤独的哨塔。
一个人守着这座哨塔,看着来来往往的人群,有的时候会觉得有些孤独,不过也正是因为这样,才让这座哨塔显得更加神秘。
在我国的云南南地区,有一座非常特殊的哨塔,这座哨塔的名字叫做龙头哨塔。
龙头哨塔位于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龙泉乡,是一座海拔高达1000米的哨塔。
就在那一刻,世界安静了
你是我的朋友,是另一个我……
——《你是另一个我》一生戍边,军犬扎西的不老传说
一生戍边,军犬扎西留下不老传说
11月1日,在祖国东极边陲某边防连队的老军犬“扎西”突发疾病,走完十年的军旅之路。
扎西走了?连队官兵不愿相信这样一个事实。
虽然大家都叫它“扎西,扎西”,可它是连队最老的“兵”,是大家的“老班长”啊!大家舍不得它。
2008年2月,扎西来到连队,高大的体型,黄黑相间的毛色和威武的外形无不展现着德国牧羊犬的特征,大家都很喜欢它,集思广益地为它取了响亮的名字“扎西”——寓意为吉祥圆满。
从那时起,它就成了边防连队的一员,更是一名过硬的边防战士。
每年春节,连队官兵在吃饺子的时候,也会给扎西准备一份丰盛的年夜饭,可它再也吃不上年夜饭了。
扎西走的那一天,下起了雨,雨水打在战士们脸上,随着泪水一起滑下,让官兵们想起和扎西一起戍边执勤的很多事。
2016年“八一”,连队组织“最美边防卫士”评选活动,活动现场热情洋溢,阵阵掌声鼓励着一位位戍边卫士。
最终获得第一名的老士官吴乃剑却还要推选另一名“最美边防卫士”。
对,就是扎西,它是连队最老的“兵”,它用四肢丈量边境线长3万多公里,更有列兵同志说,它为了工作还一直没有“女朋友”……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不断地为扎西拉票的同时也在对扎西的付出表达着赞美之情。
颁发大红花时,我忘不了在热烈掌声中它激动的叫声和撒欢儿的狂奔。
如今,它的叫声却再也听不到了,它的撒欢儿再也看不到了。
2017年除夕前夕,连队官兵冒着零下30摄氏度的严寒乘车巡逻。
东北的暴风雪来得很突然,也很猛烈,为了早些回到连队准备参加聚餐,巡逻组冒险横穿界江孤岛,带着节日的喜悦,奔驰在茫茫雪原。
扎西不时发出叫声,大家都以为它是过节高兴,殊不知是恶劣天气的预警。
行至一半,暴雪越来越大,驾驶员不辨路径,一下子开进沟里,巡逻车也因此出现了故障——哑火了。
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寸步难行。
扎西迅速跳下车,这边闻闻那边嗅嗅,最后还是在它的引导下,巡逻组才克服了重重困难顺利到达了连队,吃上了热腾腾的晚饭。
在年老体弱的一段时间里,连队尽量少安排它出勤。
可是,每当巡逻组出发时,扎西便是一个劲地冲着年轻的巡逻犬狂叫,大有“老犬伏枥,志在千里”的豪情壮志。
扎西曾是军犬比武竞赛的第一名,是出名的明星犬。
每当比武竞赛来临,在引导员的带领下,它都会尽可能完美地完成所有动作。
唯一的一次失误发生在2018年初,准确的说那不是一场比赛:那天早上,扎西自己打开犬舍,按照熟悉的路线进行早操训练,在训练场的密林处有一个方形水坑,那是扎西以往训练跳跃的简易场地。
扎西没有犹豫,一个加速助跑,奋力一跃。
糟了,腿下一个侧滑,扎西掉进了水坑,它没有发生任何声音,只是悄悄往上爬,似乎担心什么似的。
后来,大家发现它时,它已经精疲力竭,水坑旁边满是抓爬的痕迹,上面写满了苍老与无奈。
一朝戍边,一生卫国。
军犬扎西的一生,以边防为家,与界碑为邻,和孤独做伴,它把一切献给了祖国的边防。
2008年2月,它为戍边而生,2018年11月,它从戍边岗位离去。
整整10年,守着边防,训练、警戒、巡逻……10年,每一天都重复着相同的生活。
扎西走的第二天,天空中的雨水变成了雪花,连队组织了告别仪式,并为它立了一块碑,鲜红的五星下写着描金的六个大字:军犬扎西之墓。
在集体敬礼中,我们送走了扎西。
很多战士流下了不舍的泪水。
我就在想,它是一条军犬,从没有离开过边防线,喧闹走远,寂静和孤独永远是边境的脾性。
雪花还在飘,犬舍里空荡荡的。
望着远处的界江和哨塔,我们仿佛又看到,当清晨的太阳跃出,连队巡逻组,带着扎西迎着朝阳,坚定地走在长长的边境线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