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的童婚恶俗

有人认为始于吠陀时期。
印度不少古代法典中有大量记载,
【菜科解读】
印度童婚(child marriage of India)是印度的一种婚姻习俗。
有人认为始于吠陀时期。
印度不少古代法典中有大量记载,并肯定童婚,提到女子在月经来之前可以结婚。
印度农村现仍盛行童婚。
童婚习俗严重地阻碍了印度社会的进步,是印度严重的社会问题。
印度政府1929年通过禁止童婚法,但未奏效 。
1978年印度政府把男女婚龄提高到21、18岁,但在许多地区,特别是山区部族,童婚仍很盛行。
英国媒体9日发布了一组多个国家秘密流传的“娃娃亲”现象的图片,这些图片由《国家地理》杂志摄影师深入对印度、也门等国进行拍摄,对那里的“娃娃新娘”的悲惨命运进行了大揭秘。
《国家地理》杂志的记者Cynthia Gorney和摄影师Stephanie Sinclair深入也门和印度的拉贾斯坦邦,采访“娃娃新娘”的故事,拍摄到了大量令人震慑的“童婚”场面。
在也门、阿富汗等国部分地区,许多成年男子身边都有一个未成年的妻子;16岁的尼泊尔女孩苏丽塔不愿嫁人,在“花轿”上哭喊。
还是天真无邪的年纪,本应该在玩耍、上学,享受她们无忧无虑的童年,但这些镜头下的女孩和大多数同龄人的命运都不一样——她们是陋习下被“逼婚”的“娃娃新娘”,有的女童才5岁就要嫁人,在青春期还遥不可及的童年,就被迫迅速长大。
报道指,在印度,4到5岁的女童就会被安排与男童“结合”;在也门、阿富汗、埃塞俄比亚等早婚率高的国家,大批年幼的女童早早地就嫁为人妇,而她们的丈夫除了是年轻的成年男子外,也有先强奸她们其后声称娶其为妻的男子,以及中年丧妻的鳏夫,甚至到白发苍苍的老人。
这些“童婚”的性质,大多数是作为“商务往来”进行,或者是将“娃娃新娘”当作物品一样,嫁给结仇的家族,以此消弭两家的仇恨。
这些小小新娘的命运,由此可见一斑。
她们的“结婚典礼”多数是在夜间进行,新娘是否愿意嫁人也就不得而知。
有时候为了促成一场强迫性的“童婚”,整个村庄都把这当作一个秘密仪式来进行,以防警方干涉。
5岁的印度女童拉加妮半夜被叔叔从床上抱起来,安排她与一名10岁男孩“结婚”
这些所谓“童婚”都是违反国家法律进行的,在印度,女性18岁成年后才可获得法定的结婚权,因此当4、5岁的女童被安排“嫁人”时,她们的名字不会向记者透露。
在印度拉贾斯坦邦,摄影师们拍下了一名名为拉加妮(Rajani)的5岁小女孩“结婚”的故事。
在月光下,她被叔叔从儿童床上抱起来,在家人安排下与一名10岁的小男孩“结婚”。
年幼的她对这一切懵懂无知,在结婚仪式开始前,她困意十足地睡着了。
她的命运将如何发展,现在还没有人知道。
3年前,年仅10岁的也门“娃娃新娘”努乔德·阿里(Nujood Ali)用自身勇敢的抗争吸引了世界的关注。
8岁那年,在父母的安排下,她嫁给了一个30多岁的摩托车快递员,她失业的父亲因此拿到了250美元的礼金。
在父母和15个兄弟姐妹的见证下,努乔德被新婚丈夫带回家。
而之后等待她的是每晚的殴打和性侵犯。
她苦苦哀求父母结束这段婚姻,却遭到严辞拒绝。
终于,努乔德机智地逃离了丈夫家,并自己前往法院要求法官判离婚。
这个勇敢的10岁小姑娘的故事令人震惊和感动,一本关于她的故事的书《我是努乔德,我十岁,而且离婚了》已经出版,被译成30多种语言在全球传播。
现在,她已经回到父母家中,并重新上学。
虽然有些女孩结婚后仍可与家人住在一起,知直到她们长大些再随丈夫居住,但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如此幸运。
报道指,由于遭到性侵犯和虐待,年纪小小就怀孕生育,而且面临丈夫或夫家甚至娘家的威胁打骂,许多“娃娃新娘”身心双重受创,寿命不长。
而且,由于年幼和无人教育,“娃娃新娘”们被问起生育问题时,显然非常缺乏这方面的知识,她们的权利就这样遭到剥夺。
由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支持的非政府组织托斯坦(Tostan)一名成员指出,要消除“童婚”这种陋习,将“娃娃新娘”们与社会隔绝开来,或是嘲笑参与这种陋习的人的做法,是绝不可行的。
整个社会风气的迅速改观才是消除“童婚”陋习的解决方案。
英国人百般压迫印度人都没起义,直到他们用牛脂和猪油涂抹子弹
但是,英国人的统治并不是直接展开的,而是通过一个名叫不列颠的股份公司来统治的。
经过一系列的战争,1818年印度人普遍地承认了东印度公司对印度的宗主权。
印度并不是中国,他们的宗教复杂,种姓制度让他们的国家没有凝聚力,而且诸王公之间矛盾不断,英国人通过挑唆和激化这种矛盾,从中很容易地就统治了印度。
当时的印度人对印度的政权也有一些不满,当英国人来了之后,他们没有团结一致,枪口对外的觉悟,反而自觉地为英国人充当爪牙,帮助英国人打自己的同胞,堪称“印奸”。
1849年之前,英国人拥有20多万的印度雇佣兵,但是到了1849年,英国成功地吞并了旁遮普,之后他们取消了这些雇佣兵的特权,结果引起了印度人的强烈不满。
同样让印度人感到不满的是,随着英国人统治的持续,他们也发现了英国人就是把他们当成一个原料的生产地和商品的倾销地,很多商人和贵族也开始不满。
印度人发现,在印度的英国士兵虽然只有4万人,还不足印度军队的1/5,但是他们却俨然一副统治者和上等公民的派头,他们居住在很好的房子里,享受着印度最好的资源,而印度士兵却只能睡在野外的帐篷,吃着难吃的食物,薪水还在不断地被克扣,职位也无法升迁到中士以上。
而且英国人还不尊重印度人的宗教,他们为了方便,在子弹的外面涂猪油和牛脂,当时的子弹在使用之前还需要先咬破它的弹壳,也就是说印度人如果要使用这种来福枪就必须沾牛脂和猪油。
英国人怎么也想不到,就是这么一个不起眼的行为,导致了大不列颠东印度公司在印度的覆灭。
1857年3月,一个印度士兵开枪打死自己的英国军官,他被判处了绞刑,5月更多的印度士兵站了出来,他们把他们的英国军官囚禁了起来。
一天之后,印度民族大起义就开始了,经过2年左右的奋战,印度人干倒了东印度公司,但是他们的成果却不是独立,而是获得了英国政府的直接统治。
随机文章阿尔忒弥斯神庙毁灭的原因,频频战乱导致神庙被废弃(遗址成景区)刘邦晚年怎么评价项羽,自称无赖/项羽才是英雄/自己并没有赢中国历史上最后四个朝代,见证封建制度达到完(由盛世转向衰落)欧洲历史上最早的皇帝,亚历山大大帝和凯撒大帝都不是第一个赵匡胤对待柴荣四个儿子真相曝光 赵匡胤只是表面仁慈么?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之战后 为什么就是打不过印度呢
铁木真是元朝的开创者,被称为成吉思汗。
元朝则是由忽必烈即位后,改国号为元。
铁木真幼年丧父,生活颠沛流离。
开始的时候他力量薄弱,只好联合克烈部和札答兰部,相互结为攻守联盟,先是打败了自己的从vbn杀父仇人塔塔儿。
接着又击败了泰赤乌和蔑儿乞诸部。
当铁木真发展壮大后,让克烈部和扎达兰部很忌惮。
铁木真与他们先后分道扬镳并后来吞并了他们,为统一蒙古铺平了道路。
最后打败了乃蛮部的塔阳罕后,统一了蒙古诸部。
统一了蒙古诸部之后,成吉思汗的野心开始膨胀起来,想要继续扩大蒙古人的地盘,恨不得全天下都是蒙古人的牧场。
成吉思汗整合蒙古各部的勇士,开始了对外扩张的战争,蒙古骑兵当时让多少人闻风丧胆,蒙古骑兵的马蹄踏破了多少国家的皇宫。
当时的印度与中国接壤,成吉思汗吞并了其他的小国家后,就打算进攻印度,把印度也纳入蒙古人的版图之中。
因为蒙古骑兵在之前的战争中无往不胜,因此成吉思汗逐渐变得狂妄起来,认为拿下印度手到擒来。
可事实并非如此,成吉思汗在印度最终无功而返。
当成吉思汗带兵攻入印度后,首先面对的第一道难题就是气候湿热。
印度在南方,气候炎热,而蒙古骑兵来自北方,习惯穿着皮衣皮甲,戴着皮帽子,所以士兵和马匹普遍耐不住炎热的气候。
还有就是,当携带的军粮吃光了,就需要以战养战,就地筹集军粮,可是蒙古军队却不能习惯印度当地的食物;而且因为气候炎热潮湿,导致疾病传播很快,蒙古军队的非战斗减员很严重,成吉思汗忧心忡忡。
可是成吉思汗并不打算就此班师回朝,他实在不甘心就这样灰溜溜的无功而返回蒙古,希望可以用几场的战斗就摧毁印度人的抵抗意志,不战而屈人之兵。
当两军对垒时,印度士兵虽然不骑马,可是他们骑的是比马更厉害的大象,蒙古骑兵第一次见到大象,大多都很害怕。
所以事与愿违,成吉思汗的蒙古骑兵并没有在印度军队面前占到什么便宜。
这样消耗下去实在不是什么好办法,于是成吉思汗在手下人的劝解下,只好退兵。
随机文章宋朝历史上获评价最高的皇帝是如何拒吹枕边风?北极圈内的格陵兰木乃伊,两岁婴儿因饿死而变成木乃伊国产歼20隐形战斗机详解,隐身性和速度超越F35墨菲定律和吸引力法则,怎么对付墨菲定律(调整心态/需内心强大)被加蓬蝰蛇咬了有救吗,有救/但被咬的部位100%会被截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