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堆未解之谜:本世纪是否能揭秘?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4-11-06 点击数:
简介:1986年,三星堆两个商代大型祭祀坑的发现,上千件稀世之宝赫然显世,轰动了世界出四川广汉约三四公里,有三座突

【菜科解读】

  "三星堆遗址",位于四川省广汉市西北鸭子河南岸。

距今已有3000~5000年历史,是至今发现最大,历史最久远的古蜀文化遗址。

被称为"世界最伟大发现之一""世界第九大奇迹"。

所出土很多青铜文物,包括"黄金仗"堪称稀世珍宝,前所未见。

更重要的是,它颠覆了我们曾经很多认知。

  从1929年发现到1934年正式开始挖掘,已挖掘了80多年,又进行不下去了,又是为何?

三星堆未解之谜:本世纪是否能揭秘?

三星堆遗址

  从1929年发现,1934年开始挖掘80多年里,三星堆已被考古学家进行了13次挖掘。

所出土陶器陶片涉及十几个朝代。

尤其是1986年涉及两个商代祭祀坑考古发现,上千件稀世珍宝出土。

更是被人誉为"堪比兵马俑的第九大奇迹",人类20世纪最伟大考古发现之一。

目前探测到三星堆遗址总面积12平方千米。

遗址的发现,昭示了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一样,同属于中华文明母体。

三星堆未解之谜:本世纪是否能揭秘?

  三星堆难解之谜太多,尤其是所出土青铜器和一些根本无法识别器物,更为这座遗址增加了神秘气氛。

  出四川广汉约三四公里,有三座突兀在成都平原上的黄土堆,三星堆因此而得名。

1929年春,当地农民燕道诚在宅旁挖水沟时,发现了一坑精美的玉器,由此拉开三星堆文明的研究序幕。

1986年,三星堆两个商代大型祭祀坑的发现,上千件稀世之宝赫然显世,轰动了世界,被誉为世界“第九大奇迹”。

未解之谜一:文明起源何方

  三星堆的发现将古蜀国的历史推前到5000年前。

  三星堆文化来自何方?这里数量庞大的青铜人像、动物不归属于中原青铜器的任何一类。

青铜器上没有留下一个文字,简直让人不可思议。

  出土的“三星堆人”高鼻深目、颧面突出、阔嘴大耳,耳朵上还有穿孔,不像中国人倒像是“老外”。

四川省文物考古所三星堆工作站站长陈德安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三星堆人有可能来自其他大陆,三星堆文明可能是“杂交文明”。

未解之谜二:消失的古都

  古蜀国的繁荣持续了1500多年,然后又像它的出现一样突然地消失了。

历史再一次衔接上时,中间已多了2000多年的神秘空白。

关于古蜀国的灭亡,人们假想了种种原因,但都因证据不足始终停留在假设上———

三星堆未解之谜:本世纪是否能揭秘?

  水患说。

三星堆遗址北临鸭子河,马牧河从城中穿过,因此有学者认为是洪水肆虐的结果。

但考古学家并未在遗址中发现洪水留下的沉积层。

  战争说。

遗址中发现的器具大多被事先破坏或烧焦,似乎也应证了这一解释。

但后来人们发现,这些器具的年代相差数百年。

  迁徙说。

这种说法无需太多考证,但它实际上仍没有回答根本问题:人们为什么要迁徙?

  成都平原物产丰富,土壤肥沃,气候温和,用灾难说解释似乎难以自圆其说。

那么,古蜀国消失在历史长河的真正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未解之谜三:神秘的器具

  三星堆出土的大量青铜器中,基本上没有生活用品,绝大多数是祭祀用品。

表明古蜀国的原始宗教体系已比较完整。

这些祭祀用品带有不同地域的文化特点,特别是青铜雕像、金杖等,与世界上著名的玛雅文化、古埃及文化非常接近。

三星堆博物馆副馆长张继忠认为,大量带有不同地域特征的祭祀用品表明,三星堆曾是世界朝圣中心。

三星堆未解之谜:本世纪是否能揭秘?

  在坑中出土了5000多枚海贝,经鉴定来自印度洋。

有人说这些海贝用做交易,是四川最早的外汇,而有的人则说这是朝圣者带来的祭祀品。

还有60多根象牙则引起了学者们“土著象牙”与“外来象牙”的争议。

“不与秦塞通人烟”的古蜀国,居然已经有了“海外投资”,不可思议。

  在祭祀坑中发现了一件价值连城的瑰宝———世界最早的金杖。

其权杖之说早已被学术界认同,但所刻的鱼、箭头等图案却引起了一场风波。

#p#分页标题#e#

  一个民族必备的文明要素,三星堆都已具备,只缺文字。

学者们对此的争论已有些历史,《蜀王本纪》认为古蜀人“不晓文字,未有礼乐”,《华阳国志》则说蜀人“多斑彩文章”。



未解之谜四:文字或图画

  至于金杖上的图案是图是文,仁智各见。

有的已在试图破译,另一些专家则认为刻画的符号基本上单个存在,不能表达语言。

不过如果能解读这些图案,必将极大促进三星堆之谜的 *** 。

三星堆在文字方面尚存问号,也是它吸引人的地方之一。

三星堆未解之谜:本世纪是否能揭秘?

  三星堆博物馆里展出的文物,是长达70年考古发掘的成果。

现在正紧张进行的发掘工作是第13次大规模发掘。

  三星堆工作站站长陈德安告诉记者,本次发掘集中在古城中心位置,将极有可能发现古蜀国的宫殿。

目前,已发掘出了涉及数十个朝代的碎陶片。

12月17日,中央电视台将现场直播发掘工作,考古学家们笑着说:“17日,17日就都知道了。



未解之谜五:何时能揭密

  三星堆的发现,打破了中原文明本土化理论,而我们所认知的文化传承体系,也很有可能要被推倒重建

  三星堆青铜器,不仅让人感到匪夷所思,也牵扯到一个文化起源问题。

中国文化起源,有可能来自西亚。

所出土青铜器,城市遗迹和祭祀礼仪建筑,是其他文明遗迹无法比拟的,也很难找到相似文明,完全是以个独立的文明方式存在。

特别是青铜器冶炼技术,比我国其它遗址所出土青铜器高出很多。

  虽然,现代文明依然解释不出,三星堆人怎样突然出现又凭空消失的,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它与玛雅或埃及文明有着不解之缘。

三星堆未解之谜:本世纪是否能揭秘?

  一直以来,几乎所有学者和考古学家都认定三星堆为古蜀文化一部分。

  小编认为不对,应该是两个文明的重叠。

在古蜀国之前,玛雅或者埃及人在这片土地上,创建了灿烂的文明,所出土青铜文物、人像都可以佐证。

这中间,有1000年断层是三星堆人离开了本地。

  然后,古蜀国人按照汉文化方式开始了自己的文明进程。

断代1000年后所出土文物主要以陶器玉器为主,是中原文化痕迹,上下两种文明显然差距太大,无法吻合。

其次,汉文化图腾是龙,整个三星堆里,前期文物中,没有一件中华图腾青铜器,也说明了这一点。

  结果如何,目前还是一个谜。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三星堆的神秘面纱不会就这么轻易被揭开,在12平方公里的文化重点保护范围内,已发掘的仅有7000平方米。

余秋雨看过三星堆后说:“伟大的文明就应该有点神秘,中国文化记录过于清晰,幸好有个三星堆。

未解之谜是怎么回事?北京八达岭死亡高速公路解析

北京八达岭死亡高速公路八达岭高速公路是北京至张家口110国道主干线的一部分,全长82公里,而奇怪的是只在进京方向55到50这一短短的五公里路段,从1998年11月开通到2003年9月,共发生重特大交通事故32起,导致了62人受伤,49人死亡。

平均每公里就死亡10人。

难道这真是司机们所说的北京“百慕大”吗?调查首先从常跑这条路的司机开始……是不是车速过快?  就在调查的第一天晚上,一起事故突然发生了。

在“死亡之谷”一辆吉普车,撞到道路护栏以后发生侧翻。

我们跟随北京市公安交通管理局昌平交通支队郭玉山政委很快赶到了事故现场。

在现场,我们看到高速路上用于分流货车的隔离设施被严重撞坏。

发生事故的三菱越野车被撞翻了个个儿。

这辆越野车直接和隔离装置相撞后发生了侧翻,万幸的是它没有和其它正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车辆发生碰撞。

由于坐在副驾驶座的乘客受了伤,急救人员不久赶到了现场。

与此同时,清障人员正准备将受损严重的越野车拉出现场,以免影响高速路上其它车辆的通行。

尽管驾驶员认为自己没有超速,但交警根据事故现场的各种痕迹和撞击情况分析,这起事故的责任在驾驶员。

郭玉山政委初步判断司机驾驶肯定是超速了,如果他不超速的话,隔离设施完全可以被看见。

他由于速度太快,注意力又不集中,发现情况太晚,措施处理得不当,导致了发生这一起事故。

重庆石柱县峭壁发现千座岩棺葬谜团至今未解

石柱龙河边的一处仙人洞群石柱县城关门岩,岩壁上的仙人洞已空无一物在石柱县龙河两岸数十公里的悬崖峭壁上,发现上千座“仙人洞”。

这些洞穴三五一群,连成一片,错落有致,远观极为神秘和壮观,洞内则置放棺木,有牙齿等残骨。

考古学家认为,这是远古先民一种独特的丧葬方式,誉其为“岩棺博物馆”。

但有关岩棺葬的形成,至今迷影重重。

神秘“仙人洞”千余座一般凿在离地面5米以上的悬崖峭壁上,高的达到四五十米石柱“仙人洞”主要分布在龙河两岸悬崖峭壁上。

龙河又称南宾河,古称望途溪,是石柱境内最大河流,发源于黄水镇冷水乡,流经县内近10个乡镇,流长104.68公里,落差1263.3米,从丰都县境注入长江。

昨日,记者沿着石柱县下路乡三五大桥附近往上看,发现龙河两岸悬崖峭壁上,犹如长方形箱子状的洞穴密密麻麻,错落有致,层叠如蜂巢。

沿着龙河两岸探访了几十公里,悬崖峭壁上类似洞穴比比皆是。

石柱县档案局谭荣宏介绍,当地人们都管两岸悬崖峭壁上的洞子为“仙人洞”,1985年版的该县县志将这些“仙人洞”称为“崖洞”。

传说以前老人想还童,就在峭壁上的洞里呆上几天,脱掉一层皮,就能还原成一个年轻的小伙子。

石柱县文管所负责人介绍,第三次文物普查时,龙河两岸悬崖峭壁上共发现1000多穴“仙人洞”。

其中,比较集中的下路乡约尚存130多穴,双庆乡尧耳坡柜子岩有94穴,三星乡玉皇殿有65穴。

据介绍,“仙人洞”大多地处深山峡谷,一般凿在离地面5米以上的悬崖峭壁上,高的则达到四五十米,选址均为质地坚硬的岩石层,上面悬崖绝壁,下面滔滔河流,既可挡雨水侵入,无淹没之虞,也可阻野兽进入。

洞穴是远古岩棺葬只有极少数部落长等富族方能办到,棺木悬得越高就越孝顺石柱县文物专家介绍,“仙人洞”群其实是远古时期先民们凿岩为穴,置棺以葬的一种独特丧葬方式,一面临江,其余三面有人工凿过的痕迹,文物专家称其为岩棺葬。

十几年前,还有人从“仙人洞”中发现残存的棺椁、人体骸骨及少量陪葬物。

但由于年代久远和后期的人为破坏,没有从洞中找到有具体信息的文物和任何文字记载。

专家介绍,雕凿岩墓以岩面宽窄而定。

棺穴分横式、立式两种,以横式居多。

横式入口成长方形,洞浅;立式入口成正方形,洞深。

立式岩墓较少,规格一般高宽均0.8米,深2米左右。

岩穴内棺柩由木板组成,多数形如头大尾小的船状,也有类似于方形或矩形的箱子形状。

“查阅现有档案资料,关于岩墓记载很少。

”谭荣宏称,只在唐朝张?著的《朝野佥事》中有一则记载:“五溪蛮,父母死,于村外搁其尸,三年而葬。

打鼓踏歌,亲属饮宴舞戏,一月余,尽产为棺,于临江高山半肋以葬之,自山上悬索下柩,弥高者以为至孝”。

谭荣宏说,文中所称“五溪蛮”指东汉前分布在今湘西、黔、川、鄂三省交界地若干少数民族的总称。

专家从种种记述判定,岩棺丧葬是一种二次葬,古代实行岩棺葬的民族是重孝而厚葬的,在他们看来,先人的棺木悬得越高就越孝顺。

但工程艰险,耗资大,这需要相当的财力,恐怕当时只有极少数的部落长之类的富族方能办到。

千古之谜至今无解用什么工具在坚硬山岩上凿穴,怎样爬上悬崖峭壁都是难题文物专家介绍,岩棺葬的形制、葬法不同于其他地方已发现的天然洞穴葬或凿穴设栈搭架的悬棺葬,其施工难度及工量均大于前两者,而且更利于棺柩长久保护。

有关岩棺葬的谜团,至今让考古学家费解。

首先,两三千年前的先民要想在坚硬险峻的山岩上凿成2米长、1米深的棺穴,用的什么工具是一个难解之谜。

其次,凿开坚硬的石壁需要使用钢材器物,这是不是表明当时“五溪蛮”已经有了钢材的热处理技术,能够控制钢材的含碳量,及硅、锰、钼、钒、镍、铬等合金元素的含量及配方?第三,如果说“自山上悬索下柩”,可通过绳索从上面下滑垂降,但怎样爬上悬崖峭壁,这在当时也是个难题。

另外,石柱与周围的秀山、酉阳、巫山、巫溪远古时期同为濮、巴部族居住地,史称“溪洞部族”或“溪洞蛮”,为啥只在石柱发现了置放更为复杂、艰难的岩棺?岩棺与其他地方普遍所见的悬棺之间究竟有着怎样的联系?专家至今也没找到答案。

加入收藏
Tag: 未解之谜
               

三星堆未解之谜:本世纪是否能揭秘?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