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南医大女生被奸杀案纪实:凶手28年后落网

梧桐树有了绿叶,冬天也渐渐离去,春的盎然生机已然不远。
南京医学院 现南京医科大学8
【菜科解读】
梧桐树有了绿叶,冬天也渐渐离去,春的盎然生机已然不远。
南京医学院 现南京医科大学88级6班学生林伶,也迎来了自己大四的下半学期。
她是父母的骄傲,因优异的成绩常常斩获一等奖学金。
她聪明乖巧,但也不善言辞,性格很是害羞。
她是一个美好的女孩。
若是毕业后,能做一个救死扶伤的医生,亦或者有更多的精彩的可能,无论怎样,她应该有个幸福且充裕的未来。
可这一切,在1992年3月20日那个雨夜里,戛然而止。
她上完晚自习后,从1号教学楼出来,撑着雨伞回宿舍途中,突然被人从身后敲晕拖走。
不一会儿,学校保安巡逻时,听到异动,拿着手电筒闻声而来。
刚好照到了一张鬼鬼祟祟的脸,误以为是小偷,便赶紧追去,可是还让那厮逃出了校园,保安跑到教学楼,发现并未有财物丢失,也就作罢。
然而林伶,已经彻底消失。
不来上课,也不在宿舍,这对于一个优秀的学生来说是极不可能出现的情况。
警方接到学校报案后,连续三天将校园翻了个底朝天,除了找到林伶留下的雨伞外,就再也没有其丝毫踪迹。
1992年3月24日下午,警方开始排查下水道。
当揭开1号教学楼下水道的井盖时,出现了令人痛心且震惊的一幕。
林伶头朝下,被人倒着塞到了下水道里,早就没有生息,令人作呕的浓烈臭味袭来。
警方很快封锁现场,展开勘察。
4天后还鲜活的林伶,此刻却变成了一具冰冷的尸体。
通过法医检测,林伶头部遭到钝器击打,并被强奸,然后头被按入了下水道中死亡,同时也在林伶体内,发现了凶手留下的DNA信息。
远在无锡的父母听闻这个消息后悲痛欲绝,他们在学校里待了好几天,希望亲眼见到凶手能够被绳之以法,但是苦苦等待,案子始终没有什么进展。
在众人劝说下,只好回到了无锡。
父母承受着世上最惨烈的痛苦,那曾经能够用所有美好代名词形容的女儿,此时却变成了一串冰冷的数字——3.24特大杀人案。
案发现场图
南京市公安局迅速成立了专案组,根据遇害当晚巡逻保安曾与凶手有过一面之缘,专案组模拟了画像。
凶手1.7米,25岁左右,面部有粉刺,眼睛很大,短头发等等。
并将凶手画像登在了《扬子晚报》上,以及电视台也进行大面积播出。
再加上当时侦查技术受限,专案组也只能采取最原始的方式,根据凶手留下的DNA信息,开始进行大规模的排查。
从学校到学校附近,再到和凶手画像相似之人等等
连续数个月,调集数百名公安干警,核查数千条线索,排查人员超过了1.5万人,可依旧没有结果,案子也陷入了僵局。
叶宁,原南京公安局刑侦支队侦查员。
曾在发布了一篇名为《难以释怀》的文章。
在文章中他写下这样的话:
我不再陶醉于起初解答出数学题一样的成就感,我总是忘不了雨中互相搀扶着踯躅而来的老人就算你做对了99%,但对于1%的人来说,你所做的归根结底还是零。
那天下着清明前常有的雨,我看到这两个已显老的中年人互相搀扶着踯躅而来,轻车熟路地进了支队长的办公室。
有认识的人和我说“这是324死者的父母”。
我的心一下子揪住了。
我和另外几个兄弟站在窗口,目送他们消失在雨里,。
他们没有拷问我们这一年都在干什么,但是他们的行动,始终在提醒我们,有一个美丽的冤魂一直在天上看着我们。
我们是刑警,我们应该通过自己的努力,把公正还给这个冤魂,这样才有资格对她说“安息吧”。
这两个中年人,正是林伶的父母。
每年的3月24日,都会从无锡赶到南京,前往校园里祭奠自己的女儿,也同样会到公安局里,菜叶说说,询问一下案子的进展。
叶宁记得自己刚来警队时,让一任前辈将那厚厚的已经泛黄的案卷交到他手上时的样子。
每一项证据都保存完好,每个细节都十分详尽。
这种年代久远的案子,已经经过了前辈的心血,他们努力着,也继续传承着。
可是每年的3月24日,叶宁心里都很不好受,尤其是林伶的父母来到公安局,他不知道该如何面对这对父母眼中的失望。
他们不急躁,也不催促,每一次的一无所获,眼中都充斥着难以掩饰的悲伤和落寞,深深刺进了叶宁的心里。
然而随着时间流逝,中年人也变成了老年人,有一年3月24日,他们并没有来,原因是身体不好。
1999年,直到叶伶父亲去世的时候,还没有等到为女儿沉冤昭雪的那天,林母也患病,她只能带着林父的遗愿,坚持往后的每一年,独自前往南京,独自祭奠女儿,独自跑到专案组里,问一问,案子有没有新的进展。
叶宁离开专案组时,将3.24的卷宗传给了下一位继任者手中。
几代刑侦人,固定场所,固定办公,一届传一届,奔赴10多个省,行走几万公里……
3
2020年初春,因为疫情防控的缘由,林母不得不在家进行隔离,能不能前往南京祭奠女儿,还是一个未知数。
林伶,已经去世了整整28年。
她的同学结婚生子,事业有成,也慢慢步入中年。
这些年,刑事科学技术,也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公安部门也有了一个通过DNA技术突破得到的杀手锏——那就是Y染色体!
像逃逸28年的白银案凶手高承勇就是通过这种技术,时隔多年被绳之以法。
专案组终于迎来了希望,这项技术使用的门槛就是,必须提取到当年凶手留下的完整痕迹物证,也就说,凶手的DNA必须完整。
2020年2月19日晚,江苏沛县某派出所在执行疫情防控任务,对高风险人员进行隔离时,马庄的几位麻姓人员中,有一位人员的数据与3.24凶杀案凶手的数据高度吻合,基本确定,凶手是麻氏近亲。
专案组立刻采集了其家族中,年纪相符的11名男性的DNA,但比对后,一一被排除。
后经过调查得知,其麻姓家族中还有一个在南京定居了50多年的人,而他的儿子麻某某,则也符合凶手的年龄。
于是专案组找到麻某某,对其进行了血样提取。
2020年2月22日深夜,南医大女生被奸杀一大案纪实:时隔28年,终于等到了答案。
麻某某,就是凶手。
专案组激动不已,23日凌晨直接就展开了逮捕。
麻某某,1966年出生,江苏徐州沛县人,被抓时54岁,随父亲在南京长大。
其住处,离南医大仅有五公里,案发后,他并未潜逃,而是一直隐藏在人群中,躲避着排查。
这一躲,便是28年。
据了解,初中辍学的麻某某曾在案发时在一家修理厂工作,因为在与朋友闲聊时,谈到了找个女大学生当女朋友,出去吃饭很有面子的话题。
于是便动了歪心思。
虽然有记者曾经采访过他,他所谓的杀人动机仅仅是因为好奇,之前没有接触过女大学生的原因。
1992年3月20日晚上10点左右,喝完酒后的麻某某溜进了学校里头,看到林伶一个人在教室里面,便上前搭讪,被拒绝后并未离开。
找了根铁棍折返回来,正好碰到林伶打着雨伞独自一人回宿舍途中,于是便举起了铁棍朝其头部打去。
林伶倒下后,麻某某将其拖到1号教学楼一处下水道井盖旁,与其强行发生了关系。
值得一说的是,现场勘察发现,在拖行途中,林伶曾有反抗的痕迹。
后担心事情败露,便将其头朝下按入下水道中,盖上井盖扬长而去。
之后,他顺利接了父亲的班,成为央企的一名正式司机,还分配了房子,任职期间,还曾前往德国办事处工作。
后喜欢上养狗,并靠着卖狗养狗发了家。
有钱后,还持有两家公司的股份。
日子很是富裕,且有妻女,家庭幸福美满。
在外人眼中,他是一个好丈夫,好父亲,好儿子,友善的朋友……
这28年来,他似乎已经忘记了那个时年仅有22岁的女大学生。
被抓时,他的女儿也在上大学,青春洋溢,和当年的林伶同岁。
2020年10月14日,麻某某被判死刑。
他不服,提出上诉。
2021年1月19日,江苏省高院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2021年6月10日,麻某某执行死刑。
入侵南斯拉夫之战期间为什么德国仅用11天就占领了
面对的德军,南斯拉夫高层早有预料,并做好了相应的准备,抵抗德国的入侵。
按照常理来讲,在这次战争中,南斯拉夫的优势很大。
首先,南斯拉夫拥有120万大军,同德军的进攻兵力不相上下;其次,南斯拉夫境内多是崎岖山地,似乎不利于德军机械化部队的行进,而南斯拉夫战士熟悉这里的地形,占据地利优势。
看来,德国的“闪击战”战术,或许要在南斯拉夫战场上失灵了。
但是,战争的结果却令人大跌眼镜。
被视为天然屏障的巴尔干山地,并没有能够阻挡德军的步伐。
在德军的猛烈攻势之下,南斯拉夫仅抵抗了11天,便在1941年4月17日宣告投降,至此,南斯拉夫完全被轴心国集团控制。
那么,南斯拉夫拥有众多兵员,享有地利优势,又已经对战争做好了准备,却为何仍无法抵挡德军的“闪击战”进攻了?笔者认为,有一点很重要,用一个词概括便是“集权不力”。
而集权不力的原因,却又和多山的地形有关,这可以从客观与主观两个角度来看。
从客观角度讲,多山的地形,导致权力容易分散 上文提到过,南斯拉夫境内多山,喀斯特地貌显著。
这种特殊的地形,虽然可以利用其与外敌“打游击”,却又容易导致国家统一性差。
因为多山的地形,容易导致各地之间交流不便、政令不通、增加隔阂。
故而,历史上的南斯拉夫地区,长期没有形成一个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国家(其中有外敌入侵的缘故)。
直到1918年一战结束后,这一地区的塞尔维亚得到了西方国家的帮助,在西方的拼凑下吞并了周围弱小政权,才建立了松散的“南斯拉夫王国”。
权力分散,导致南斯拉夫王国难以集中力量。
所以,当德军入侵时,南斯拉夫虽然名义上拥有120万大军,但实际能够调动的兵力,不见得有多少。
情况复杂的南斯拉夫王国 从主观角度讲,多山的地形,导致内讧容易加剧 南斯拉夫境内的民族,虽然多属于南斯拉夫语族,但是他们的居住地被大山分割,在长期的历史演变中,已经出现了众多差异。
例如,克罗地亚人信奉天主教,与德国、奥地利的关系较为亲近;而塞尔维亚人信奉东正教,与东欧的关系较为亲近。
复杂而多山的地形,导致他们长期不在一个政权之中,相互之间缺乏认同感。
与此同时,掌握国家大权的塞尔维亚人,长期奉行“大塞尔维亚主义”,没有采取正确的治国策略(这和后来的铁托不同),更加促进了其他民族的离心倾向。
所以在德军进攻时,许多心怀不满的南军官兵,就顺势投靠了德国军队,尤其是克罗地亚等族的官兵。
德军中的克罗地亚官兵 笔者认为,在以上两点的综合作用下,南斯拉夫的整体实力遭到严重削弱,德国的军事行动自然就容易了很多。
当然,德国成功的原因还有很多,例如统帅才能卓著、战略部署正确、善于使用特种部队,等等。
随机文章有关明武宗的陵墓二战苏联主力战斗机浅析,共15000多架速度碾压德军战机乌贼为什么是四维生物,可掌控时间预知未来霍金突破摄星计划,找寻下一个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火影忍者外道魔像实力解析,须佐能乎/人柱力/九尾均不是对手
入侵南斯拉夫之战简介 战争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打响的
战争背景 成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南斯拉夫皇家军队,大部分的武器装备及物资都是19世纪,火炮已经过时及仍然由马匹拉动,缺乏反坦克炮及高射炮,步兵没有足够的自动武器,没有摩托化单位及只有2个共有110辆法国雷诺FT17坦克的坦克营,南斯拉夫空军共有416架自制的(IK-3型)、德国、意大利、法国及英国制的飞机,只有一半是现代化的。
完全动员后,南斯拉夫皇家军队共有28个步兵师、3个师及32个独立旅可以作战,德军进攻时,部队仍在摩托化中,只有11个师在入侵开始时在作战位置上,作战单位只有编制的百分之七十到九十,而摩托化仍未完成,唯一的优势是南斯拉夫皇家军队有兵力1,200,000人面对德国入侵。
南斯拉夫皇家军队被编成3个集团军及海岸防卫军,第3集团军包括第3军团及第5军团防守阿尔巴尼亚边境,第2集团军包括第1军团、第2军团及第6军团防守多瑙河峡谷至德拉瓦河一带,第1集团军包括第4军团及第7军团,当中包括很多克罗地亚士兵,防守克罗地亚地区。
由于装备不足及未完成摩托化,南斯拉夫皇家军队在南斯拉夫政治中因克罗地亚分裂主义而陷于混乱,面对最坏的情况,南斯拉夫的防御在4月10日瓦解,因为在克罗地亚的第4军团及第7军团出现兵变,及同一天一个新成立的克罗地亚政府在萨格欢迎德军开入。
随机文章为什么秦始皇是暴君?揭秘月球背面为什么去不了,纳粹余孽欲求基地/外星人的采矿场空中屠夫德国FW-190战斗机,杀得英法联军丢盔弃甲(生产2000架)海市蜃楼找到过实景吗,平行世界假说引猜测巨猿是怎么灭绝的,专家推测与人类进化有关/10万年前灭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