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妇巴清:战国富豪榜上一位女人?秦始皇陵中水银的提供者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4-12-12 点击数:
简介:寡妇巴清:战国富豪榜上 一位女人 秦始皇陵中水银的提供者

【菜科解读】

巴清,她是战国富豪榜上一位女人。

在任何时代,富豪榜都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毕竟成功可以复制,但富豪榜却是没办法复制,能够登上富豪榜,天时地利人和皆是缺一不可,然而有时候,人与人之间最残忍的差距就是运气的差距。

有些有钱人是老天爷赏饭,但有些有钱人却是被老天爷用饭硬生生往嘴里塞,战国时期的传奇女企业家巴清就是这样一个人。

巴清出生于巴郡,也就是如今的重庆长寿区,十八岁如花一般的年龄便是嫁到了巴家,没有女人不渴望一段幸福的婚姻,巴清也不例外,好在思想开明的巴家,从没有对巴清有过封建礼节上的禁锢,也正因为如此,如同获得新生的巴清,在丈夫的影响下,成为了一位人人称赞的贤内助,在家里巴清是一位贤惠的妻子,在家族产业中,她是一位妥妥的女强人。

但好景不长的是,婚姻只持续了四年,巴清的丈夫因病身亡,年仅22岁的巴清,便是成为了一名寡妇。

都说婚姻能够成就一个女人,也能毁掉一个女人,巴清也不例外,但巧的是,巴清是一位被婚姻毁了之后选择了破后而立,在那个黑暗的封建年代,出嫁前的巴清连自己的姓氏都没有,随夫姓的她便是给自己取名为巴清,然而巴清也是幸运的,在战国时期那个战火连天的时代,经营丹砂产业的巴家,一举将生意做到了垄断的程度,因此家中的富饶程度是可想而知的。

正所谓男人有钱好娶,女人有钱也好嫁,当时还年仅22岁的巴清,自然受到了不少人的爱慕,但巴清是一个识时务的女人,在丈夫的灵位前保证自己不会再嫁,并会把家族产业做大做强。

丹砂的正名叫做辰砂,颜料以及化妆品,甚至是炼药都是其重要成分,不夸张的说,若不是因为丹砂的稀有程度,人们不会用黄金来形容用钱,反而会用丹砂来形容一个人的富有,同时也正是丹砂的名扬天下,这让秦始皇也注意到了巴清,一来二去,两人还成为了商业上的合作伙伴。

当时巴清的原配丈夫去世后,偌大的家业刹那间群龙无首,膝下也无一子嗣可以帮助巴清经营家业,无奈之下,巴清只好选择了一个人承担起了女CEO的身份,一不嫁父,二不生子,将毕生的精力都用在家族企业上,巴清最终也没让巴家失望,家族产业始终没有没落,还超过了鼎盛的时期。

人精永远是被生活磨出来的,在这硕大的丹砂帝国下,巴清练就了一幅有远见的商业头脑,还从丹砂中发现了一种珍贵的化学物质水银,也就是Hg 汞,而巴清跟秦始皇的渊源,就是来自于水银这种物质。

是皇帝,就或多或少有些迷信,这一方面秦始皇也是如此,从兵马俑的修建来看,就能看得出秦始皇是一位万事都要求个心安之人,但正所谓义不掌权,在统治阶级的斗争中,流血跟背叛是再常见不过的事,而秦始皇为了让自己日后的遗体不会腐烂,便想着向巴清购买水银。

巧的是,在交谈的过程中,秦始皇还发现巴清家的丹砂,还是一种医用品的重要材料,秦始皇顿时对巴清是相见恨晚,想必他也在想:怎么就没有早点发现巴清这个宝藏女子呢?

秦始皇肯定不傻,除了巴清这个人之外,他想在巴清身上得到的东西实在是太多太多了。

首先,秦国肯定是有着统一全国的愿景,而巴清的老家巴蜀地区刚好属于一个重要战略位置,因此跟巴清的交好,也成为了秦始皇的一个目标,哪怕真就只是纯粹的利益往来,他也要力保巴清是自己的好友,而不是自己的对手。

除此之外,秦始皇对于水银和丹砂上的需求,巴清正好能够对其进行满足,不难想象,秦始皇恐怕是打心底觉得自己遇上了一个太上老君,如此给力的材料供应商,古今中外还真是可遇不可求。

秦始皇自然没有吝啬自己的手笔,一举向巴清购买了上百吨的水银,据历史学家统计,直到巴清去世之后,整个家族产业达到了八亿两白银,家族企业的工人达到了上万人,那个时代的巴蜀只有区区5万人口,也就是说一个地区五分之一都是巴清名下的工作者,因此巴清被后世评价为丹砂帝国,定然不是徒有虚名的。


而且,巴清也是个很壕的人,为了守住这自己家族的浩大的家产,还特意雇佣了一支2000余人的军队,在那个年代,拥有私人军队肯定是让君王所不容的,然而秦始皇却破例允许巴清拥有自己的军队,同时还提供了支持,为的就是让巴清好好发展水银以及丹砂上的制作。

之后秦始皇修建无与伦比的长城,也得到了巴清的资助,秦始皇自然是懂得报恩的,他对巴清自然也是念念不忘,为了报答巴清,他特意在巴蜀修建了一座怀清台,为的就是纪念巴清这位值得让人敬仰的女企业家。

有人曾说,如果巴清没有遇到秦始皇,那她大有可能不会有如今这般名气,但我们要知道的是,名气在实力面前永远都是苍白的,即便是巴清是一个纯粹的商人,她也做到了良心商人,强者之所以是强者,没有那么多偶然,更多都是在向命运挑战,生命本就是一个扛的过程,每一次破后而立,都将是一场一生难有的涅槃。

巴清无疑是勇敢的,她用自身证明了只要人定胜天,女子一样能够肩负起重任,论忠诚,在丈夫死后她守了余生寡,论魄力,在秦始皇面前她也做到了面不改色,论坚强,在亲人相继去世后她也没有被击垮,反而将家族产业越做越大,这种精神才是真正的正能量。

毕竟我们每个人都要知道,倘若能够笑着迎接生活的刁难,那说明你真的强大了。

秦始皇陵中的八层未解之谜,其中之七已被揭开,唯有一项至今未能证实

秦始皇陵,这座中国历史上第一座皇帝陵园,修建历时近30年。

然而,在秦朝灭亡时,这座陵墓还未完工。

根据史料记载,修建陵墓时,大约有80万囚徒被动员参与其中。

尽管秦始皇陵发现已经超过40年,但由于文物保护的目的,陵墓一直未被大规模发掘。

然而,在70年代出土的兵马俑震撼了世界,引发了人们对陵墓内部的探究兴趣。

而陵墓的地宫深度和广度成为了一个令人关注的谜团。

现代科技的手段推测,地宫的深度大约在50000米之间,东西方向的长度约为260米,南北方向的长度约为160米,总面积约为1.46万平方米。

司马迁在《史记》中提到地宫设有多道门,专家推测应该有三道羡门。

而关于秦始皇陵中是否有水银,早在《史记》和《汉书》的记载中就有所提及。

2003年的测试证实,在封土中确实存在异常的汞元素,这一结论验证了文献的记载。

秦始皇陵埋藏着丰富的奇珍异宝,如金雁、玉珠、翡翠等。

然而,这些具体的数量目前无法得到确证。

至于陵墓内的棺椁材质,有学者推测是铜质,但也有文献记载提到可能是木质。

而秦始皇遗体的保存则面临着困难,由于运输延迟和时间耽搁,其遗体的保持可能已经变得几乎不可能。

在《史记》中提到地宫中安装了自动发射的弩箭机关。

根据当时的装备情况,一些专家认为陵墓中可能设置了弓弩机关。

这引起了人们对秦始皇陵内部的机关装置和防线的进一步研究。

关于秦始皇陵的七大谜团中,地宫的深度、广度、门的设置、有水银、丰富的奇珍异宝、棺椁材质以及秦始皇遗体的保存都有一定的推测和科学依据。

然而,关于陵墓内的珍宝是否被项羽盗掘,还需要进一步发掘才能确认。

观点与分析:秦始皇陵作为中国历史上的瑰宝,一直以来都吸引着人们的关注。

陵墓的发掘工作在文物保护的背景下进行,对于保护这一重要文化遗产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而地宫的谜团也一直是历来研究者争相解读的对象。

通过现代科技手段的推测,对陵墓内部布局的揭示也为我们了解秦始皇陵的历史提供了一定的线索。

同时,秦始皇陵蕴藏着丰富的奇珍异宝,这是我们研究秦代历史和权力象征的重要方面。

尽管目前不能确证其具体数量,但这些珍宝的存在已经引发了人们的无限遐想。

而关于秦始皇陵内棺椁材质的考察和秦始皇遗体的保存情况,也给我们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尽管现在的技术可以帮助我们预测并推测,但要准确验证这些假设,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发掘。

此外,关于地宫是否存在弓弩机关的设想,为我们展示了古代工程和军事技术的发展水平。

这一设想不仅能让我们从另一个角度了解秦始皇陵的宏伟规模,还能给我们带来对当时军事防线的想象。

总之,秦始皇陵的发掘与研究始终是历史学界和文化爱好者共同关注的焦点。

通过对陵墓内部布局、遗物和历史记载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秦始皇陵与秦朝历史的关系,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探索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

历史上第一位皇帝赢政的陵寝——秦始皇陵

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赢政的陵寝,位于中国北部陕西省临潼区城东5公里处的骊山北麓。

秦始皇陵建于秦王政元年,秦二世二年竣工,历时39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规模庞大、设计完善的帝王陵寝。

有内外两重夯土城垣,象征着帝都咸阳的皇城和宫城。

陵冢位于内城南部,呈副斗形,现高51米,底边周长1700余米。

据史料记载,秦陵中还建有各式宫殿,陈列着许多奇异珍宝。

秦陵四周分布着大量形制不同、内涵各异的陪葬坑和墓葬,已探明的有400多个,其中包括兵马俑坑。

秦始皇陵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结构最奇特、内涵最丰富的帝王陵墓之一。

兵马俑坑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坑,位于陵园东侧1500米处。

秦始皇陵其巨大的规模、丰富的陪葬物居历代帝王陵之首,是最大的皇帝陵。

陵园按照秦始皇死后照样享受荣华富贵的原则,仿照秦国都城咸阳的布局建造。

出于现实和心理的双重需要,古人常选择地势较高、环境优美的地方来设置陵寝,特别是帝王陵。

秦始皇陵工程之浩大、用工人数之多、持续时间之久都是前所未有的。

丞相李斯为陵墓的设计者,少府令章邯监工,共征集了72万人力,动用修陵人数最多时近于80万。

陵园工程的修建伴随着秦始皇一生的政治生涯,当他13岁刚刚登上王位时的秦王政元年,陵园营建工程就随之开始了。

陵园分内城和外城两部分,内、外城之间有葬马坑、珍禽异兽坑、陶佣坑,陵外有马厩坑、人殉坑、刑徒坑、修陵人员,墓葬400多个,范围广及56.25平方千米。

1980年,考古工作者在秦始皇帝陵封土西侧约20米的一座陪葬坑内发掘出土了两乘大型彩绘铜车马。

这组彩绘铜车马高车和安车是20世纪考古史上发现的结构最复杂、形体最大的古代青铜器。

其中一号铜车马为双轮、单辕、驷马系驾,总重约1.061吨。

二号车通长317厘米、通高106厘米,总重量为1.241吨。

它重现了秦始皇铜车马銮驾、出巡的真实面貌被誉为青铜之冠。

陵园工程的修建伴随着秦始皇一生的政治生涯。

加入收藏
               

寡妇巴清:战国富豪榜上一位女人?秦始皇陵中水银的提供者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