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藏在三星堆遗址青铜器上的文字密码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4-09-05 点击数:
简介:#三星堆青铜器#三星堆青铜器上是否真的有文字# {上图为三星堆遗址青铜大立人。

} 1986年,四川省广汉市三星堆遗址考古出土了近1千件的青铜器。

当三星堆遗址众多的青铜器横空出世,突兀的站立在现代中国人和西方人的眼前时,让人不可思议,目瞪口呆。

震惊之余,中国学者们开始努力的探讨,研究三星堆青铜器上的文字问题。

专家们希望对三星堆青铜器铭

【菜科解读】

#三星堆青铜器#三星堆青铜器上是否真的有文字#

隐藏在三星堆遗址青铜器上的文字密码

{上图为三星堆遗址青铜大立人。

}

1986年,四川省广汉市三星堆遗址考古出土了近1千件的青铜器。

当三星堆遗址众多的青铜器横空出世,突兀的站立在现代中国人和西方人的眼前时,让人不可思议,目瞪口呆。

震惊之余,中国学者们开始努力的探讨,研究三星堆青铜器上的文字问题。

专家们希望对三星堆青铜器铭文的研究,破译距今4500年-3000年前后神秘的古蜀文明。

三星堆博物馆官网发表了2010年3月15日的文章《古蜀文明起源考究:三星堆文明是否真没有文字》,专家们对三星堆青铜器上有没有文字的具体意见,归纳如下:

1:许多学者认为,三星堆青铜器上没有留下任何文字,让人不可思议。

2:专家们的考证似乎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因为无法根据文明的最基本要素文字,来进行考察。

3:遗憾的是,从目前发现的大量三星堆文物中尚未发现有说服力的文字资料。

我们发现在三星堆的青铜器和金杖上都刻有大量符号,这些符号到底是图案呢?还是文字?

4:对有无文字的界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学术课题。

如果能解读这些图案和符号,必将极大促进三星堆文明之谜的破解。

笔者从2013年2月起,开始专职学习研究中国上古时期的文字,并在8年多的时间里写作了近70万字的中国上古文字学习研究笔记。

笔者曾经游历了中国100多个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并到每一个考古工地现场勘察,希望得到祖先们的庇护,对我研究中国古文字的识读给予提示。

在笔者看来,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青铜器上,密密麻麻的布满了文字。

但是,这些隐藏在三星堆青铜器上的文字, 并不是以常规的书写方式展现出来。

所以,专家们会误以为没有文字。

隐藏在三星堆遗址青铜器上的文字密码

{上图为商代青铜器及其铭文}

于距今3500年-3230年前后,中国人开始将文字首次铸刻在青铜器的内壁里,学名是指青铜器内壁铭文。

隐藏在三星堆遗址青铜器上的文字密码

{上图为二里头遗址青铜器,藏于上海博物馆}

于距今4000年-3500年前后,中国人习惯将文字铸刻和镶嵌在青铜器的表面,学名是指青铜器外壁铭文。

隐藏,是三星堆青铜器文字的主要表现方式。

隐晦,不直露,不让人轻易的发现,叫做隐藏。

一:三星堆遗址青铜器的外壁文字{铭文}。

隐藏在三星堆遗址青铜器上的文字密码

{上图为三星堆遗址2号埋葬坑出土的青铜鸟,通高40.3厘米。

}

这件三星堆2号埋葬坑出土的青铜鸟,在青铜器的外壁上,铸刻着4个文字。

这4个青铜器铭文,属于青铜器外壁铭文。

隐藏在三星堆遗址青铜器上的文字密码

隐藏在三星堆遗址青铜器上的文字密码

隐藏在三星堆遗址青铜器上的文字密码

{我们首先将这件三星堆青铜鸟倒置过来观察}

{上图为三星堆青铜鸟铭文和现代的鱼钩对比}

《说文解字》勾:曲也。

这件三星堆青铜鸟的外壁上,第一个文字,刻画着一个曲形的鱼钩,读作字。

三星堆青铜鸟外壁上的文字勾字,是对距今4500年前后三星堆人所用鱼钩的写实。

那个时候的鱼钩,还没有出现近代鱼钩的倒钩装置。

于距今2600年前后,三星堆人族群及其首领的后裔,将在江苏省太湖流域周边地区建立起一个相对独立的国家。

而这个独立的国家,将会以勾字来命名,国家的名号是勾吴

中国甲骨文和金文字体,是写实型的字体。

甲骨文,是写实型的文字。

中国甲骨文和金文字体,不能错误的称之为象形文字。

象形,现代汉语字义是指粗象,不置可否,不具体,容易混淆,不具有科学性和规律性。

#p#分页标题#e#

隐藏在三星堆遗址青铜器上的文字密码

隐藏在三星堆遗址青铜器上的文字密码

群山,甲骨文体系的文字,写实为代表3座相连山脉的山字。

隐藏在三星堆遗址青铜器上的文字密码

隐藏在三星堆遗址青铜器上的文字密码

早晨露出地平线的太阳,是甲骨文体系的写实型文字旦字。

对新石器时代中文字的识读,需要在自然界里寻找对照物。

隐藏在三星堆遗址青铜器上的文字密码

隐藏在三星堆遗址青铜器上的文字密码

向内弯曲卷曲的羊角和羊首的白描线条,是写实性甲骨文羊字。

隐藏在三星堆遗址青铜器上的文字密码

隐藏在三星堆遗址青铜器上的文字密码

亚洲水牛的牛角向上竖起来弯曲,是甲骨文牛字。

羊的叫唤声为羋字,牛的叫唤声为牟字。

中文字具多的形声字,是对自然界任何一种动物发音发声的模仿和纪实。

如果,将甲骨文继续错误的称之为象形文字。

那么,就会产生牛,羊不分,日,月不分的具多文字错读误读现象。

甲骨文,属于写实型的文字。

天体文字{甲骨文,金文},源于旧石器时代末期至于新石器时代早期中国人对自然界认识的模仿,而不是创造。

天体文字别称为素描体文字,图案型文字。

新石器时代的中国人对于自然界万物本身具有的天然形态,使用美术素描的形式,采用线条勾勒出万物的平面状态,是指写实型的文字{甲骨文字体,金文字体,岩画字体,陶文}。

隐藏在三星堆遗址青铜器上的文字密码

了解了甲骨文和金文的特点,我们再来研究这件三星堆青铜鸟上的第2个文字。

#p#分页标题#e#

隐藏在三星堆遗址青铜器上的文字密码

隐藏在三星堆遗址青铜器上的文字密码

隐藏在三星堆遗址青铜器上的文字密码

这件三星堆青铜鸟的喙部,故意的被刻画为乚{yǐn}字。

因为自然界任何一只鸟的喙部,也不具有三星堆铜鸟喙部的乚字型器官结构。

所以,这个青铜鸟喙部的乚字,是三星堆人刻意在青铜器上雕铸的文字。

甲骨文和青铜器金文,具有一字多体的特点。

即一个相同的文字,会有很多种书写的字体。

例如:甲骨文金文的网字,会有多达30几种的写法,是因为每一种网的功用和形状不同。

【玉篇】乚:古文隱{隐}字。

乚,字义指隐字,现代汉语词汇是指隐藏{乚藏}。

三星堆遗址密密麻麻的青铜器铭文,有的隐藏在青铜器树上,有的隐藏在青铜鸟上,有的隐藏在青铜人的身上。

三星堆博物馆官网刊登了《古蜀天门观念与蜀楚关系探讨》的文章,有学者认为三星堆人的文明和后期西周末期的楚国文明有关联性。

但是,对任何历史结论的研究和判断,皆需要文字,文物,文献证据的支持。

隐藏在三星堆遗址青铜器上的文字密码

1977年79年,在陕西省岐山县凤雏村一座西周建筑遗址的窖穴,在邻近的扶风县齐家村出土了众多的西周早期{距今3040年前后}的甲骨文,统称为《周原甲骨文》。

《周原甲骨文》11:4记载:其微楚,厥燎,师氏受燎。

隐藏在三星堆遗址青铜器上的文字密码

隐藏在三星堆遗址青铜器上的文字密码

《尔雅,释诂》乚{隐}:微也。

于距今4500年-3200年前后的微字,写作乚字,这一时期中国也有简体字。

于距今3040年前后,简体字乚字,转化为了繁体字微字。

《周原甲骨文》记载的其,微楚,在三星堆文明时期可以写作其,乚楚。

隐藏在三星堆遗址青铜器上的文字密码

隐藏在三星堆遗址青铜器上的文字密码

商周时期的中文字,有一字多体,多字一义的特征。

同一个文字,有多种不同的写法,是指一字多体。

多个不同的文字,字义却是相同的,是指多字一义。

乚字,可以写作微字。

乚字,微字,隐字,字义皆是指隐藏,藏匿。

《尚书,牧誓》记载:及庸、… 微、…人。

《尚书》记载于距今3045年前后,三星堆人的后裔族群,族称为微人{乚人}。

三星堆人的后裔们加入了周珷王创立的联军,参与了推翻商王朝牧野之战的战争。

隐藏在三星堆遗址青铜器上的文字密码

{上图为鸬鹚}

鸬鹚,包括任何一种鸟类,眼睛的晶体都是圆的。

#p#分页标题#e#

隐藏在三星堆遗址青铜器上的文字密码

可以,三星堆的青铜鸟,眼睛的晶体却是方形的。

隐藏在三星堆遗址青铜器上的文字密码

隐藏在三星堆遗址青铜器上的文字密码

三星堆青铜鸟的眼睛晶体是方形的,铸刻成一个方形的文字回字。

三星堆人,是从很遥远,很遥远,很遥远,很遥远的地方返回的商贾人{生意人}族群。

三星堆人,富可敌国,铸造了近1千件的青铜器。

现代汉语,我要出国,是指出去的去字。

现代汉语,我要归国,是指回来的回字。

三星堆文明,是从很遥远,很遥远的异域,返回到中国境内的文明。

{比如:一个现代的浙江温州人,在欧洲经营服装厂,有一天他要退休了,他就将在欧洲多年积攒的财富,全部运回到了位于中国的温州老家。

温州地区如果出现了代表欧洲文化的文物和文化现象,就是这个欧洲华侨温州人携带回来的。

}

距今5000年-3200年的三星堆人群体,是全球经济化的商贾人群体。

三星堆的众多青铜器,是中国三星堆人及其众多全球后裔们在1800年中积攒的,商业盈利的结果。

隐藏在三星堆遗址青铜器上的文字密码

隐藏在三星堆遗址青铜器上的文字密码

{上图1为三星堆青铜鸟的眼睛。

图2为甲骨文目字。

}

这只三星堆青铜鸟上铸刻的最后一个文字,读作字,字义是指青铜鸟的眼睛。

三星堆青铜鸟的目字,故意将鸟铸造成方圆结合形的眼睛,是指横目和鬼目。

《尔雅,释草》目:又橫目,傅草別名。

鬼目,苻草別名。

隐藏在三星堆遗址青铜器上的文字密码

{上图为植物鬼目草的浆果}

三星堆青铜鸟铸造成方圆结合型的眼睛,是三星堆人刻意为之。

青铜鸟的目,是对植物鬼目草浆果形状的写实。

鬼目草,俗称鹰咬豆子,分布于中国的甘肃、陕西,山西、河南、山东、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等地。

鬼目草的分布地,是三星堆人族群分散在中国各地的隐藏藏匿之处。

三星堆人族群,在《甲骨文合集》里的民族俗称之一是指鬼方人。

于距今3800年-3200年,三星堆人已经和中国人的王者部族辛族人展开了激烈而持久的残酷战争。

三星堆青铜鸟,横目怒视,是三星堆人族群坚定反抗商王朝精神的体现。

《周易·既济》: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

于距今3240年前后,商王武丁{高宗}率领军队和鬼方人族群在中国的西北地区作战。

但是,鬼方人族群却将自己部族的大部分财富隐藏,藏匿在了位于四川省成都平原地区的天府地区。

隐藏在三星堆遗址青铜器上的文字密码

#p#分页标题#e#

隐藏在三星堆遗址青铜器上的文字密码

隐藏在三星堆遗址青铜器上的文字密码

{上图1为三星堆青铜鸟局部。

图2为良渚古城平面布局图。

图3为三星堆遗址出土的玉琮。

}

三星堆青铜鸟的眼睛,铸刻成回字的字体,回字的4个转角处,又呈现出圆形。

三星堆青铜鸟的眼睛,是对良渚古城回字型布局的体现。

距今5300年-4300年的浙江余杭良渚古城,四边方形,城墙转角处,为圆形。

三星堆遗址出土的良渚玉琮文物,证实于距今5300年前后,三星堆人族群的故乡,在良渚文化遗址群地区。

二:识读三星堆青铜器文字的方法

隐藏在三星堆遗址青铜器上的文字密码

{上图为三星堆博物馆展出的青铜器}

以上这件三星堆博物馆展出的青铜器上,非常显眼的铸刻着3个以上不同的文字。

某些专家们不了解三星堆人的造字原理,就无法识读出三星堆青铜器上的文字,也就误认为三星堆青铜器没有一个文字。

识读三星堆青铜器上的文字,不能靠猜,而是要对照着历史文献来破译密码文字。

《易经》,《道德经》,《山海经》《尚书》,《诗经》,《周礼》,《尔雅,释诂》,《甲骨文合集》,《商周金文集成》,《周原甲骨文》是对照,对比识读三星堆青铜器铭文所必须的历史文献资料。

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青铜器上,至少隐藏着1000个以上的文字。

要识读出三星堆青铜器上的文字,则必须要对比识读世界各地同时期文化遗址出土的文字,例如:印度河流域文字。

西亚,中亚地区的乌鲁克文化文字,古埃及,古希腊的文字等。

财富拥有者,最擅长在自己的财富上铸刻铭文,以此显示财富的归属者和拥有者。

三星堆博物馆里近1000件的青铜器,每一件皆有三星堆人铸刻的铭文,以此显示财富拥有者族人的族称,姓氏,名字!

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青铜器文物有话说,则必须以识读青铜器上的文字为基础!

文字,是文明最基本的要素。

三星堆考古现场:是否和商周变革有关?

三星堆遗址祭祀区发生的突然将大量神庙内的器用毁坏并掩埋起来的重大事件,其背景是否与以后的商周变革有关?三星堆发生的事,是否和商周变革有关?目前三星堆遗址的器物坑中出土的器物,基本相当于商王武丁时期以前,“只有极少的器物——比如一号坑出土过一个青铜瓿,属于商王武丁时期。

”而商王武丁以后的器物,目前还没有看到。

  古代上,,商王武丁以后,周人逐渐崛起。

“那个时候三星堆的人在商和刚刚兴起的周之间,是否做了一些选择?” 史籍记载,古蜀国是参加了灭商战役的,周武王灭商时“牧誓八国”里面,第二个国家就是蜀,“有可能三星堆以后的成都十二桥文化的方国与周的关系更紧密,或者三星堆人中有一部分倾向于周,借助周的力量消灭了另外一方的势力。

”  不过,目前三星堆祭祀区8个坑还尚未发掘完毕,“里面最晚的东西是怎么样的,也还不清楚,不过我觉得我们离原因不远了....  现在4号坑的测年年代是公元前1100多年,距离商周变革时期已经不是太远了。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北京大学对6个坑的73份炭屑样品使用碳14年代检测方法进行了分析,对年代分布区间进行了初步判定。

其中K4坑年代最有可能是在公元前1199年至公元前1017年,也就是距今约3200年至3000年,这就印证了三星堆新发现的4号坑碳14检测的年代区间属于商代晚期。

考古大揭秘之三星堆之谜下,三星堆文物考古

考古大揭秘之三星堆之谜下,我们看到了一个神秘的古蜀国,这个古蜀国的存在时间非常久远,甚至可以追溯到5000年前。

那么,三星堆究竟是怎样的一个古国呢?为什们看到了一个神秘的古蜀国,这个古蜀国的存在时间非常久远,甚至可以追溯到5000年前。

那么,三星堆究竟是怎样的一个古国呢?为什么能够有如此悠久的历史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一下。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三星堆遗址的发现过程。

一:考古学家发现三星堆三星堆博物馆因为需要维修馆中的电路,所以在5月10日至11日这两天时间进行闭馆。

自从考古学家在三星堆发现古代文物,并有一次程度的研究发现,因此引起了许多人对于三星堆文物一饱眼福的愿望,而在五一长假期间,三星堆博物馆仅仅三天就吸引了将近五万人前来观赏,可以说是当时的现场真的是非常的火爆。

二:神秘三星堆考古再解谜三星堆创造和打破了许多的世界纪录、中国纪录,其中多项纪录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世界之最、中国之最。

世界上最大的青铜纵目人像。

高64.5公分,两耳间相距138.5公分。

世界上最早的金杖。

长142公分,直径2.3公分,重700多克,上有刻划的人头、鱼鸟纹饰。

三:考古发现三星堆5月底,四川广汉,推开标着“三星堆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考古现场的木栅栏门,拾级而上进入考古大棚,4个透明工作舱内,穿着白色防护服的考古工作人员或在电脑前处理相关数据,或跪在悬空操作平台上拍照提取信息……忙碌而有序。

工作舱内的三星堆遗址3号坑到8号坑是2019年11月至2020年5月新发现的6座三星堆文化“祭祀坑”,在今年3月20日和5月末,这6座“祭祀坑”出土的新文物,包括金面具残片、鸟型金饰片、金箔、巨青铜面具、青铜顶尊人像、青铜扭头跪坐人像等重要文物陆续公布,“三星堆”成为霸屏热词。

从地理位置看,三星堆遗址位于四川省广汉市三星堆镇,成都平原北部沱江支流湔江(鸭子河)南岸,是四川盆地目前发现夏商时期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中心性遗址。

沉睡数千年一醒惊天下谈到三星堆遗址,常用“沉睡数千年,一醒惊天下”来描述。

将时钟回拨至上世纪20年代末,广汉太平场(今南兴镇)的燕道诚淘浚溪流,在溪底发现璧形石环数十枚及石圭、玉琮等,就此意外揭开了三星堆考古大发现的序幕。

沿着三星堆遗址考古的时间轴线,1934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点。

那一年,由时任华西大学博物馆馆长的美籍学者葛维汉带队,在广汉太平场月亮湾进行了三星堆的首次发掘,出土器物及残件600余件。

虽然此次发掘只有约短短10天,但意义重大。

新中国成立后,四川省文物部门重新启动三星堆遗址考古工作。

上世纪80年代初,三星堆考古发掘者根据历年所获资料,将属于同一遗址群的各地点统一命名为“三星堆遗址”并首次进行了分期研究,使人们对三星堆遗址的认识从无序走向有序。

时间来到了1986年,由于砖厂工人取土,于当年7月和8月先后发现1、2号“祭祀坑”,随后进行抢救性发掘,出土了青铜面具、青铜人像、青铜神树、金面罩、金杖、大玉璋、象牙等珍贵文物千余件,其中以青铜器为大宗。

相关专家认为“多数文物前所未见,揭示了一种全新的青铜文化面貌,也由此掀起了一个国内外探索三星堆的热潮”。

从1986年三星堆遗址1、2号“祭祀坑”的考古发掘吸引世界就此,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孙华告诉确实,在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研究馆员万娇在其2020年9月出版的《从三星堆遗址看成都平原文明进程》一书中,详细梳理了三星堆遗址的发现及考古工作,其中,从1987年到2014年共有15个重要时间点,考古工作包括对三星堆王城的初步认定完成、青关山台地发现“宫殿”基址等。

“非常奇妙、非常独特”是中华文明组成部分5月28日下午,在广汉举行的“中华文化全球推广 三星堆推介会”上,国家文物局副局长胡冰介绍了新发现的6座三星堆文化“祭祀坑”的最新文物出土情况。

“2020年9月至今,34家科研机构、高校系统开展祭祀区考古发掘工作,初步确定了祭祀区的分布范围、堆积状况和年代。

目前,3、4号坑内象牙提取工作已基本完成,下一步将对象牙下文物进行提取;5号坑已完成西北区域除圆形金箔片之外的其他文物提取,基本确认到达坑底,下一步将局部开展实验室考古;6号坑正在进行坑壁以及‘木箱’的整体提取工作;7、8号坑正在发掘坑内填土及灰烬堆积。

现已提取出土象牙、青铜器、金器、玉石器等文物上千件。

”胡冰说。

出土文物一次次更新,犹如打开了三星堆遗址的考古“盲盒”,引发了一轮又一轮的5月30日下午1点多,三星堆遗址4号坑现场负责人许丹阳和几位工作人员“特别激动”,都在盯着“青铜扭头跪坐人像”的提取。

回想起当时的场景,这位“95后”小伙子告诉而此前发布的青铜顶尊人像造型同样奇特:跪姿、双手叉指合拢,头像大眼咧嘴,表情夸张、神态虔诚。

相关专家评价认为,青铜顶尊人像将三星堆独特人像造型与尊造型相结合,彰显了三星堆与中原商王朝的紧密联系,描绘出三星堆虔诚而神圣的祭祀场景,展现了三星堆独特的信仰世界。

“三星堆非常奇妙、非常独特,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华文化全球推广 三星堆推介会”上,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这样描述三星堆。

“独特”也是踏进三星堆博物馆看到馆内文物的观众的第一反应。

“看到青铜大立人像,我已经感到很神奇了,但看到后来的青铜纵目面具、青铜戴冠纵目面具等展品时,真的是一次比一次震撼。

”5月28日上午,特意选了工作日到博物馆参观的王梅(化名)说自己“被震住了”,她没想到观众会这么多。

在孙华看来,三星堆的独特体现在三星堆遗址既是包含了3个延续的考古学文化的典型遗址,也是有别于中原文化的古蜀文化中心都城,并且在城市规划建设、宇宙观念和宗教崇拜上有自己创造的独特城址。

“比如,三星堆古城的城市规划蕴含着法象天汉的思想,对以后古蜀王国历代都城的规划影响很大,在紧接三星堆古城之后出现的成都金沙遗址、古蜀国最晚的开明王朝的都城成都遗址均可找到印迹。

而且,古蜀国的都城规划思想,在秦灭巴蜀后并没有消失,而是被整合入秦汉文化体系中。

在秦统一后营建的大咸阳、西汉长安城乃至于隋唐洛阳城等,都还可以见到此类规划思想的孑遗。

”孙华说。

实证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发展随着新发现的6座“祭祀坑”考古成果的陆续公布,“这些成果如何解释”备受学界“如果用一句话形容三星堆文化的特质,那就是以地域特征为主导的多元文化面貌。

”在“中华文化全球推广 三星堆推介会”上,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员、三星堆工作站站长雷雨在回答媒体提问时说,“三星堆遗址的文化遗存首先以地域特征为主并深深烙上了其他地区的文化印记,这体现了三星堆文化的开放性、吸附性及其吸纳能力。

”他进一步举例说,首先,中原地区的夏商文化对其产生极大影响。

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镶嵌有绿松石的铜牌饰、铜铃、玉器当中的玉戈、玉璋,老百姓使用的陶盉、觚形器,都是受二里头文化的影响。

商代时期,三星堆的青铜容器,如青铜尊、青铜罍,以及青铜铸造技术,尤其是范铸技术也都源于商文化。

至于那些怪异的、以前在其他地区不曾见过的青铜器,也有大量来自商文化常见的纹饰,如云雷纹、兽面纹、回纹等。

其次,位于长江流域下游地区的良渚文化也是三星堆文化的重要“目前的一个推测是良渚文化覆灭后,一部分良渚先民到了中原,这样,文化因素又从中原辗转到了川西地区。

”雷雨说,“还有值得在王巍看来,三星堆既有青铜面具、青铜神树等独特的文化面貌,同时又与夏商王朝关系密切,学习借鉴了夏商王朝的礼制,比如玉器、牙璋、玉戈等为代表的仪仗制度,商王朝时期的青铜容器代表的礼器制度等。

“由此可见,三星堆对外来文化既吸收借鉴,又创新发展。

尤其冶金技术传到三星堆,发展成为青铜人像、青铜神树这样的铸造技术,是了不得的发明和创造。

古蜀文明以开放的心态积极吸收,又创新发展,所以才如此发达并呈现出浓厚的色彩。

”王巍说。

许丹阳告诉孙华认为,三星堆文明是在中原文明、黄河流域文明和长江流域文明共同作用下产生的。

虽然三星堆是后发展起来的,但是它长期延续、特征最为鲜明,既有学习和模仿,也有创造和发展。

“可以说是多种文化的聚汇,之后又汇入秦汉文化,影响着中华文明。

”有哪些谜底尚未揭开2021年5月18日下午,孙华应邀在南京师范大学做了题为“探索古蜀文明的密码——《从三星堆埋藏坑看古蜀文明》”的报告。

关于“埋藏坑”的说法,孙华表示,在埋藏坑的性质问题上,学界的基本认识已经集中在“祭祀坑”和“埋藏坑”两个方面。

“祭祀坑说”认为,这两个坑是三星堆人特殊祭祀活动的遗存,这是学界最普遍的主流认识;“埋藏坑说”则认为,这是三星堆发生重大变故后毁坏神庙陈设的埋藏。

“根据此次考古新发现,也许会在该问题上有新的推进。

”孙华说。

三星堆祭祀区的新发现有助于解决一些长期悬而未解的学术问题,这是学界的共识,比如有望厘清最基本的年代问题和性质问题。

“过去我们只发现了两个坑,这次新发现从两个坑增加到8个坑,并且对周围进行了详细的勘探,有助于复原当时‘神庙’或‘祭祀区’内部的空间,对完整认识当时的礼仪空间、宗教思想,乃至于反映的宇宙观念,都提供了重要资料。

”孙华说。

从著名的出土文物青铜大立人像手里握的是什么到是否会有文字发现,从如何理解几座“祭祀坑“的关系到三星堆究竟起源于哪里,从古蜀文化在文明交流中如何吸收融合为己所用到是否会有新证据出现支持远距离贸易……三星堆还有许多谜题待解。

正如许丹阳所说:“新发现的6座‘祭祀坑’中出土了很多之前未见过的器物,解决了一些问题,但同时也产生了更多的新问题,比如新出土的器物是怎么制作的,产地在哪里,祖型是什么,谁在使用……我们抱着这样的好奇心去探索,但可能需要较长的时间来做基础性的整理与研究工作。

”令人振奋的是,本次三星堆考古发掘工作秉持“课题预设、保护同步、多学科融合、多团队合作”的理念,展现了中国考古理念和考古技术的新进步。

在考古现场,“三星堆祭祀区考古现场发掘估计能在10月前结束,但之后的整理,需要的时间可能不只七八年。

”孙华说。

链 接三星堆文化涉及更大范围20世纪80年代至今,国家文物局指导四川省开展大规模调查勘探和发掘工作,陆续发现三星堆古城、月亮湾小城、仓包包小城、青关山大型建筑基址、仁胜村墓地等重要遗迹,不断明确三星堆遗址分布范围、结构布局。

考古工链 接三星堆龙造型龙的造型在新石器时代晚期至青铜时代,在中国境内有大量的发现,是中华文明具有标志性的造型之一,并在后世被解读为中华民族的象征。

三星堆把龙的造型装饰到跪坐人头上所顶的青铜大口尊的肩部,并且它比一般的铜尊肩部装饰要大得多,是一个非常独特的文化现象。

这是三星堆文明在吸收、借鉴其他区域文明因素的同时,发挥创造力的突出表现。

延伸阅读多科技手段集成应用此次考古发掘,协调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国内多家科研机构和高校参与,形成考古、保护与研究联合团队。

考古工

加入收藏
               

隐藏在三星堆遗址青铜器上的文字密码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