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揭晓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祭祀区、陕西西安江村大墓等入选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4-10-01 点击数:
简介:人民网北京3月31日电 (刘微)3月31日,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揭晓。

四川稻城皮洛遗址、河南南阳黄山遗址、湖南澧县鸡叫城遗址、山东滕州岗上遗址、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祭祀区、湖北云梦郑家湖墓地、陕西西安江村大墓、甘肃武威唐代吐谷浑王族墓葬群、新疆尉犁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安徽凤阳明中都遗址入选。

四川稻城皮洛遗址 皮洛遗址位于四川

【菜科解读】

人民网北京3月31日电 (刘微)3月31日,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揭晓。

四川稻城皮洛遗址、河南南阳黄山遗址、湖南澧县鸡叫城遗址、山东滕州岗上遗址、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祭祀区、湖北云梦郑家湖墓地、陕西西安江村大墓、甘肃武威唐代吐谷浑王族墓葬群、新疆尉犁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安徽凤阳明中都遗址入选。

四川稻城皮洛遗址

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揭晓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祭祀区、陕西西安江村大墓等入选

皮洛遗址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稻城县,平均海拔超过3750米,地处金沙江二级支流傍河的三级阶地上。

遗址南北长约2000米,东西宽约500米,总面积约100万平方米。

遗址建立了科学的地表采集系统,详细记录地表所有典型石制品的类型、风化磨蚀情况和三维坐标,极大地填补了发掘面积有限的不足,系统地还原了整个遗址范围内不同时期遗物的空间分布状况,目前已采集典型石制品3000余件。

整体上看,皮洛遗址是一处时空位置特殊、规模宏大、地层保存完好、文化序列清楚、遗物遗迹丰富、技术特色鲜明、多种文化因素叠加的罕见的超大型旧石器时代旷野遗址,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河南南阳黄山遗址

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揭晓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祭祀区、陕西西安江村大墓等入选

黄山遗址位于南阳市东北部卧龙区蒲山镇黄山村南、白河西岸,分布在一处五级台地组成的高17米小土山上及周围。

其中,仰韶文化坊居式建筑群是国内保存最好的史前建筑之一,墙体存留高,内部设施齐全,大批遗物原位保存,再现古人制造玉石器与生活的基本场景。

黄山遗址是一处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屈家岭文化、石家河文化玉石器制作特征鲜明的中心性聚落遗址,在南阳盆地中遗址面积最大,遗迹规格最高,内涵丰富,反映了新石器时代晚期南北文化交流融合发展的基本特点,为探讨豫西南地区社会复杂化和文明化进程提供了关键材料。

湖南澧县鸡叫城遗址

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揭晓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祭祀区、陕西西安江村大墓等入选

鸡叫城遗址位于湖南省常德市澧县涔南镇鸡叫城村,地处洞庭湖西北的澧阳平原,西南距城头山遗址13公里。

鸡叫城由彭头山文化的普通居住点发展为环壕聚落,然后发展为城壕聚落及聚落集群,一直延续至肖家屋脊文化时期,显示其具有跨越时间和文化的连续性与稳定性,具有极强的内在凝聚力。

海量稻谷糠壳和稻田、稻田片区的发现,为理解稻作农业视野下中华文明起源和早期国家形成的途径与方式提供了重要资料。

考古揭示出多重环壕所组成的城壕聚落集群、水渠和稻田片区,亦是距今5000年前后长江中游稻作农业社会所达到的史前文明化之最高层级。

山东滕州岗上遗址

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揭晓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祭祀区、陕西西安江村大墓等入选

岗上遗址位于滕州市东沙河街道陈岗村东部漷河两岸,依河流和公路可将遗址分为东、西、南三部分,是海岱地区目前发现面积最大的大汶口文化城址。

根据地层关系及出土陶片判断,城址时代为大汶口文化晚期。

岗上遗址大型城址的发现,连同一批显示了社会剧烈分化、财富集中于大墓、突出器物箱的棺椁制度及一整套陶玉骨牙器为代表的礼器等,为实证海岱地区以至中华文明五千年提供了第一手材料。

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祭祀区

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揭晓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祭祀区、陕西西安江村大墓等入选

三星堆遗址位于四川省广汉市西郊,地处成都平原北部沱江流域,面积约12平方公里。

从2020年3月启动发掘至今,共计发掘面积1202平方米,初步摸清了祭祀区的分布范围和内部布局。

6座祭祀坑出土编号文物12000余件,其中铜器1000余件、金器520余件、玉器530余件、石器120余件、陶器13件,另提取完整象牙450余根,重要文物包括金面具、鸟形金箔饰、铜顶尊跪坐人像、玉璋、神树纹玉琮等,部分文物的造型和纹饰前所未见。

#p#分页标题#e#

新发现的前所未见的遗迹和文物,进一步丰富了三星堆遗址的文化内涵;也将深化关于三星堆遗址及古蜀文明的祭祀场景和祭祀体系研究,弥补以往这方面研究的缺陷和空白。

同时,进一步实证和阐释古蜀文明是中华文明重要组成部分的基本认识。

湖北云梦郑家湖墓地

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揭晓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祭祀区、陕西西安江村大墓等入选

郑家湖墓地位于湖北省云梦县城关镇,楚王城城址的东南郊,总面积约15万平方米,西距睡虎地墓地约3000米。

遗址出土了一批珍贵的文字材料,包括遣策、铜鼎铭文和长文木觚。

其中,战国晚期木觚全文约700字,记载谋士游说秦王寝兵立义,体例和文风与《战国策》近似,为目前所见年代最早的中华第一长文觚,形制罕见,内涵丰富,学术价值重大。

本次发掘清理了一批难得的秦文化饱水墓葬,极大地丰富了秦墓资料的完整性;活化了秦汉帝国大一统进程中重要节点的历史场景。

陕西西安江村大墓

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揭晓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祭祀区、陕西西安江村大墓等入选

江村大墓位于西安市东郊白鹿原上,北距世传为汉文帝霸陵的凤凰嘴约2000米。

考古资料表明,江村大墓及其周边的遗迹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陵区,与汉高祖长陵、汉景帝阳陵等形制要素相近,平面布局相似,整体规模相当,并有显而易见的发展演变轨迹。

结合文献记载,可以确认江村大墓即为汉文帝霸陵。

本次考古工作否定了凤凰嘴为汉文帝霸陵的传统认识,确定了霸陵的准确位置,解决了西汉十一陵的名位问题。

包括汉文帝霸陵在内的西汉帝陵规模、形制、布局及内涵的基本掌握,为西汉帝陵制度形成、发展、演变的研究提供了详实的考古资料,为中国古代帝王陵墓制度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甘肃武威唐代吐谷浑王族墓葬群

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揭晓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祭祀区、陕西西安江村大墓等入选

甘肃武威唐代吐谷浑王族墓葬群位于甘肃省武威市西南,地处祁连山北麓,主要分布于武威南山区冰沟河与大水河中下游北岸的山岗之上。

墓葬均具有唐早中期中原地区高等级墓葬的基本特征,以唐代葬制为主,兼有吐谷浑、吐蕃、北方草原等文化因素。

该墓群的发现使我们能够从文字和实物层面,生动揭示吐谷浑民族逐渐融入中华文明体系的历史史实,并从中窥见归唐吐谷浑人思想观念、物质生活、文化认同等历史细节的变迁,为增强民族文化自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提供典型案例,为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提供学术支撑。

新疆尉犁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

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揭晓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祭祀区、陕西西安江村大墓等入选

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位于新疆尉犁县东南90公里处的荒漠无人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孔雀河烽燧群中的一座。

遗址累计清理出土各类遗物1450余件(组),均为戍边将士日常生活、工作实用器物。

其中以883件文书最为引人注目,这不仅是国内遗址考古出土数量最大的一批唐代文书资料,也是首次发现的唐代汉文木简实物标本。

考古发掘首次揭露了唐代沙堆烽遗址的全貌,为了解唐代戍边生活,认识羁縻府州政治管理体制,研究古代军事制度,特别是边塞烽堠机构的运行等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安徽凤阳明中都遗址

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揭晓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祭祀区、陕西西安江村大墓等入选

明中都是明太祖朱元璋在家乡凤阳兴建的都城。

城址由三重城垣构成,面积达50平方公里。

城垣、宫殿、坛庙、中央官署、军事设施,与路网、水系及建城时的窑址、石料厂等遗存共同构成了庞大的明中都遗址群。

#p#分页标题#e#

明中都前朝区宫殿的形态因史料记载不详而一直成谜,201521年的发掘廓清了明中都前朝主殿及附属建筑的布局,解决了40余年来的猜测和争论,极大地推进了明中都的认识和研究。

宫殿布局和结构的廓清弥补了宋元到明清时期宫殿制度转变的关键环节材料,从实物上印证了明中都城在中国古代都城规划中上承宋元、下启明清的历史作用。

(海报制作:实习生赵楚楚)

举报/反馈

三星堆的七大千古之谜

三星堆的七大千古之谜  三星堆遗址及其出土文物的许多重大学术问题,至今仍是难以破译的千古之谜。

虽然专家学者对其中“七大千古之谜”争论不休,但终因无确凿证据而成为悬案。

  第一谜,三星堆文化的来自何方?目前有其来源与岷江上游新石器文化有关、与川东鄂西史前文化有关、与山东龙山文化有关等看法,即人们认为三星堆文化是土著文化与外来文化彼此融合的产物,是多种文化交互影响的结果。

但究竟来自何方?   第二谜,三星堆遗址居民的族属为何?目前有氐羌说、濮人说、巴人说、东夷说、越人说等不同看法。

多数学者认为岷江上游石棺葬文化与三星堆关系密切,其主体居民可能是来自川西北及岷江上游的的氐羌系。

  第三谜,三星堆古蜀国的政权性质及宗教形态如何?三星堆古蜀国是一个附属于中原王朝的部落军事联盟,还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已建立起统一王朝的早期国家?其宗教形态是自然崇拜、祖先崇拜还是神灵崇拜?或是兼而有之?  第四谜,三星堆青铜器群高超的青铜器冶炼技术及青铜文化是如何产生的?是蜀地独自产生发展起来的,还是受中原文化、荆楚文化或西亚、东南亚等外来文化影响的产物?  第五谜,三星堆古蜀国何以产生、持续多久,又何以突然消亡?  第六谜,出土上千件文物的两个坑属何年代及什么性质?年代争论有商代说、商末周初说、西周说、春秋战国说等,性质有祭祀坑、墓葬陪葬坑、器物坑等不同看法。

  第七谜,晚期蜀文化的重大之谜“巴蜀图语”。

三星堆出土的金杖等器物上的符号是文字?是族徽?是图画?还是某种宗教符号?可以说,如果解开“巴蜀图语”之谜,将极大促进三星堆之谜的 *** 。

三星堆未解的谜团

出四川广汉约三四公里,有三座突兀在成都平原上的黄土堆,三星堆因此而得名。

1929年春,当地农民燕道诚在宅旁挖水沟时,发现了一坑精美的玉器,由此拉开三星堆文明的研究序幕。

1986年,三星堆两个商代大型祭祀坑的发现,上千件稀世之宝赫然显世,轰动了世界,被誉为世界“第九大奇迹”。

未解之谜一:文明起源何方 三星堆的发现将古蜀国的历史推前到5000年前。

三星堆文化来自何方?这里数量庞大的青铜人像、动物不归属于中原青铜器的任何一类。

青铜器上没有留下一个文字,简直让人不可思议。

出土的“三星堆人”高鼻深目、颧面突出、阔嘴大耳,耳朵上还有穿孔,不像中国人倒像是“老外”。

四川省文物考古所三星堆工作站站长陈德安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三星堆人有可能来自其他大陆,三星堆文明可能是“杂交文明”。

未解之谜二:消失的古都 古蜀国的繁荣持续了1500多年,然后又像它的出现一样突然地消失了。

历史再一次衔接上时,中间已多了2000多年的神秘空白。

关于古蜀国的灭亡,人们假想了种种原因,但都因证据不足始终停留在假设上——— 水患说。

三星堆遗址北临鸭子河,马牧河从城中穿过,因此有学者认为是洪水肆虐的结果。

但考古学家并未在遗址中发现洪水留下的沉积层。

战争说。

遗址中发现的器具大多被事先破坏或烧焦,似乎也应证了这一解释。

但后来人们发现,这些器具的年代相差数百年。

迁徙说。

这种说法无需太多考证,但它实际上仍没有回答根本问题:人们为什么要迁徙? 成都平原物产丰富,土壤肥沃,气候温和,用灾难说解释似乎难以自圆其说。

那么,古蜀国消失在历史长河的真正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未解之谜三:神秘的器具 三星堆出土的大量青铜器中,基本上没有生活用品,绝大多数是祭祀用品。

表明古蜀国的原始宗教体系已比较完整。

这些祭祀用品带有不同地域的文化特点,特别是青铜雕像、金杖等,与世界上著名的玛雅文化、古埃及文化非常接近。

三星堆博物馆副馆长张继忠认为,大量带有不同地域特征的祭祀用品表明,三星堆曾是世界朝圣中心。

在坑中出土了5000多枚海贝,经鉴定来自印度洋。

有人说这些海贝用做交易,是四川最早的外汇,而有的人则说这是朝圣者带来的祭祀品。

还有60多根象牙则引起了学者们“土著象牙”与“外来象牙”的争议。

“不与秦塞通人烟”的古蜀国,居然已经有了“海外投资”,不可思议。

未解之谜四:文字或图画 在祭祀坑中发现了一件价值连城的瑰宝———世界最早的金杖。

其权杖之说早已被学术界认同,但所刻的鱼、箭头等图案却引起了一场风波。

一个民族必备的文明要素,三星堆都已具备,只缺文字。

学者们对此的争论已有些历史,《蜀王本纪》认为古蜀人“不晓文字,未有礼乐”,《华阳国志》则说蜀人“多斑彩文章”。

至于金杖上的图案是图是文,仁智各见。

有的已在试图破译,另一些专家则认为刻画的符号基本上单个存在,不能表达语言。

不过如果能解读这些图案,必将极大促进三星堆之谜的 *** 。

三星堆在文字方面尚存问号,也是它吸引人的地方之一。

未解之谜五:何时能揭密 三星堆博物馆里展出的文物,是长达70年考古发掘的成果。

现在正紧张进行的发掘工作是第13次大规模发掘。

三星堆工作站站长陈德安告诉记者,本次发掘集中在古城中心位置,将极有可能发现古蜀国的宫殿。

目前,已发掘出了涉及数十个朝代的碎陶片。

12月17日,中央电视台将现场直播发掘工作,考古学家们笑着说:“17日,17日就都知道了。

” 结果如何,目前还是一个谜。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三星堆的神秘面纱不会就这么轻易被揭开,在12平方公里的文化重点保护范围内,已发掘的仅有7000平方米。

余秋雨看过三星堆后说:“伟大的文明就应该有点神秘,中国文化记录过于清晰,幸好有个三星堆。

加入收藏
Tag: 西安最邪门的10个地方
               

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揭晓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祭祀区、陕西西安江村大墓等入选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