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七宗最特别的世界未解之谜

接下来就带你看看世界上最特别的七宗未解之谜,看看有你知道的吗?
【菜科解读】
人类文明中的记录有很多都被掩埋在历史的尘埃中,关于它们只留下了只言片语。
碎片化的信息使得事件真相变得扑朔迷离,千百年来,这些历史事件中只有少数能够留存在人们的记忆里。
接下来就带你看看世界上最特别的七宗未解之谜,看看有你知道的吗?
巨石阵传说
巨石阵作为英国最著名的地标之一,它的出现一直是个谜。
巨石阵具体地点在英格兰的威尔特郡索尔兹伯里平原上 ,该地位于埃姆斯伯里西边。
石阵由一个垂直的立石外环组成,每个石头高约4米,宽度在2米左右,重量达到了25吨。
顶部的连接处还有一块水平放置的石板,石阵内部则是由一圈较小的青石组成,并且相互独立。
巨石阵
据悉巨石阵从公元前三千年就存在了,但考虑到时间跨度中的环境变化影响和一些人为因素,历史学家推测它在时间跨度上应该更长,最长可能在6000年。
目前比较流行的一个说法是,这些石阵和当时的埋葬仪式有关。
石阵景观中延伸出来的长形通道是为了方便类似手推车这种工具进出,而当时的索尔兹伯里平原树木比较繁茂。
人们为了修建这座石阵时对周围的树林进行了清理。
巨石阵
这种埋葬的方式可能得追溯到公元4000年前,人们在这里生活了数千年才让这里的石阵发展成今天这种规模。
但是奇怪的地方在于,当科学家们对石阵进行成分分析和年代推算时,在时间进程上和历史学家们推断的时间有很大差异。
除此之外,石阵的建筑方式和后续的补充修筑过程中还有工艺上的差别。
高大的巨石阵
这种差别非常大,并且在公元2600年前就出现了,是一种以石头为主,用榫眼和榫接的方式进行修整和成型。
这在当时来说明显是一种非常先进的技术,那么当时的人们到底是用什么方式去进行操作的呢?
另外这些石头主要来自于新石器时期,对于刚进入工具时代的原始人来讲,这些技术未免太过于先进。
而巨型的石头又是通过什么方式去进行移动、打磨的,科学家也不得而知。
科学家推测巨石阵是祭祀场地
巨石阵在计算机的动画模型演算中还显示出了一种非常高级的整体结构,看起来就像是一艘飞船或者一件大型工具。
而在现实对照中,石阵外的中央大石构建的马蹄形,脚跟位置与冬至的日落和夏至的相对于日出对齐。
巨石阵在今天仍然是一个未解之谜,许多研究手段都无法对其进行很好的解释。
无独有偶,离英国不远的一处地方同样也有着许多神秘的石头。
复活节岛石像
和巨石阵的石头相比,在波利尼西亚东部的复活岛上,这里的石头看起来似乎更有明显含义。
这个小岛上有着900多尊类似的石头雕像,每个雕像估计都在80吨以上。
复活岛上的巨人像
如此沉重的雕像,当时的人们究竟是通过怎样的方式进行搬运的呢?随着石像的不断发现,逐渐暴露的石像现出了原本的面貌,原来石像并不是只有脑袋。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它们的身子都被埋藏于地下。
这样以来搬运难度又提升了,不少人推测这些石像原本就产自当地,当地土著就地取材进行雕刻。
但是这样也无法解释这些石像为什么面朝一个方向,总不可能原本的石头就刚好这么排成一列吧。
巨人石像背后刻着奇怪的文字
最神秘的地方在于,石像中石板上面记录的文字至今也无法被破译,兴许这上面记录着石像的由来和制造过程。
如今这里成为了一处著名的旅游景点,但它们的具体成因还不能够完全得知。
说完石头再来看看建筑,下一个谜团则是源自我国古书中的记载,楼兰。
楼兰王国
相传在丝绸之路的沿线地带有一个绿洲城市,早在公元2世纪就已经被人熟知。
这处位于丝绸之路东北边缘,途经罗布沙漠的地方便是楼兰。
丝绸之路
根据记载,公元前77年,当地国王被汉朝使臣暗杀后,改称为鄯善,而旁边位于咸水沙漠的罗布泊西北角的小镇则保留了楼兰这个名字。
据《汉书》记载,汉使将楼兰军队描述得不堪一击,鄯善14000人有2912人能够携带武器,便能够轻易攻下楼兰。
另外书中还记录了楼兰周围地区险恶的地理环境,位处盐碱地的楼兰农作物产量非常少,而且可以饮用的水源也非常少。
楼兰古城遗址
当地不少居民常常要借助外界力量才能够维持日常的起居生活。
楼兰在其他史书资料中还显示了当地的多元文化,宗教的多样化是楼兰一个比较明显的特点。
楼兰在短短两三百年里断断续续地被中国统治过,但是在公元330年时开始逐渐被废弃,至此之后完全消失。
到了公元644年,经闻玄奘法师的记录,楼兰只剩下曾经的残骸。
楼兰古国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楼兰古国的消失,这件事一直在历史学中争论不休,至今也没有一个确切的说法。
楼兰的结局让人不禁唏嘘,现在我们把目光转向世界的另一边,古罗马。
消失的古罗马第一军团
古罗马帝国曾经在历史上非常强盛,其军队有着强悍的战斗力,是名副其实的军事帝国。
但在这种状态下催生出来的军队在历史中也失踪过。
军事强悍的古罗马帝国
这便是古罗马第一军团的失踪之谜,英国牛津大学的汉学教授德效骞对汉朝和罗马的关系提出了一段历史假说。
他认为公元前53年,克拉苏率领的7个罗马军团在卡莱战役中虽然战败,但是克拉苏长子并没有战死。
相反,他的长子带领着剩下的军队突破安息军防线,不过再也没有回来过,他被猜测为定居在中国甘肃省。
这个假说来自上世纪80年代甘肃研究人员到甘肃省永昌县附近的者来寨。
者来寨
当地居民大多是棕色或者黄色的头发,眼睛为蓝色或者灰色,并且长相奇特而备受歧视。
除此之外,当地村民的生活习惯也与汉族截然不同。
比如做牛鼻子形状的馒头祭奠先祖,节日活动中有类似斗牛的活动,所有墓葬方向全部朝西。
而在考古学家对寨子附近的西汉墓葬考察发现,墓主几乎都是男性,头身比在1比8,远远高于汉人的1比7.5的标准。
者来寨当地居民
多方面的线索似乎都能证明寨子里的村民不是汉族,更像是墓葬里的人。
历史学家推测这些村民很有可能是当初败退的古罗马第一军团,败退后的军队向东逃亡进入匈奴人的领地并效忠匈奴人,直到匈奴与汉朝军队交战,这些军人才流落至甘肃省。
不过该假说缺乏一些直接证明的证据,而且科学家们后来对当地村民进行DNA检测时也未曾发现与墓葬人员有相似的地方。
该事件一直以来都备受争议,究竟他们归属何地呢?
者来寨村民
古埃及文明曾经也是历史中的“红人”,和古罗马帝国一样,也曾经历了辉煌的时期,不过接下来提到的却是一名争议不断的人物,克里奥佩托拉七世。
埃及艳后死亡之谜
托勒密王国当初因中央集权政府衰弱以及腐败等各种因素失去了往日的风光,在托勒密十二世前往罗马时,克里奥佩托拉六世趁机夺取了政权,但随后却突然死去。
埃及艳后影视形象
在此之后,年幼的克里奥佩托拉七世成为了王权统治的备选人。
成年后进行掌权的克里奥佩托拉展现了过人的外交手段,同时在外交政策上也特别用心。
不过好景不长,在王权争夺上,托勒密十三世和克里奥佩托拉七世又一次像曾经的父辈们一样面临政治争斗问题。
有着埃及最美姿色的克里奥佩托拉七世在当时成功利用了自己的美色引诱了凯撒大帝,顺便还巩固了自己的统治地位,原本埃及与罗马的战争就这样被一出美人计给消解。
凯撒大帝剧照
但随着凯撒的死亡和国内的动荡政变,克里奥佩托拉七世无力应对这样的局面,为了逃避追杀,这位曾经叱咤风云的皇后也不得不面临逃亡。
最后这名女王却死在自己的手上,通过服毒进行自杀,也有记载流传说埃及艳后是用的眼镜蛇进行自杀。
不过历史学家可完全不认同这一点,首先是这名女强人的表现让历史学家们不相信她会选择自杀,另一方面如果是用毒蛇自杀,蛇毒生效也需要半小时。
因此人们推测是屋大维派人刺杀了她。
埃及艳后剧照
关于她的传说和死亡结局仍然多种多样,至今仍然是一个谜。
接下来另外两个谜团则更加像是传说,但它们却没被证实过。
消失的亚特兰蒂斯
相传亚特兰蒂斯是一个文明古国,其有着先进的文明和高超的科技技术。
在柏拉图的描述中,这个国家最后因失去上天的宠爱而消失。
想象中的亚特兰斯
不少历史学家和调查者在对相关的文学著作和传记中都有对其进行仔细的研究,语言学家和古典学家认为柏拉图的故事不仅是寓言警示这么简单。
文中的一些隐喻可能揭示了亚特兰蒂斯的所在,大多数历史资料都提出这个文明的地点应该是在地中海内或附近。
而在一些流行文化中,亚特兰蒂斯的位置更接近大西洋附近,这片海域的海底火山活动被不少人认为是亚特兰蒂斯淹没的原因。
海底火山活动
亚特兰蒂斯的描述充满各种各样的传奇色彩,从神话到乌托邦构建,似乎这里是人类曾经最美好的故土。
当今文化中的亚特兰蒂斯更多地成为了一种美好的象征,但仍有不少人认为这个地方是真实存在的,不知道你是怎么看的?
同样基于这种传说式的记载还有《圣经》中的记录,宗教故事兴许更多的是教徒之间的传承。
诺亚方舟
根据《圣经》的记载,诺亚接受上帝的旨意,在大洪水来临前必须要造一艘大船。
船只能够让诺亚带上选中的动物逃离洪水,大洪水来临时,诺亚成功地带领动物们逃离了灾难,洪水在白鸽叼含的橄榄枝中退去。
诺亚方舟想象图
不仅是《圣经》,来自其他宗教如基督教、伊斯兰教中都有类似的记载,而且这首巨船在记录中显示它有着像美国独立号航空母舰那样巨大。
1771年的第一版大英百科全书将其描述为真实存在的物体,过去在文艺复兴时期也出现了不少神学家对其进行细致研究。
大洪水的故事可能在历史存在的宗教中更多是一则寓言故事,方舟是否存在如今并不得知,但多地的宗教记录中却把它当作现实存在。
由于这艘大船体积太过庞大,不少科学家认为这种巨型船只在过去不可能存在。
以上就是如今较为特别的几宗世界未解之谜,它们的存在似乎都有一个共同点。
那就是人类文明在历史中总会逐渐消亡,新的文明不断诞生,循环往复似乎才是这个世界运作的本质。
第一次世界大战除欧洲战场,英国与德国还在南美洲打过吗?最后谁赢了
而胜利者英国人则骄傲的说:在福克兰群岛(英国称呼)打败阿根廷算什么?德国比阿根廷牛吧?68年前,就同一片海域,我们击败过德国! 德国海军在福克兰群岛(本文以英、德为主,所以用英国称呼)被英国打败过?没错。
那是1914年的12月,第一次世界大战激战酣的时候。
德国和英国的主战场不是在欧洲吗?怎么跑到南美洲南端大打出手?因为英国是世界性殖民帝国,而德国也是新兴的殖民帝国。
两国为了打击对方的海外运输线,都把战火烧到对方在海外的地盘。
比如在南美洲,英国垄断着秘鲁、智利的矿产贸易。
德国为了打击英国,在1914年11月发动了科罗内尔海战,几乎全歼英国舰队,英海军损失极为惨重,这对英国来说是空前的惨败。
所以,英国要报复德国。
作为胜利者,德军主帅冯-施佩有说不尽的骄傲。
科罗内尔海战发生于智利的太平洋沿岸,而德国舰队要回欧洲,必须经过南美洲南端的合恩角,进入南大西洋,经福克兰群岛北上。
英国决定在福克兰群岛拦截德国舰队。
而冯-施佩则打算在回国的途中,再击沉几艘英国玩玩,他还没有从科罗内尔海战大胜的兴奋中缓过劲来。
1914年12月6日,由沙恩霍斯斯特号、纽伦堡号、埃姆登号、德累斯顿号、莱比锡号、格奈泽瑙号等舰船组成的舰队,乘风破浪,向福克兰群岛驶去。
福克兰群岛是在1600年,由荷兰航海家威尔德“真正发现”的。
法国、西班牙先后控制过福克兰群岛。
1816年,刚自立的阿根廷认为是阿根廷的。
但在1833年,英国完全控制了福克兰群岛。
签于福克兰群岛在南大西洋的重要性,英国在岛上存了数量巨大的煤,以供过往的英国船只加煤。
德国各个舰长认为我们应该占领福克兰群岛,把煤加在德国的船上。
冯-施佩觉得有道理,下令各舰急速驶向福克兰群岛。
而英国当时还没有发现德国舰队要攻击福克兰群岛的企图,只是调集一些军舰,组成新的舰队,准备在南大西洋海域寻找德国舰队,并与之决战。
巧合的是,英国舰队刚到福克兰群岛集结,迎头就碰上了要去斯坦利港抢煤的德国舰队。
没想到,德国的格奈泽瑙号军舰发现英舰后,赶紧向后撤退,扰乱了德舰军心。
而冯-施佩正率主舰号进攻斯坦利港,和英国的无敌号、不屈号两艘巡洋舰面对面…… 碰上德国主舰,把英舰主帅斯特迪吓坏了,他有些手足无措。
没想到冯-施佩比他还胆小,根本不敢和强大的英军无敌号作战,放弃了抢斯坦利港煤炭的计划,只想逃离福克兰群岛。
天上掉下一张鸡蛋灌饼,别提斯特迪中将多兴奋了,他下令以20节的速度追击只有18节的德舰。
德国舰队在集中逃跑的过程中,莱比锡号落了单。
论实力,德舰并不在英舰之下。
冯-施佩不知道是不是大脑短路,他竟然准备牺牲几艘主力战舰,以掩护小型舰逃跑。
这两艘倒霉的德舰是沙恩霍斯特号和格奈泽瑙号。
而这两舰面对英国的无敌号、不屈号,在火力上完全不对等。
沙恩霍斯特号在英舰的猛烈攻击下开始沉没,格奈泽瑙号也在弹尽粮绝中消失在茫茫大海中,估计也沉了底。
德国这支舰队几乎,只有一艘吨位较轻的巡洋舰侥幸溜走了。
而这艘幸运的德舰,半年后也被英国军舰给轰入海底。
福克兰海战,不但德舰几近全军覆没,就是舰上的德国士兵,大多数人掉进海里淹死。
只有极少数的幸运儿,被讲究“战争人道主义”的英国舰队捞了上来,成为英国装点外交的门面。
英国成功复仇,出了口恶气。
同时让英国兴奋的是,此战惨败后,德国再没有能力在远洋海域给英国造成威胁。
随机文章字词形音义43级/100级地震可毁灭地球吗?43级就可以震毁宇宙(100级是要上天)揭秘属什么的人不能养龟,兔、龙、狗与乌龟从图不能养(招来厄运)南极雪化了会怎么样,孟加拉国被淹没/古老病毒恐爆发/人类或灭亡狗为什么不能吃葡萄,葡萄对狗是剧毒/引起急性肾衰竭(致死率近半)
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有什么关系?他们都是英国的后裔吗
虽然在地理距离上,新西兰和澳大利亚最近的也有2250公里。
而从北京到广州,也差不多在两千二百公里左右。
新西兰被认为是澳大利亚的“小兄弟”,有几点: 一,澳大利亚面积769万平方公里,新西兰不到27万平方公里,连澳大利亚还的零头都差好几截。
二,澳大利亚人口2488万,新西兰479万,也不到澳大利亚的零头。
三,澳大利亚人均GDP为5.38万美元,新西兰4.29万美元。
四,在国际江湖,澳大利亚出的风头要比新西兰多,嗓门也大。
需要承认的是,两国的关系确实比较特殊。
首先是地理上,他们都是大洋洲第一重要和第二重要的国家。
有人说在大洋洲,澳大利亚是超级大国,新西兰是次超级大国。
然后是人口中。
澳大利亚以白人为主,约占人口总数的九成以上。
而在澳大利亚白人中,来自英国的后裔是最多的。
新西兰也是如此,白人占总人口的七成以上,也以英国后裔为主。
从血缘上,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关系非常亲密。
这点类似于美国与加拿大的关系。
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都参加了,组成了著名的澳新军团。
一战时,1915年,澳新军团参加了位于土耳其的加利波利一战,伤亡三万多人。
为了纪念这次惨败,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同时把4月25日定为澳新军团日。
而在国家层面,两国简直像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
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都属于君主立宪制国家,他们的老大是同一个人——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
官方语言更不用说了,都是英语。
新西兰人到澳大利亚旅游,用不着翻译,语言几乎没有差异。
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根都来自英国,两国的国旗几乎让人难以分辨,都是米字旗加蓝色打底。
澳大利亚的国旗,是左上角有个米字,右侧及左下方共有6个星星。
其中左下侧的七角星最大,这个七角星寓意着澳大利亚共有七个一级行政区(6州1区)。
新西兰的国旗,也是左上角有个米字旗,右侧有四个白色红心的五角星星,象征南十字星座。
而澳大利亚国旗右侧的五个小星星,也象征着南十字星座。
因为两国国旗太像了,经常被人认错。
新西兰国旗出现在1902年,而澳大利亚国旗出现在1954年。
新西兰指责澳大利亚抄袭新西兰国旗,要求澳大利亚赶紧换国旗,袋鼠大绵羊都可以。
换国旗是个麻烦事,澳大利亚不想换,说我们的国旗和你们的国旗出现时间差不多,只不过当时只用于军舰旗,不能说你们新西兰的国旗就比我们早。
两国经常互喷口水。
澳大利亚说:换国旗?要知道,你们新西兰直到现在,都应该属于澳大利亚的一部分。
你们连国家都不应该算,哪来的什么国旗。
在澳大利亚的最高法律里,出现了“新西兰”字样。
都知道澳大利亚有六个州,即新南威尔士州、维多利亚州、西澳大利亚州、南澳大利亚州、塔斯马尼亚州,实际还有一个州,就是“新西兰州”。
在新西兰成为国家之前,是属于澳大拉西亚的一部分。
澳大拉西亚在哪?就是包括整个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岛、新几内亚,以及周边一些陆地面积较小的群岛。
由于澳大利亚是澳大拉西亚的主体,澳大利亚惯性的认为新西兰直到现在还是澳大利亚没有收回的那部分。
而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曾组成澳大拉西亚体育代表团,参加过1908年的伦敦奥运会、1912年的斯德哥尔摩奥运会。
澳大利亚一直想“收回”新西兰,甚至打算劝说新西兰和澳大利亚使用共同的货币,然后慢慢进行整体性融合。
新西兰当然不愿意,就是算亲兄弟也早就分了家。
哪有哥哥和弟弟在一起过日子的道理。
兄弟俩愿意,俩妯娌还不愿意呢。
勺子碰锅沿,这日子能过得安生? 不过,新西兰也不敢过于得罪“大哥”澳大利亚。
毕竟,新西兰的市场(含就业市场)太小,很多新西兰人都会选择去澳大利亚工作,定居。
新西兰对与澳大利亚的弟弟和兄弟的关系,也基本上予以默认。
只不过涉及到自己的利益时,该争的还要争,半点不能客气。
随机文章美国土星5号运载火箭,长110米起飞重量3000吨(冯布劳恩设计)土耳其SOM巡航导弹,可在防空系统外精确打击目标面粉遇火会爆炸吗,实验证明是会爆炸/几秒钟就可引爆全场揭秘黄种人是所有人种的祖先吗?晒的少变白种人/暴晒变黑种人人的长相是前世修来的,前世修善果长相甜美/作恶则长相丑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