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个师团攻占北京,擒获清帝,看看日本为攻占中国做了哪些计划?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5-01-20 点击数:
简介:浏览23  作者:张海鹏,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兼历史学科评议组召集人;曾任中国史学会副会长、会长。

  明治维新后,日本明治天皇立

【菜科解读】

浏览23  作者:张海鹏,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兼历史学科评议组召集人;曾任中国史学会副会长、会长。

  明治维新后,日本明治天皇立志要“继承列祖列宗之伟业”,要“开拓万里波涛,布国威于四方”,图谋夺取琉球、朝鲜和台湾。

明治维新的先驱者吉田松阴提出“北割满州之地,南收台湾、吕宋诸岛”。

“脱亚入欧”论的主张者福泽渝吉要求日本“应同西洋人对待中国朝鲜之方法处分中国”。

无疑,这是为发动侵华战争制造理论根据、提供舆论准备。

  1874年日本借口琉球漂流民在台湾南部被杀事件讹诈清政府,在出兵台湾未获满意结果后,用狡猾的手段逼得总理衙门大臣承认日本此举是“保民义举”。

1875年日本强行把独立的琉球王国改为日本的琉球藩。

1879年日本以武力吞并琉球。

因为琉球与中国之间存在藩属关系,吞并琉球遭到清政府抗议,中日之间就琉球地位问题谈判数年,成为未决的悬案。

直到1887年,总理衙门大臣曾纪泽还向日本驻华公使盐田三郎提出,琉球问题尚未了结。

1888年,日本已决心用战争手段解决中日关系问题,便主动放弃谈判。

此后,清政府不承认冲绳县,只承认琉球国。

  江华条约签订现场  琉球得手,日本即把朝鲜问题提上议事日程。

1873年,西乡隆盛说过:天皇“早在维新时就已考虑朝鲜一事”,“忍耐至此,乃为等待今日之到来”。

日军从台湾撤兵不到半年,就派军舰到朝鲜釜山进行测量,在江华岛与朝鲜军队发生冲突。

日本一方面与清政府谈判朝鲜问题,另方面压迫朝鲜订立了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江华条约》。

这个条约挑拨中国与朝鲜间存在的宗藩关系,规定“朝鲜国乃自主之邦”,为日本下一步侵朝行动打开了方便之门。

1882年朝鲜发生壬午兵变后,1885年朝鲜发生甲申政变失败,日本操纵朝鲜政局的图谋未能得逞。

为此,日本派出到中国与谈判,签订了《天津会议专条》,规定“将来朝鲜国若有变乱重大事件,中日两国或一国要派兵,应先互行文知照”。

日本未从甲申政变中占到便宜,但却取得了向朝鲜派兵的权利,这又是日本的一次胜利。

  在搁置琉球谈判后,日本立即抓紧扩军备战,建设海陆军,为此,成立直属天皇的参谋本部,还派遣大批间谍到中国侦察敌情。

1887年春,参谋本部陆军大佐小川又次综合侦察结果,提交了《征讨清国方略》,对中国总兵力和各省军力分布做了详细报告,分析了清政府的财政、军费、海军建设、沿海和长江防御设施、官僚和国民素质,分析了日本政府财政状况、军费和海军建设,日本官僚和,国民素质,提出“断然先发制人,制订进取计划” 的侵略计划,建议以八个师团军力“攻占北京,擒获清帝”。

  1890年,日本首相山县有朋在日本第一届国会上提出“主权线”和“利益线”概念,认为日本是主权线,朝鲜是利益线,为了确保利益线,就要进取中国。

显然,日本将发动侵华战争的命题已经提上国会讲坛。

在第四届国会上,天皇提出所谓“兼六合而掩八纮”,实际上就是批准了发动侵朝侵华战争的方针。

加入收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