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棱格勒死亡峡谷 青藏上的地狱之门

这里虽然物美草丰,但对于居住在这里的青藏牧民来说,却并非福地。
据说,当地的居民宁可让自己的牛、
【菜科解读】
这里虽然物美草丰,但对于居住在这里的青藏牧民来说,却并非福地。
据说,当地的居民宁可让自己的牛、羊饿肚子,也绝不会放它们到那棱格勒峡谷里去吃草的。
因为在当地一直流传着关于那棱格勒峡谷的许多恐怖的传说。
传说,在这个山谷有种巨兽,专吃闯进谷里的人、畜。
每次下雨之后,滞留在谷里的人和动物就再也不能走出来。
因为他们已经遭到厄运,被雷电电到,全身发黑,死状惨不忍睹。
上面这则传说,只是众多版本中的一种。
另外还有人说峡谷里住着专门吃人的魔鬼,只要有人进去,就休想出来。
如果只是因为这些恐怖传说,人们自然不会对那棱格勒峡谷如此忌惮。
多年来,有很多胆子大又不信传言的人曾试图打破迷信,可是最终反而用自己惨烈的“牺牲”反证了“魔鬼”的传说。
据说曾经有一群马因贪吃谷中肥美的水草而误入死亡谷,主人为了寻回马群不得已冒险入谷。
可是这个人和马群入谷之后,便从此了无音讯。
后来有人在一座小山上发现了他的尸体。
奇怪的是,人们在他全身上下并未发现任何伤痕,而死者则瞪大了双眼,一副死不瞑目的模样。
究竟他在死亡谷中遭遇了什么?为何会离奇死亡?死者已矣,答案也就无从得知。
另外还有一个传说。
那是在1983年的时候,曾有一支科考队来到那棱格勒峡谷探险。
正当他们兴致勃勃地漫步于谷中之时,天空忽降瓢泼大雨。
这时,一个队员只觉眼前一亮,然后一道闪电从天而降,当场将他劈死。
其余的队员亲眼目睹了这惊心的一幕,心中顿生恐惧。
咳嗽注意!传染性极强!今年已有13人死亡
其中,1月报告百日咳15245例,其中死亡5例;2月报告百日咳17105例,其中死亡8例。
2024 年 1 月全国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死亡统计表(部分)2024 年 2 月全国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死亡统计表(部分)近年来,全球百日咳的发病率呈现升高的趋势,被专家称为百日咳再现。
我国百日咳发病率也有上升趋势,其中青少年及成人发病率显著增高,这种既往被认为是幼儿才会得的病呈现高龄化。
百日咳并非普通咳嗽,除了咳嗽病程长之外,也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因此需要警惕。
什么是百日咳?百日咳是由百日咳鲍特菌所致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以小于5岁儿童为主。
病初很像感冒,非典型病例可能无症状、或者仅有轻微咳嗽、有点低热。
临床上以阵发性、痉挛性咳嗽、鸡鸣样吸气吼声为特征。
病程可长达2~3月,故名百日咳。
百日咳的病程不一定是一百天,一般4—6周。
图片四川药品监管微信公众号发病初期有低热、咳嗽、喷嚏、流泪等表现。
最初为单声干咳,2—3天热退后咳嗽加剧,以夜晚为甚。
第7~14天后退热,出现阵发性痉咳,常为短促咳嗽10—30声,继之深长吸气。
吸气时空气经狭窄、紧张状态的声带而发出鸡鸣样哮吼声。
随后反复连串阵咳,直到大量粘痰咳出或随胃内容物吐出。
痉咳在夜间比较明显。
年长儿童和成人可无典型痉挛性咳嗽。
百日咳是怎么传染的百日咳具有传染性,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飞沫,如患者咳嗽、打喷嚏等将细菌播散到空气中,易感者吸入带菌的飞沫而被感染,所以往往会在学校或者家庭中聚集性发病。
百日咳的早期症状与普通感冒很类似,前1-2个礼拜可以仅仅有点流涕、咳嗽等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但在这一时期,传染性极强,非常容易被忽视。
若有这样的咳嗽就要警惕百日咳百日咳常需经历卡他期-痉咳期-恢复期三段时期方可缓解,每段时期,症状表现不一样。
主要见于——卡他期:表现为流涕、打喷嚏、阵发性咳嗽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多无发热,或初期一过性发热。
该期排菌量达高峰,具有极强传染性。
时间可持续1~2周。
痉咳期:表现为阵发性痉挛性咳嗽,伴咳嗽末吸气性吼声,反复多次,直至咳出黏痰,昼轻夜重,睡眠期间痉挛性咳嗽更为突出,影响睡眠。
常在咳嗽后出现呕吐。
新生儿和6月龄以下婴儿咳嗽后常会引起发绀、呼吸暂停、惊厥、心动过缓或心脏停搏。
青少年或成人百日咳患者,常无典型痉咳,表现为阵发性咳嗽和暂时性缓解交替。
此期一般持续2-6周。
恢复期:痉咳仍在持续,但逐渐趋于缓解,咳嗽强度减弱,发作次数减少,鸡鸣样吼声逐渐消失。
此期可持续数周或数月。
除了咳嗽之外,百日咳还可能引发并发症,多见于新生儿和6月龄以下婴儿,以肺炎最常见,也可并发肺不张、气胸、纵隔气肿、皮下气肿、肺动脉高压、窒息和脑病等。
如果咳嗽2周以上,我们还要警惕同样是春季高发的这种病:肺结核。
如何预防?百日咳疑似病例应与其他人分开,尤其需要避免与未完成免疫接种的婴儿接触,直到病例接受有效的抗生素治疗5天后。
未接受抗生素治疗的疑似病例应与其他人避免接触,直到阵发性咳嗽3周后或咳嗽停止为止。
接种疫苗是预防百日咳最有效的措施,接种时间为:3月龄、4月龄、5月龄、18月龄,以上节点各接种1剂次。
通常疫苗接种3—5年后保护性抗体水平下降,12年后抗体几乎消失,有再次被感染的风险。
因此,除了接种疫苗,大家还要加强防护意识,在百日咳高发季节,尽量避免人群聚集。
合理作息,适当锻炼,增强自身抵抗力。
综合自国家疾病控制预防局、中国疾病控制预防中心、广州卫健委、国家卫健委《百日咳诊疗方案(2023年版)》、全国少工委、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等
墨西哥湾出现史无前例死亡地带未解的谜团
通常情况下,美国中西部强劲的春季洪水会把含有大量氮和磷的农业径流带入墨西哥湾,从而引发大面积的有害藻华。
细菌对藻类的分解会使水体中的氧气大量消耗,并最终导致夏季时死亡地带的出现。
该报告是在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资助下,由美国密歇根大学和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提出的。
报告估计,墨西哥湾中将出现的死亡地带面积将达到18870到22172平方公里。
在2002年,墨西哥湾中曾出现面积达到21965平方公里的死亡地带。
另一方面,美国最大的河口切萨皮克湾也很可能在夏季出现死亡地带,但面积或比往年稍小。
这些预报是以美国地质调查局有关河流和溪流中营养盐流失情况的数据为基础,通过计算机模型而作出的。
来自密歇根大学的水体生态学家唐纳德·斯卡维亚(Donald Scavia)是提出预报的科学家之一,以下他就什么是“死亡地带”,以及我们应该如何应对死亡地带作出了解答。
什么是“死亡地带”? 死亡地带出现在海洋和大湖中,通常指的是底层水体中缺乏足够的氧气维持生物生存的现象。
该现象通常是由大量生长的藻类造成,而藻类的爆发通常是由于大量的农业营养物质涌入了表层水体。
大量的营养物质促使藻类爆发性生长,藻类下沉时,细菌不断对其进行分解,从而导致氧气的大量消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