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拉克出土上古石碑?内容颠覆历史?史前洪水可能真实存在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5-02-16 点击数:
简介:史前大洪水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也是众多学者长期研究的对象。

史前大洪水在圣经中广为人知

【菜科解读】

史前大洪水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也是众多学者长期研究的对象。

史前大洪水在圣经中广为人知,然而一个印刷厂普通工人的一项发现,却证实了苏美尔人早在公元前两千五百年就记录了这样一个故事。

这一发现引起了全球学者的关注和争议。

史密斯的发现对文明史研究的推动和影响是不可估量的。

史密斯自学两年的楔形文字,对碑文进行简单的翻译,其成果被认为是苏美尔人历史上的重要发现之一。

从史密斯发现的碑文内容可以看出,苏美尔人在公元前两千五百年就已经记录了史前大洪水的故事,而这个故事是公元前七世纪之前发生的。

这个发现引起了学术界的震惊,成为了圣经故事的一个重要佐证。

然而,学术界对于史前大洪水的存在性还存在争议。

因为史前大洪水是否真的发生过,至今尚未得到充分证实。

有人认为,古代人虚构出来的神话故事是没有事实依据的,而有人则认为,史前大洪水确实是真实存在的,因为它存在于全球各种文明留下的传说中。

不管史前大洪水是否真实存在,对于人类文明的发展和历史的研究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史密斯的发现也再次证明了文物保护的重要性,如果没有仔细的保护和研究,很多文物都可能被遗忘或者误解。

对于文物的保护和研究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支持,政府、企事业单位、文化机构、学校以及广大市民都应该参与到文物保护工作中来,共同推动文明史的研究和发展。

新石器时代水晶细石器出土 无疑是当时最先进工具

4000年前龙山文化时期的人物雕像(中间下跪者)仵应汶雕刻的“唐式观音”  “传承与创新·仵氏家族暨镇平玉雕篇”系列之一  引子  “这也是一种轮回。

”  2008年,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水晶雕刻第一人”仵应汶先生将刚刚获悉的消息迫不及待地和嵩山少林寺(微博)释永信方丈相分享:新郑沙窝李遗址,1982年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一队考古发掘的一处8000年左右的裴李岗文化遗址,竟然出土过水晶刮削器!  这是中国在新石器文化遗址中第一次考古发掘出水晶细石器。

  这件水晶刮削器被誉为“中国水晶第一器”。

  新郑沙窝李村由此而成为“中国水晶文化之根”。

道县古人类遗址出土人牙化石

9月至10月,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联合对道县福岩洞古人类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出土大量动物牙齿化石和4颗人牙化石。

  福岩洞遗址位于道县乐福堂乡塘碑村,遗址所在处为典型的喀斯特峰林峡谷地貌,洞穴发育于村东南一大体呈南北走向的石灰岩山。

该遗址曾于1984年进行过考古试掘,仅发现一些动物牙齿化石,未见相关人类遗存。

  据参与发掘的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专家李意愿介绍,此次发掘面积约20平方米,在洞内地表10厘米以下的堆积层中,出土了大量动物牙齿化石和人牙化石。

经过分析,动物牙齿化石含30多个动物种类,包括灵长目、啮齿目、食肉目、食虫目、长鼻目、奇蹄目和偶蹄目等。

从动物的组成看,属于南方地区第四纪的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

从包含巨貘、鬣狗等绝灭种的情况推断,遗址的年代可能为晚更新世晚期阶段,距今约1.2万年前。

而化石的具体年代,考古学家正在使用铀系测年方法进行研究。

  李意愿表示,发掘最重要的收获是4颗人牙化石。

若遗址年代推断正确,此次发现将给湖南更新世时期古人类化石增加一批重要标本,为追溯解剖学上现代人类的迁徙、扩散和发展提供非常重要的资料。

  据了解,从福岩洞古人类遗址往南约6公里,即是距今约1万多年的玉蟾岩遗址,考古专家曾在该地发现世界上最早的人工栽培稻

加入收藏
               

伊拉克出土上古石碑?内容颠覆历史?史前洪水可能真实存在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