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武一宗"灭佛是如何回事?三武灭佛的真正历史真相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5-02-17 点击数:
简介:在中国历史上,开展大规模灭佛活动的有四位,统称为三武一宗,分别是北魏太武帝、武帝、以及后。

自传入中国后,就得到了迅速发展,但是发生大规模灭佛原因并不是佛教徒的

【菜科解读】

在中国历史上,开展大规模灭佛活动的有四位,统称为三武一宗,分别是北魏太武帝、武帝、以及后。

自传入中国后,就得到了迅速发展,但是发生大规模灭佛原因并不是佛教徒的信仰有问题,灭佛的帝王对佛教本身也没有什么深仇大恨。

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和后周世宗都处于的时代,最缺士兵和粮草;唐武宗时政局相对稳定,但节度使制度导致中央财政收入匮乏。

所以给佛教徒带来灾难的是财富,因为皇帝缺钱缺人。

很多时候,缺人的背后就是缺少纳税人口,还是等于缺钱。

皇帝盯上佛教,是因为佛教掌握着三样重要的东西。

在政府缺钱缺人的时候,这三样东西可以让统治者可以借机进行利益再分配,扩大国家财政收入。

简单地说,这三样东西就是劳动力、土地和钱。

一、佛寺僧人。

每座寺院都有大量的年轻和尚,他们不劳动,也不纳税。

二、佛寺土地。

按照传统,佛寺拥有的土地是免税的,如果政府税负过重,农民甚至愿意把土地送给寺庙,然后给寺庙种地为生,每年收成比自己拥有土地还要多。

三、佛寺铜像。

之后就规定只能政府铸钱,但是铸钱需要铜,而佛寺里面有大量的铜像。

大规模灭佛活动对短期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来说就是一块大蛋糕。

以唐武宗的灭佛成果为例,灭佛后有二十六万僧尼还俗,还有十五万寺庙雇佣的奴婢回到家里,这四十万人都变成了两税户(依照制定的两税法纳税)。

同时,政府从寺庙手上收回千万顷良田,而没收的铜像铸成钱之后,一度导致了物价大幅上涨。

历朝历代,有不少皇帝在缺乏收入的时候都拿佛教开刀,但是灭佛最厉害的也就三武一宗这四位。

但是,没有健康长久的财政税收制度,灭佛也只是短时间解决缺钱缺人的问题,并不能实现统一和盛世,也挽救不了走下坡路的命运。

随机文章为何夏朝不是一个统一的王朝?卧底精神院揭残忍恶行、是首位独自环游世界的女人…她勇气震撼社会,真正活出了大无畏!满清令妃「遗体放百年不会烂」专家:看乾隆喂他吃啥刘弗陵为何早死?汉武大帝刘彻的儿子刘弗陵为何早死?1964美国不明飞行物拦截导弹,带走两人形生物(未证实)

三武一宗之厄的灭佛真相是什么?法难”三武一宗之厄的影响评价

史上的三武一宗之厄,称为“法难”。

指中国历史上北魏太武帝、武帝、、五代等四位排斥打击佛教的事情。

北魏王朝是鲜卑族拓跋氏建立的,属于当时中国北方的游牧民族之一。

拓跋氏本“与西域殊绝”,不知佛教。

后来在经略燕赵、统一北方的过程中,才逐渐接触到中原文化和佛教。

北魏太武帝原与北魏前二帝一样,并好佛老,对沙门道士皆致精敬。

太武帝拓跋焘崇道教,进行道教改革、使之跃升为正教而居功甚伟的道士寇谦之常在左右,公元439年,太武帝佛的直接原因是公元446年,奏闻长安一佛寺内藏有兵器,他怀疑寺僧与聚众起义的盖吴通谋,诛杀长安的沙门。

不久,太武帝又通令全国,焚毁寺院经像和坑杀僧人。

北周皇族属于鲜卑族宇文部。

北周武帝宇文邕最重儒术,早年也信奉道、佛二教。

在他掌握政权以后,欲定儒教为先、道教为次、佛教为后的位次。

儒教居先不成问题,但佛道之争却愈演愈烈。

公元574年,周武帝亲自召集沙门道士进行辩论,辩论十分激烈,智炫甚至当场顶撞周武帝。

于是周武帝作出将佛、道一并禁毁的决定。

“初断佛道二教,经像悉毁,罢沙门道士,并令还俗。

并禁诸淫祀,非祀典所载者,尽除之。

”(《·周本纪》)同年设立“通道观”,欲以儒学的“圣哲微言,先贤典训”来“济养黎元,扶成教义。

”汇集儒释道三方面的学士名流120人,研究三教的哲理。

公元577年,周武帝灭后,又在齐境内“毁破前代关山西东数百年来所造一切佛塔,扫地悉尽。

融刮圣容,焚烧经典。

八州寺庙出四十千,尽赐王公,充为宅地。

三方释子减三百万,皆复军民,还归编户。

” 唐武宗未即位时就不喜佛教,从会昌二年(842)十月起,武宗下令凡违反佛教戒律的僧侣必须还俗,并没收其财产。

此后,武宗陆续下令限制佛寺的僧侣人数,不得私自剃度,限制僧侣蓄养奴婢的数量,很多寺院被拆毁,大量的僧侣被强迫还俗。

会昌四年(844)二月,武宗降旨“不许供养佛牙”,同时规定:代州五台山及泗州普光寺、终南山五台寺、凤翔府法门寺等有佛指骨之处,严禁供养和瞻仰,如有一人送一钱者,背杖二十;若是僧尼在这些地方受一钱施舍者,背杖二十。

到会昌五年(845),又开始了更大规模的灭佛。

他下令僧侣40岁以下者全部还俗,不久又规定为50岁以下,很快连50岁以上的如果没有祠部的度牒也要还俗,就连天竺和日本来的求法僧人也被强迫还俗。

日本圆仁和尚在他写的《入唐求法巡礼行记》中详细记录了这次“法难”的情况。

根据武宗的旨意,这年秋七月裁并天下佛寺。

天下各地上州留寺一所,若是寺院破落不堪,便一律废毁;下州寺院全部拆废。

长安和洛阳开始允许保留10寺,每寺僧10人。

后来又规定各留两寺,每寺留僧30人。

京师左街留慈恩寺和荐福寺,右街留西明寺和庄严寺。

天下各地拆废寺院和铜像、钟磬,所得金、银、铜一律交付盐铁使铸钱,铁则交付本州铸为农器,还俗僧侣各自放归本籍充作国家的纳税户。

如是外国人,送还本处收管。

武宗这次大规模的灭佛,天下一共拆除寺庙4600余所,拆招提、兰若4万余所,僧尼26万余人还俗成为国家的两税户,没收寺院所拥有的膏腴上田数千万顷,没收奴婢为两税户15万人,另外还强制大秦穆护、祆3000余人还俗。

武宗灭佛沉重打击了寺院经济,增加了政府的纳税人口,扩大了国家的经济来源。

在“废佛”的过程中,对其它外来的四教:祅教、摩尼教、景教和回教,也都采取了相应的废除手段。

凡国中所有的大秦寺(景教),摩尼寺,一并撤毁;斥逐回纥教徒,多半道死;京城女摩尼七十人,无从栖身,统统自尽;景僧,祅僧二千余人,并放还俗。

武宗灭佛的原因可能有多种。

主要原因是当时佛教的势力非常强大,唐武宗在他的旨意中说,佛教寺院的规模比皇宫还要大,寺院不纳税,十分天下财,而佛有七八,对国家财务是一个重大损失。

同时僧人过多亦会影响生产活动,造成田荒民饥等后果,影响国家稳定。

另一可能是唐武宗本人更加信奉道教,因此打击佛教。

由于毁佛成功,从而扩大了政府的税源,巩固了中央集权。

以上在佛教史中称“三武”之厄。

110年以后,即公元955年,五代时期后周的周世宗又下诏废天下无敕额之寺院,毁铜像,收钟磬钹铎之类铸钱。

合周世宗,称“三武一宗”。

所谓“三武一宗”四次“法难”,原因很复杂,且各不相同。

要把它们都归结为宗教排他性的体现,更是十分荒谬、无知而浅俗的无稽之谈。

三武之厄中,也可以说含有宗教之争,但它们直接起因是皇权与宗教之争,尤其是会昌法难,“十分天下财,而佛有七八”更是相当激烈而明确的。

在前两“武”之法难中,确实与儒学有涉,但这种关涉主要表现为政治,而不是宗教。

北魏太武帝是一位有雄才大略的君主,鉴于当时汉人即将鲜卑族视为“胡”或“戎”,而他欲一统天下,成为统治以具有高度文化传统为主的组成的整个中国的皇帝,所以要推崇儒学和道教来标榜自己。

他称佛教为“胡神”、“胡经”,以明自己非“胡”。

其灭佛诏令中说由于“鬼道炽盛”,致使“政教不行,礼义大坏”;“王法废而不行”,而他自己“欲除伪定真,复羲农之治。

”俨然是一个汉族之王道正统的形象。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他推尊儒学,并没有把儒学视为宗教,反而认为儒学必与鬼神和迷信相对立。

太武帝于太平真君五年(公元444年)的诏令中说:“愚民无识,信惑妖邪,私养师巫;挟藏谶记、阴阳、图纬、方伎之书。

又沙门之徒,假西戎虚诞,生致妖孳。

非所以一齐政化,布淳德于天下也。

”(《魏书·世祖纪》,同书《释老志》载为太平真君七年、即公元446年。

)这里,“方伎”乃神仙道教之源;而“谶记、阴阳、图纬”不唯道教所有,也在两汉以来的儒学中兴风作浪。

太武帝的灭佛不仅针对佛教,也把混进儒学的“妖邪”和其他蛊惑人心的“师巫”一并扫除,客观上起到使儒学纯正化的作用。

约四十年以后,历史上著名的推行的汉化改革,是太武帝政策延续的必然结果。

孝文帝时,对以儒学为主要代表的中国文化和传统了解更加深刻了,对“五经之义,览之便讲。

”(《魏书》本纪)所以他非但不排斥佛教,而且“史传百家,无不该涉”,“善谈庄、老,尤精释义。

”(同上)在理解深刻的基础上,他扫荡谶纬妖祥的措施更加彻底,使太武帝排佛的更深层意义也彰显出来。

孝文帝于太和九年(485)下诏说:“图谶之兴,起于三季。

既非经国之典,徒为妖邪所凭。

自今图谶、秘纬及名为《闭房记》者,一皆焚之。

留者以大辟论。

又诸巫觋假称鬼神,妄说吉凶,及委巷诸卜非坟典所载者,严加禁断。

”(《魏书·高祖纪》)由于种种原因,混杂在儒学中的污垢渣滓反而需要经过出身少数民族的英主来扫除涤荡,在这里又以寄寓于偶然性的方式表现出历史的嘲讽。

如果说谶记、阴阳、图纬、妖邪、师巫、鬼神、吉凶等相加就是任继愈、李申、何光沪等先生所说的“儒教”的话,那么北魏太武不仅灭佛,也灭“儒教”。

至孝文帝则不灭佛教,而专灭“儒教”了。

北周武帝的排佛与北魏太武的灭佛有相似之处。

从历史看,周武帝也表示自己不在五胡之列,故无心敬佛。

为了表现与汉文化的认同,他不但崇儒,本来也是偏袒道教的。

但在建德三年(574)五月他所召集的佛道辩论会上,经道安、甄蛮、智炫等人的揭发,使周武帝认识到道教的教义虚妄和迷信方术,所以连道教一并罢黜。

但他采取了比较温和的态度,没有杀人;对高僧量才任用,委以官职;鼓励继续探讨佛、道的哲理,这些皆表明对汉文化和儒学认识的深刻。

唐武宗灭佛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十分天下财,而佛有七八”,在其次是道、佛之争,是一次典型的皇权与宗教斗争,但与儒家无关。

而五代周世宗灭佛则主要是经济原因促成的。

周世宗即位后,继承后周建立者的改革政策,在劫后余灰、民生凋弊的情况下,欲一统天下,采取了均定赋税,发展生产等措施增加财政收入。

是时中国乏钱,他想到毁铜像铸钱的方法。

周世宗谈到其灭佛的理由时说:“吾闻佛说以身为妄,而以利人为急。

使其真身尚在,苟利于世,犹欲割截,况此铜像,岂有所惜哉。

”既然佛可以舍身救人急难,为什么不舍铜像救天下呢?这种说法虽然有些,但可以看出其主要原因在经济,而不是其他。

所谓三武一宗之法难,背景非常复杂,情况也不一致。

魏太武与周武帝灭佛仅限于北方,南方佛法依然大炽。

周世宗时也未统一天下,势力有所不及。

但无论什么情况,要把它们说成是作为一种宗教的儒教的排他性的表现,纯属凿空之论,无根游谈。

经历这些大规模的灭法运动,中国佛教的两大重要支派(南传佛教、西传佛教)受到严重打击,大乘佛教十宗仅剩净土宗和禅宗。

禅宗佛教因其特殊的教规(自耕自食),在这些运动中损失最小。

此后迅速成为中国佛教的重要宗派,与此后随蒙古、满清入主中原而来的藏传佛教,隐然并驾齐驱。

随机文章能否证明夏朝是否存在?世界禁用子弹威力惊人,击中人体引爆肌肉内脏(生不如死)揭秘身上有神保护的特征,喜爱神话/看到幻觉/大难不死/做梦修仙远古恐龙为什么那么大,富氧环境加没有生长抑制基因造就巨大身材银河系为什么是扁平的,旋转是主因/引力和角动量共同作用的结果

交通事故赔偿40万,律师应得服务费是多少钱?

这个不能一概而论。

一般各省司法厅都有一个律师服务指导价位,一般大案子百分之二三,小案子百分之五六。

但是,业务主管部门的价格属于指导价,到底多少,还是应当双方根据案值,工作量,复杂程度等协商决定价格。

有的案子也许打个电话就协商成了,有的案子,反复折腾几年,从一审,二审到重审再审,难度和工作量相差悬殊,采用同样的计价标准也不合情理。

另外还有一种风险代理,办理案子不收钱,而是从收回的赔偿款中按比例提取律师费。

这种情况收费标准明显要高一些。

总之,需要支付多少律师费,以双方协商一致为准。

补充:1、笔者不是律师。

2、和其他行业一样,其实律师队伍中也是鱼龙混杂,有优秀的、好的、一般的、差的和恶劣的。

其他网友观点我代理道路交通案件不看标的额收费,看复杂程度收费。

赔偿额度高还是低,并不必然导致律师工作量的多与少,交通事故当场致死,赔偿额度高,但工作量很少,只需要算死亡赔偿金,丧葬费,精神损害抚慰金就行了。

而未造成死亡,住院治疗后痊愈的,反而要进行人身损害伤残鉴定,索赔误工费,护理费等,比前面的例子要繁琐一些。

最复杂的,是交警部门因证据不足而无法认定责任的案件,庭审时的争议焦点就多了个责任划分问题。

对于人身损害案件,当然包括道路交通案件,不能仅看伤者或者伤者家属能拿到多少钱而收费,要看我们付出了多少而收费。

现在有一些专做交通事故的律师事务所,利用与当事人之间信息不对称,收取高额代理费,具体来说,就是伤者也不知道能赔偿多少钱,但律师知道,比如律师知道能赔偿40万,律师就先降低当事人的心理预期,让当事人认为只能赔偿15万,签署合同约定,超过15万部分律师得20%,这样判决后,律师的代理费会高于正常谈价的代理费。

当然,这只是一小部分律师的做法,大部分律师还是讲职业道德的。

关注董律,陪你知法其他网友观点按约定给。

其他网友观点8月17号委托的,交通肇事罪刑事附带民事纠纷,代理费7000元。

8月31号跟保险公司谈妥签下和解协议,保险公司总共赔偿519800元,上周钱已经到账。

67岁的老人被车撞当场身亡,承担事故次要责任,计算总的经济损失为632400元,保险公司能在机动车交通强制保险和商业险范围内赔偿519800元,已经是极致了,诉讼下来,估计都赔不了那么多。

其他网友观点大家好,我是#活出不凡的自己#,很荣幸能够回答这个问题。

随着国家最近几年的大力普法,人们对法律的认识也越来越深,知道出现一些事故后,第一选择是找专业的人士解决问题。

律师就是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谋生的,如果发生交通事故,找律师代理,最后赔了40万,律师费能够拿到多少呢?之前有这样一个案件,一个员工发生工伤,请了一个律师进行代理,最后员工工伤赔偿拿到180万,根据双方的委托代理合同律师费高达90万,当事这件事闹得沸沸扬扬,一时间很多人都觉得律师行业特别黑,简直是暴利。

加入收藏
               

"三武一宗"灭佛是如何回事?三武灭佛的真正历史真相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