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万波斯远征军人间蒸发未解的谜团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5-02-18 点击数:
简介:公元前6世纪,伊朗高原崛起了阿黑门尼德王朝,公元前522年,冈比西斯借口入侵埃及,派出一支5万人的大军团去征服沙漠中的绿洲之国阿蒙。

  但是令他吃惊的是,该军团

【菜科解读】

公元前6世纪,伊朗高原崛起了阿黑门尼德王朝,公元前522年,冈比西斯借口入侵埃及,派出一支5万人的大军团去征服沙漠中的绿洲之国阿蒙。

  但是令他吃惊的是,该军团进入沙漠后忽然消失了。

那么,该军团究竟是在沙漠中迷失方向了还是另有原因呢?  公元前6世纪,伊朗高原崛起了阿黑门尼德王朝,波斯皇帝冈比西斯二世实现了其父王未完成的建立帝国的宏伟计划,公元前522年,他借口入侵埃及,这时的埃及尚未统一,由几个城邦国家组成。

古波斯帝国的疆域图  冈比西斯的军队在边境上击溃了由希腊雇佣兵组成的埃及军队。

平定埃及后,冈比西斯又着手计划三个远征。

  分别是征服埃及西边的绿洲之国阿蒙和卡塔戈以及尼罗河上游的埃塞俄比亚。

但是,征讨卡塔戈因菲尼基海军不听调遣而放弃了。

冈比西斯又着手计划三个远征  接着,冈比西斯为攻打埃塞俄比亚溯尼罗河而上,又因后勤支援的辎重队跟不上,再次以失败告终。

  【希罗多德的记述】  公元前5世纪,被誉为欧洲“历史之父”的希罗多德在《昔日埃及的荣光》一书中对该事件作了这样的记述:“一个5万人的军团从底比斯出发,带着向导向阿蒙前进,不久从传回的消息中知道,军团到达了沙漠中一个绿洲的小镇。

他们共走了6天的行程,按希腊语,这个绿洲小镇叫幸福之岛。

” 此后消息中断。

  到达绿洲小镇后,波斯军团又去了哪里?事实说明,他们既没有到达阿蒙,也没有折回。

  按当时阿蒙人的传说是这样的:远征军团离开小镇后进入通向阿蒙的沙漠地带。

待军团行进到阿蒙与绿洲小镇间的中途时停下来吃饭,这时突然刮起猛烈的南风,铺天盖地的沙子把波斯军团活埋了,远征军就这样消失了踪影。

  我们再看一下普尔塔克着的《英雄传》中的描述:亚历山大大帝进入埃及后,在前往沙漠中的锡瓦绿洲及朝觐绿洲中最知名的阿蒙神庙途中两次遭遇危险:一次是饮用水耗尽。

军队在进入广袤无垠的沙海中时会遇到强烈南风的袭击  另一次是进入广袤无垠的沙海中时遇到强烈南风的袭击,这个风所刮起的沙子即使在平地上都能筑起一堵沙墙,因此5万波斯兵被这类风沙活埋是很有可能的。

  尽管亚历山大大帝两次遇到危险,但他运气不错,每次都化险为夷。

他们去时挨着海岸西行,朝着锡瓦绿洲进发,回来时从锡瓦一直朝向孟菲斯,总算平安返回。

古波斯武士浮雕  【波斯军团去向成谜】  这次考察队使用现代技术进行调查。

首先,他们在沙漠地带调查地形,按希罗多德的史传分析缩小范围,并且用探地雷达寻找士兵携带的金属,以便限定遇难的地点。

吕底亚如何灭亡的?为什么打不赢波斯人

如果说,斯基泰人拥有世界历史上和游牧民族中的第一支真正意义的重装骑兵。

那么定居民族的第一支重装骑兵的桂冠则应该属于吕底亚王国。

在称霸数百年的亚述帝国灭亡之际,在小亚细亚的西部,吕底亚王国开始崛起。

当地发现了大量的银矿与金矿,使得货币出现及贸易繁荣。

其中一位吕底亚国王克罗索斯的富有举世闻名,“像克罗索斯一样的财富”成为一句谚语。

吕底亚王国则用他们豪华的财力组建了吕底亚贵族重骑兵,并用他们与各族雇佣步骑兵征服了小亚细亚的许多城市。

吕底亚重骑兵战术不似斯基泰人有无数重大创新,但技术精良,装备豪华。

在希罗多德的记载中,他们“手持长矛且操纵战马的技术非常高超”。

这些重骑兵身穿完备的细鳞甲,在雕刻资料中,他们的头盔与盾牌都有很好的装饰。

他们以长矛与掷矛作为主要武器,同时装备辅助用于近战的剑、斧。

关于吕底亚重骑兵的具体数量、战术由于资料的缺失不可考。

吕底亚重骑兵 之所以吕底亚王国缺乏记载,是因为其国王克罗索斯与波斯大帝居鲁士二世生在了同一时代。

作为有一定实力的对手,克罗索斯和居鲁士二世展开争霸战,吕底亚骑兵甚至一度攻入波斯领土。

但在关键性的公元前547年,克罗索斯在战略上出现了重大判断失误。

在攻入波斯领土与居鲁士打得之后,他回到了自己的领土。

他计划用5个月的时间召集埃及与新巴比伦的盟友来帮助自己,以便在冬天过去春天到来的时候,再次向波斯发动进攻。

为了节约经费,吕底亚国王就将佣兵们全部解散,只留下自己的直属部队。

但敏锐的居鲁士二世则发现了这一致命破绽。

本来双方在实力对比上,就是波斯的兵力占优,而吕底亚由于解散了佣兵,命运女神的天平在这段时间会向波斯短暂的大范围倾斜。

于是波斯王抓住了这个机会。

居鲁士立刻反守为攻,主动攻入吕底亚领土,打了克罗索斯一个措手不及。

居鲁士文书 虽然克罗索斯没有来得及集结他所有的军队,但他的吕底亚重骑兵还是令居鲁士二世非常忌惮的。

波斯王命令他的骆驼辎重部队全部下马,而让骑兵骑上去,放在第一排与吕底亚骑兵交战,之后才是波斯的步兵,最后才是骑兵。

这也许是历载中第一次使用骆驼来对付对方的骑兵[ 后期因为战马有了相应训练,这种方法并不是那么好用]。

吕底亚重骑兵的战马害怕并且讨厌骆驼的气味,纷纷向后逃跑,结果吕底亚重骑兵只好下马,在没有优势的情况下与波斯大军交战,最终被击溃。

居鲁士二世随即挥军直指吕底亚首都并将其攻克,生俘克罗索斯。

强国吕底亚宣告灭亡,而也在这次大胜后,逐步登上王者地位。

早期骆驼骑兵 我们对比斯基泰重骑兵与吕底亚重骑兵,就会发现一个有趣的情况。

双方的相同点是都装备精良,个人战技高超;论马匹,斯基泰草原和小亚细亚西部战马都是优良的尼萨马种;谈及盔甲,富有的吕底亚重骑兵也不逊色。

但在面对居鲁士大帝时,一个挫败并阵斩大帝,一个则被击败、国王被生俘。

尽管这其中也有运气、军事统帅判断失误,以及斯基泰游牧民族在防御方面的高机动性及战略纵深优势等因素。

但在战术上进行对比,我们还是可以发现:斯基泰重骑兵不仅骑术高超,更重要的是他们已经与自己轻型骑射手形成了一种成型的战术配合体系。

在这种战术体系下,斯基泰人重骑兵绝不会盲目的对对方严阵以待的军阵,更不要提向后来在地中海世界广泛流行的更加坚固的“步兵方阵”发动冲击。

他们是在各种轻弓骑兵的骚扰、拖延、迂回、假撤退,直到出现真正的破绽才发动打击。

如前所说,这种“帕提亚体系”将一直不断在各民族各个战场得到延续、改进与强化,以此为基础并吸收其他的成果,几乎成了日后草原民族战术的核心。

我们会在直到13世纪的在无数次著名战役都体验着这种思想的存在。

吕底亚的军事力量及兵种协同配合不如波斯人——起码从希罗多德与色诺芬的意见都是如此。

他们重骑兵的个人战技或许高超,但当缺乏面对骆驼经验的骑兵被波斯军队克制时,他们似乎并没有什么太好的办法,接下来就是完全的被动与溃败。

相反他们的对手居鲁士统治下的波斯人,其实论骑兵也许并不如吕底亚[ 根据希罗多德的意见],也不如斯基泰人,但波斯军队中骑兵、专业步兵——诸如常备的不死军卫队等、工程兵等各兵种完备。

其互相配合,在规模与协同上均胜过吕底亚军队。

其实之前,亚述帝国在军事上之所以能不断胜利,也是依赖着各兵种密切协同作战。

协同作战的波斯军各军种 不过对于波斯—吕底亚之战,希腊著名的冒险家、作家、军事家色诺芬在其《居鲁士的教育》中,有与希罗多德差别较大的记叙。

虽然他同样提到此战中波斯军对于骆驼成功的使用,“至于那些骆驼,他们的作用就是使作战的战马惊慌失措,因为战马是不能靠近骆驼的”。

也提到了当战斗结束后,“这些骆驼又回到了自己原本所在辎重车队的位置上”。

这些观点与希罗多德都是相同的。

但色诺芬明显对于波斯重骑兵的评价高得多,认为“波斯骑兵的素质是最优秀的”。

在他的记叙中,波斯与吕底亚在公元547年的决战中,吕底亚的骑兵部队布置在两翼并从两侧率先包抄。

居鲁士是亲率部队打垮了吕底亚正面的前锋,并用从左翼放出的骆驼混乱了吕底亚的战马。

同时,吕底亚军中的埃及雇佣重步兵在与波斯步兵的交锋中占据了上风,甚至将波斯步兵反推回去。

但由于其他吕底亚军队已经逃跑,因此居鲁士从两翼包抄,将剩下的埃及佣兵包围起来,并争取到了后者的投降为自己效力。

随机文章悲催的贝尔格拉诺将军号,惨遭鱼雷偷袭沉没(死323人)美国NASA探测器升空寻找另一个地球,寻找外星人成为探测的重点普遍存在的羊群效应,随大流可能导致你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毛毛虫效应是什么思维?是要不断创新不然一事无成1987年新疆和田丧尸事件真相曝光,国外媒体瞎炒作污蔑(制造谣言)

1500名远征军伤兵自杀之谜:自焚还是被自焚

莫的村位于缅甸实皆省英多县曼西镇以北,这里到处是布满原始森林的山区。

    1942年5月,入缅作战的第五军军部及新22师等在第一次战斗失利后,开始后撤,曼西成为中转站,远征军意图从这里往北经莫的村,然后翻越野人山回国。

    时任第五军新22师第65团第二营第六连连长的邱中岳在1999出版的《抗战时期滇印缅作战》一书中提到,“(1942年5月)14日黄昏时分,第五军军司令部与第65团主力到达莫的村宿营,军直属部队及各部队伤患1500余人进驻莫的村东南边的村子里。

”但却在同一天凌晨“引火自焚”。

    这段悲壮的历史,没有官方记载,其真相究竟如何?    “留点汽油给我们”    根据邱中岳的记载,5月15日,蒋介石令驻守昆明的空军司令王叔铭,与第五军军长杜聿明恢复无线电通讯后,告知可前往印度,但这份电报一周后才被杜聿明收到,“这时第5军已深陷崇山峻岭之中,既同外界联络中断,一切生活来源也彻底断绝,全军身处绝境之中。

”    而在此时,另一份来自断后部队的电报让杜聿明更感悲怆。

邱中岳在文章中记载:原先留在莫的村的1500余中华儿女,咸以生为中国人,死为中华魂的志节,宁为烈士死,不作降虏生的决心,慨然于5月21日凌晨1时引火自焚,含恨而终!    邱中岳称,傍晚,杜军长警闻此讯,不禁恻怆动怀难以自已,面对西南莫的村方向,俯首肃立、默哀致敬。

    个别幸存老兵,也提到1500名伤病员自焚一事,目前身在安徽合肥的原第五军新22师卫生兵刘桂英回忆说,她是随后续部队抵达莫的村的,“在村子外面山脚下的一块平地上,搭着几个棚子,看到有工兵在掩埋被焚烧后尸骨。

”    刘桂英曾听说了关于伤病员自焚的一些细节,“有军官把伤兵集中起来问他们,现在我们无路可走了,你们跟我们走也是死路一条,你走不动,事情已经到了这个地步了。

你们自己想个法子处理吧。

后来伤兵讲,你留一点汽油,你们走吧!”

加入收藏
               

5万波斯远征军人间蒸发未解的谜团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