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腊城邦斯巴达是个什么样的国家?斯巴达式训练到底是什么样的?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5-02-19 点击数:
简介:斯巴达城位于中拉哥尼亚(Laconian)平原的南部,欧罗塔斯河(the Eurotas River)的西岸。

斯巴达位于希腊半岛南部的拉哥尼亚平原。

拉哥尼亚三面

【菜科解读】

斯巴达城位于中拉哥尼亚(Laconian)平原的南部,欧罗塔斯河(the Eurotas River)的西岸。

斯巴达位于希腊半岛南部的拉哥尼亚平原。

拉哥尼亚三面环山,中间有一块小平原,扼守着泰格特斯山脉(Taygetus)。

斯巴达以其严酷纪律、独裁统治和军国主义而闻名。

斯巴达的政体是寡头政治。

在中,斯巴达及其同盟者战胜雅典军队并霸占整个希腊。

但斯巴达在称霸希腊不久便被新兴的底比斯打败,在北方的马其顿崛起后,斯巴达失去了在希腊的影响力。

“斯巴达”原来的意思就是“可以耕种的平原”。

约在公元前11世纪,一批叫做多利亚人的希腊部落,南下侵入拉哥尼亚,他们毁掉原有的城邦,在这里居住下来,这就是多利亚人的斯巴达城——不过它既没有城墙,也没有像样的街道。

斯巴达人就是指来到这里的多利亚人。

历史沿革 斯巴达人(Σπαρτι?τε?)在征服拉哥尼亚的过程中,把原有的居民变成奴隶,称作希洛人。

公元前8世纪,斯巴达人又向邻邦美塞尼亚发动长达10年的战争,最后征服了美塞尼亚,将多数美塞尼亚人变成奴隶,并为希洛人。

希洛人被固定在土地上,从事艰苦的农业劳动,每年将一半以上的收获缴给奴隶主,自己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

有一首诗中写道: 像驴子似地背着无可忍受的负担, 他们受着暴力的压迫; 从勤苦耕作中得来的果实, 一半要送进主人的仓屋。

斯巴达人经常对外发动战争,因此希洛人的军役负担十分沉重。

希波战争期间,斯巴达人一次就征发了3.5万希洛人随军出征。

他们被迫去打头阵,用自己的生命去探明敌方的虚实,削减敌方的战斗力。

希洛人忍受不了斯巴达人的残酷剥削和野蛮暴行,经常举行武装起义。

再加上希洛人在数量上比斯巴达人多得多,斯巴达人就用一种叫“克里普提”的方法来迫害和消灭希洛人。

克里普提是秘密行动的意思。

史诗记载 “长官们时常派遣大批最谨慎的青年战士下乡,他们只带着短剑和一些必需品。

在白天,他们分散隐蔽在偏僻的地方,杀死他们所能捉到的每一个希洛人。

有时,他们也来到希洛人正在劳动的田地里,杀死其中最强壮最优秀者”。

在斯巴达和雅典的一次战争中,2000希洛人立下战功,斯巴达人答应给他们自由,把他们带到大庙中给神谢恩。

但他们被埋伏在大庙中的奴隶主屠杀了。

希洛人作为所有斯巴达人的公共财产,个别斯巴达人无权买卖希洛人,但可以任意伤害希洛人。

在节日里,斯巴达人常用烈酒灌醉希洛人,把他们拖到公共场所肆意侮辱。

希洛人即使没有过错,每年也要被鞭笞一次,目的是要希洛人记住自己的奴隶身份。

为了维持对希洛人的压迫与剥削,镇压希洛人的反抗,斯巴达人需要一只强壮的军队。

斯巴达人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政治制度,整个社会过着军事化的生活,孩子们从小受到的教育就是军事训练。

为了防止斯巴达人内部贫富分化,斯巴达人不许从事工商业,不用金银做货币,而用价值低廉的铁币。

斯巴达人除了军事外,不得从事其它生计。

斯巴达人崇尚武力精神,整个斯巴达社会等于是个管理严格的大军营。

斯巴达重视生育,鼓励公民多生育子女。

斯巴达的婴儿呱呱落地时,就抱到长老那里接受检查,如果长老认为他不健康,他就被抛到荒山野外的弃婴场去;母亲用烈酒给婴儿洗澡,如果他抽风或失去知觉,这就证明他体质不坚强,任他死去,因为他不可能成长为良好的战士。

男孩子7岁前,由双亲抚养。

父母从小就注意培养他们不爱哭、不挑食、不吵闹、不怕黑暗、不怕孤独的习惯。

7岁后的男孩,被编入团队过集体的军事生活。

他们要求对首领绝对服从,要求增强勇气、体力和残忍性,他们练习跑步、掷铁饼、拳击、击剑和殴斗等。

为了训练孩子的服从性和忍耐性,他们每年在节日敬神时都要被皮鞭鞭挞一次。

他们跪在神殿前,火辣辣的皮鞭如雨点般落下,但不许求饶,不许喊叫,甚至不许出声。

军事训练 在军事训练同时,斯巴达人还向儿童灌输斯巴达人高贵、希腊人低贱的观点。

教官常在儿童面前任意侮辱和鞭打希洛人,甚至带他们参加“克里普提”活动,直接屠杀希洛人。

男孩到12岁,编入少年队。

他们的生活更严酷了,不许穿鞋,无论冬夏只穿一件外衣,睡在草编上。

草编时他们不用刀,而是用手拔湖边的草,亲手编成的。

平时食物很少,但鼓励他们到外面偷食物吃。

如果被人发现,回来要挨重打,因为他偷窃的本领不高明。

传说有一个少年,偷一只狐狸藏在胸前,狐狸在衣服内咬他,为了不被人发现,他,直至被狐狸咬死。

满20岁后,斯巴达男青年正式成为军人。

30岁成亲,但每天还要参加军事训练。

60岁时退伍,但仍是预备军人。

斯巴达女孩7岁仍留在家里,但她们不是整天织布做家务,而是从事体育锻炼,学习跑步、竞走、掷铁饼、搏斗等。

斯巴达人认为只有身体强健的母亲,才能生下刚强的战士。

斯巴达妇女很勇敢和坚强,她们不怕看到儿子在战场上负伤或死亡。

一个斯巴达母亲送儿子上战场时,不是祝他平安归来,而是给他一个盾牌,说:“要么拿着,要么躺在上面。

”意思是说,要么拿着盾牌光荣胜利归来,要么光荣战死被别人用盾牌抬回来。

文明教育 斯巴达人轻视文化教育。

青少年只要求会写命令和便条就可以了。

斯巴达人要求他们的子弟语言简明,,从小养成的习惯。

他们说话就像军事口令一样。

有一次,一个国王威胁斯巴达国王,要斯巴达听从他的命令,否则把斯巴达夷为平地,斯巴达国王的回答是:“请!”这种简洁的回答后来被称做斯巴达式的回答。

同样,斯巴达人轻视文学艺术、自然科学。

斯巴达城里,几乎看不到一座宏伟的建筑物,斯巴达人也没有制作出一件精致的艺术品传到后世。

斯巴达人实行“二王制”。

两个国王只有在打仗时才拥有无限的权力,一个国王充任统帅,一个国王留守国内。

平时,一切重大问题都由30个人组成的“长老会议”决定。

有5个执政官协助国王处理政务。

一切有关城邦的重大事务,均由长老会议作出决定。

然而,名义上还要由公民大会通过,方可有效。

斯巴达在长期的对外战争中,不断加剧对希洛人的压迫和剥削。

英勇的希洛人多次举行起义。

约公元前640年,希洛人发动长达十几年的武装起义。

公元前464年,斯巴达境内的希洛人再次起义。

他们英勇顽强,直逼斯巴达城下,坚持了长达10年的斗争。

斯巴达人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给了起义军自由。

斯巴达的统治也因此受到沉重的打击。

公元前4世纪中叶以后,斯巴达一天天走向衰亡。

形成历程 斯巴达城邦位于伯罗奔尼撒半岛南部的拉哥尼亚。

约在公元前二千年代初,一批由阿卡亚人组成的希腊部落来到了伯罗奔尼撒。

公元前二千年代中叶,阿卡亚人在拉哥尼亚建立了一些城市,当时拉哥尼亚各城市处于迈锡尼国家统治之下。

公元前1100年左右,另一批由多利亚人组成的希腊部落从希腊半岛北部侵入了伯罗奔尼撒,其中的一支进入拉哥尼亚,毁灭了迈锡尼时代的城市文明。

进入拉哥尼亚的多利亚人分为三个部落,还处于原始社会末期。

他们在公元前10世纪至公元前9世纪,由五个村落联成一个新的政治中心,这就是多利亚人的斯巴达城。

它名之为城,实际上既没有城墙,也没有像样的街道。

居住在这一带的多利亚人,称为斯巴达人。

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730年斯巴达人逐渐征服了拉哥尼亚地区,迫使被征服的居民向其纳贡,这些被征服者居住在斯巴达人的周围,称作皮里阿西人(意为周围地区的居民)。

后来居住在南部沿海希洛斯城的被征服者不堪斯巴达人的压迫而发动了起义。

斯巴达人将起义者镇压下去之后,将他们变为奴隶,称之为希洛人。

公元前8世纪中叶,由于斯巴达人本身社会分化加剧和人口增加,为了解决土地不足,斯巴达人一方面向外殖民,另一方面侵入美塞尼亚,史称第一次(约公元前740年至公元前720年)。

结果,斯巴达人占领了整个美塞尼亚,把其居民也变成希洛人。

把侵占的土地在斯巴达人与皮里阿西人之间分配,斯巴达人分得平原的土地,皮里阿西人分得山区土地。

约公元前640年至公元前620年,美塞尼亚人不堪奴役与压迫举行起义(史称第二次美塞尼亚战争),虽然给斯巴达人以沉重打击,最后还是失败了。

征服过程 正是国家逐渐形成的过程。

原来已经解体的氏族制度,在征服过程中解体得更加迅速了,结果斯巴达人的部落管理机构转化为镇压被征服者的暴力机关。

到公元前7世纪,斯巴达国家的基本体制大致上已经形成。

按古代希腊人的传说,斯巴达社会和政治体制的确立出之于来库古的改革。

公元前6世纪中叶起,斯巴达逐步与伯罗奔尼撒半岛大多数城邦组成伯罗奔尼撒同盟,成为希腊一个城邦集团的领袖。

凭借这个同盟,斯巴达经常干涉雅典等邦内政。

公元前5世纪初,它没有派兵支援小亚细亚希腊城邦反对波斯的起义。

公元前480和前479年,斯巴达人在波希战争中曾任希腊诸邦盟军统帅,与雅典等邦联合反对波斯的侵略。

此后,随着提洛同盟的建立和雅典势力的增长,斯巴达与雅典的矛盾日趋尖锐。

公元前464年大地震后,黑劳士乘机起义,为了挽救危局,斯巴达一度求助于雅典。

公元前404年,在波斯的帮助下,斯巴达打败雅典,成为延续27年的伯罗奔尼撒战争的胜利者和全希腊的霸主。

它的暴虐统治很快引起各城邦的不满和反抗。

公元前4~前3世纪与雅典、忒拜、科林斯长期角逐,渐失优势。

斯巴达公民内部贫富分化加速,失去土地和公民权者日增,“平等者公社”趋于瓦解,公民兵日益削弱。

公元前371年斯巴达入侵希腊城邦忒拜,大败,国王战死。

随后美塞尼亚独立,伯罗奔尼撒同盟解体。

公元前3世纪后期,斯巴达的社会矛盾尤为激烈,亚基斯四世和克莱奥梅涅斯三世改革相继以失败告终。

公元前192年,斯巴达僭主纳比斯被杀,斯巴达被迫加入阿哈伊亚同盟,实际失去了独立。

罗马帝国征服伯罗奔尼撒半岛后,公元396年斯巴达城为哥特人所毁。

继而拜占庭入,以荷马史诗中的拉凯达伊蒙称此地。

现为希腊南部城市。

在伯罗奔尼撒半岛,埃夫罗塔斯河右岸。

人口1.4万(1981)。

是尤罗莱姆平原的工农业中心,水果、谷物、橄榄油、葡萄酒等贸易甚盛。

政治制度 斯巴达社会分为三个等级: 1.斯巴达人。

城邦中的全权公民,完全靠剥削奴隶劳动生活,最盛时约有9000户。

斯巴达成年男性公民加入一种军事性质的所谓“平等者公社”,成为斯巴达国家的统治阶层。

2.“边民”,一译“庇里阿西”。

被征服的边区城市的居民,约有3万户。

为自由民,在本地有自治权,但是没有斯巴达城邦的公民权。

主要务农,也有的从事工商业。

3.黑劳士。

属于斯巴达城邦所有的农业奴隶(见黑劳士制度)。

为了镇压人数众多而又反抗性很强的黑劳士奴隶,斯巴达城邦规定了严格的公民军事训练制度。

公民的孩子出生后,经体格检查合格才许收养。

男孩7岁就要离开家庭,编入儿童连队,受初步的组织纪律训练;12岁以后要受严格的军事和体育训练。

男子成年结婚以后,平时必须生活在军营中,参加聚餐和操练,直到60岁才可退伍。

斯巴达是奴隶主贵族专政的国家。

它的国家机构由国王、公民大会、长老会议和监察官组成。

国王有二人,分别由两个家族世袭,平时,主持国家祭祀和处理涉及家族法的案件。

战时,一个国王外出领兵作战,权力较大。

公民大会由年满30岁的斯巴达男子组成。

实际作用不大,对长老会议的提议无权讨论,只有表决权,表决时以呼喊声的高低决定,声高即表示通过。

长老会议成员和监察官由公民大会选出,选举方式也是以呼喊声的高低来对候选人表示意见。

长老会议是最高权力机关,成员共30人,除去两个国王外,其余28人都是年逾60的贵族。

任职终身,如有缺额,仍须从年逾60的贵族中补选。

一切国家大事先由长老会议讨论决定,然后交公民大会通过。

如不能通过,长老有权宣布休会。

长老会议又是最高司法机关,一切民法案件、刑事案件和国事案件都由它来审理。

监察官共有五人,由公民大会一年一选,年满30岁的公民皆可当选。

他们的职责是监督国王,审理国王不法行为,监察公民生活和镇压希洛人的反抗。

从公元前5世纪,他们的权力不断加大,代替国王取得了主持长老会议和公民大会的权力,原归长老会议审理民法案件的权力也落到了他们手中。

对希洛人的残酷镇压是国家首要和经常的任务。

每年监察官上任,首先举行对希洛人的“宣战”仪式,然后派遣斯巴达青年到希洛人住地,对希洛人进行集体的搜捕和屠杀。

这种屠杀制度,名叫“克里普特”,意为秘密勤务。

为了维持一支强大的镇压希洛人的军事力量,斯巴达国家在斯巴达人中实行严格的军事训练制度。

在斯巴达,婴儿刚出生,就需长老检查,健壮者抚养,体弱而畸形者丢弃。

男童自7岁起即集中起来受严酷锻炼,18岁至20岁须受军事教育并参加屠杀希洛人的活动。

他们从20岁起正式成为军人,30岁结婚。

绝大多数时间住在军营里,出操、参加公餐,直至60岁退伍。

妇女也从事体育锻炼,目的在于生育出健壮的后代。

随机文章隋朝隋炀帝朱贵儿的生平事迹塔西佗简介uso是什么意思,美国和苏联曾耗费巨资寻找USO不明潜水物小行星带最大的小行星灶神星,直径525公里曾被两次撞击爱因斯坦语言的时间晶体是什么,不存现实中的幻想晶体(打破时间)

古时候“三班衙役”是指的哪三班?都有着什么作用

古代“三班衙役”是指站班皂隶、捕班快手、壮班民壮 一般将州县衙门的衙役笼统概括为三班,因此有三班衙役的通俗说法。

其实,多数州县衙门的衙役都超出“三班”。

皂班,由穿黑衣服的皂隶组成,供知县使役。

衙内值堂,衙外跟随主官出巡,廓清道路,仪卫看守,出庭行杖,都是皂班的事情。

快班,分为“马快”、“步快”两种,主要供州县官奔走驱使,侦缉密探,平时巡夜,有事执行传唤、拘捕,他们也经常被派往乡下催征赋税,因此与百姓接触最多。

后来又从中分出“捕班”,役差被称为“捕役”,俗称“捕快”。

快班多选精神机警,手足便捷的人充任。

壮班,原来是从民间挑选的身体健壮的壮丁,用来守卫城堡,后来多用来守护仓库、监狱,护送、押解过境银饷、人犯等。

多选用身体强壮,有胆艺的人充当。

除以上三班外,古代衙门还有看管门户、仪门的门子,管米谷出入的斗级,管监狱的禁卒,协助验尸的仵作,传信的铺兵,看管银钱的库子,以及茶夫、灯夫、伙夫、轿夫、膳夫、更夫、吹手,等等,可谓,应有尽有。

官方文献习惯上将书吏与衙役合称为书役,实际上二者在身份地位上有明显区别。

经制吏有进身之阶,有一定文化,法律上不属于贱民,而衙役是差役,是“奔走于公家,执杂役之人”。

因为差役的种类繁杂,选充差役也不尽相同。

民壮、库子、斗级、铺兵在法律地位上“同凡”,即具有一般权利人的地位,因而,对其选充也比较严格。

比如与仓库钱粮打交道的,要家道殷实、诚实良民才能充任。

而其他充役者大多被视为“贱民”,不允许参加考试,不许选任官职,他们的子孙在三代内也被限制享有这些权利。

衙役在年龄上一律要求是成年人,著役时间是三年,著役时必须出具从前未充衙役的保证书。

法律还规定,一身不能同时充二、三役,犯有侵盗钱粮焚赃之类罪行的,即使遇赦豁免后,也不得应役。

退役后不得改换姓名,重新应役。

与书吏一样,衙役也有定额,他们被称为额役,收入基本得到保障,他们的报酬称为“工食”,年收入约有六两银子,大体上仅能维持一人温饱。

各州县的额役不算少,一般都在百人以上,其中以民壮最多,州县的法定民壮数目是50人,新设衙门的人数会少一些。

与书吏一样,定额外的衙役数目也异常之多,他们通常被称为白役。

每个在册的正役,都会雇用或跟随几个或十几个甚至多达几十个数额不等的白役。

此外,还有数额不等的挂名衙役。

这三项合起来,同样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数目。

如浙江仁和县和钱塘县,衙役总数均多达1500人以上。

初年的江西省有几千人。

乾隆末年,地方繁剧州县,所用衙役,有多达1000多人的,其中多数是挂名书役。

清后期的山东大县,衙役在1000人以上,小县也数百人。

对白役膨胀的势头,政府也试图整顿,但效果有限。

刘衡在四川巴县做知县时,原有衙役7000人,经过裁革整顿,一年以后剩下的仅有100多人。

但这只是个案,不能从根本上改变衙役膨胀的势头。

衙役如此之多,不但百姓深受其害,官员也经常因失察被降级或革职。

随机文章马嵬坡之变主谋是陈玄礼?唐玄宗痛失杨贵妃竟然他想报复刘弗陵为何早死?汉武大帝刘彻的儿子刘弗陵为何早死?谷歌创始人佩奇布林,曾计划将230亿美元资产捐给马斯克冥王星为什么被除名,冥王星比月球还小不够格(只有八大行星)哥斯拉是好的还是坏的,曾帮人类击败恐怖怪兽拯救地球/亦正亦邪

古时候足球为什么到明清朝就消失了?是什么真相导致的

要说到足球,我国是公认的古代足球的故乡,其历史非常久远。

今天在黄河流域的一些新石器文化遗址中出土的石球,表明那时可能已有了简单的石球游戏。

最迟在时期,齐楚一带就已经出现了被称为“蹋鞠”活动。

“鞠”是里面塞有毛发之类东西的实心皮球。

按照文化学者的观点,“蹋鞠”也称为“蹴鞠”,最初是包含足踢动作的一种游戏。

《》曾载游说时,就曾夸赞齐都临淄的富庶,称其市民“无不吹竽鼓瑟、弹琴击筑、、六博蹋鞠者”。

到了西汉建立时,蹴鞠已经成为一种风靡全国的活动。

的父亲刘太公年轻的时候是沛县丰邑的小百姓,平日里每每与屠贩少年斗鸡、蹴鞠作乐。

刘邦登基做了皇帝后,把刘太公接到长安城享清福。

但是刘太公却闷闷不乐起来,一打听原因,原来是皇宫里没有蹴鞠斗鸡的游戏。

刘邦为表孝心,命人在长安城附近仿照老家丰邑建了一座城池,把家乡父老全都给移民过来陪老父解闷。

这座新城就是唐诗中屡屡出现的“新丰”。

《少年行》云: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

在当时,世人对蹴鞠的痴迷简直到了不要命的程度。

时名医淳于意曾为一位叫项处的官员诊病,临走前叮嘱他不要过于劳累,不然必吐血而死。

项处还是忍不住去蹴鞠了,结果第二天就真的送了命,可见其吸引力之大。

可以说的蹴鞠就是我国古代足球早期的代表,这一点在近年来出土的汉代画像石中也有所反映。

汉代时,蹴鞠鞠不仅是种综合性的娱乐,还被当作军事训练的辅助手段,在军队中推广,因而具有军事体育的性质。

到了唐宋元,蹴鞠得到了全面的普及,这时期不但出现了专业的蹴鞠书籍,还是诞生了足球组织。

专门负责踢球活动的比赛和宣传推广,又称“圆社”,也叫“齐云社”,相当于今天的足球协会。

就因为有一身好球艺,受到当时还是端王的赞赏。

赵佶当了皇帝后,高俅的官也是越做越大,一直做到太尉一职。

宋代的足球已经比较接近现代足球的样式了,由原来的八片皮缝合成一球发展成十二片,要求达到“碎凑十分圆”的程度。

在宋代,蹴鞠主要有用球门的间接比赛和不用球门的白打两种方式。

白打最主要的特点就是球不能堕地,历史课本中的插图《蹴鞠图》就是白打。

到了明清时期,蹴鞠走向没落,并逐渐消失。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据说与的一道诏令有关。

据《客座赘语》记载,洪武二十二年三月,朱元璋下旨云“蹴圆的卸脚”,恰逢龙江卫指挥伏颙与本卫小旗姚晏保犯禁踢球,于是被“卸了右脚,全家发赴云南”。

此举可谓起到了之效,踢个球就被卸脚,谁敢嫌命往枪口上撞? 除了朱元璋,连那位被称木匠皇帝的朱由校也下旨禁止民间蹴鞠,虽然禁止踢球只是皇帝的行为,却极大地打击了民间蹴鞠运动的发展。

到了,朝廷禁绝民间结社,蹴鞠作为一项群体性运动,自然在此之列,很快就绝迹了。

随机文章隋朝颜之推和王通如何统一释道儒三教?朱元璋23天不给他吃饭看到他傻眼:你怎么还活着世界上十大最神秘的木乃伊,外星人木乃伊毁掉你的三观英军发现12个英国不明飞行物,国防部认为是孔明灯250定律是什么意思,每名顾客身后有250亲友可成用户

加入收藏
               

古希腊城邦斯巴达是个什么样的国家?斯巴达式训练到底是什么样的?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