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揭开人类手指脚趾形成之谜

【菜科解读】
“计算机科学之父”、英国数学家阿兰·图灵对数学生物学的贡献同样重大,他于1952年发表了一篇关于自然界花纹是怎样形成的论文,开创了一个全新的数学领域。
论文中提出了一个由两种分子构成的系统,如果分子以恰当方式扩散反应,就会产生斑点或条纹。
他的数学方程显示,在统一的初始条件下,比如均匀分布没有花纹,分子浓度会自发地组织成一种重复性空间花纹。
这一理论逐渐被人们接受,并用来解释一些简单花纹,如斑马条纹、沙丘波纹,但用在胚胎发育中还不太合适,还不能解释一些结构比如手指是怎么形成的。
新研究由ICREA教授詹姆斯·夏普负责,UPF基因组调控中心多细胞系统生物学实验室提供数据。
夏普说,本研究是对他们2012年《科学》杂志上一篇论文的补充,当时他们提出Hox基因和FGF信号能调节一个假设的图灵系统,但图灵所说的分子本身还未发现。
而新研究揭示了在图灵系统发挥作用的信号分子。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7月31日报道,研究人员利用系统生物学方法,结合实验结果和计算机模型反复调整。
他们筛选了多种不同的基因表达,最终发现了两个信号路径具有所需的活动模式:BMPs和WNTs,而且这两个信号路径通过一种非扩散性分子——转录因子Sox9连接。
随后他们逐渐构建了兼容所有数据的数学模型,并能用模型预测抑制两条路径的结果:抑制其中之一或同时抑制,会让手指形状发生怎样的改变。
他们用培养的胚芽组织进行实验,胚胎上也会出现同样的手指形状,证明了他们的计算预测。
本研究的影响远远超过理解手指发育,回答了更广泛的争论:身体中数百万的细胞是怎么自行运动排列,最终形成恰当的三维结构——肾脏、心脏及其他器官的?它还挑战了目前的主流观点,刘易斯·沃尔伯特提出的“位置信息”论,该理论认为细胞知道自己要干什么,因为它们都接受了自己的空间“配合”信息(类似于地图上的经度和纬度)。
新研究论文中强调,在器官形成中,局部自组织机制或许比人们以往认为的更重要得多。
意大利考古发现40万年前古人类已利用大象骨头制作各种工具
最新一项考古研究中,来自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的考古学家 Paola Villa 和她的同事,对意大利一个有大量大象死亡的地点进行挖掘考古,,并发现了这些人工制作的工具。
研究小组发现,大约在 40 万年前,在这个遗址中,人类利用这些大象的尸体创造了一系列前所未有的骨质工具--有些工具是用复杂的方法制作的,这些方法在 10 万年后才会变得普遍。
科罗拉多大学自然古代博物馆副馆长 Villa 表示:“在该时期的其他遗址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骨质工具,但并没有这么多种定义明确的形状”。
该研究将目标锁定在离现代罗马不远的一个名为 Castel di Guido 的遗址。
几十万年以前,这里是被一条短暂的溪流刻出的沟壑所在地,一种有 13 英尺高被称为直牙象(Palaeoloxodon antiquus)的物种会在这里解渴,偶尔也会死亡。
Villa 表示:“在Castel di Guido,人类以标准化的方式折断大象的长骨,并生产标准化的坯件来制作骨质工具。
而这种能力直到很久以后才变得普遍”。
就在 40 万年前,尼安德特人(Homo neanderthalensis)刚刚开始在欧洲出现。
维拉怀疑吉多堡的居民是尼安德特人。
Villa 表示:“大约40万年前,你开始看到习惯性地使用火,这是尼安德特人血统的开始。
这对吉多堡来说是一个非常主要的时期”。
秘鲁一考古遗址上疑似盗贼差点偷走前西班牙裔文物
(图片来源:uux.cn文化部)(神秘的地球uux.cn)据美国生活科学网站(Jennifer Nalewicki):秘鲁一处前西班牙裔考古遗址发生的可疑事件导致调查人员发现了几个世纪前制作的陶瓷器皿。
根据秘鲁文化部的一份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