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今仍未面世的太平天国两大宝藏(中国)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5-02-19 点击数:
简介:太平天国有两个至今未能揭开的藏宝之谜。

一个是天京藏宝之谜,一个是石达开大渡河藏宝之谜。

  轰轰烈烈摧枯拉朽的太平天国曾经盛极一时,但到了后期,却腐化成风日渐衰败

【菜科解读】

太平天国有两个至今未能揭开的藏宝之谜。

一个是天京藏宝之谜,一个是石达开大渡河藏宝之谜。

  轰轰烈烈摧枯拉朽的太平天国曾经盛极一时,但到了后期,却腐化成风日渐衰败,终于自己给自己敲响了丧钟。

这场声势浩大的农民革命不仅没有促进当时中国社会的发展,而是给当时的中国社会带来了更大的破坏和灾难。

分析其失败的主观原因:一是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提不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广大将士参加革命的目的并不明确;定都天京后,领导者贪图享乐,生活极其腐化,特权思想膨胀,勾心斗角,争权夺利,造成人员分裂、政局混乱。

二是战略上的失误。

独师北伐,无后勤保障,犯兵家大忌。

客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联合绞杀太平天国。

清廷有官军,有强大的地主武装,帝国主义有先进的武器,太平天国很难抵挡,其最终的失败在所难免。

  1864年,太平天国的末日终于来临。

首府天京(今南京)陷落后,湘军如洪水猛兽般地进入天京(今南京),烧杀奸淫,肆意抢掠,地毯式洗掠全城达三日之久,可称得上是挖地三尺,捞尽了天国首府里所有的浮财。

  因“历年以来,中外皆传洪逆(清统治者对洪秀全的蔑称)之富,金银如海,百货充盈”,湘军领袖曾国藩与曾国荃弟兄怀疑还有更多财宝窖藏在地下深处。

资料图:太平天国  “克复老巢而全无货财”  湘军攻克南京,曾氏弟兄听凭湘军掠取浮财。

曾国藩奏报同治帝搜查“贼赃”的情况,说除了二方“伪玉玺”和一方“金印”,别无所获。

  且看曾国藩写给朝廷的奏折:  历年以来,中外纷传洪逆之富:金银如海,百货充盈;臣亦尝与曾国荃论及:城破之日,查封贼库,所得财物,多则进奉户部,少则留充军饷,酌济难民。

乃十六日克复后搜杀三日,不遑他顾,伪宫贼馆,

慈禧太后写过一首诗,最后一句流传至今

刚过完的里,想必大家都没有少被家长念叨。

虽然我们都烦不胜烦,但是家长的苦心其实我们都能够理解,不禁想起了那句“可怜天下父母心”。

这句话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只是这句话被提起来时,大概只会说一句“老话说得好”,但其实这句话还真的没有那么老,今天小编就给大家讲讲这句话的由来。

如果说细数中华上下五千年,最耀眼的女性就是武则天的话,纵观中国近代史,不可不提的女性就是了。

作为加速了中国封建帝国灭亡的女性,她的人生经历实在很值得一读。

慈禧出身叶赫那拉家,是的大姓,早在时期就有“灭建州者叶赫”的传说,那时的爱新觉和是劲敌,建立后,叶赫那拉家也出过很多名臣后妃,在清朝相当显赫。

出身显赫的慈禧一进宫就是有封号的贵人,第二年就晋升嫔位,顺利生下帝的长子后更是扶摇直上一路升为懿贵妃。

慈禧之所以能够一路之上,不只是叶赫那拉的力量在背后,她一入宫咸丰帝就封她为兰贵人,这个兰字并不是随意为之,其实咸丰帝最爱玉兰花,一个兰字就能看出咸丰帝对她的喜爱之情,而后为她改的懿字也有美好的意思,可见慈禧其实本身就具备被咸丰帝喜爱的资本。

除此之外,慈禧本人在书法,绘画方面都颇有造诣而且聪明好学,为了取悦咸丰帝自己学习汉语,竟然能够小有所成。

在咸丰帝执政后期,咸丰帝经常让当时已经是懿贵妃的慈禧给自己代笔,到后来甚至允许她发表自己的意见,打破了后宫不能干政的先例。

除此之外,慈禧虽然对儿子毫不手软,但是跟自己女儿的关系非常好,雷厉风行的却会对自己的女儿低头,同样的,她对自己的母亲也十分孝顺。

在古代,后妃进宫后,就是皇家的人,和生养自己的父母也没有民间那么亲切。

最惨的是,一入后宫深似海,后妃想要见要跨过重重障碍,所以经常是此生不复相见。

慈禧当了之后,虽然权力大了,但是也要顾及很多,所以她能够见到自己母亲的机会也不多。

甚至在慈禧母亲七十大寿的时候,慈禧也因为国事不能亲自到场,只好派人送去许多礼物,和自己亲自写的一幅书法“世间爹妈情最真,泪血溶入儿女身。

殚竭心力终为子,可怜天下父母心!”。

自此,可怜天下父母心在人们口口相传中,虽然大多数人都不知道最原本的出处了,但是慈禧对母亲的歉意感恩和慕孺之前却在人们无意中传播开去。

慈禧的政治手段强硬,清王朝虽然因她灭亡,但是也是她为清王朝续命十年。

其实如果她能够接受和当时的男儿一样的教育,结果或未可知。

随机文章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悲催的贝尔格拉诺将军号,惨遭鱼雷偷袭沉没(死323人)外道魔像最后去哪了,斑从带土体内通灵后不知行踪(或变回神树)AGM—129隐身巡航导弹,史上最强的核巡航导弹(造价673万美元)外星人正在向地球发信号,外星人发求救信号被科学家破解

集合众多黑科技的中国四大古船,有些技术至今仍被应用于船舶

西方的大航海时代,推动了,是世界历史上的重要事件。

中国航海的辉煌历史,莫过于下西洋了。

其实,中国古代对航海的贡献不止于此。

古人先后发明了多种船型,其中四大古船,集合了众多黑科技,是水上运输、捕鱼谋生和近海作战的主力船型。

出现最早的是沙船。

公元前525后,吴军攻楚。

双方在长岸(安徽当涂西南)爆发激战,楚军主帅司马子鱼战死,楚军反击,缴获了吴军旗舰“余皇”。

吴见状,事先安排熟悉水性的吴军士兵,潜伏在水中。

晚上,吴军高呼:“余皇。

”潜伏的吴军一呼百应,楚军骚乱,吴军乘势掩杀,楚军大败,吴军重新夺回了“余皇”。

图1 沙船是中国古代用于航海的一种防沙平底木船 “余皇”是春秋时期水军装备的大型战船。

船体宽大,船身有三层船舱,外观似楼,有“楼船”之称,这就是沙船前身。

经过不断的改良,在时,江苏崇明出现了一种平底海船。

沙船大小不同,载重不一,小型的200吨,中型的500吨,大型的1200吨。

时,就有大型沙船的身影。

沙船艏艉方正、底部扁平,甲宽舷低,这一特殊结构,使它具有适航性好、吃水浅、载重量大,安全性高等特点,能在江河湖海广泛应用。

在年间,全国总共有沙船上万艘,仅上海就占总数的一半。

沙船的表现出众,也存在不足之处。

由于船底扁平,造成航速较慢。

经过实践摸索,船工对沙船进行了技术改造,在船艏加装梗水木、船腰增设腰舵、船艉加挂太平篮,实现全风向航行。

在七级大风下,沙船依然平稳行驶。

此外,沙船穿浪能力不足,削弱了它的远洋能力。

元至元十一年(公元1274年)三月,由九百艘沙船组成的艘队,在攻打日本途中遭遇台风袭击,元军损失惨重,这次失利与沙船的很有关系。

图2 福船的模型 清道光二十六年(公元1846年),一艘名为“耆英”的中国帆船,历时两年,从香港出发,经好望角,沿美国东海岸,到达英国,创造了中国帆船远洋航行的最远纪录。

“耆英号”以福建、浙江一带的海船为蓝本设计。

这种海船始于宋元时期,采用单龙骨,下尖上宽,艏艉高翘,以福建制造的质量最好,因此称为“福船”。

福船有两大特点:一是特有的双舵设计,能够在远洋近海操控自如,进退便利。

二是采用水密隔舱技术。

这种技术是将船舱分隔,互相密闭。

这么做一方面便于装御管理,另一方面提高了福船的生存能力。

即使有一两个水密舱进水,只需进行针对性的修补,不会对福船整体造成影响。

图3 《筹海图编》中的福船 郑和下西洋时,宝船是船队的主体,长146米,宽50米,吃水6米,排水量超万吨,船分四层,九桅十二帆,光船锚就重达数千斤,需要二三百人合力,才能航。

宝船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木质帆船,也是一艘超大号的福船。

明嘉靖年间,在《筹海图编》中,描述福船“高大如楼,其底尖,其上阔,其首昂而口。

”正因如此,福船稍加改造后,就能成为一艘战船。

在闽浙沿江组织抗倭船队,福船是这支船队的主体。

战船底层为压舱石,二层居住士兵,三层日常操练,四层装备了各种大小火器,用于对敌作战。

由于身高底尖,适合近战冲击,对敌船造成毁灭性的伤害。

戚继光在《纪效新书》中记载“福船城风下压,如车辗螳螂,斗船力而不斗人力,是以每每取胜。

”正因为福船优势明显,水军的主力以福船为主,威力惊人,战果显著。

图4 临高拖风船,广船的一种 福船特色鲜明,广船同样表现突出。

广船,萌芽于唐宋时期,成熟于元明,因产于广东而得名。

它与福船有很多相似之处,两者大小相当,船型类似,都是以头尖体长,上宽下窄为主要特征,船体结构同样采用了水密隔舱技术。

广船也有自己的“独门秘籍”。

福船的材质以杉木为主,广船采用的是产于东南亚珍贵的阔叶树种铁力木,具有质重坚韧、耐磨损、耐腐蚀、不易变形、抗虫蛀等特点,不过价格是杉木是两倍。

广船的龙骨均是铁力木的。

有了这套坚硬的“骨骼”,广船的适航性和耐用性远高于福船。

图5 明末清初外国人画的珠江口的广船,基本和福船一样 此外,广船还采用了平衡硬式斜桁四角帆和多孔舵。

简单来说,广船桅少帆多,一桅多帆,而且帆宽大于船宽,是当时中国船帆面积最大的船。

而多孔舵则是在舵叶上有棱状孔。

这一小小的改动能使舵叶两侧的水相互联通,减少转舵力矩,操作省力。

“金华兴”是广船的典型代表,是目前中国现存最早、船型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三桅古帆船,始建于清代后期,2004年5月,一支海洋科考队发现了仍在海上捕捞作业的“金华兴”。

它全长28.5米,宽8.2米,主桅杆高23.5米,排水量二百吨,有八个舱房十六个铺位,底板和肋板分别采用了铁力木和香樟木,是不可复制的“活化古”,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可惜在2008年7月7日,“金华兴”在珠海离奇沉没。

十天后,“金华兴”打捞出水,当地政府将对其进行大修后,计划成立古帆船博物馆,让它找到最终的归宿。

图5 巴里绘制的鸟船侧视图与正视图 图6 巴里绘制的鸟船甲板布置图 作为最后一种出现的木帆船,鸟船创造了中国木帆船最后的辉煌。

因航行速度快,如海上飞行的水鸟,故名鸟船。

因船眼上有绿色的眉毛,又称“绿眉毛”。

鸟船诞生于嘉靖年间,最初的船型修长,艏艉尖细,船身低矮,三浆一橹,可容纳三五十人,是浙江沿海常见的小型渔船。

年间,出现了鸟船2.0版。

船身进一步加大,由四浆变成六橹,船艉增加一橹,这样可以做到“有风扬帆,无风摇橹”。

到明末,远洋贸易大都以鸟船2.0plus为主力。

船身长达23米,船尾设橹,取消了两旁的船橹。

鸟船体积的增大,引起了多方的关注。

随着热火器的普及,明朝水军大量装备了鸟船,用于近海作战。

为了适应水战,鸟船分为单层和双层,每艘船装备的大小火炮,少则18门火炮,多则36门火炮。

商人看中的鸟船载重量大、速度快的特点,将其豪华装修,造价是官船的数倍,在船艏二侧设有牙状设置,用来防止海盗登船,在薄弱部位钉着铁钉,“使贼不得近板”。

正因如此,鸟船成为海盗重点关注的对象,明末大海盗刘香将抢劫的鸟船据为已有,改装成载员三百余人、架炮十余门的海盗船。

图7 鸟船,又称绿眉毛,是中国古代海船中的一种船型 清初,盘踞在台湾的集团,成为清廷重点打击对象。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当时,福建总督姚启圣建造和筛选了大量大型鸟船,据汪楫在其《使琉球杂录》中记载:“船长十五丈有奇,阔二丈六尺,桅高十余丈,头桅踰其半„„战台各翼以扶欄列炮十二。

”虽与郑氏集团的三十六门炮的鸟船相比,仍存在差距,不过在东亚已经是十分先进的战船了。

凭借这些战船,最终歼灭了郑氏舰队,郑克塽被迫投降,台湾纳入版图,实现了统一。

战后,鸟船失去了利用价值,纷纷拆解,直到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轰开了尘封的国门,此时,清廷才意识海防的重要性,醒悟之际,为时已晚。

中国古代四大古船,集合了当时最先进的技术,有些技术至今仍然广泛应用于各类船舶。

然而先进的技术受制于落后的观念,不但没有享受技术红利,反而助长了对手的技术进步,这是技术的不幸,也是时代的悲哀,戒之!鉴之! 随机文章全球干尸睡美人,跨越4000年干尸如同女孩死亡率最高的极限洞穴潜水,美国洞穴一年死25人印度神庙的五头蛇惊爆网络,网友PS误导读者(100%假新闻)揭秘2018年星象吓人视频图片,谣传2018年将迎来世界末日1987年新疆和田丧尸事件真相曝光,国外媒体瞎炒作污蔑(制造谣言)

加入收藏
Tag: 未解之谜的中国神秘事件
               

至今仍未面世的太平天国两大宝藏(中国)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