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古时候大侠吃完饭不算账,放下银子就走?

【菜科解读】
在醉心于江湖血海风林之外,小编还发现了关于武侠的三个疑问,或者叫BUG,相信很多朋友都有此疑惑,那便是:一,大侠们不上班哪里来的钱潇洒快活?二,大侠们到饭馆点菜,为什么每次都是二斤牛肉一壶酒?三,大侠吃完饭为什么扔下银子就走,也不算账也不找零? 可能很多人以前没发现,经我这么一提醒倒是恍然一愣,是啊,为什么啊?当然这其中不乏虚拟虚造的成分,人家作者就是这么设定的,就像第一和第二个问题一样,不点破也没什么不对。
但是第三个问题却不一样,因为这涉及到了历史知识,关于古代货币的内容,小编专门解此题罢。
当然,前两个疑问小编还是都粗略概述一下。
其一,侠客们哪里来的钱呢? 这很容易解答,因为有技术就有饭吃,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
武功也是一门技术,有了高强的武艺去哪儿都能象征地收点保护费,再不济也能打家劫舍搞点钱财。
况且能够多年习武之人,家境必定殷实,很可能就是富二代公子哥,当然不愁没钱花了。
其二,二斤牛肉一壶酒什么梗? 大侠每每到达一个饭馆点菜时,无一例外地都会说:"小二,来两斤牛肉,一壶上好的白酒,快一些!"牛肉和酒仿佛成了古代侠客们的标配。
这样的设定是为什么呢? 以我之见,认为这是为反应古代侠客不羁性格所做的的完美铺垫。
因为古代是以农业为主,牛作为耕地必备,官府是不允许百姓私自宰牛的,所以侠客们每次都点肥牛,那不就是和官府对着干吗? 其三,扔下银子就走,这么有钱的吗? 这里问题就大了,因为用银子来付饭钱这个事,在平民百姓看来从来就没有过!为何?我们就拿最近的来举例子。
清朝白银一两能换取铜钱一千文左右,即一千个。
而清朝普通人的月俸能有二两就算可以的了,这还是有编制的人的月饷,农民从土地里得到了就更少了。
照此估算,四口之家每月的生活费应不超过二两,一年的开销也就20两银子。
平时出门没有人会携带白银大钞上街的,都是带着铜钱买卖,而就算你带着一两白银去买东西,可能小贩们也找不开或者懒得找了。
所以很多地方都存在切割白银的官方场所,目的就是将整块大银子分为碎银,便于使用。
回到古代侠客身上,他们酒足饭饱后,在桌子上放上一块整银就离开的行为,实在是有钱任性的土豪之举!一块整银最起码也得二两,除非是吃了满汉全席,否则吃一顿饭哪会花得了那么多钱呢! 所以面对这样任性的顾客,店家笑还来不及,肯定不会去阻拦了。
小编不禁也笑出了声,因为以前只知道大侠们武功盖世,没想到个个都是愣头青,没正儿八经过过日子,不知道一顿饭该付多少钱呀! 随机文章冯谖大战诸葛亮英国前卫级核潜艇撞法国潜艇,英国潜艇被撞瘫痪古埃及女木乃伊现精美文身,30处文身演绎别样魅力(地位尊贵)美国惊爆3000年木乃伊怀孕,小报纸编出的眼球故事(谣言终结)秦始皇陵是谁设计的,大秦丞相李斯/80万人建造40年完工
战国初期,魏国为什么错失了一统天下的机会
战国250余年历史中,魏国是最先强盛而称雄的国家,公元前公元334年和在徐州会盟,互相承认对方为王,史称“徐州相王”。
不过,在战国中期,魏国“东败于齐,西丧秦地七百余里,南辱于楚”,开始衰落。
公元前225年,魏国被秦国所灭,而对于后者来说,也在公元前221年剪灭六国,完成了一统天下的大业。
值得注意的是,在战国初期,魏国在综合实力力压其他六国。
那么,问题来了,中第一个称霸的魏国,为何没能一统天下呢? 一 首先,战国初期,魏文侯任用李悝、吴起、乐羊、西门豹、子夏、翟璜、魏成等人,富国强兵,抑制赵国,灭掉中山,连败秦、齐、楚诸国,开拓大片疆土,使魏国一跃为中原的霸主。
在魏国在战国初期称霸的时候,秦国、、、赵国、、这六国都没有崛起,比如秦国还没有进行变法,赵国没有开展,齐国也需要在代齐后稳定内部。
所以,此时的魏国,是完全有机会消灭六国的。
不过,魏国却错失了一统天下的机会。
对此,在笔者看来,第一个原因就是战国初期大一统的思想还没有深入人心。
二 在战国初期,周天子所在的东周王室虽然已经衰落,但是,分封制、宗法制等还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比如魏赵韩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都需要得到周王室名义上的认可。
也即只有得到周天子的册封后,魏国、韩国、赵国才能成为正式的诸侯国。
在此基础上,因为分封制的影响,大一统的思想自然没有深入人心,对于魏文侯、、魏惠文王等魏国君主,主要是希望像春秋时期的晋国和楚国一样称霸天下,而不是消灭六国。
而到了战国末期,大一统的思想则逐渐深入人心。
三 在战国末期,韩非子是法家学说的集大成者,其关于法家学说的著作,为建立大一统的封建王朝奠定了理论基础。
而对于战国七雄的百姓来说,在经历了长期的战争后,也希望早点结束,这自然也是大一统思想深入人心的重要体现。
在此基础上,秦始皇奋六世之余烈,剪灭六国,建立。
与此相对应的是,在战国初期,缺乏理论指引的魏国,除了消灭之外,对战国七雄中的其他六国主要是以削弱为主,比如夺取秦国的河西之地,和赵国、韩国、楚国、齐国等诸侯国的交手,主要是希望威慑对方,以此稳固自己的霸主之位。
四 最后,战国初期,魏国之所以错失了一统天下的机会,和自己的地理位置存在一定的关系。
在战国七雄中,魏国和韩国一样,都处在。
在此基础上,韩国成为战国七雄中最弱小的一个诸侯国,并且第一个被秦国消灭。
至于魏国,虽然通过率先展开李悝变法而强盛起来,但是,四战之地的地理位置,也导致魏国不得不分兵对付周边的秦国、齐国、楚国等大国。
换而言之,魏国能够在战国初期率先称霸,已经是非常难得的成就了。
而受困于地理位置上的缺陷,魏国的衰落可谓在所难免。
而拥有关中地区,尤其是的秦国,其崛起和强大,乃至于由秦始皇来一统天下,无疑和相对有利的地理位置存在一定的关系。
随机文章唐朝贯休法师简介二战期间,“猪队友”意大利的几次坑队友行动宋高宗赵构的生平简介探寻南极血瀑布之谜,将会更加大出血的血瀑布(是卤水)蒙娜丽莎十大恐怖之处,背后竟有外星人(蒙娜丽莎的微笑最恐怖)
伊拉克战争期间美军伤亡人数多少 为什么说没有美国重蹈覆辙
这是继十多年前的海湾战争后,美军又一次取得的大规模压倒性军事胜利。
然而,萨达姆政权的垮台并未带来和平,对美军来说,噩梦刚刚开始。
美军占领伊拉克,点燃了一个随时随地都会爆炸的火药库,遍及伊拉克全境的各种派别势力的叛乱内战此起彼伏、愈演愈烈,美军成为他们的主要目标之一。
近九年的伊拉克战争中,美军死亡近4500千人,超过32,000人受伤,因各种暴力行为而死的伊拉克平民高达60多万。
伊拉克战争 从战争开始到叛乱高潮的2007年年初,可以说美军陷入了另一场「越南战争」。
美国根本无法按计划撤军,继续增兵也只能加剧叛乱和内战,并导致更多美军和伊拉克平民伤亡。
美军为什么在伊拉克泥足深陷?还是要从半个世纪前的越战说起。
为什么打不赢越战? 越战美军失败的原因有很多,比如白宫和五角大楼败招不断、糟糕的军队人事政策、强烈的反战情绪等。
越南战争 但从纯战争角度看,很长一段时期美国陆军对越战的理解是完全错误的。
美军面对的不是二战那样的总体战,也不是与正规军作战的朝鲜战争。
越战在本质上是一场严重受限的非常规战争,按照美军现在的定义,越战就是一场平叛战争。
平叛战争要想取胜,很关键的一点,是获取所在国人民的理解和支持。
二战以来,美军习惯凭借强大的火力打击摧毁敌人,然而越战是在民众周围展开的,游击队员和平民经常难分彼此。
路径依赖加上对战争的错误认知,美军在越南肆无忌惮地使用火力。
一个经典的例子,1名越南狙击手盯上4名美军后,陆军动用了3次近空支援,数次直升机火箭弹和超过1千发炮弹来解救他们。
美军的一个师长威廉•德普伊说道:「在越南,更多炸弹就是战争的终极答案。
」持有类似看法的指挥官还有很多。
美军对越南的轰炸 在越南美军一共投下了800万吨炸弹,一场局部战争的投弹量就超过了二战投弹量的总和。
不分军民的狂轰滥炸带来惊人的平民死亡(62万-200万之间)。
此外,美军还制造了针对平民的美莱村大屠杀等惨案。
所以,越南人民仇视美军,同情和支持游击队,故而越共游击队屡遭沉重打击,却总有源源不断的新生力量加入。
越战变成了一场美军看不到尽头的消耗战。
法国在越南、英国在马来西亚都有对付游击战的经验教训。
可惜,当时很多美军高级将领包括驻越美军司令威斯特摩兰「傲慢、缺乏想象力,道德和知识上十分有限」,根本就没理解平叛战争,也不想借鉴英法的经验。
驻越美军司令威斯特摩兰 越战后期,艾布拉姆斯将军上任后,采取了正确的平叛战略战术。
但美国人民早已厌倦越战,反战运动一浪高过一浪,当选总统后决定撤军。
由于伤亡惨烈、失败的人事政策等诸多原因,越战后期美军士气和纪律异常糟糕。
1971年12月离开越南的陆军士兵中,超过一半吸食过海洛因、鸦片和大麻。
1969-1971年,有800起士兵手榴弹袭击军官的案例。
臭名昭著的亚美利加师在一年内发生了5千多例军事法庭审判。
越战美军 越战结束后美国又开始大裁军,大批服役多年的军官和士官退役,导致人员素质更差,美国陆军坠入谷底。
锐意改革陆军重振,但越战教训仍被忽略 70年代主导美国陆军改革中最重要的一位就是前面提到的德普伊将军。
德普伊是一名参加了二战的老兵,正规作战的战术天才,在军中颇有威望。
在他看来,越战失败的原因之一是缺乏有效的战术训练。
德普伊将军 1973年,德普伊担任新成立的陆军训练与条令司令部的司令。
这是陆军首次将训练、条令和战术研究结合在一起,对陆军未来如何作战至关重要。
恰在此时,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德普伊有了一个好机会观察现代战争。
交战的双方分别是用美国武器的以色列军队、用苏联武器装备的叙利亚、埃及军队。
冷战开始后,美军就一直以苏联为最主要敌人,因此这场战争无疑是未来美国(北约)与苏联(华约)之间大规模战争的预演。
美军从战争中总结出了如下特点:力量均衡的多兵种合成部队,新式杀伤性武器的应用,训练对于战场获胜至关重要,大规模电子战等。
第四次中东战争,以军被击毁的坦克 此后,美国军队的改革大致按着上面几个方向推进。
德普伊将军最大的贡献就是强调严格的战术训练以保证军队能达到现代战争的要求。
看到这里,读者可能会问,这些和越战以及伊拉克战争有什么关系? 关键就在这里。
德普伊与斯塔里、戈尔曼等将领推动的改革,重新建立起陆军的自信,为美军应对大规模、高科技的常规战争打下良好基础,但他们似乎都彻底忘记了越南战争。
上述改革并未吸取越战的教训,除了提高训练水平外。
就连越战后期采取了成功平叛策略的艾布拉姆斯将军,也于1973年宣称「陆军将永远不再参与因镇压叛乱而引起的战争」。
同年,美国陆军军事学院取消了为期5周的「非常规战争」必修课。
艾布拉姆斯将军 另一个要害的问题是,德普伊将军过于强调战术训练,忽视了对高级指挥官创新思考和战略思维的培养。
德普伊改革的影响下,美国陆军造就出一批批战术素养优秀的军官。
他们担任营、旅级指挥官绰绰有余,但对更高级别的职务心有余而力不足。
这在90年代初的海湾战争中已初露端倪,但战争迅速结束掩盖了美军将领的内在缺陷。
非主流观念在军中遭打压 德普伊主导陆军之时,与他观点相左且比较有名的是约翰·库什曼。
越战时期,库什曼就采用过经典的平叛理论,效果颇佳。
他曾两次向美军司令威斯特摩兰推荐该理论,但后者「毫无反应,没有任何问题、探讨和好奇心」。
库什曼将军 70年代中期,库什曼担任陆军指挥与参谋学院(隶属于训练与条令司令部)院长,提出了自己对战争和军队的认识,严重地挑战了德普伊的权威。
简言之,德普伊教军官成为专业的战斗指挥官,库什曼激发军官主动深入地思考战争,丰富对军人职业的理解,为赢得复杂、战略性的长期胜利做好知识和心理上的准备。
从积极的角度看,两位将军的主张互为补充。
德普伊的训练较适合中低层军官,库什曼的方法论对准将以上的军官更有助益。
德普伊大权在握,不能接受异议。
德普伊和库什曼的观念冲突难以调和,后者被调往海外任职。
德普伊简单有效却容易僵化的理念主导了一个时代,陆军指挥与参谋学院是这个黑暗时代的一盏明灯。
库什曼离开后,这盏灯并未熄灭。
1983年,该学院成立了一个高级军事研究项目,旨在教授陆军精英军官跳出战术思考的窠臼,让他们从全局理解战争,学会适应和创新。
美国陆军指挥与参谋学院 项目的首批教官都拥有美国一流大学的硕士学位。
但项目主管清醒地认识到,在注重体魄和实践的军队里,知识分子的做派不能赢得尊敬。
因此教官们必须展示出自己的指挥能力,学员毕业后进入军队绝不要谈论和,而应强化身体训练,在战车停车场沾满油污,与士兵。
这个项目后来升格为高级军事研究学院,确实培养出了一批的优秀军官。
到2010年,学院有69名毕业生成为陆军将军,然而这个数量远不足以改变陆军高层的实质。
海湾战争中,有82名毕业生参加了进攻战斗,但随后的工作中却没有一人入选。
伊拉克战争中,对学院毕业生的使用率更低,而且他们制定的占领伊拉克计划也基本被放弃。
海湾战争美军 80年代,陆军请领导力方面的心理专家对新晋准将进行评估。
结果显示这些将军勤奋敬业,但在「灵活性评估上,也就是对问题作出创新性回答」,得分较低。
用退役陆军上校劳埃德·马修斯的话来说,这就是一支「适应能力差的高级军官队伍」。
冷战结束尤其进入新世纪后,美国的主要威胁从苏联变为一系列的区域性危机和恐怖袭击。
美军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错综复杂的地缘政治环境、异质的文化和信仰、信息的严重缺乏、不明确的打击目标等等。
1989年倒塌是冷战结束的一个标志 德普伊体系培养出来的将军能打赢一场战役,却不知道如何赢得或者结束一场非常规战争。
在美国最需要可以灵活应对复杂新局势的高级指挥官之时,陆军却只有能机械执行常规战术的「战争机器」。
伊拉克战争:美军再度迷失 驻伊美军前三任司令弗兰克斯、桑切斯和凯西,可以说是德普西改革以来陆军将领的代表。
他们喜欢打常规战争、参与战术策划,但也都头脑僵化,对于稳定伊拉克局势、平息叛乱毫无头绪,很多措施甚至适得其反。
伊战爆发前,弗兰克斯是2001年开始的阿富汗战争的美军司令。
在他的一次演讲上,有人问他:「阿富汗战争的目的是什么?」 他竟然从战术角度剖析这场战争,讨论美军如何克服洞穴恐惧症!「这是一个中士能给出的最佳答案,绝不该是将军的回答」。
弗兰克斯将军 美军对阿富汗战争的一份回顾报告,就指出弗兰克斯缺乏战争指挥能力、忽视制定长远目标。
这样一个不称职的将军居然被任命指挥伊战。
弗兰克斯有句名言——「我负责作战进攻,你们(白宫和五角大楼)负责给我扫尾」。
笔者不是说美国政府高层对伊战乱局没有重大责任,但驻伊司令、四星上将如此狭隘地理解战争,恰恰暴露出陆军注重战术培养带来的严重认知局限。
接替弗兰克斯的桑切斯更加无能。
当时,巴格达、巴士拉等许多城市袭击频仍,陷入全面混乱。
桑切斯喜欢微观管理,在战术和细节上指责下属,却不能提供战略方向,他手下的美军只好各自为战。
每个师对威胁有自己的评估方式,有自己的作战准则,这令辗转各地的军事观察员震惊不已,美军看上去像是在打几场彼此独立的战争。
桑切斯将军 伊拉克西部和北部的几支美军采用了强硬粗暴的措施,其中第4步兵师将数千名达到从军年龄的男性像罪犯一样关起来,以免他们参加叛乱。
这根本是火上浇油,不但令伊拉克平民敌视美军,而且真正的叛乱者和恐怖分子趁机混入监狱展开了有效的招募和培训。
非法拘捕在桑切斯任期内扩大化了,最终有1万多伊拉克平民被捕,按照美国情报专家的估计,超过85%的人不具有情报价值。
被临时拘捕的伊拉克平民 桑切斯领导无能、纵容粗暴乃至非法行为,陆军军纪恶化就不可避免了。
2004年,美军虐待伊拉克战俘事件浮出水面,全世界震惊,伊拉克局面随之更加失控。
桑切斯最终因为这个丑闻提前退役。
可笑的是,桑切斯在回忆录中,竟然因布什政府没晋升他为四星上将而。
2004年中期,乔治·凯西成为新任驻伊美军司令。
他比前两任明智些,也试图做得更好。
凯西对驻伊美军军官的调查表明,只有20%的军官知道如何指挥平叛行动。
可惜,凯西采取的一些措施起到了反作用。
平叛理论的一个重点是,军队要驻扎于贴近民众的小型前哨基地,可以了解民众并防止他们被叛乱分子控制。
凯西为了减少伤亡,将部队转移到大型基地中。
凯西将军 凯西任期内,美军针对平民的暴行比桑切斯时期更甚,这可能是叛乱更肆虐猖獗的原因。
2004年,叛军攻击美军26,496次,2005年则高达34,131次。
到2006年夏天时,巴格达的逊尼派已遭种族清洗,叛军每周会引爆1千枚路边炸弹,有两百万人逃离了伊拉克,伊拉克战争演变成了另一个越战泥潭。
被路边炸弹炸毁的悍马 「圈外人」彼得雷乌斯力挽狂澜 第四任驻伊美军司令彼得雷乌斯拥有普林斯顿大学的博士学位,在军中很扎眼,被陆军将领视为圈外人。
他能得到任命,缘于陆军之外的美国政府顾问的大力推荐。
彼得雷乌斯是越战专家,深入研究过(反)游击战。
2006年他主持编写了美军的《平叛》作战手册。
伊战内乱早期,彼得雷乌斯就曾指挥第101空降师,成功地缓解了伊拉克北部一省的局势。
彼得雷乌斯将军 彼得雷乌斯上任后,立刻招揽了一批理念相近的、陆军体系之外的军官。
他们改变了之前的做法,将军队调出大型基地,组建了几十个前哨巡逻基地,很多士兵甚至与当地民众一起生活。
彼得雷乌斯将「保护伊拉克民众」列为美军的首要任务,此前,历任司令都急于向伊拉克政府「移交防务」,但很明显,脆弱的伊拉克政府军,于战乱火海中,不能提供安全保障。
增兵伊拉克也是彼得雷乌斯成功的一个举措,要想保护叛乱中的民众,必须有足够兵力,而且衡量成功的标准不再是美军的而是伊拉克平民的伤亡数目。
受伤的伊拉克平民 彼得雷乌斯最冒险的手段是直接出钱贿赂叛军,让他们加入伊拉克政府军和警察队伍中,最终有10万名叛乱者改换阵营。
这一有效却也争议很大的措施,彼得雷乌斯先斩后奏,未向布什总统提前请求许可。
在安全巡逻、与部分叛军和解,打击反美武装之外,彼得雷乌斯还率领美军广泛地参与到伊拉克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的活动中。
种种努力之下,伊拉克局面迅速好转。
到2008年,首都巴格达和全国平民死亡人数都大幅下降,而美军摧毁了更多的叛乱分子及其据点。
伊拉克叛乱分子 奥巴马上台后,美军终于逐渐成功体面地撤出了伊拉克。
伊拉克战争没有彻底沦为美军的另一场越战,彼得雷乌斯居功至伟。
然而「战争永远是赌博,是未知的冒险」,对它的探索和实践永无止境。
伊拉克战争中力挽狂澜的彼得雷乌斯,却没能解决美军在阿富汗的困境。
时至今日,阿富汗依然是一座「帝国的坟墓」。
随机文章宛如雕像的欧洲沼泽木乃伊,相貌清晰内脏都还在恐龙时代后是什么时代,哺乳动物时代的来临/人类祖先的开始葫芦娃七兄弟各自有什么能力,法天象地/喷火吐水个个令人羡慕不已37.5亿年后恐仙女座星系撞银河系,哈佛教授正研究计算机图像现代人工智能为什么会火,大数据加物联网成为人工智能火爆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