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慕大三角观点综述简介 为什么会这么多假说

第二类观点:这是自然原因造
【菜科解读】
第二类观点:这是自然原因造成的,如地磁异常(磁场引发)、洋底空洞,甚至还有人提出泡沫说、晴空湍流说、水桥说、黑洞说等等看法,用一些奇异自然现象来解释百慕大三角。
漩涡说 有些科学家认为,船舶通过百慕大三角海区时之所以会突然失踪,这可能是由于这个海区存在着某种威力无比的神奇的漩涡。
百慕大三角海区正是令人惊异而又著名的马尾藻海的所在,在水动力上,马尾藻海是热能聚存的场所。
这个海周围的海流复杂,它的边界不是陆地,而是由大西洋的几个洋流(墨西哥湾流、加那利寒流和北赤道暖流)结合的逆时针环流构成。
美国有一位研究漩涡的学者认为,漩涡旋转的方向与地球自转有关系,北半球的漩涡方向是逆时针方向。
墨西哥湾暖流经佛罗里达海峡,在百慕大三角海区汇合了几股流向不同的小股海流,形成巨大海流,对船舶航行是一种极不利因素。
据说,25米的大海浪就能把大型的船舶折为两截,能吞噬猝不及防的船只。
但是,一些国家的气象学家却反驳:“不会发生那样像妖魔似的大海浪,更不可能把一艘成千吨甚至几万吨的大船打到海底而不遗任何痕迹。
除非是某种神秘而强有力的东西把它们拖到海底。
” 有些学者认为,百慕大三角海区可能存在着两股或更多股反向奔流的水流,形成了界面水质密度不同的现象,这就是所谓“内在波涛”,在潮汐返流的过程中,使海水产生了漩涡震流,表现为一种大尺度垂直挠动的涡漩。
有些学者认为,在从波多黎各吹来的强大北风和海洋深处汹涌波涛的作用下,有时可能发生高达数千米的“内在瀑布”和逐渐下降的巨大水流,这种“内在瀑布”在海面上几乎是不现形迹的,因此,人们从海洋的外表无法看到这种“内在瀑布”。
但在一定的条件下,质量巨大的液体在下降时会达到极高的速度,有时旋转速度可达到0.5米/秒,这样就会形成直径150~200千米、深500米的巨大漩涡。
这种漩涡足可以使巨型船舰葬身海底。
其次,大安的列斯群岛常遭可怕的飓风袭击,这些飓风就是从百慕大三角海区方向袭来的。
飓风掀起巨浪,常会形成十多米高的水墙,这里有时还可遇到海龙卷,甚至能把海水吸到几百米或几千米的高空。
如果航行于百慕大三角区的船舰和飞机,遇上这些可怕的奇异现象,那就逃脱不了的命运。
据1984年5月6日《澳门日报》发表的文章报道,国外有一位研究漩涡的学者认为,一个中尺度的漩涡,等于是一个凹面镜,太阳光照射在漩涡(凹面镜)中,聚光焦点就能产生很高的温度。
他做了一次试验,把一种强光以60°~75°的入射角,入射到模拟的漩涡中,结果使这个漩涡(它如同一个凹面镜)的聚光焦点能点燃一张薄纸片。
他根据这次试验的结果,从而断言:百慕大三角海区有许许多多的巨大漩涡,就是许许多多的巨大“凹面镜”。
太阳光的入射角在60°~75°。
时,照射在一个直径1千米的漩涡中,则聚光焦点的直径就有一米左右,温度可达几万度。
这么高的温度足可以使飞机、船舰顷刻间熔化或爆炸。
漩涡的直径越大,其聚光焦点的温度也就越高。
夜晚,没有太阳光,漩涡虽然无法聚光,但由于巨大漩涡的旋转速度极快,必然引起电磁场扰动,进而引起磁罗盘和其他的航海仪表失常,使飞机、船舰失控而葬身海底。
1992年,由美国、前苏联和法国科学家组成的调查《百慕大神秘三角》之谜的小组,利用在太空运行的人造卫星进行侦察。
根据激光扫描的照片发现,在这个三角地区有一个威力无穷的巨型湍流漩涡。
领导这个调查小组的首席科学家阿科尔博士表示,这个巨型漩涡出现时只不过3秒钟,但其威力无穷。
它的吸引力之强,比地球上任何飓风、大地震或火山爆发的威力都强得多,与月球影响地球潮汐的万有引力相比也毫不逊色,它可以影响月球上的天气。
这个巨大的漩涡出现时,飘忽不定,难以测摸,要在大西洋寻找到它,如同。
当突如其来的巨大漩涡出现时,所向披靡,海上的舰船,九霄云空的飞机,都将被卷入海底,造成机、船失踪。
这一发现,为漩涡说提供了现实依据。
海穴说 有些学者认为,远古时代,在大陆漂移过程中,经历过千百万年之久,百慕大三角区的海底地壳上形成了一些陷坑或空穴,到近代,此处地壳运动仍然频繁,大安的列斯群岛常发生地震。
当发生地震时,这种空穴的顶部可能会坍塌,凹下去,就像海底“张开大口”似的。
海水就急剧地涌人张开的大口里。
如果船舰有时遇到这种情况,也就随之被吞没。
因此,在海面上不会留下船舰的残片、油渍、船员尸体及其他任何痕迹,任何东西也逃脱不了被卷入海底大口深渊的厄运。
但不少学者对上述推测持怀疑态度。
因为据地震站网的观测证明,百慕大三角海区的地壳没有发生过“张开大口”或足可以使海面船舰被吞没的剧烈活动。
20世纪70年代,美苏两国的科学家曾联合考察过百慕大三角海区的洋流结构,获得了许多过去科学家们不知道的新鲜资料,但并没有发现海底“张开大口”如此惊人的现象。
水桥说 有些学者提出了一个独特而新奇的看法:百慕大三角海区与东太平洋圣大杜岛虽然相距很远,但两者之间却有一条海下“水桥”。
这一看法始自一次偶然发现。
有一次,来自东太平洋圣大杜岛的一位友人,告诉瑞典学者斯文·阿隆森一个奇怪的消息:在圣大杜岛的沿海有时看到一些不明来历的破船残片。
岛上所有的居民都感到十分惊奇:当地海域并没有发生沉船事件,为什么会突然从海水里涌出这些破船残片,它们究竟是从哪里来,居民都觉得神秘莫测。
阿隆森对这个奇怪的消息颇重视,经他再三调查和核实,证明了圣大杜岛沿海突然浮涌上来的破船残片,正是过去在百慕大三角海区已经神秘消失的船舰遗体。
阿隆森地对百慕大“魔鬼三角区”之谜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广泛地收集了大量资料,并详细考察了百慕大群岛和圣大杜岛之间的海底地质结构和复杂的水文气象情况,从而提出了独特而新奇的见解:在百慕大三角海区与东太平洋圣大杜岛之间确实存在着一条天然的海下“水桥”,“水桥”的磁场强度极大,迥异于其邻近海面,且变幻无常,从而有时形成一股威力无比的吸引力,倘若船舰偶然遇到这种奇异的吸引力,船舰上的导航罗盘等仪器就会失灵,从而导致船舰失事沉没。
海下“水桥”好像一条输油管一样,沉船沿着“水桥”从这头流到那头,即从百慕大三角海区流到东太平洋圣大杜岛海区。
阿隆森把他这一独特的见解报告给了美国哈里斯堡地质研究所,该所的乔纳森·史密斯教授肯定了这一发现的重大价值和可靠性,认为阿隆森的独特见解为今后进一步深入探究百慕大三角海区之谜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和可信的途径。
阿隆森的新奇发现和独特见解,轰动了全世界,引起了各国科学家的广泛注意和议论。
为了证明百慕大三角海区与东太平洋圣大杜岛海区之间确实存在着一条漫长的海下“水桥”,阿隆森进行了试验。
他先是精确地测定了地球的磁场,然后再在一个小型水池里进行水流跟踪磁场的试验。
1980年1月,他用一部电子计算机和5万公升鲜红的水,给来自世界各地的地质学家表演了他的试验。
联合国的一位官员认为,阿隆森的试验对于进一步深入探索百慕大三角海区之谜,很有参考和迪作用,因为阿隆森的试验首次证明了:在百慕大三角海区神秘消失了的船舰残骸,很可能是沿着海下“水桥”,穿过美洲大陆,来到东南太平洋的洋底,又在圣大杜岛海面浮现出来。
许多学者对阿隆森的新奇发现和独特见解持怀疑和否定态度。
甚至认为上述种种假想是“根本无法实现的神话”。
他们反问道:真的存在有一条能沟通大西洋与太平洋、能穿过美洲大陆的海下“水桥”吗,海下“水桥”真有如此神奇的威力吗,这是目前无法证实的大谜,只能是一种假说或猜测而已。
次声说 有些科学家认为,百慕大“魔鬼三角区”的“魔鬼”是一种强烈的次声波,它具有极大的破坏力,这是造成飞机和轮船毁灭、乘员死亡的主要原因。
早在20世纪30年代,苏联地球物理学家B.B.舒列金就发现了由海浪产生的次声波。
后来许多科学家还发现:火山爆发、地震、激光、打雷、飞机飞行、风暴等等,也都能产生次声波。
在酝酿着暴风雨的地区,在暴风雨即将来临之前,会发出次声波震荡。
这种震荡是在空气流受到浪峰的拍击时产生的,它们在空气中以高达330米/秒的速度传播,而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则更快,达到1650米/秒。
次声波是人耳听不到的一种声音,但它们的破坏力却大得令人惊奇。
当次声波的振荡频率为6赫左右时,能使人产生疲劳感,随后又从焦躁不安发展为本能的恐惧。
当频率为7赫时,能使心脏和神经系统陷入瘫痪状态。
强烈的次声波能使人由痛苦到死亡,能使船体破裂、飞机解体。
1970年,一架美国飞机飞越百慕大三角区,竞从荧光屏上消失了10分钟,飞机着陆后,所有机上钟表都比地面上慢了10分钟。
1977年2月,一位探险家和他的四个伙伴,乘一架水上飞机进入百慕大三角区探险,在那里逗留了数天,有一天晚上,吃晚饭时,他们发现了一种奇怪的现象:他们吃饭使用的叉子突然弯曲了,同时水上飞机上的十几把钥匙都变了形,甚至罗盘上的指针也偏离了40°。
有些学者猜测:之所以会出现上述奇怪现象,可能是由于遇到了一种弱的或中等的次声波振荡。
有些学者不同意上述看法。
他们认为,只有高强次声波对动物和人体的器官才能发生影响,但那是在密闭的腔体中进行的试验所观察到的现象。
在自然界中很难产生高强次声波。
也有科学家设想制造次声波武器,但只不过是设想,不应把想象当作现实。
黑洞说 黑洞之说,即一些具有强大吸引力的天体曾坠落在百慕大海区,它们已经变成体积极小但密度极大的物体,任何物质包括光线,只要在它旁边都会被吸进去。
但它却不释放任何物质,所以人们无法发现它。
它犹如一个黑洞,船和飞机受其影响,来不及求救就被吸入海中。
这个观点是由美国学者韦勒提出的。
他认为在百慕大海区有一颗1500年前坠落的陨星,这颗高密度的陨星使百慕大地区成了一个巨大的黑洞,船只和飞机一旦靠近,就被吸人其中,再也摆脱不了。
而且离百慕大不远的墨西哥半岛上的伯利兹也曾经飞落过一颗陨石。
这颗陨石摧毁了地球上的万物生灵,其尘埃在地球上空弥漫十年之久。
百慕大是否也受到了它的影响,人们不得而知。
那些在百慕大地区消失得不留痕迹的船只、飞机,的确很像黑洞现象引起的结果,但是黑洞却难以解释为什么只有飞机和船只在刹那间消失得无影无踪。
可燃冰说 “可燃冰”又称天然气水合物,是由水和甲烷在高压、低温条件下混合而成的一种固态物质,外貌极像冰雪或固体酒精,遇火即可燃烧。
英国地质学家,利兹大学的克雷奈尔教授提出了新观点,他认为:造成百慕大海域经常出现沉船或坠机事件的元凶是海底可燃冰产生的巨大沼气泡。
当海底发生猛烈的地震活动时,被埋在地下的块状可燃冰晶体被翻了出来,由于可燃冰的主要成份是甲烷,会因外界压力减轻迅速汽化。
大量的气泡上升到水面,使海水密度降低,失去原来所具有的浮力。
恰逢此时经过这里的船只,就会像石头一样沉入海底。
如果此时正好有飞机经过,当甲烷气体遇到灼热的飞机发动机,会立即燃烧爆炸。
美国一个实验室曾做了一个模拟实验:从一个小泳池底部向上吹大量空气,形成的气泡充满水池,让一位水性很好的游泳运动员跳入水池,这时他的身体会像秤砣一样直向下沉,因为充满空气的水已失去浮力。
这就说明了为什么许多轮船在百慕大三角区会突然沉入海底而消失。
到目前为止,这种推测算是最有说服力的科学说法,而且科学家还在百慕大海域找到了可燃冰的样品。
高压油气说 这种说法是加拿大的唐纳德·戴维森提出来的。
他认为,百慕大海区的海底蕴藏着丰富的天然气,由于受到外界环境变化的影响,这一海区的天然气被大量释放出来,使得这里的空气含氧量大大减少,从而让飞机的发动机因缺氧而熄灭。
而从机尾排气管排出的灼热废气,又引燃了这一海区不断喷涌出来的天然气,从而将坠落的飞机焚烧得。
晴空湍流说 在万里晴空中,有时也会像平静的海面下藏有汹涌的暗流一样,偶尔会出现强烈的扰动气流,使飞机产生剧烈颠簸,航空气象专家称这种来无影去无踪的气流为晴空湍流。
它被称为飞机的“隐形杀手”。
航行的飞机碰上它便会发生剧烈颠簸,有时它还会产生次声,将飞机撕得粉碎。
有人认为,百慕大地区的飞机失踪之谜,便是因为晴空湍流。
天然激光说 有些科学家提出了天然激光的假说。
他们认为,太阳、大气层的上层、空气流、海洋面会自行构成激光发生器的全部元件。
太阳是波的发生源,大气层的上层及平静的海洋面是光波的发射器,移动着的空气流是特殊的活性介质。
在某种特定的条件下,有时它们会自行形成一股极强烈的天然激光。
如果飞机和船舰偶然遇到这股天然激光,就会立即就地气化,化为乌有,不会留下任何痕迹。
因此,遇难的飞机船只的任何油渍、碎片或乘员尸体也就根本找不到,消失得无影无踪。
但这只是少数科学家的一种假说和猜测,还缺乏确凿有力的证据。
地磁异常说 有些科学家认为,百慕大之所以会发生飞机和船舶失踪事件,这与该区的地磁异常有关。
而地磁之所以异常,这又与太阳—月亮的作用有关。
一般而言,太阳和月亮对地球的综合作用所产生的动力,在6月和12月达到最大值,而在3月和11月则下降到最小值;月球在环绕地球的椭圆形空间轨道上运动时所产生的潮汐形成力,通常在农历的月初和月中(新月和满月)期间最为明显。
一位物理、数学博士研究了百慕大三角区船舶和飞机失踪事件的统计情况,发现了一种奇特的规律,他查定了出事期间太阳和月亮的坐标位置,发现出事的时间是同新月和满月(即农历的月初和月中)以及进动力达到最大值的时期(即6月和12月)是一致的。
根据这些奇特的现象,他提出了一个假说:在百慕大三角区(地球上其他的三角区也同样),月亮—太阳引力的高潮引起了三角区地壳深处离子化岩浆,其必然的结果是使三角区出现地磁异常,形成一个强大而奇异的磁场,干扰飞机和船只的正常航行,使各种仪器失灵,致令飞机和船只失事,湍急的水流会把失事的飞机和船只带到不知所向的地方。
天外来客说 美国天文学家M.K.杰塞浦以及西方的一些人认为,百慕大三角区一些飞机和船舶神秘失踪,可能都是“天外来客”——“宇宙人”乘坐的“飞碟”造成。
他们认为,百慕大三角区是“天外来客”经常活动的海区,他们任意掠夺人、飞机和船舶。
例如,1965年6月5日,一架大型双引擎军用飞机——“飞行车箱C-119”号,机上共有10名机组人员,在飞越百慕大三角区时,突然失踪了。
西方有些人猜测,可能是被“天外来客”的“飞碟”掠走了。
因为这架飞机失踪时,美国宇宙飞船“双子座-4”正飞越百慕大三角海区上空,宇航员麦克奇维特发现了一只触手外露的类似“飞碟”的不明飞行物,在离宇宙飞船仅10~20海里处飞行,他立即用摄影机把那一不明飞行物拍摄下来。
据他的回忆和描述,那一不明飞行物好像是圆柱形的,四周似有外露的“触手”,但这种“触手”也可能仅仅是影子而已,从照片上看,在黑色的背景上是一个很大的白色斑点。
宇航员这些模棱两可的说法使“C-119”号飞机失踪事件更抹上了一层神秘色彩,后来他在一封回信中写道:“……在宇宙飞船飞行中,我确实看到了某些人称之为飞碟的物体,但这并不是说那就是来自其他星球的飞船,我在飞行期间看到的物体,不论我本人,还是其他任何人都无法了解和确认它究竟是什么。
” 有些人对上述说法持异议,他们把宇航员所发现的不明飞行物,解释为当时正在轨道上正常飞行的“飞马-2”人造卫星,因为该人造卫星有一根长96英尺、类似于触手的天线。
但后来经过详细的计算才证实:当“C-119”号飞机失踪时,“飞马-2”人造卫星却在距离百慕大三角区上空千多里之遥的太空中遨游,因此,宇航员所发现的那一不明飞行物,根本不可能是“飞马-2”人造卫星。
有些人认为,虽然不是“飞马-2”人造卫星,也可能是其他金属碎片,因为那时围绕地球在不停地运转的人造天体已有1400个之多,所以很难断定是“天外来客”的“飞碟”。
那不明飞行物究竟是什么,至今仍是疑谜。
时空飞越说 这种说法是富于幻想的,然而也有事实:1968年,美国航空公司的一架大型客机。
穿越百慕大三角区时,在地面雷达荧光屏上突然消失了10分钟。
如何来解释这种现象呢,有人认为由于发了时空跳跃,在这段时间里,飞机已经离开了人们的时光。
对于机上乘员来说,这一切是在他们不知不觉之中进行的:飞机上的钟表比地面上的慢若干时间,也正是说明,飞机在这段时间里是处于不存在状态之中。
这一根据是:时间不是以人们一般认为恒久不变的速度,而是以不同的速度在流逝的。
要是空间中某一点上时间的速度,不同于它一般的速度,那么陷入时间陷阱里的轮船或飞机,就会暂时或永久地离开我们这个世界。
这时轮船或飞机连同其中的乘客,都会经历将来或过去。
《百慕大三角》一书的作者查尔斯·别尔里奇就持这种见解,他写道:“一位失踪了的驾驶员的母亲有时会有这样的感觉,似乎她的儿子还在空间的某处活着哩。
”不难看出,这种解释更近乎离奇的幻想小说。
异常重力说 美国宇航员有一次在飞越百慕大三角区上空时,拍摄了分辨率极高的海平面照片。
后经分析发现,波多黎各海沟上方的海平面,要比其他海域凹陷25米。
这种异常状况,照理会形成强大的海洋回转流,事实上却没有。
事后一些科学家对波多黎各海沟作了探测。
发现它深达9215米,故不会产生回转流。
这处海沟之所以特别深,据这些科学家考证,是由于沟下地壳内聚集着许多非同寻常的超重物质。
这些物质产生出一股强大的吸引力,即异常重力,把海沟拉得紧紧的,同时又使海沟上方的海水向下陷落。
科学家们由此推测,当轮船一旦进入突然低下25米的海面时,又受到异常重力场的作用,就会出现种种难以想象的复杂局面,造成不堪设想的恶果。
超自然力量说 由于种种科学假说都不能令人信服,于是有人提出在百慕大三角区存在着超自然的力量,认为“三角区”的海底是发射火箭和飞碟的根据地,也是接待来自其他假想星球的宇宙飞船的最理想地点。
据说,在地球的史前阶段,很可能有来自其他星球的宇航人,发现了百慕大三角区这个地理特点,就在这里的海底安装了强大的能源点和信号系统。
设想这种装置至今仍在运转,向宇宙空间按时发出信号,指引外星球的宇航员更安全地靠近地球。
而当这些水下装置定时运转时,它发出的强大光信号不仅会直接而严重地影响导航仪器或人的器官,而且会把这时出现在三角区的船只和飞机击毁。
近现代以来,世界上关于飞碟的报告不断增多,而在佛罗里达—巴哈马群岛地区发现得最多,于是有人推测在三角海区船舶和飞机的失踪都是飞碟所为,并且似乎有确凿的证据。
1963年,美国海军在波多黎各东南部的海面下发现了一个“怪物”,于是就派了军舰追踪,一直追了四天,也没追上,它有时钻到8000米深的海底,人们发现它有一个螺旋桨。
此外,西班牙沿岸采海绵的工人曾在海底看到过一种很大的、圆顶透明的怪东西。
这些现象使人怀疑三角区可能是一个海底发射场,飞碟就是从这个海底基地发射的。
可以想见,这一推测幻想的成分更大。
甲烷爆炸说 自挪威北极圈大学的研究人员在百慕大三角附近的巴伦支海海底发现了多个巨大的坑穴,这些坑穴的宽度约805米、深度约为46米,是由临近海岸的甲烷累积爆炸形成。
他们认为,甲烷爆炸可能对在巴伦支海航行的船只构成威胁。
有专家指出,巴伦支海底因甲烷爆炸而形成的坑洞,也有助解释百慕大三角船只和飞机失踪之谜。
据科学家介绍,该海域的海底深处存在丰富的天然气储备,天然气(主要成分为甲烷)慢慢泄漏,积年累日之下甲烷堆积在海底形成空洞,这些充满甲烷的空洞最终发生爆炸。
研究人员表示,海底爆炸可能给爆炸时正好在海面上航行的船只造成危险,从而解释了百慕大三角地区船只失踪的真正原因所在 。
以上种种说法,每一种都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它们都只能解释某种现象,真正的原因究竟是什么,这还有待研究的进一步深入。
随机文章20 世纪时英国女仆的休假日少得可怜唯独这件事可以破例休息网红区块链的应用领域有哪些,几乎能被运用到各行各业(未来可期)探寻爱因斯坦不敢说秘密,到了4岁才学会说话的爱因斯坦揭秘英国恐怖骷髅头洞穴,不少潜水员被骷髅头吞噬(魔鬼之地)切尔诺贝利巨鼠,因为核辐射发生了基因突变/凶残的吃人
频繁发生诡异事件的百慕大三角 是传闻中的龙脉吗 无从考究
想必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百慕大三角一直都是最为神秘的存在,甚至还有人声称,在这片海域曾亲眼见过一种长相极其恐怖的生物,还有人说海底之下,有着类似于金字塔的远古建筑。
南京百慕大或许大多数人都不知道,在我国也同样有着一个极其神秘的地带,位于南京的明朝故宫,还被人们称为南京百慕大。
据说这座宫殿在最开始建造的时候,就已经成为了人们心中最神秘的存在,,这件事要追溯到650多年前。
朱元璋在给这座故宫选择建造地址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谣言,他本身就是一个十分信奉风水之说的人,为了能够找到一块风水宝地,朱元璋便命令他的军师一定要用心挑选。
各种奇怪的事情朱元璋的军师是刘伯温,他几乎跑遍了整个南京城,才最终确定好一处合适的地点。
耗费了九个月的时间,明故宫终于建成,规模极其气派。
然而,朱元璋住进去几年之后,发现这座宫殿的风水并没有他想象中那么好,于是就找来了新的风水师。
没有想到的是,这个风水师故意挑拨离间,不仅让刘伯温与朱元璋之间心生嫌隙,甚至还声称,可以用人命来改变风水。
听信了他的谗言的朱元璋,下令杀死了很多开国功臣,自此以后,这里就经常会发生一些不可思议的离奇事件。
暂时无法定义频繁发生怪事的明故宫,恰好处于北纬30度,也就是说它的位置,与地球上的很多神秘地区,都处于同一个纬度线上,其中也包括了百慕大三角。
有人认为,百慕大三角与明故宫,或许还存在着什么渊源,这两处地方还有可能被神秘的力量操纵着。
这样的结论,实在是过于玄幻,真相目前还无法定义。
海底惊现神奇金字塔 考古学家揭开百慕大三角秘密
“大西国”是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柏拉图在其对话体著作中为后世留下的千古疑案。
世世代代的人们曾望洋兴叹:命运悲惨的“大西国”究竟葬身何处水域呢?相传9000年前,“西海”中有一块很大的陆地,这就是“大西国”所在的亚特兰蒂斯大陆。
陆上风光秀丽,物产富饶,拥有高度发达的文明。
人民生活富足,强大的军事威震四方。
不料,一场毁灭性的地震和随之铺天盖地而来的海啸,使整块亚特兰蒂斯大陆载着都市、寺院、道路、河运以及全体国民,在一夜之间沉陷海底,消失在滔天的浪峰洪谷中……尽管柏拉图关于“大西国”的记述为当代学者所怀疑,但自本世纪60年代以来,人们已在百慕大海区的洋底发现了愈来愈多的史前文明遗迹。
一门新兴的潜水考古学正在酝酿创立当中。
这门新兴的学科将以揭开亚特兰蒂斯古陆的沉没与藏身谜团为己任。
这必将促进人们对百慕大“魔三角”真面目的逐步认识。
1967年,一位美国飞行员罗伯尔。
布卢斯和助手迪米特来。
勒皮科夫驾机在百慕大海区的巴哈巴群岛一带低空飞行。
突然他们发现比米尼岛水面下有一个很大的长方形物体,他们马上拍摄下来。
勒皮科夫是法国潜海探险家,他很快与耶鲁大学的瓦朗丁教授联系,提出组织一个在比米尼岛与周围岛屿进行水下研究的考察组。
第二年8月,考察组来到比米尼岛水域展开水下考古工作,陆续获得了一系列前所未有的宝贵发现。
随后,更多的人力和物力投入了对百慕大海底文明遗迹的考察之中。
在比米尼岛水下,很大的石头建筑群静卧洋底,它们结构严密,规模宏大,形状变化多端。
长达1600米的大石墙,由长4.5米,宽6米,高3米的大石块砌底,每块大石至少重25吨。
石砌的街道,还用长方形或多边形的石头排列出各种图案花样。
一座高42米,每边长54米的平顶金字塔,沉睡在距海面近400米的水下,另外还发现有码头、港口设备遗迹和大理石的雕像。
根据巴哈巴群岛附近海底石灰岩的分析,证明它在1.2万年前曾存在于空气之中,也就是说这里曾经是陆地。
古巴岛大陆架水域发现了面积约5万平方米的“水底石头城”,建筑群内有多条街道,石板铺路,石条门框,石块雕塑,甚至还有石板棺材,是个名副本来的石头世界。
潜水员们发现这座“水底石头城”遍布贝壳化石,年代非常古老。
此外,在墨西哥、洪都拉斯沿岸,都发现有石头堤围延伸入海,消失于洋底。
在希斯班尼俄拉海底,发现大石屋多幢,其中最大的一幢宽70米,高25米。
在安得罗斯岛附近的海面下,还有一座相当古老的寺庙残址,其宽度为25米,长度为30米。
在百慕大海域最激动人心的发现,莫过于1978年对海下巨型金字塔的发现了。
当时,国际潜水中心主任罗歇韦率领一部分队员来到百慕大“魔三角”附近考察,突然大晴天起了风暴,海面瞬时间迷雾茫茫,白光直射天空,小船已无法控制,他们只好舍身潜入海里。
当潜入100米深处时,他们看到了一个很大的金字塔,它有两个大洞,海水以极快的速度从洞中穿过,激起海面怒涛狂卷,水雾飞腾,工夫不大,当这一现象消失,海面又恢复了平静。
为了搞清楚这座水下金字塔的情况,美国一批科学家动用先进设备,再次前往百慕大“魔三角”调查,经细心测定,他们发现,座落在洋底的金字塔高200米,塔尖距海面100米,塔的每边长300米,建筑年代约比埃及金塔早7000年。
由于海水太深,环境复杂,水下勘察的科学家无法断定,该金字塔与大西洋底的其他古建筑群是否系同时代的产物。
在发现这座巨型水下金字塔的前两年,科学家们就在其东面发现有一座金字塔深藏在百慕大海区的底部,它的塔顶离水面达700米。
对大西洋中百慕大海底文明遗址的最新发现是在1989年,两名挪威潜水员在“魔三角”的一个水底平原上见到一座古城。
他俩用水底摄影机拍下了有关镜头,从中可以看到许多纵横交错的道路,一座座圆房顶的建筑物排列道路两旁,此外还有竞技场及长方形的建筑物。
它们都保存完好。
这两位挪威人自信发现了柏拉图所提到的“亚特兰蒂斯古陆”。
#p#分页标题#e# 这一发现无疑为百慕大水域的海陆变迁史提供了新的证据。
围绕以百慕大海区为中心的种种史前文明遗迹的水下大发现,科学家们见解不一。
有的认为百慕大海域及至辽阔的大西洋中,确有可能隐藏着沉沦的“亚特兰蒂斯古陆”。
有的则不以为然,因为人们历代提到的可能会成为“大西国”的沉沦水域已达上百处之多,也许柏拉图说的“西海”不是大西洋而是地中海呢。
对那些富于想像力的探索者来说,他们的念头颇为古怪,这就是他们居然怀疑“大西国人”是否还活在百慕大海底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