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斯远征军团一夜间消失沙漠 离奇遇难下落成谜

【菜科解读】
冈比西斯的军队在边境上击溃了由希腊雇佣兵组成的埃及军队。
平定埃及后,冈比西斯又着手计划三个远征。
分别是征服埃及西边的绿洲之国阿蒙和卡塔戈以及尼罗河上游的埃塞俄比亚。
但是,征讨卡塔戈因菲尼基海军不听调遣而放弃了。
接着,冈比西斯为攻打埃塞俄比亚溯尼罗河而上,又因后勤支援的辎重队跟不上,再次以失败告终。
尽管战事接连不顾,冈比西斯仍派出一支5万人的大军团去征服沙漠中的绿洲之国阿蒙,但是令他吃惊的是,该军团进入沙漠后忽然消失了。
那么,该军团究竟是在沙漠中迷失方向了还是另有原因呢? 【希罗多德的记述】 公元前5世纪,被誉为欧洲“历史之父”的希罗多德在《昔日埃及的荣光》一书中对该事件作了这样的记述:“一个5万人的军团从底比斯出发,带着向导向阿蒙前进,不久从传回的消息中知道,军团到达了沙漠中一个绿洲的小镇。
他们共走了6天的行程,按希腊语,这个绿洲小镇叫幸福之岛。
” 此后消息中断。
到达绿洲小镇后,波斯军团又去了哪里?事实说明,他们既没有到达阿蒙,也没有折回,按当时阿蒙人的传说是这样的:远征军团离开小镇后进入通向阿蒙的沙漠地带。
待军团行进到阿蒙与绿洲小镇间的中途时停下来吃饭,这时突然刮起猛烈的南风,铺天盖地的沙子把波斯军团活埋了,远征军就这样消失了踪影。
我们再看一下普尔塔克著的《英雄传》中的描述:亚历山大大帝进入埃及后,在前往沙漠中的锡瓦绿洲及朝觐绿洲中最知名的阿蒙神庙途中两次遭遇危险:一次是饮用水耗尽;另一次是进入广袤无垠的沙海中时遇到强烈南风的袭击,这个风所刮起的沙子即使在平地上都能筑起一堵沙墙,因此5万波斯兵被这类风沙活埋是很有可能的。
尽管亚历山大大帝两次遇到危险,但他运气不错,每次都化险为夷。
他们去时挨着海岸西行,朝着锡瓦绿洲进发,回来时从锡瓦一直朝向孟菲斯,总算平安返回。
【波斯军团去向成谜】 这次考察队使用现代技术进行调查。
首先,他们在沙漠地带调查地形,按希罗多德的史传分析缩小范围,并且用探地雷达寻找士兵携带的金属,以便限定遇难的地点。
威尼斯考古学家利加布埃这样设想:“波斯远征军5万人经过6天的行军后,找到靠近锡瓦。
大唐最后的猛士军团
敦煌城外东南50里处,鸣沙山东麓崖壁上的,已历经一千六百多年的沧桑。
洞窟中,琳琅满目的艺术瑰宝仿佛在倾诉着,大自然的和人类技艺的,还有隐藏在背后的,数不尽的传奇故事。
其中,156窟有这样一幅长达8米的珍贵壁画,展现一位将军出巡的盛景: 画中有百余人,走在最前方的是以军歌舞为主的仪仗队,旌旗招展,锣鼓喧天。
八名骑兵头戴毡帽,腰系革带,击鼓吹角;随后是高举牙旗的骑兵和演奏琵乐器的乐队;紧接着是舞伎两队,一队身着汉装,一队穿吐蕃服饰,翩翩起舞。
壁画的中心人物则身穿红袍,骑白马,正要纵马过桥,前有将士护卫,后有仆从相随。
《张议潮统军出行图》 壁画中的这位主角,名叫张议潮。
这幅画,正是表现其率军抗击吐蕃,收复河西十一州的雄壮气势。
1 后,朝廷抽调西北兵平叛,遂使边州无备,吐蕃趁机侵占河西、陇右地区。
自乾元元年(758年)起,廓州、凉州、兰州、瓜州、沙州等地相继陷落。
诗人张籍的一首《横吹曲辞·陇头》,描写了凉州陷落时的惨状: “陇头已断人不行,胡骑夜入凉州城。
汉家处处格斗死,一朝尽没陇西地。
驱我边人胡中去,散放牛羊食禾黍。
去年中国养子孙,今著毡裘学胡语。
谁能更使李轻车,收取凉州属汉家?” 愤慨的张籍在诗中发出呼吁:难道就有没有像、兄弟那样的名将,来收复凉州,带领百姓们重回汉家故土吗? 吐蕃士兵。
当吐蕃攻打沙州时,尽管当时和朝廷的联系已经中断,城中军民仍不肯束手就擒。
沙州(今敦煌)刺史周鼎,一边固守城池,一边向求救。
可是,始终盼不来救兵的消息,周鼎心如死灰,召集诸将,主张焚毁城郭,率众东逃。
都知兵马使阎朝,见主将已然意志消沉,不惜承担罪名,将周鼎缢杀。
结果,沙州军民非但没有责备阎朝,反而支持他自领州事,集结在他旗下,共同抗敌。
在内缺粮草,外无救兵的坏境下,阎朝带领沙州百姓,抵抗吐蕃,长达10年之久。
直到建中二年(781年),沙州弹尽粮绝,城中军民处于绝境。
为保他们安全,阎朝与蕃将相约,不得伤害、驱逐百姓,这才出城投降。
顽抗多年的阎朝,投降后被吐蕃人下毒暗杀。
沙州,至此陷落。
2 17年后,贞元十五年(799年),一个注定将改变这个地区命运的孩子出生,他,就是张议潮。
家族是沙州豪门,世代为州将,张议潮之父张谦逸更是官运亨通,官至工部尚书。
然而,作为一个成长在“沦陷区”的官二代,张议潮感受不到家族带来的荣耀。
他的童年,享受不到几天,目之所及,尽是国仇家恨。
吐蕃显然没有大唐那样开放的民族意识,为实现文化专制,他们不许百姓穿汉家服饰,说汉话。
吐蕃人“贵壮贱老”,将壮丁掳为奴婢,命他们耕田放牧,劳作不休。
对年老者,动辄“断手凿目”,弃之街道。
史载,贞元年间,吐蕃军队曾在河西俘获一万多汉人,带回其部落为奴。
当经过一段峡谷时,俘虏们停下脚步,向东边的故乡辞别。
有几百人直接哭晕过去,还有人宁死不屈,跳崖而死。
宁做太平犬,不做乱世人。
在如此恐怖的统治下,每逢新春佳节,河西各州百姓仍偷偷穿起汉家服饰,祭祀祖先,向东遥拜。
开成年间(836一840年),使者途径河西。
当地百姓见到唐朝使者,夹道迎接,放声哭泣,问道:“犹念陷蕃生灵否?”尽管他们乡音已改,仍心念大唐,盼望着王师早日归来。
敦煌鸣沙山月牙泉。
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年),亲眼目睹同胞惨状的少年张议潮,手抄一首当时广为传唱的《无名歌》,以表同情: “……君不见城外空墙匡,将军只是栽花竹。
君看城外栖惶处,段段茅花如柳絮。
海燕衔泥欲作巢,空堂无人却飞去。
” 该诗反映了安史之乱后,在吐蕃不断侵略下,河西各州的困境。
深受奴役的百姓在贫瘠土地上耕作,生活困顿的同时,还忍受着繁重的赋役。
他们不堪重负,试图逃离家园。
此地的断垣残壁,只能供军官们栽种草木,城外茅花如柳絮飞扬,格外凄凉,连燕子也不愿在这样残破的空城筑巢栖息。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年轻的张议潮立下志向,他要带领河西各州的百姓,收复失地。
张议潮平日学习兵法,苦练剑术。
现在很多小孩的偶像是,而当时少年张议潮崇拜的却是、等千古名将。
他对经史子集毫无兴趣,只专心研读《六韬》、《玉钤篇》等古代兵书,吸取其中精髓,只盼望有朝一日能上阵杀敌。
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3 吐蕃打下河西诸州后,膨胀了。
吐蕃人统治该地数十年,毫无作为,只知残酷压榨,导致经济凋敝,民不聊生,百姓对他们早已恨得咬牙切齿。
吐蕃的外交更是一塌糊涂,他们四面树敌,唐朝、回鹘都与之有过节。
与此同时,的吐蕃也在不断走向衰退,国内发生了大规模内乱。
吐蕃正处于内外交困的局面,唐朝却缓过劲儿来了。
会昌四年(844年)春,朝廷得知回鹘衰微,吐蕃内乱,于是召集群臣,商议如何收复河、湟四镇十八州。
三年后,河东节度使于盐州吐蕃军。
次年,凤翔节度使又一举收复了原州、威州等地。
朝廷似乎在为河西的百姓们传达一个信号:你们不再孤立无援,有国家为你们撑腰。
沙州的张议潮听闻这些好消息,早已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
他等得太久了,仿佛这一生就是为了等待这一刻。
敦煌沙州乐园中的张议潮雕像。
大中二年(848年),做好周密计划的张议潮见时机成熟,与当地名门望族、豪杰义士联合,发动起义。
张议潮振臂一呼,全城汉人响应号召,纷至沓来,誓与吐蕃。
张议潮自幼饱读兵书,胸怀韬略。
史载,他亲率起义军与吐蕃交战,“武侯之八阵,纵烧牛之策”,突破重围。
八阵指的是时期创设的八阵图,烧牛之策则是战国时期的火牛阵。
此处可能是溢美之词,却透露出张议潮初入战场时的从容与老到。
两军短兵相接,疏于防范的吐蕃守军最终败下阵来。
他们大惊失色,没想到这么多年来犹如待宰羔羊的黎民百姓,竟也拿起了屠刀。
吐蕃人纷纷丢盔弃甲,狼狈逃窜。
张议潮义军成功将吐蕃驱逐出故乡,并在这里站稳了脚跟。
刚掌握吐蕃大权的权臣尚恐热得知张议潮起义的消息,,带领军队再一次劫掠河西鄯、廓等八州。
一路上若遇到青壮,吐蕃军毫不迟疑将他们斩杀,又对老弱妇孺施以割鼻断足的酷刑,甚至以槊刺杀婴儿为戏,并将当地房屋焚烧殆尽。
吐蕃人烧杀劫掠,绵延千里,。
尚恐热似乎想以此举震慑河西居民,没想到适得其反。
他们残暴的行径,激起民怨,越来越多的百姓挺身而出,投入到张议潮的义军中。
张议潮一鼓作气,修缮甲兵,且耕且战,先后收复沙、瓜、伊、肃、鄯、甘、河、西、兰、岷、廓等十一州。
故土沦陷数十年,当地的汉人终于翻身做主。
张议潮收复的河西十一州。
4 张议潮以收复失地为己任,却不愿割地称王。
收复沙州时,他做的第一件事,是派人向长安告捷。
可是,由于凉州等地还在吐蕃手里,使者东行受阻,贸然前往,定然。
支持张议潮起义的,还有当地的势力。
高僧洪辩心生一计,派弟子悟真担任张议潮的入朝使者。
僧人的身份正好可以作为掩护,摆脱吐蕃人的盘问。
悟真一路向东,走入荒无人烟的沙漠,他辨不清方向,不知前路在何方,也不知自己此生能否到达长安。
一如当年为弘扬佛法,奋不顾身的,悟真舍生忘死,只希望把河西军民英勇抗争吐蕃一事告知朝廷,让天下人知道,在沦陷区生活了数十年的百姓们,依然不忘自己是大唐的子民。
冥冥之中,自有天意,悟真迂道东北,被天德军防御使李丕发现。
在他的协助下,悟真终于到达长安。
多年来一直身陷吐蕃人统治的僧人,历经艰难险阻,站在了唐朝的中央,他告诉人们,河西的百姓们,起义了。
与唐朝取得联系后,大中五年(851年),张议潮派其兄张议潭和起义诸将李明达、李明振等二十九人正式入朝告捷,并献上沙、瓜等十一州图籍,宣布效忠唐朝。
从河西来的几队使者,早已在长安城引起轰动。
平生最爱读《贞观政要》,时时以李世民为榜样的,得知张议潮的英雄事迹,感慨道:“关西出将,岂虚也哉。
” 有“小太宗”之称的唐宣宗。
当年冬天,唐朝在沙州设立归义军,统领瓜、沙十一州,授张议潮为归义军节度使。
从此,归义军之名,威震八方。
5 此时,的吐蕃军集结到东边的凉州,真正的硬仗才刚刚开始。
大中十二年(858年),张议潮统兵七千,奔赴凉州。
这次战斗,不同以往,集结兵力的吐蕃军被逼入绝境,。
归义军四处征战,略显疲惫,兵力上还处于下风。
张议潮指挥若定,命归义军分兵两道,列阵以待,人人手持白刃,,精锐骑兵在前突击。
吐蕃军困兽犹斗,毫不退让,双方拼死相争,一番血战之后,五十里之内,横尸遍野。
吐蕃军兵力雄厚,归义军一时难以攻破城池。
随后,经过三年的拉锯战,张议潮才得以攻克凉州。
至此,历经百年血雨腥风的河陇地区,全部由唐朝收复。
时人赞曰: “河西沦落百余年,路阻萧关雁信稀。
赖得将军开旧路,一振雄名天下知。
” 张议潮率河西诸州来归,唐朝无暇接手,遂将河西托付给他,给了归义军高度的行政自由。
张议潮身兼数职,继续推行耕战政策,大力发展生产,稳定河西局势。
同时,他重建唐制,传播汉人文化,终于使“百年左衽,复为冠裳;十郡遗黎,悉出汤火”。
驱逐吐蕃后,张议潮又积极抵御其他少数民族的进犯,让周边各族人知道,“社会我潮哥,人狠话不多”。
有一次,吐谷浑意图劫掠沙州。
张议潮主动出击,行至半路,与吐谷浑军狭路相逢。
吐谷浑不敢交战,迅速逃归。
张议潮带兵追击千里,一直深入到吐谷浑境内。
沙州以北的纳职县(今新疆哈密西北),聚集着回鹘与吐蕃残部,频频袭击汉人,抢夺牲畜。
为对付这一威胁,大中十年(856年)六月,张议潮亲率甲兵,围攻盘踞在纳职的回鹘军。
回鹘军一时措手不及,抛弃鞍马,大败而逃。
据敦煌出土的《张氏勋德记》记载,当时人们对张议潮的功绩给予了崇高的评价:“坐筹帷幄之中,之外,四方犷犴,却通好而求和;八表来宾,列阶前而拜舞。
北方猃狁,款少骏之駃蹄;南土蕃浑,献昆岗之白璧。
” 6 张议潮为收复河西立下,又为巩固边防鞠躬尽瘁,或许,仅是为了那颗的赤子之心。
归义军这样一个高度独立的政权出现,是朝廷所不愿看到的,尤其是,此时河西已尽数收复,稳定发展。
归义军与朝廷,表面君臣,实则屡生龃龉。
咸通八年(867年),张议潮当年被派入朝的哥哥张议潭在长安去世。
噩耗传来,69岁高龄的张议潮千里迢迢赶往长安。
荣新江教授认为,张议潮此举是为替代其兄,作为归义军的新人质,已示对朝廷的忠诚。
所谓“先身入质,表为国之输忠;葵心向阳,俾上帝之诚信”。
无论是何原因,晚年的张议潮终于回到了让他魂牵梦绕的长安。
繁华的长安城。
此地,是大唐的都城,“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车如流水,人潮涌动。
身处其中,观花长安道,步随龙辇后,居庙堂之上,为。
为官者梦寐以求的,或许正是这样的成就。
张议潮入朝后,朝廷自然要好好表示一下,授其为右神武统军,晋升为司徒,并赐宣阳坊宅第,给予优厚礼遇。
五年后,年逾古稀的张议潮卒于长安。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这位老人,早已完成他的夙愿。
7 让人的是,没有朝廷的介入,归义军竟自己走向覆灭。
一出同室操戈的闹剧,最终毁了张议潮一生的事业。
张议潮入朝后,河西军务交给其侄子张淮深。
经过张氏叔侄的惨淡经营,河西走廊一片蓬勃复兴之象。
危机往往潜伏在繁荣之中,大顺元年(890年),张议潮的女婿,沙州刺史索勋突然发动政变。
顿生肘腋之变,张淮深防不胜防,一家人死于乱军之中。
索勋遂自立为节度使。
景福元年(892年),朝廷不得不承认他为归义军节度使。
索勋,背叛张家,小姨子第一个反对。
张议潮的第十四女,同时也是其老部下李明振之妻,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率将士诛杀索勋。
随后,拥立张议潮之孙张承奉为归义军节度使。
从此,归义军的情况急转直下,犹如大唐的国运。
907年,称帝,张承奉无主可依,自称白衣天子,建号西汉金山国,随后便淹没在历史的漫漫黄沙中。
大唐的终结者“朱全忠”。
曾经纵横驰骋的归义军,逐渐被人淡忘,在等待人们唤醒关于他们的记忆。
正如莫高窟第156窟的那幅壁画,还在诉说他们的前世传奇。
随机文章苏联德尔塔级核潜艇能连续发射导弹,打击任何美军基地人类杀死了地球原住民,外星来的人类灭杀地球居民蜥蜴人印度lca战斗机最新消息,开第2条生产线年产16架现在中国有喷火塔克吗,中国需要喷火坦克吗(功能被取代/缺点众多)吸粪车为什么会爆炸,广西吸粪车爆炸/操作不当引起爆炸
世界上最著名十大考古骗局?古波斯公主木乃伊
1、古波斯公主木乃伊 轰动指数: 乌龙指数: 2000年,在遭遇一场地震后,一名巴基斯坦人声称发现了波斯公主的木乃伊,不但装饰大量黄金饰物,还佩戴着黄金王冠与面具。
当时这具木乃伊可谓是引起了极大轰动,木乃伊本身也在黑市上炒出了600万美元的天价。
据说波斯公主找到了新的"主人",不过考古学家介入之后,故事的情节便急转直下:经过认真分析,波斯公主木乃伊被证实是一具现代被谋杀女性的尸体,经过木乃伊处理高价出售。
2、斐济美人鱼 究竟有没有海底人类存在,这个问题至今依旧在遭受争论。
不过,1842年,一位声称来自英国自然历史学会的绅士格里芬向世界展示了一具美人鱼尸骨,为支持海底人类存在的人们打了一针强心剂。
当时有一马戏团老板抛出高价,请求展示一周这来自斐济的美人鱼尸体,这具尸体曾也轰动一时。
不过格里芬的骗局最终被揭穿:不存在所谓的英国自然历史学会,美人鱼也不过是一条大鱼的下半身,无缝拼接了一只猴子的上半身。
轰动指数: 乌龙指数: 3、辽宁古盗龙 轰动指数: 乌龙指数: 相比之前价值600万美元的骗局,这个"考古发现"的价值可不是能用数字衡量的。
如果一旦被证实是真的,那么不光是人类历史,整个生命的进程都要被重新审视。
1999年10月15日,美国国家地理学会召开记者招待会,宣布在中国东北地区发现1.25亿年前恐龙和鸟类之间进化的缺失环节——辽宁古盗龙。
当时学界为止振奋,甚至用这个发现填补进化论空白的论文都已经写出,就等着发表了。
不过遗憾的是,经证实,该骨骼化石是用鸟类和恐龙骨骼拼凑而成的。
4、密西西比木乃伊 轰动指数: 乌龙指数: 密西西比木乃伊并不是指在密西西比发现的木乃伊,而是当地历史档案部的工作人员拿着公家的钱闹了一场乌龙:他们满心欢喜、几经波折地从他人手中买回一具木乃伊,并且接着就迫不及待开始研究。
要知道,密西西比木乃伊区别于传统木乃伊的风格与制作方法,让当时的考古学界认为发现了另一个类似于古埃及那样的古代发达文明。
然而令人啼笑皆非的是,经证实,密西西比木乃伊为人工仿制,不过使用动物肋骨、指甲和混凝纸浆制成的。
5、赝品黄金宝冠 轰动指数: 乌龙指数: 1896年,卢浮宫宣布使用20万金法郎购买一个原属于塞尔维亚王室的黄金宝冠,据说其历史可追溯至公元前2世纪。
如果是真品,那卢浮宫这笔买卖一点也不亏。
然而,得知真相后,他们却都笑不起来了——皇冠被专家证实为赝品,其中透着浓重的现在焊接手艺气息。
也不知道作为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之一卢浮宫的鉴宝人员,当时究竟在干什么…… 6、远古羊皮圣物 轰动指数: 乌龙指数: 继法国、美国之后,英国也不甘落后。
1883年,大英博物馆斥资160万美元购买了一部绘有闪米特文字的《十诫》与《申命记》的羊皮圣物,不过随后就被证实是一个赝品。
虽然没有给全世界带来多么大的的震撼,但有宗教信仰的人们,却经历了一个"极度希望——极度失望"的过程。
不过随后就被证实是一个赝品。
博物馆方啥也没说,有钱就是任性。
7、伊特鲁里亚战士雕像 轰动指数: 乌龙指数: 1915年~1921年间,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先后购买了3个古代伊特鲁里亚战士雕像,为研究伊特鲁里亚这个古老国家的过去提供了绝佳资源。
然而研究了半天,工作人员唯一的重大发现便是:这些雕像是假造的,出自意大利人之手。
比起之前卢浮宫的尴尬,大都会博物馆可谓是乘了三倍!难道说,被骗也会上瘾? 8、皮尔丹人 轰动指数: 乌龙指数: 这次连进化论都受到挑战。
1912年,业余考古学家查尔斯·道森的团队声称发现古猿与人类之间进化"缺失环节"的证据——他们在英国境内更新世砾石层中挖掘到类似人类的头骨(带有两颗牙齿的颚骨)、一些动物骨骼化石和原始石制工具。
这一发现曾经被全世界认为将要改写人类的过去了,不过很快,这个骗局就被揭穿。
所谓头骨,不过是用现代人类和猩猩颚骨拼凑而成的。
9、伪造的古代陶器碎片 轰动指数: 乌龙指数: 每次有陶器碎片被发现,尤其是上面刻着象形文字的陶器碎片,都会引起一阵热潮。
因为伴随着它们的出现,往往有一段被时间尘封的人类历史就会被重新揭开。
2006年,有人声称在西班牙巴斯克地区的威莱亚古堡发现大量古代陶器碎片,上刻有铭文与图形,甚至还有埃及象形文字。
因为此地在中世纪早期曾为古罗马城镇,因此这项发现被迅速重视。
不过结果令人失望:这些碎片均为伪造品。
10、日本的石器时代 轰动指数: 乌龙指数: 想给自己的国家和民族增添一些历史的厚重感,这完全是可以理解的,但藤村新一这位大神,却选择了一种令人发指的做法——造假。
1972年,他声称在日本仙台市发掘出一些旧石器时代的工具。
随后短短几年间,他又陆续在日本其他地区也发现了早期人类活动的历史遗址。
只不过他的"重大发现"终归没能骗过考古学界,他不得不承认,那些所谓的石器工具,是自己事先埋起来的。
来源:虎视探秘 ,欢迎分享,(QQ/微信:1040529086) 站长推荐: 类似百慕大三角事件 密西根湖神秘三角离奇失踪之谜 现实版的女儿国:柬埔寨女人村真的没有一个男人 火星男孩波力斯卡事件轰动一时 超能力是真是假? 郑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