奠边府战役战争过程简介 奠边府战役的总体行动介绍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5-02-24 点击数:
简介:3月13日,奠边府谷地响起了雷鸣般的炮声。

这一天,越军的炮火持续不断,从未减弱,法军的回击不起作用。

越盟的炮火集中打击比阿特丽斯据点,同时打击整个营地的中心。

【菜科解读】

3月13日,奠边府谷地响起了雷鸣般的炮声。

这一天,越军的炮火持续不断,从未减弱,法军的回击不起作用。

越盟的炮火集中打击比阿特丽斯据点,同时打击整个营地的中心。

正在指挥外籍军团第13半旅第3营作战的佩戈少校由于指挥所中弹而丧命。

紧接着,中心扇形防御阵地指挥官戈谢上校阵亡。

但直到下午5时30分,勇敢顽强的越南人才以之势向比阿特丽斯据点发起攻击。

他们勇猛地扑向铁丝网,死伤逾千,成营的援兵又。

到午夜时分,法方竭尽全力勇敢作战的外籍军团在比阿特丽斯据点全部被歼,该据点落入越盟手中。

比阿特丽斯据点是整个防御体系的一个薄弱据点,一攻即克。

但它的失守意味着该营地的其它据点已处于越盟火力的直接打击之下。

次日傍晚,北边孤立的加布里埃尔据点遭到袭击。

战斗进程十分类似比阿特丽斯据点,也是一发炮弹直接命中指挥所;皮罗上校受命消灭敌人的炮兵,但其炮手同样没能完成任务。

又是大批越军,许多人被打死在铁丝网上,大量援军照样往前冲。

阿尔及利亚人虽顽强抵抗,但终于失败。

3月15日,安妮·玛丽据点遭到猛烈攻击,而驻守在第1、第2支撑点的泰军第3营因为不是为自己而战而毫无作战兴趣。

他们对越南人,因而能够在夜色中悄悄地溜走。

消失在丛林中或投降敌方。

最后只剩下一个支撑点仍然在固守,防守者被迫撤到于盖特据点。

战斗打响后的48小时之内,法军就有3个据点落到敌人手中。

更严重的是,法军失去了自己的炮兵指挥官:夸下海口的皮罗幻想破灭,羞愧难忍,将一颗手榴弹放在自己胸前,拉响了导火索。

从初次突击之后直到3月底,没有激烈的战斗。

然而筑垒营地的守卫者和进攻者依然活动频繁。

武元甲需要喘息时间,以便补充新兵,补偿强攻法军3个据点时所造成的巨大人员损失。

他还需要时间让他缓慢但却有保障的后勤部门完成弹药储备。

的民工和自行车蚂蚁般地在上忙碌着。

与此同时,武元甲紧缩了对法军营地的钢铁包围圈,向敌方延伸堑壕,以便下次进攻时使用。

陷入困境 法国人处境困难,即使在战斗的间隙,法军高级指挥官也明白他们不会取胜,仅后勤供给困难就足以证明这一点。

即便两个机场同时使用,现有飞机也不够用,许多飞机已无法使用。

这给后来的伤员后送工作带来严重问题。

偶尔抵达的救护飞机在3月底之前还能勉强着陆(常常冒着敌人的炮火),直升机在后来几周内仍然艰难地冒险着陆。

但是事实证明,即使这样也不能运走野战医院的所有重伤员,医院已无法处理大量死伤人员。

在下一次激战开始之前,守备司令部遇到了更大的麻烦。

皮罗上校已死,卡斯特里的参谋长负伤,需要后送。

卡斯特里本人则几乎已经使出了,不得不将朗格莱中校调到司令部协助指挥。

科尼将军甚至考虑要亲临奠边府进行指挥,但有人说服了他不要去。

奠边府已经没有指望,此时还不是东京湾武装力量总指挥官表现自己献身狂热的时刻,即使此举可使他名留千古。

双方摆好架势准备进入战役第二阶段时,法军依然士气高昂,尽管他们面临严峻局面。

来自法军周围高地的敌军炮火越来越猛。

即便如此,法军的后勤供给仍未间断(虽然某些物资由于空投高度过高而落入敌手)。

此外,还有部分枪支和作战人员空投着陆。

空降部队中包括比雅尔少校的第6殖民伞兵营,该营与首批人员一同着陆,后被派至其它地方作战。

第二阶段 3月30日至4月4日为战役第二阶段。

朗格莱和卡斯特里竭尽全力利用所有物资加强防御,而且在各个重要支撑点配置了一定数量的可靠部队。

他们将重点放在楠云河以东的多米尼克和埃利亚娜据点。

越盟的炮击和攻击目标正是这两个据点。

越盟第312师的战士从多米尼克据点前方200码处的堑壕中跳出,,将铁丝网和雷区置之度外。

阿尔及利亚人被越军的猛攻吓得魂不附体,纷纷向后方逃遁。

后来被称为“五高地之战”的战斗是不祥的开端,多米尼克据点6个支撑点中的3个很快失守。

外籍军团空降部队进行反攻,不久,2个据点失而复得。

但第二天战斗快结束时,越盟军队夺取了该据点东北部并准备向纵深突入。

当双方激烈争夺多米尼克据点之际,埃利亚娜据点遭到越盟第316师主力的猛烈进攻。

此据点某个支撑点上的2个连的摩洛哥人步阿尔及利亚人的后尘,逃之夭夭。

密集的炮火还削弱了这一重要据点的其他阵地。

但守卫者坚守了一整夜。

黎明时,战斗有所平息,法军采取果断措施试图夺回多米尼克据点阵地,但未能成功。

4月1日夜,于盖特据点外围的一个支撑点遭到来自西北方向第308师2个团的攻击,该处简易机场部分失守。

防守者不得不保存实力,因为现有的反攻部队必须用来营救多米尼克和埃利亚娜两据点。

万一这两个据点失守,无论于盖特据点能否守住均没有实际意义了。

4月2日,伊莎贝尔据点遭到攻击,几天前奉命前来参加奠边府战役的外籍军团第3团第3营被击溃,只有他们的坦克幸免恶运。

后来3天里。

越盟第304师第57步兵团向守备部队发起一系列猛烈进攻,但均被守军击退。

4月2日和3日,在所有遭到进攻的地区都发生了残酷的肉博战。

4月4日凌晨,越盟第308师企图对机场扩大战果,但同样在遭到大量伤亡之后渐渐减弱了攻势。

人员处于绝对劣势的守备部队经过激烈战斗,伤亡相当大,但毕竟幸存下来。

武元甲企图攻破法军营地内部防线。

但伤亡数千人,未达目的。

越盟的损失能得到补偿,而法方则无法补偿。

战斗初期,第1空降轻步兵团第2营及其装备投入法军营地,但在敌密集的高射炮火下,这只不过是绝望的一搏,无济于事。

在这次空降之前,奠边府地区步兵已减至4500人以下(其中1600人在伊莎贝尔据点):5个伞兵营中只有1个营为300余人,坦克只剩4辆,火炮损失亦很惨重。

武元甲对“五高地”和于盖特据点北部阵地发起的进攻虽然凶猛并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但并没获得他所希望的胜利。

法军的防守如此顽强,出乎越盟的预料。

但无论如何,越盟部队超人的勇敢和视死如归的精神并未付之东流。

4月初战斗平息下来时,他们已占领机场的一部分,多米尼克据点的2个支撑点和埃利亚娜的1个支撑点。

多米尼克据点阵地的失守,对法军来说后果尤为严重,因为越盟军队可以扼守通往防御中心的东北入口,他们离中心阵地不足1英里。

防御体系四周受制,形势险峻。

这样一来,敌人炮火目标区缩小了,空投补给物资也受到严重影响。

继续增援的决定不易落实,因为此仗败局已定,突围希望渺茫。

然而,科尼认为:“五高地”之战造成的损失至少应得到某种程度的补偿。

4月9日至12日,主要援军空降着陆,但效果并不理想,因空投区域狭小,加上不久前雨季开始,空降困难重重。

4月9日夜晚,气候尤为恶劣,外籍军团第2伞兵营实施空降。

比别的部队幸运的是,该营的2个连和营指挥所都在“筑垒”区内着陆。

4月11日至12日夜间,空降的850人中40%落入越盟手中。

这批空降兵中大多数来自外籍军团步兵营的志愿者,其中有些人是第一次在这样恶劣的,难免伤亡的条件下跳伞。

战斗曾一度减弱,但气象条件则更加恶化。

法国人希望雨季能够成为盟友,但实际上雨季成为法军的另一大敌。

铅灰色的天空,下个不停,使干涸的泥土变成泥流。

越南人完全适应这种条件,但被困的法国人在狭窄、污浊、无护墙的壕沟里挣扎着行走。

大雨甚至穿透掩蔽体的单薄顶篷。

伤员的处境正极度恶化,手术条件极端困难,伤口很快因感染而坏死。

乌云和阴霾妨碍了空中补给,但对越盟的高射炮手毫无影响。

防御区越来越小,但仍需食品供应,甚至战俘也离不开食品。

前景一片黑暗,绝望的气氛笼罩着西贡和河内。

法军决定组织救援部队。

武元甲利用4月中旬的几个星期稳步地把堑壕挖至卡斯特里的司令部和法军主要防线附近。

处境孤立的伊莎贝尔据点虽然被四面包围,但仍在顽强坚守。

越盟从老挝和其它地方调来了新部队,训练营地的后备队也被调来充实部队,为下一步大举进攻做准备。

越方要求中国提供720吨弹药和1个高射炮团。

武元甲计划投入3.5万名步兵,1.2万名炮兵、工兵、通信兵和其他小分队。

奠边府防御部队掘壕固守,准备全力顶住即将来临的攻击。

孔多行动 4月间,在对“五高地”的进攻大部受阻之后,越盟集中力量进攻于盖特据点北边的3个支撑点和仍在法国人手中的部分机场(主要空投区)。

在“五高地之战”进行之时,这里的战斗就已经开始。

相对平息近1个月之后,战斗重新开始,并成为迄今为止最激烈的战斗。

法军寡不敌众,援军的数量远远不够。

4月28日于盖特据点的3个规模不大但很重要的支撑点失守,越南人又攻占了机场的一部分。

法军伤亡500人,其中包括精锐的外籍军团伞兵。

但越盟付出的代价更大,损失3个团的大部分兵力。

对武元甲来讲,这只不过是暂时受挫,但他需要一周时间补充弹药和兵力,以便发动他所设想的决定性进攻。

酝酿已久的“孔多行动”计划,原来是为追击被奠边府积极顽强的防卫力量所击溃的越盟军队而制定的。

但到4月份,该计划不得不改为竭尽全力营救奠边府守军的应急计划。

老挝法军指挥官克雷佛克上校在纳瓦尔指挥下负责实施该项计划,但该计划很快由于高级军官的反对而陷入困境。

4月初,如果部队行动迅速,科尼也会承认此计划的有用之处。

但纳瓦尔耽搁了时间,因为他在增派更多部队去奠边府解围的问题上犹豫不决。

这时,科尼与纳瓦尔关系已经很僵。

4月14日,科尼告诉卡斯特里救援部队正在途中,但事实并非如此。

虽然克雷佛克的部分部队已经出发,但纳瓦尔到27日才下达最后命令,而且还取消了空降部队。

克雷佛克尽了最大努力加快行军速度,但其北非和老挝部队未受过丛林作战训练,无法及时突破越盟军队的包围圈。

与此同时,武元甲急于速胜,这不仅因为战斗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还因为即将在日内瓦召开的国际会议讨论印度支那形势。

为此,5月1日武元甲又一次组织部队向法军据点发动进攻。

越盟不再采用蚕食战术,而是转为实施大规模进攻。

其交通壕已挖到法军防御阵地边缘,进攻前不进行炮火准备,视死如归的越南人携带可塑炸药炸毁铁丝网和堑壕。

整个战线转入激烈的近战,整个战场枪炮声不断。

5月2日晚,越军在埃利亚娜和于盖特据点取得一些进展,夺取了伊莎贝尔据点的前哨阵地。

但在短兵相接的白刃战中,法军把越军从刚失守的阵地上赶走。

这表明法军仍有很强的战斗力。

法军的末日已快来临,这并非因为守军已丧失勇气和斗志——他们直到最后仍斗志昂扬,英勇奋战——而是因为他们已弹尽粮绝。

后勤保障始终是战斗的关键。

只要气候允许法军飞机起飞,它们就会用密集的机关炮、炸弹和凝固汽油弹打击越南人。

但越盟的人海运输线坚不可摧,而法国人除狂轰滥炸外别无办法。

的确,5月2日至3日夜晚,殖民伞兵某营部分人员空降着陆(他们是几天前从法国来到越南的),可是为时太晚.毫无作用,只不过使奠边府行将失守的痛苦、牺牲和无效挣扎更加不堪忍受。

有的指挥官比较明智,指挥该营余下人员赶快撤离。

激烈战役 战斗的最后几天,雨季气候恶劣到极点,乌云压顶,。

情况日趋严重,但法国空军继续空投物资(5月6日空投196吨)。

由于法军的地盘太小,大量的物资落入越盟手中,他们很快穿起法式军服或头戴美式钢盔,向法军进攻。

法军被迫一寸一寸地放弃于盖特和克洛迪娜据点的阵地。

双方进行了凶猛的肉搏战。

一个越盟士兵倒下,另一个士兵带着以身殉职的狂热感情又冲上来。

法军的防御圈越缩越小。

最后2天的战斗主要集中在埃利亚娜据点的主要支撑点上。

5月7日晨,又一群越军士兵攻上来,最后一个据点终于崩溃。

当日下午奠边府的法军防线开始,只有一些孤立的阵地在进行零星战斗。

为了避免又一个无谓的血腥战斗之夜,卡斯特里宣布下午5时3分停止战斗。

当时,只有伊莎贝尔据点还没有完全大乱。

虽然伊莎贝尔据点遭到重炮袭击,但直至最后几天,该据点的主阵地还没有遭到越盟的猛烈攻击。

然而,伊莎贝尔据点内的情况有许多方面不如其它据点。

该据点的主要任务是用11门105毫米榴弹炮为主要防御阵地提供侧翼火力支援。

为完成这一任务,1166人加上大炮、坦克被部署在一个十分狭小、相当潮湿的环形防御地带内。

战斗一打响,守军的小型简易机场即被摧毁,通往奠边府的道路被切断,越南人包围了该据点。

据点守军甚至连光顾两个为提高士气而设的妓院的福分都没有,因为司令部故意把妓院放在比较靠北的地方。

该据点守军的生存完全依靠空投物资。

但由于伊莎贝尔据点的空投区很小,空投物资丢失的比例比奠边府主阵地大得多。

从5月1日开始,越南人将全部注意力转向伊莎贝尔据点。

后来7天的战斗比任何时候都要激烈,轰击这个不大的据点的炮火非常猛烈。

到5月7日下午,虽然部分支撑点被摧毁,但主阵地仍未失守。

下午4时许,该据点指挥官拉朗德上校接到卡斯特里发来的无线电报,电报说,战斗将于傍晚结束,拉朗德可以执行“信天翁行动”计划。

该计划是一个撤退计划,它要求主阵地的守军经由伊莎贝尔据点撤离,由伊莎贝尔守军断后。

但前沿阵地已经失守,主阵地守军突围已不可能。

拉朗德出于对士气的考虑,对此计划守口如瓶。

他只好在没经过演练的情况下就按计划撤退。

晚上10时,2个连消失在夜幕中,但他们很快就被截断,淹没在强敌之中,变得。

有的士兵返回伊莎贝尔,小部分逃进丛林。

战斗又持续了一段时间,但继续抵抗下去已毫无意义。

5月8日凌晨1时,拉朗德上校投降,奠边府围攻战结束。

随机文章美国雅各伯蓝洞多深,40米幽深已吞噬9条生命圣马丁朱莉安娜公主机场,飞机在头顶10米高掠过土星为什么恐怖?夏季温度仅-140℃(29年公转一次)世界十大恐怖核事故,切尔诺贝利核泄露事故遇难者5000(还将持续)神奇心理学中的留白效应,某些场合思考比说话更有意义

布干维尔岛战役为什么打出了美日最悬殊的伤亡比

中,美日两国投入了太多的人力物力财力。

战争初期,日军于各地战无不胜,占领了太平洋约四分之一的地域和俘虏大批欧美国家士兵,一时间在太平洋上横行无阻。

日军利用偷袭珍珠港的胜果,炸沉美海军当时全部的主力战列舰,只损失了少量战机,在西太平洋一定时间内获得了制海制空权,借此快速侵占了菲律宾,印尼等东南亚重要的,可以说是完胜。

但因为美航母恰好不在基地,所以,美军可以快速缓过气来报仇。

在中途岛战役后,美军的局势发生了转折。

其中最经典的一战还属布干维尔战役,这一战,打出了美日最悬殊的伤亡比,日军非但没有占好处,还被迫逃进山林,变成了拿废铁的野人。

那么,为什么布干维尔岛战役打出了美日最悬殊的伤亡比? 布干维尔岛,西南太平洋上所罗门群岛中的最大岛。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曾为日本侵占,战后转为澳大利亚托管地。

日本在早期的战争中就占领了布干维尔岛,后来日军自新乔治亚群岛败退后,重点加强了该岛防御,企图在此长期坚守。

而当时美军为了能够对拉包尔进行空袭,需要一个能够修建机场的岛屿,于是距离日军西南太平洋战略基地拉包尔东南约205海里的布干维尔岛成为了美军攻占的目标。

布干维尔战役的爆发成了一个必然的事件,日军当时的战略部署不是那么的合理,重点保护的地方也不是太一样。

当时守岛日军为第17军(司令为百武晴吉中将)的第6师团、第38混成旅,海军南方警备队(3个大队)等共3.5万余人。

而盟军这边的参战兵力为美军第3陆战师、第37步兵师和新西兰军队1个旅等共3.4万余人,合编为海军陆战队第一军。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第6师团是旧日本帝国陆军的一个甲种师团,是日军在二战爆发前17个常备师团之一,装备较精良,战斗作风野蛮彪悍,是南京大屠杀期间参与暴行的日军主要部队之一。

终在布干维尔岛战役中,罪恶覆灭。

在美军精密的部署下,日本显得极为力不从心,由于日军布防的重点不同,为避免出现消耗战局面,南太平洋部队和地区司令决定选择日军防守较薄弱的地方登岛。

经过美军的精密商量后,决定将地势很险要的奥古斯塔皇后湾作为登陆点,并在1943年11月1日登陆。

10月初,美军开始空袭拉包尔、布干维尔岛等地。

为迷惑日军,自10月下旬起美军开始对邻近的布喀岛等进行空袭,并对舒瓦泽勒岛等进行佯攻。

在一系列的准备下,美军就在登陆日当天进行了进攻,并且在奥古斯塔皇后湾登陆,并粉碎了守滩日军的抵抗,等到黄昏前美军已经成功登陆1.4万人,并建立了滩头阵地。

此后日军立马从拉包尔增援布干维尔,本岛的守军也开始向奥古斯塔皇后湾进军,可日军此时已经是垂死挣扎了,美日双方的陆战即将爆发。

援兵的作用此时显得是如此的微不足道,无论来了多少波援军,都被美军轻而易举的粉碎,此时的日本已经逐步丧失了布干维尔岛周边海域的控制权,自此布干维尔成为了盟军围困下的一座孤岛。

日军此时正是,于是便有了种听天由命的哀怨。

岛上的日本守军面临着孤立无援的情况,而美军占据着绝对的优势,并且顺利的完成了修建机场的任务。

美军的强烈进攻和日军的进退维谷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此时的日军已经山穷水尽,他们一步一步的退向了丛林,进行了最后一波的垂死抵抗,此时的日军讲日本的武士道精神演绎得淋漓尽致,他们过的生活宛若原始世界,只不过是一大群拿着破铜烂铁的野人罢了。

在美军步步为营的战略下,缺乏物资的日军只得缩到岛内的丛林中进行抵抗,日军在丛林中进行了长达几个月的战斗,缺乏基本的生活物资,使得日本士兵看起来和野人没有差别,只是拿着现代化的武器而已。

日本人为了生存,为了打持久战,他们不得不在丛林中开辟荒土,大量的种植粮食蔬菜,成了十足的野人。

后来日军又进行了多次反扑,只是结果可想而知,他们怎么会突围出去,最后都无奈的退回树林等待死亡的降临,日军的困守一直持续到了战争结束。

战争结束后,盟军只损失了1243人,美军不过死亡727人,而日军的伤亡竟然达到了两万以上,在死去的两万日军中,只有八千五百人是因战而死,但是有九千八百多名士兵都是因为得病死亡或是因为食物匮乏而饿死的。

这可以说是日军打得最窝囊的一次仗了。

毕竟二战的时候日本总是以为自己会所向披靡的,谁知道却让美国给整的如此狼狈。

这一场战役绝对可以称得上是奇迹中的奇迹,因为它不仅创造了美、日战争之间伤亡差距最大的战役,更让日本军遭受了从来没有过的惨败,可以说是日军最“服气”的战役。

随机文章战国时期的赵国没改革变法?赵武灵王:我倡导的胡服骑射难道不算明朝最短命状元!苦读20年金榜题名20天后因一句话亡蒙娜丽莎十大恐怖之处,背后竟有外星人(蒙娜丽莎的微笑最恐怖)中国速度最快的导弹东风21D,可穿透1500公里防线打击航母美国民兵3式洲际导弹能打多远,14800公里可实施全球打击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之战最后的战役做了什么准备 为什么会如何简单的获胜了

前面说蒙古草原上形成了蒙古部、克烈部王汗、乃蛮部太阳汗三足鼎立的局面。

下一步就是铁木真一统蒙古了,很简单两步走。

第一步吞并克烈部 克烈部是西部蒙古各部中最靠近铁木真的强大部落。

铁木真在走投无路之际,依靠克烈部王罕的帮助,班朱尼河盟誓后,铁木真重整旗鼓,慢慢壮大起来,但是王罕只是把铁木真当作附庸,而不是把他当作伙伴,在札木合的挑拨下,与铁木真的矛盾日益加深。

他恐怕铁木真日后对自己构成威胁,便想把他除掉。

当铁木真为儿子术赤向王罕之孙女求婚时,王罕伪许婚约,请铁木真赴宴,然后乘机除掉他。

但这一密谋却被铁木真得知,他自然不甘束手就擒,整军与王罕战于合兰真,不敌王罕,铁木真不得不退走,继续扩充力量,失散的部众开始聚集起来,并主动谴使王罕处,离间克烈部联盟。

札木合等打算杀掉王罕,取而代之,王罕却先下手为强,起兵讨伐反对他的人,有的投降了铁木真,札木合投奔乃蛮部的太阳罕去了。

后铁木真又派合撒尔假降王罕。

王罕非常高兴,设宴庆祝,不料铁木真乘其思想麻痹,失去警惕时,神兵天降,发动了突然袭击,占领了王罕的金帐。

王罕仓促应战,王罕败逃,率领残兵逃往乃蛮边界,在鄂尔浑河畔被乃蛮人所杀。

其子桑昆辗转逃到西夏被拒,又逃至库车,最后也被杀死。

克烈部的败亡为铁木真统一全蒙古扫清了最大的障碍。

至此,三分天下他已有其二,统一蒙古已经指日可待了。

第二部消灭乃蛮 太阳汗就是乃建立的国家,也就是历史上所说的乃蛮汗国,在蒙古高原西部地区。

王汗的覆灭,使太阳罕震恐。

他急忙纠集被铁木真击溃的札木合残部及泰赤乌、蔑儿乞等部残余势力,共同进攻铁木真。

铁木真亲自率兵打先锋,令其弟合撒儿指挥中军,斡赤斤掌管后援部队。

铁木真手下的四员猛将、者勒蔑、、率部冲击。

铁木真把乃蛮部的队伍一直逼到纳忽昆前的大本营。

太阳汗见蒙古军势,颇感畏惧,于是向札木合询问各队将领的情况,听后太阳汗更加不敢迎战,只有步步后退。

而札木合见铁木真的军队军容整齐,也不战而逃。

结果蒙古先锋部队把乃蛮军逼到了纳忽昆山前,兀鲁兀惕部和忙兀惕部赶来,两翼包抄,其主力一直冲到乃蛮部的大本营。

到了夜里,乃蛮军企图突围,由于天色漆黑,掉下悬崖摔死的人不计其数。

第二天剩余的队伍纷纷投降。

札木合等带领少数人逃走,太阳罕受伤被擒,不久死去。

大将豁里速别死于战场。

太阳汗王妃古儿别速被铁木真纳为妃妾,大臣塔塔统阿在铁木真手下效力。

太阳汗的儿子古出鲁奔往北乃蛮,依其叔叔不亦鲁黑汗。

铁木真攻灭乃蛮南部太阳罕部,乘胜追击太阳罕子屈出律、札木合、蔑儿乞。

王妃剧照 1206年春铁木真军进入乃蛮北部地区。

古出鲁正猎于豁黑兀孙河上,被擒,乃蛮北部亦亡。

无所依的屈出律和不亦鲁黑汗逃入额尔的失河。

至此,铁木真完成了蒙古草原各部的统一。

铁木真召开贵族官长大会,建立了蒙古汗国,被尊称为,后被尊称。

这就是铁木真的成长履历表,他由一个小部落统领的孩子,在父亲被敌人所害,躲避追杀艰辛成长后,借力打力血刃杀父之敌,进而逐步统一蒙古,最后做成吉思汗。

随机文章请问宋朝之后有多少位「传奇人物」最喜欢骑『白马』辅佐汉武帝成就功业的最大功臣是谁?揭秘卫星拍到的真龙凤凰,太空看冰川与真龙一样长门为什么不复活弥彦,或因三角恋所致(长门恐喜欢弥彦女友小南)盘点人类不能承受的真相,国家隐瞒的超能力者被收纳进秘密部门

加入收藏
               

奠边府战役战争过程简介 奠边府战役的总体行动介绍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