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少云之死 指导员认为他是落后分子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5-02-24 点击数:
简介:政治部干事刨根问底 1952年10月,上甘岭战役打响。

从川军里解放过来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邱少云,随所在的三营500多人,奉命于11日晚潜入上甘岭右翼阵地“三九

【菜科解读】

政治部干事刨根问底 1952年10月,上甘岭战役打响。

从川军里解放过来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邱少云,随所在的三营500多人,奉命于11日晚潜入上甘岭右翼阵地“三九一”高地前的开阔地里。

在潜伏过程中,邱少云被美军盲目发射的燃烧弹烧着,烈火迅速烧没了他,时年26岁。

仗打完了,连里给邱少云报了三等功。

此事似乎就这样无声无息地结束了。

半个月后战场总结,邱少云的指导员王明时被师里评为模范指导员,在写报告材料中,王指导员就如何做好战士思想工作,促进后进战士变为先进战士的做法进行了汇报。

当时组织科的一名干事问王指导员:“你改变了哪位后进战士?” 王说,邱少云。

在“三九一”高地潜伏前夜,我们连召开誓师大会时,大家都很激昂,纷纷表了态,唯独邱少云闷不吭声,连里连夜召开骨干会,都对邱少云不放心。

当时我表了态,做邱少云的工作。

那天晚上我们一直拉呱到凌晨一点半钟,我给他讲了许多道理,并让他自己认识到应该如何做,使他终于打消了恐惧念头,当场表示,“严守战场纪律”。

第二天中午,一发燃烧弹落到邱少云身边,他忍着痛,一动不动,牺牲了自己,换来了整体的胜利。

那位干事听后,十分激动:“这样的英雄怎么是后进呢?三等功不行,应报特等功。

” 之后,又追问邱少云死时的一些细节,王指导员只知道是烧死的,其他详情也说不清。

29师政治部便报了一个简单的经过,报请志愿军司令部批准。

二次报功和两个疑问 特等功的报告呈到志愿军司令部后,引起了领导的重视。

起初个别同志认为不过是战时特殊死亡,算不上英雄,三等功就足够了,但更多的同志倾向于他严守纪律,为了整体牺牲自我的说法。

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11月6日,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追授邱少云特等功,但这件事同时也给人们留下了一个悬念:邱少云究竟是如何死的? 邱少云的两次报功和他奇异的牺牲经过,引起了一位《人民日报》记者的注意。

他叫郑大藩,是当时的随军记者。

他在看了邱少云的简要事迹后,产生了两个疑问:其一是燃烧弹落在什么地方?是打中头部死亡后燃烧起来,还是从远处一点点燃烧的?其二是他的身边有无水沟,谁看见邱少云烧死的经过?两个疑问使他一直想对此事弄个水落石出,却苦于部队作战行踪不定,无法对此事调查。

1952年底,王明时指导员到志愿军总部作报告。

郑大藩即把这两个问题提出,请王指导员解答。

王答应对这件事进行调查。

回到连队后,王指导员即召开军人大会,请大家回想战斗情况,当时连队经半年征战,减员很多,调入的新兵又没有参加过潜伏战斗,知情人只有三班副班长李元兴和战士李世夫,而此时他们已受伤在平壤附近住院。

这事又一次被搁下了。

此时距离邱少云牺牲已有三个多月了。

两个证人和两个关键细节 1953年春节后,李元兴和李世夫一起出院,回到了9连。

王指导员即把他俩找去询问,李元兴回忆说,燃烧弹落在邱少云前面6米左右,燃烧液油溅到他的身上,是一点一点烧过来的,从头烧到脚,当时我伏在他身后5米左右,亲眼见到他被烧死的经过。

李世夫和李元兴一起证明,邱少云左面3米来处就有一小水沟,如果愿意,只需一滚就可活命。

李元兴描绘了当时他们的见闻: 燃烧弹开始烧了起来,我为他捏了把汗。

这时,他要是站起来完全可以扑灭身上的火苗。

邱少云没有动。

我想他一动,伏在这里的几百名战友就有被消灭的危险。

火焰已经从棉军衣上延烧到他的头部,我甚至听到了邱少云的头发被烈火烧得嗤嗤发响,他的脸因疼痛而扭曲,嘴唇已给咬破了,两只手深深插入泥土,似乎要抓碎什么? 烈火在他身上烧了30多分钟。

与我在一起的李土虎、柯大才都亲眼看到了事情的经过。

我们几次本能地想站起来去扑灭他身上的火,但都克制住了。

9连连长程子英在一篇《在潜伏地区》的文章中写道:潜伏到了中午,敌人忽然打出一排排燃烧弹,在潜伏区爆炸了,枯黄的野草顿时燃起熊熊大火,我的思想紧张到极点。

这时传来小声报告:“邱少云被烧着了。

” “什么?”我有些不解地问。

接着,又传来小声的报告:“火烧完了他的棉衣,他的头发烧着了……” 有几名战士要求发起冲锋,请示是否救援邱少云?潜伏纪律不仅对邱少云是个考验,对所有目睹这场火焰的人也是一种考验。

我急了,请示营里发起冲锋。

但这时传来邱少云牺牲的消息。

我的心情是难以形容的,整个潜伏区好像都紧张起来,我怕战士们因邱少云的牺牲而按捺不住自己的激动,我也想在此时发起冲锋,但我又想到整个战斗的计划,我必须忍耐,忍耐…… 英雄方显本色 这些证明材料和见证人的描述,被迅速反馈到郑大藩记者手里,阅读着这一份份言辞确切,撼人心魄的材料,郑大藩激动了,他似乎看到了一个英雄伟大的壮举背后,所蕴藏着的时代意义。

他连夜奋笔疾书,10天后,1953年5月18日《人民日报》发表了那篇举世震动的新闻名篇《伟大的战士邱少云》。

该文首次向全国乃至世界披露了这位为了整体,为了胜利而严守纪律的英雄的壮举。

此文一出,随即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

1953年6月1日,志愿军领导机关再次授予他“一级英雄”称号。

(王富松 摘自《文史博览》)

嵇康之死是因为其奸污弟媳?还是由于不满司马氏专权?

,曹魏末期最著名的文人,崇尚老庄之学,提倡个人自由,诗文俱佳,并且精通音律,是魏晋玄学的代表人物。

关于嵇康之死,东晋的史学家干宝的《晋纪》记载了这样一段故事。

当时嵇康与冀州牧吕昭的两个儿子吕巽和吕安关系都很好。

哥哥吕巽人面兽心,他看见弟媳妇长的漂亮,于是趁着弟弟不在家的时候,故意将弟媳妇灌醉,然后强行将其奸污了。

事发之后,吕安愤恨不已,想要告发自己的哥哥。

他把事情原原本本告诉了嵇康,希望嵇康能拿个主意。

嵇康觉得这俩人都是自己的朋友,觉得很为难。

思来想去,他跟吕安说,这事毕竟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如果告到官府,恐怕对有损你们家族的声誉,还是算了吧。

吕安听从了嵇康的建议。

谁知道吕巽看到弟弟没有告发自己,反而觉得自己有把柄在弟弟手里,今后怕对自己不利,于是干脆到官府诬告弟弟吕安不孝。

案件判决下来,吕安被判处流放。

嵇康知道之后,先写了一封与吕巽的绝交书,痛斥其卑鄙行径,然后到官府为吕安申冤,愿意替他证明其清白。

于是嵇康和吕安双双被关进大牢。

由于嵇康名气太大,所以他被关进大牢的消息立刻惊动了整个魏国,京城的太学生三千多人联名为嵇康请命,希望能放他出来,并且请他到太学里教书。

还有许多名士豪杰纷纷要求与嵇康一起坐牢。

他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能够营救嵇康。

由于事情闹的太大,惊动了当时曹魏政权的实际当家人,司马昭在考虑怎么处理嵇康时,时任司隶校尉的钟会进言:“嵇康就是睡卧的一条龙,一旦,则天下大乱。

先前毋丘俭作乱时,嵇康就想出山帮助毋丘俭,后来被制止了。

嵇康与吕安都是言行放荡,无视典章规矩的人,而且他们又有很强的煽动能力。

因此您应该学习姜太公诛杀华士、孔夫子诛杀少正卯一样诛杀嵇康和吕安。

” 这位钟会就是后来与邓艾一起平灭蜀汉的牛人,他早年仰慕嵇康,曾经带着自己写的《四本论》向嵇康求教,结果遭到冷遇,所以这次嵇康有难,他就趁机落井下石。

司马昭听了钟会的话,觉得有道理,于是命人将嵇康和吕安给杀了。

嵇康被杀,虽然起源于一场家庭伦常惨剧,但是其根源却与司集团与曹魏集团的斗争息息相关。

尽管司马懿当初通过高平陵之变控制了曹魏政权,但是当时的朝廷内外,处处都是曹魏集团的势力,因此,司马懿使用恐怖手段,将团伙连根拔起。

接着,其子再接再厉,于嘉平六年将密谋要除掉自己的中书令李丰一伙连锅端掉,同时废掉了参与此事的。

直到此时,集团才算真正控制了中央政权。

在司马氏家族看来,控制了中央政权才只是第一步,下一步就是要逐个消灭地方上的曹魏集团势力。

而钟会提到的毋丘俭就是地方上第一个跳出来挑战司马氏集团的人。

钟会提到这一点正好点了嵇康的死穴。

嵇康并不是一个真正能超脱于物外的人,他也是亲曹魏集团的一员。

嵇氏家族原本是寒门出身,由于嵇康的父亲嵇昭与是同乡,因此曹操提拔任他担任督军粮台书侍御史。

要知道,在乱世,随时有战争发生,因此后勤粮草的补给就显得异常重要,曹操把监督军粮的工作交给嵇昭,可见他对老乡的信任。

而嵇氏家族从此也由寒门而一跃成为士族阶层,因此曹魏集团对嵇康的家族有知遇提携的恩典。

另外,嵇康本人也是家族的女婿,他的妻子是曹操的曾孙女。

因此,即使嵇康不是曹魏集团的核心人物,也是亲近曹魏集团的人。

所以,在司马氏集团对曹魏集团挥舞屠刀的时候,嵇康选择归隐林泉,也是一种自保的策略。

而根据《晋纪》所载,毋丘俭起兵叛乱时,司马师亲率大军南征,朝廷空虚,嵇康就曾经计划在北方举兵叛乱,南北呼应,但是最终被山涛制止了。

因此钟会对嵇康的控告也不算是诬告。

由此可见,虽然嵇康下狱起源于一场家庭纠纷,但是司马昭联想到地方势力尚未收服,留着嵇康始终是一种祸患,所以干脆一杀了之。

嵇康临刑前,从容弹奏了一曲《广陵散》,慨叹一句:广陵散于今绝矣。

随即引颈就戮。

一代名士死于屠刀之下,时年40岁。

随机文章迅猛龙能否猎杀霸王龙,单挑打不赢霸王龙/群殴可猎杀(得不偿失)南极为什么比北极冷,海拔更高/热量交换少/平均气温低20℃以上达尔文奖是什么奖?盘点那些世界历史上被自己蠢死的人刘邦杀了多少开国功臣,8异姓王被杀/彭越下场最惨/被诛灭三族邓艾是怎么死的?邓艾不死司马家至少提前10年完成统一

胡斯之死对捷克有着怎么样的影响?胡斯战争是因胡斯之死而导致的吗

胡斯之死,在整个捷克引起了强烈的反应,人们把对胡斯的迫害看作对整个民族的冒犯,反抗罗马教皇和帝国的斗争更趋激烈,一四一九年七月在胡斯的旗帜下,爆发了捷克史上伟大的农民战争——胡斯战争。

这一震撼整个欧洲的胡斯运动以及此后十余年的胡斯战争,给帝国和罗马教廷的统治以沉重的打击,扫除了德国上层剥削者在捷克的势力,保证了以后一个多世纪捷克完全脱离帝国的统治。

金色布拉格的古城广场正中,矗立着一座令人肃然起敬的巨大塑像,这就是思、都曾赞扬过的捷克民族权利和人民权利的保护者、中世纪著名的宗教改革家扬·胡斯。

每年夏天,在胡斯遇难的日子里,人们纷纷来到这里,向这位为真理而斗争的战士致敬。

十四世纪末到十五世纪中叶的捷克王国,是所谓的一部分。

捷克广大农民受着封建土地的占有者——德国僧侣把持的天主教教会和德国贵族的残酷的剥削。

捷克人民不堪忍受剥削,展开了反对民族压迫和社会压迫的斗争。

他们首先起来反对宗教压迫。

传教士扬·胡斯是这一斗争的领袖人物。

胡斯战争 开始 15世纪捷克人反对德国封建主及天主教势力入侵的民族战争。

13世纪以来,德国贵族和僧侣逐步控制了捷克的经济、政治和宗教大权,引起捷克人民的强烈不满。

15世纪初,以爱国者J.胡斯为首掀起反对教皇和德意志天主教会的改革运动。

1415年,胡斯被教皇和德皇处以火刑,矛盾进一步激化。

1419年,胡斯党人在布拉格等地举行武装起义,揭开了胡斯战争的序幕。

在斗争过程中,胡斯党人分裂为激进的塔博尔派和调和的圣杯派。

起义者建立了以塔博尔派为核心的胡斯军,在著名的统帅J.杰士卡和大普罗科普统率下,于1420~1431年先后粉碎罗马教皇组织的5次十字军进攻,取得了苏多梅日采(1420)、维特科夫山(1420)、库特纳霍拉和涅梅茨凯-布罗德(1422)、乌斯季(1426)、塔霍夫(1427)和多马日利采(1431)等会战的胜利;起义军还转战德国、匈牙利、奥地利等地,为反对欧洲反动势力建立了辉煌战绩。

1434年胡斯党内的圣杯派联合封建天主教势力,在利帕尼会战中打败塔博尔派,胡斯战争基本结束。

结束 胡斯战争虽然失败,但它给德国封建势力以沉重打击,保证了捷克在一定时期内的政治独立,促进了捷克民族文化的发展,对后来的欧洲宗教改革运动有很大影响。

胡斯党人在长期战争中建立了一支得到人民有力支援的、纪律严明、英勇善战的新型军队,在军队建设和军事学术上有所创新。

胡斯军以步兵为主力,还拥有车载兵(乘车步兵)、骑兵和轻型炮兵等。

胡斯军首创的车载兵和战车工事在对付敌重装骑士骑兵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

每辆战车有一名指挥官,下辖18~20名士兵。

每10辆战车编为一个十车队,由十车长指挥;数个十车队组成一个战车队,所有战车队均由战车统领统一指挥。

情况需要时,以战车相互联结成各种战车工事。

此种工事通常配置在两翼有天然障碍的高地,火炮配置在战车工事中央,步兵和骑兵隐蔽在工事内,战车保护士兵不受重装骑士骑兵的袭击,并在敌军接近时予以重创。

此外,胡斯军善于在野战中大胆机动,勇猛进攻,正确选择主攻方向和有利战场,集中使用兵力,重视各兵种协同动作等军事原则。

在野战中大量使用轻炮兵也是军事史上的新发展。

随机文章咸兴没有咸兴冷面?平壤第一美食冷面要在冬天吃为什么找不到电灯开关?谈英国厕所里三项外国人容易落入的陷阱墨西哥干尸博物馆,世界最小婴儿干尸(刚出生)世界上最巨大最清晰ufo曝光,头顶几百米高空飞过发怪声揭秘英国恐怖骷髅头洞穴,不少潜水员被骷髅头吞噬(魔鬼之地)

加入收藏
               

邱少云之死 指导员认为他是落后分子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