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灭亡的重要真相不是“阉党”而是“东林”? 浅谈“东林党”的前世今生

【菜科解读】
时隔多年,依旧记得那些文字描绘的一幕幕触目惊心的场景,六君子被拷打致死,不允许下葬,尸首就扔在牢房,以致收容之时仅有残骨数根,血衣碎布数片......。
最的还是阉党爪牙们将六人的喉骨剔出,送给魏忠贤,最后被们化为灰烬,洒在酒里争吞而尽。
东林党,留给我的第一印象便是铁骨铮铮,慷慨壮烈。
然而,后来再去通过各种文献史书去了解这个团体后,却逐渐发现自己昔日的观点太过于片面。
东林党并非只有他们刻意展示给世人的一面,真正的东林党,热衷的并非是兴国安邦,朝政大局,而是一个封建王朝的权利游戏中一颗特殊的棋子,附着在皇权上,既是一味良药,也是一颗毒疮。
东林党,我们首先要明白这不是一个政党,这是一个朋党。
政党是有自己的政治主张和政治理想的,但是朋党不一样,朋党是利益集团,为了某些共同的利益联合在一起,,争夺权力,朋党成员之间的关系,用勾结最为恰当。
东林党诞生之初还是很有正面意义的,三十二年,东林书院在名士等人的修复下,成了当时江南士大夫阶层的聚集地,大家聚在一起针砭时弊,倡导廉政清明。
总的来说,这些人代表着当时社会的主流价值观,承载的是千百年儒家正统思想潮流。
但是,一个组织,先不看他的性质,我们来分析一下他的成员和利益阶层。
当时参与进东林党讲学活动的,大多数都是那些饱读诗书的文人雅士。
但是,这些人还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不顺,没当上官,在那个学而优则仕的年代,考不上科举,心中自然聚集了大量的不满和怨恨,这种情绪汇集,矛头对准的必然是当权者,朝廷。
再者,东林党起源于江南,那里自古以来便是商贾富庶集聚之地,一个团体想要生存下去必须找到一个财力上的依靠,作为回报,这个财力提供者的利益便成为了那个团体的捍卫目标。
因此,东林党初期便有一颗不良种子种下,此后几十年,随着这颗种子渐渐发芽,开始扭曲这个团体的核心价值观,引导社会风尚的理念开始被一种名为政治斗争的方式所取代。
清流很快便成了一张虚伪的画皮。
万历年间,朝廷中的东林党势力对抗的是皇权,万历想废太子,结果遭到了东林党的口诛笔伐,东林党坚决反对万历皇帝的主张,他们的理由是祖制,立长不立贤。
太子是长,无论如何该为太子储君。
这场大争斗,最终以东林党获胜而告终,同时也让东林党尝到了政治斗争的甜头,皇上都服软了,天下还有谁与争锋? 当阉党诞生后,东林党自然不可避免的与其展开了博弈,在政治黑暗的天启朝,阉党,狠狠压制了东林党。
我们且不说二者好坏,阉党实际上是皇权的代表,东林党则是主要文官代表,二者在封建王朝这盘棋中,形成的是微妙的平衡。
这个平衡虽然不能保证国家兴旺,却能保持朝局稳定。
这个时期的虽然已经,但是尚可坚持,边患与社会矛盾还不至于拖死王朝。
但是,这个平衡在登基后却被打破了,崇祯拿下阉党的那一刻,不是收回朝政大权,而是拱手将朝政大权相让于东林党。
至此,东林党一家独大,开始显露出清流背后的迂腐和黑暗,成为一柄暗剑,架在大明王朝的脖子上。
东林党当政的那些年,朝中再难出现救国危难的名臣,反而出了一堆高谈阔论的政治白痴,疯狂的摄取权益,崇祯是个想办实事的皇帝,但是面对这样一群昔日慷慨陈词,是报国恩的大臣,他无奈的发现这其中竟然没有靠得住的。
撤,杀,换。
一朝换了50个大学士,讽刺的是崇祯,但是谁又能想到崇祯一次次满怀希望的提拔新人,一次次的又失望透顶的无奈。
1644年,明朝灭亡的那一天,朝中大臣,那些清流们有谁去给这位苦命的皇帝说一句公道话。
没有,只有进京后,争先恐后地去闯王那里报名,以期保全自己的富贵。
一年多后,南京城破,带头跪在城门口迎接清军的正是东林党领袖。
那一刻,文人尊严又何在?几十年前东林书院中的慷慨激昂实际上就是这般下作? 随机文章美国nasa最新发现血月,超级蓝血月时隔150年再现天空土耳其SOM巡航导弹,可在防空系统外精确打击目标宇宙空间是怎样形成的,奇点大爆炸喷发出大量能量形成物质宇宙赤道和本初子午线交点在哪里,位于几内亚湾/不属于任何国家钱塘江大潮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天体引力和独特地形早就大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