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怪的玛雅文明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5-02-25 点击数:7
简介:玛雅文明出现在纪元前五百年前后的中美洲地区。

含盖区域北达墨西哥南部的尤卡坦半岛,南至危地马拉、洪都拉斯,贝里兹直抵秘鲁的安第斯山脉。

玛雅文明自纪元前三世纪左右急

【菜科解读】

玛雅文明出现在纪元前五百年前后的中美洲地区。

含盖区域北达墨西哥南部的尤卡坦半岛,南至危地马拉、洪都拉斯,贝里兹直抵秘鲁的安第斯山脉。

玛雅文明自纪元前三世纪左右急速成长,至八世纪达到文明的颠峰,但随即迅速衰退,到了十世纪以后便无声无息的消失了。

马雅人的历法是世界上最正确的一个,他们的编年史据,许多研究马雅文明的历史专家考证后,认为公元前三一一四年八月十一日开始,这一天代表什么意义?至今仍是一个谜。

  马雅人有一套复杂的方法是用来记录重要事件的日期,它是以三种不同的计时法──阳历年、金星历年和卓金历年──为基础。

二百六十天的卓金历年与阳历年连在一起,二者都包括在历时五百八十四天的金星历年之内。

  马雅人建筑的金字塔、庙宇并不是为了需要,而是因为历法上的指示,每隔五十二年要建造一座有一定数目阶梯的大建筑物,一天为一阶,一道平台表示一月,直到顶端共计三百六十五天,每一块石块都与历法有关,每一座完成的建筑物都需符合天文上一定的要求。

似乎他们除了宗教热忱的冲动外,并未有建造大型庙宇的意念,只因历法赋予这项义务,他们就按步就班的履行着。

  马雅人建筑的金字塔与埃及着名金字塔有所不同,埃及金字塔是空心,内部为帝王陵寝;而马雅金字塔为实心,塔前广场是民众叁加祭典场所,塔顶则供教士们办公、居住、或观察天象之用。

在衣查(Chich'en Itz'a)镇的一座圆顶天文台,马雅的天文学家可计算月球的轨迹至小数点以后四位,甚至可计算出金星(Venus)上的一年至小数以后三位! 马雅的天文学家在长期观测太阳和星辰的运行,发明了精准的历法。

马雅人称年为“哈布”(haab),一年有十八个月,每个月二十天,每年另加五天称为华吉(Vazeh)。

又以三百六十天为一“吞”(tun),二十吞为一“卡吞”(katun)计七千二百天,二十卡吞为一“巴吞”(baktun)有十四万四千天,这便是计算历法的单位,最大的称为“阿劳吞”(alautun),共有二百三十亿四千万天,即六千三百多万年。

如此庞大复杂的历法,在世界其他古文明的历法中,有如鹤立鸡群,卓然生辉。

  我们现在所使用的月历,一年以三六五.二四二五日计算,马雅当时的天文学家则以三六五.二四二0日计算,根据日前最先端的天文学家计算,一年应该是三六五.二四二二日。

由此看来,古代马雅人所使用的月历,比我们现在所使用的月历更正确,其误差只不过是0.000二天,换算成秒,一年只差一七.二八秒。

谁也不知道,古代马雅人为何有如此正确的天文学计算?一个天文学家若想得到这样的数值,至少必须花上一万年以上的时间来做天体观测才有可能。

马雅文献之一的托兰斯汀古书,明载着日蚀、金星会合周期等。

  马雅人高超的数学概念,深令世人津津乐道。

其数学平均数的准确程度,也深令人咋舌。

据说古马雅人曾以三十二又四分之三年的时间,观察四百零五次月圆,计算出三十二又四分之三年等於一万一千九百六十天。

今天天文学家以精密仪器计算的结果是一万一千九百五十九点八八八天,比较之下,依马雅人的算法,每二百九十二年才出现一天误差,即每年误差不到五分钟。

他们的天文知识在高超的数学技巧的帮助之下,也有惊人的成就。

  以金星历来说,着名的金星公式是由马雅人运算出来: (月球)20x13=260x2x73=37,960 (太阳)8x13=104x5x73=37,960 (金星)5x13=65x8x73=37,960  换句话说,每一种周期经过三万七千九百六十天后,便会相遇在一条直线上,而根据马雅人的神话传说,那时“神只”就会到一处宁静的休息处所,这是否象徵着马雅人由那儿来便回到那儿去?  所谓的金星历年,就是指金星环绕太阳一周所需要的时间,马雅人费了三百八十四年的观察期,算出五百八十四天的金星历年,他们发觉金星在八个地球年中恰恰走了五圈,然后再重复循环,便用五除八个地球年的天数──二千九百二十──得出五百八十四天)而今日计算则为五百八十三点九二天,误差率每天不到十二秒,每月只有六分钟。

当时绝对没有沙漏等计时仪,也没有任何天文望远镜或光学仪器,竟然能准确无比地计算出金星历来,实在是件不可思议之事。

  除此之外,马雅人还有一个令我们毛骨悚然的历法,那就是卓金历。

这是根据一年等於二六0日周期所计算出的历法,但在太阳系中,并没有适用此历的行星,那马雅人究竟是为了什么才编“卓金历”?

为什么说韩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朵奇葩?

韩国初期,从韩武侯开始就出兵攻击郑国,春秋初期郑庄公可是春秋小霸,但到了战国后郑国早已不复当年之盛,被新兴的韩国瞄上了。

到时期,灭郑时机成熟,于是韩哀侯出兵一举攻灭了郑国,将韩国都城迁移到了郑国都城,灭郑是战国时韩国唯一一次值得称道的军事行动。

在战国这个变法强国风起云涌的年代,韩国地处魏、楚、秦、齐、赵五强中间,国势最弱,魏文候时三晋同盟尚存,没有强敌入侵,魏武候即位,毁三晋盟约,三晋相攻,秦齐楚燕也进入中原混战,韩国兵弱,国势日衰,眼看韩国一天天贫弱,遭受列国欺凌,大胆任用法家术派代表人物实施变法,申不害变法整肃吏治,让韩国官吏肃穆,诸侯不敢相攻,为韩国赢得了劲韩的美誉。

韩国自从申不害变法之后,举国上下崇拜阴术,干了很多然人啼笑皆非的时事情,比如“祸水东移”,将上党山地抛给赵国,诱发长平大战,让赵国差点灭国,韩国自己也有许多损失;“水工疲秦”,让水利工程大师去为秦国建设水利工程郑国渠,想以浩大的水利工程让秦国劳民伤财,进而搞垮秦国,哪知秦国不但没被搞垮反而因为郑国渠的建成而受益匪浅。

还有令人啼笑皆非的“肥周退秦”,支援周天子土地和兵马,让疲弱的周与强盛的秦叫板,结果导致周被秦灭了,韩国自己也损失了十万大军。

韩国干的蠢事不但没有搞垮秦国,反而为秦国的强盛加薪添火,强盛的秦国进行扫平六国的灭国战争,第一个就灭了最弱小的韩国。

公元前230年,赢政派遣内史腾统帅大军渡过黄河,直扑韩国都城新郑,俘虏,韩国灭亡。

申不害的术治更是让韩国上下都形成了明哲保身的思想理念,甚至后面号称之一的也将明哲保身作为人生的追求。

大家都明哲保身,那谁来干实事?韩国成了战国大争之世的一朵奇葩,烈阳下的阴影。

随机文章丹东犯了通敌叛国罪吗?盘点世界六大沉船,英国用客轮偷运武器连累乘客(1200死)揭秘中国击落ufo外星人事件,飞碟被战斗机击落(美国军方吓尿)俄罗斯地狱之门录音,前苏联科学家挖开地狱之门(超级恐怖)太阳系是外星人制造的​,人类被外星人囚禁(阴谋论/不可信)

上古三大奇书分别是哪三大?都有着什么作用

三大奇书是指《》、《周易》与《内经》。

《山海经》为述图之书,《周易》又称《易经》是 秦汉后直至今无人可以真正通晓的上古典籍,《黄帝内经》又是早期中国医学的理论。

一、《山海经》 《山海经》是中国志怪古籍, 大约是从战国中后期到汉代初中叶,楚国和巴蜀地方的人所作,现代中国学者一般认为《山海经》成书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是一部上古时期荒诞不经的奇书,也有人认为是古代山水物志。

经西汉 、刘歆父子编校时,才合编在一起。

宋人胡应麟认为该书是“战国好奇之士取《穆王传》,杂录《庄》、《列》、《》、《周书》、《晋乘》以成者”。

《山海经》全书记载了约40个邦国 ,550座山,300条水道,100多位历史人物,400多个神怪畏兽,该书总体按照地区不按时间把这些事物一一记录。

所记事物大部分由南开始(《大荒经》由东开始,故有学者认为是南、西、北、东的方位顺序与远古上南下北同,故《大荒经》由东开始,则可能是后人的改动调整),然后向西,再向北,最后到达大陆(九州)中部。

九州四围被东海、西海、南海、北海所包围。

《山海经》全书现存18篇,其余篇章内容早佚。

原共22篇约32650字。

共藏山经5篇、海外经4篇、海内经5篇、大荒经4篇。

《汉书·艺文志》作13篇,未把晚出的大荒经和海内经计算在内。

山海经内容主要是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道里、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

保存了包括逐日、补天、、大禹治水等不少脍炙人口的远古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

《山海经》也记载了中国古代神话、地理、植物、动物、矿物、物产、巫术、宗教、医药、民俗、民族等,反映的文化现象、包罗万汇。

除了保存着丰富的神话资料之外,还涉及到多种学术领域,例如:哲学、美学、宗教、历史、地理、天文、气象、医药、动物、植物、矿物、民俗学、民族学、地质学、海洋学、心理学、人类学……等等,可谓汪洋宏肆,有如海日。

在古代文化、科技和交通不发达的情况下,《山海经》是中国记载神话最多的一部奇书,也是一部地理知识方面的百科全书。

二、《周易》 《周易》即《易经》,《三易》之一(另有观点:认为易经即三易,而非周易),是传统 经典之一,相传系周文王所作,内容包括《经》和《传》两个部分。

《经》主要是六十四卦 和三百八十四爻,卦和爻各有说明(卦辞、爻辞),作为占卜 之用。

《周易》没有提出阴阳与太极等概念,讲阴阳与太极的是被道家与阴阳家所影响的《易传》。

《传》包含解释卦辞和爻辞的七种文辞共十篇,统称《十翼 》,相传为 所撰。

《周易》是中国本源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智慧与文化的结晶,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是中华文明的源头活水,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哲学巨著,历经七千多年的历史至今经久不衰,奠定了中华文化的重要价值取向,开创了东方文化的特色,对中国的文化产生不可取代的重要价值和巨大影响。

《周易》历经数千年之沧桑,已成为文化之根。

易道讲究阴阳互应、刚柔相济,提倡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在五千年文上,汉民族之所以能够久历众劫而不覆,多逢畏难而不倾,独能遇衰而复振,不断地发展壮大,根源一脉传至今,与对易道精神的时代把握息息相关。

三、《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又称《内经》,是中国最早的典籍之一,也是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之首。

相传为黄帝所作,因以为名。

但后世较为公认此书最终成型于西汉,作者亦非一人,而是由中国历代黄老医家传承增补发展创作而来。

正如《淮·修务训》所指出的那样,冠以“黄帝”之名,意在溯源崇本,藉以说明中国医药文化发祥之早。

实非一时之言,亦非一人之手。

《黄帝内经》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作,不仅仅是一部经典的中医名著,更是一部博大精深的文化巨著,以生命为中心,从宏观角度论述了天、地、人之间的相互联系,讨论和分析了医学科学最基本的命题——生命规律,并创建了相应的理论体系和防治疾病的原则和技术,包含着哲学、政治、天文等多个方面学科的丰富知识,是一部围绕生命问题而展开的百科全书。

随机文章魏国人范睢为何投靠秦国又做了秦国的丞相中国古代艺术简史中国未来第六代战斗机详解,5780公里每小时超越导弹速度韩国萨德部署完成了吗,萨德部署完成(中国一半国土在美军监视内)基本企业管理中的十大定律,比尔盖茨马云等人坚信的理念

加入收藏
               

奇怪的玛雅文明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