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西里·康定斯基早期的风格是如何样的?有着怎么样的艺术形式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5-03-29 点击数:
简介:1921年,康定斯基返回德国,于1922年加入了包豪斯学院。

前几年,在俄国至上主义和构成主义的影响下,他的绘画逐渐从自由抽象转向一种抽象的形式。

这种变化,可以从

【菜科解读】

1921年,康定斯基返回德国,于1922年加入了包豪斯学院。

前几年,在俄国至上主义和构成主义的影响下,他的绘画逐渐从自由抽象转向一种抽象的形式。

这种变化,可以从1919、1920年、1923年的三幅画里看出来。

《灰色, 第222号》几乎完全是自由的,非几何形的。

《白线, 第232号》显示了一些有规则的形状、直线条和一些边缘轮廓分明的弯曲形状。

在《强调的是角, 第247号》这幅画中,这一切便被有规则的坚硬轮廓所取代了。

这并不是说,康定斯基在1921年之后抛弃了他早期风格的表现主义基础,他那通神论的思想仍然存在着。

甚至在几何形体最僵硬的时期,他的绘画在结构上也是富有动势的,三角形、圆形和线条以及不稳定的斜线,忽隐忽现地互相闪现。

在继续采用杂色的色块,与几何线条形成对比。

偶尔情绪变得平静下来:在《几个圆形, 第323号》里,透明的圆形色块,在黑色的空间里,地互相擦肩飘过。

这期间,康定斯基强调了他对于抽象表现力所倾注的热情。

他仍然认为,他的绘画是浪漫的。

他写道:“艺术的目的和内容是浪漫主义,假如我们孤立地、就事论事地来理解这个概念,那我们就搞错了……我的作品中,一直大量用圆,这里要出现的浪漫主义是一块冰,而冰里燃烧着火焰。

” 康定斯基是包豪斯学院最有影响的成员,这不仅因为他是一位伟大的艺术家、现代抽象的先驱、带来俄国抽象艺术革命第一手知识的有才能的教师,还因为他能够有系统、清楚而准确地表达他的视觉和理论上的概念。

1926年,他把他的构图课程《点、线到面》一书出版。

康定斯基的这本书,想给艺术作品的要素和他们之间的关系,下一个比较绝对的定义。

这种关系,是指一个要素对另一个要素,以及对整体的关系。

他那脱俗、浪漫的艺术基础,在这里表现得十分明显。

康定斯基与包豪斯学院的关系到1933年便终止了。

他创作了许多画,画中充满了主题的含意和形式之间的冲突,但从未离开过抽象手段。

在包豪斯学院行将解散的那些年里,康定斯基的绘画,又重新出现了抒情的的一面,取代了建筑式的处理手法。

《光之间, 第559号》里的形状,仍然是几何形的,它们被分层排列,其水平和垂直的风格,甚至超过了以往。

色彩柔和,不过是被减弱了的色彩;精确刻划的形状,被光和色漫射的光轮所包围。

因此,整个效果充满宁静而又浪漫的情趣。

有些形状,使人想起埃及或美洲印第安人的,转达了一种异国情调。

当时,康定斯基已经知道了1920年代的超现实主义活动;在这幅画以及1933年他移居法国后所创作的那些画里,人们感到了类似于抽象超现实主义的性质。

彩色的形状,呈现出它们自己的生气,并象微生物或宇宙空间怪物那样,做游戏式的交战。

1933年末,康定斯基在巴黎定居,一直到逝世。

对他来说,最后这个时期,无论是在作品的数量上,还是在思想与形式的发展上,都是丰富多彩的。

总之,他继续追求更自由、更有生物形态的造型和色彩,偶尔还创造生物形态的质感,但这种质感,比他以往抽象表现主义作品的质感,更加辉煌、多样。

形状依然是轮廓鲜明,但是,这些形状似乎是从微观世界的幻想中浮现出来的。

他在《构图九, 第626号》里,用了两个相同的三角形,一正一倒,把画面的两端截开,建立了一种数学模式的色彩基础。

两个三角形之间的平行四边形,又被分为四个更小的同样大小的平行四边形。

在这个严格限定但色彩缤纷的背景中,他散布了一些各色各样象是疯狂起舞的小形体:有圆形、棋盘方块形、窄长的矩形和变形虫式的图案。

在大的几何图案上面,排列小而自由的形状,这在那些年里,一直是他感兴趣的手法。

有时背景是几个大的交替的竖直矩形,有时是黑白色的棋盘格,不过,这种自由与约束的对比,是从他毕生贯注直觉表现和有意的抽象形式之间的关系而得来的。

个人的抽象幻想,是他后来那些年的主要出发点。

有时他把小而自由的形状,任意散布在统一的色彩背景上;但又一些时候,便回到一种尽可能少的要素安排,好像是在净化他的手法。

康定斯基最后的一批绘画表明,现代艺术中一个最杰出、最有影响的人才已经成熟。

1944年猝于法国塞纳河畔 随机文章隋开皇年间,隋朝与周边的民族关系探讨解析宇宙之外的恐怖世界,多个平行世界相同的自己鲶鱼效应是什么意思,鲶鱼效应是企业激励员工的可靠方式富士急鬼屋真的有鬼吗,传闻有人被吓死在三楼(90%的人中途退出)旧日支配者中最强大的生物,奈亚拉托提普恐隐藏实力

苏联是如何被西方瓦解的?这个女人说了三点

苏联解体27年了,人们一直分析苏联解体的原因,有人说苏联解体从苏联前领导的统治就注定了,还有人说赫鲁晓夫否定了前任,当然最多的还是指向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其实苏联的解体原因,各种分析都有道理,但西方国家的瓦解也是一个最主要原因,就如一座大厦,天天有人在那挖“墙角”,总有一天会倒塌的。

对于西方国家瓦解苏联,很多瓦解方式并不是光明正大,都采用秘密方式。

因为西方不会大张旗鼓的去瓦解,那样会适得其反。

但苏联解体前几天,就有一个女人在公众场合公开场合暴露了西方如何瓦解苏联的,她的讲话立即引起轰动,但那时苏联人肯定不会警醒,他们正忙着“分家”。

这个女人就是号称“铁娘子”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

关于撒切尔夫人为什么恨苏联,我在之前文章有过详细介绍。

撒切尔夫人公开讲瓦解苏联的事,是她在1991年11月美国一次会议上的演讲。

此次会议是美国石油学会在休斯敦组织的一次会议,苏联也派了石油和石化专家参加了会议。

此时的撒切尔夫人已经不是英国首相,她刚刚卸任,这次让撒切尔夫人参加会议,名义是因撒切尔夫人曾从事化学专业,但真实情况不得而知。

而撒切尔夫人在会上并没有讲化学方面的内容,而是围绕“我们如何击溃苏联”进行了演讲,这次演讲中,撒切尔夫人并没有回避苏联,直接就曝光了西方是如何一步步瓦解苏联的,既露骨,又张扬。

这场东西方较量中,撒切尔夫人以胜者的姿态示人,让人深思。

但总结撒切尔夫人的讲话,能找到西方瓦解苏联的三个重要阶段。

一是打拉手段。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赢得了卫国战争。

但西方是不愿看到一个“红色苏联”在欧洲生存的,西方视苏联是一个重大威胁。

但二战后,苏联与西方短暂合作后,西方就开始寻找瓦解苏联的手段和方法。

在这一过程中,西方想以合作渗透的方式,进一步改变苏联,进而起到瓦解作用。

但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时,西方很难撼动苏联。

但赫氏上台后,苏联形势发生了变化,让西方找到了机会。

这一变化就是赫氏有名的“内部讲话”,赫氏的内部讲话,当时只是内部文件。

但令人奇怪的是,赫氏后来要求把他的讲话传到华约国家领导阅读。

赫氏的内部讲话到了波兰后,被以色列情报机关搞到手,随的内部讲话传美英等西方国家。

面对苏联突然变化,西方当时还没有具体的措施。

1955年,苏联主动与西方国家签订对奥和约,解决了二战中一大遗留问题。

随后,苏联又主动与联邦德国建交。

西方认为找到机会了。

既然赫氏反对前任,那么他就是一个很好的合作者。

1959年,赫鲁晓夫访问了美国,苏美实现了外交合作。

既然苏联高姿态,美国就,承认了苏联是超级大国的事实。

但西方不久后发现,虽然赫鲁晓夫反对前任,但他的一些政策还是苏联方式,也就是说赫氏重新建立自己的威信。

西方认为还得采用“打压”方式,看看苏联的变化。

随后美国在意大利等北约国家部署了新式导弹。

苏联也不示弱,不仅在柏林建了“柏林墙”,甚至直接在古巴部署了导弹,此时美国与苏联的紧张程度一触即发。

后来赫氏主动撤出古巴的导弹,才缓和了紧张局势。

二是军备竞赛。

后不久,赫鲁晓夫也于1964年被强制退休。

苏联的政坛又发生了变化。

但苏联从古巴撤出导弹后,并没有软弱,依旧对美国等西方国家表现出的气势,西方则采取守势。

但西方国家是以守待攻,西方正在用另一种手段瓦解苏联。

就如撒切尔夫人在演讲所说:“……经济上的威胁。

借助计划政策,加上独特的精神上和物质上的刺激手段相结合,苏联的经济发展指标很高。

其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过去比我们高出一倍。

如果再考虑到苏联丰厚的自然资源,如果加以合理地运营,那么苏联完全有可能将我们挤出世界市场。

”“因此,我们一直采取行动。

旨在削弱苏联经济,制造其内部问题。

西方这次采用主要的手段是将苏联拖进军备竞赛。

撒切尔夫人在讲话中说“我们知道,苏联政府遵守苏联和其北约对手军备均等的原则。

结果苏联装备花费占去了预算的15%,而我们这些国家是5%左右。

这自然就造成了苏联要紧缩在生产居民大众消费品上的投入。

我们希望借此引发苏联居民大规模的不满。

我们使用的方法之一就是‘泄露’我们拥有武器的数量。

有意夸大,以诱使苏联加大军备投入。

” 看看撒切尔夫人说的多直白,通过采取军备竞赛的手段,削弱苏联经济,进而造成苏联的经济危机,使苏联民众不满而垮台。

在这场军备竞赛中,却出现了“戏剧性”变化。

1964年,勃列日涅夫上台一直到上世纪七十年代,苏联经济不仅没被拖垮,反而与美国的差距越来越小。

1975年,苏联工业总产值一路攀升,与美国只差20%。

在军备方面,苏联更是高歌猛进,战略导弹达到2402枚,超过美国40%。

战略核力量更恐怖,1979年苏联战略投入是美国的三倍。

而常规军事力量,1978年时,苏联军队是440万人,美国军队是210万人,苏联坦克达到50000辆,美国只有10500辆。

苏联与美国争霸的显示出强劲姿态。

美苏两国军队甚至在欧洲重兵对峙。

但苏联没有表现出倒退状态,不久后又入侵了阿富汗,西方才知道,苏联正在向欧洲以外地区扩张。

在军备竞赛中,美国却受到了影响,经济出现危机增长放缓。

特别是越南战争中受挫,使美国在争霸中转入守势,并收缩了驻亚洲的兵力。

当时美国争霸中失败表现就是与大国建交。

这也是美国的策略。

难怪撒切尔夫人说:“本想在军备竞赛中拖垮苏联,没想到苏联特殊体制,不仅没拖垮,反而军事装备取得重大突破,经济也发展迅速……” 三是寻找突破 既然军事手段没能拖垮苏联,西方必然在其他方面使招。

西方认为苏联宪法上有一个漏洞,就是“苏联宪法在形式上允许任何一个加盟共和国(只需凭着共和国最高苏维埃的简单多数)只要有意即可迅速脱离苏联”。

但这一招也没好使,这只是宪法规定,但真要在苏联铁桶般的体制中瓦解一个加盟国,很难实现。

撒切尔夫人说:“强力部门的凝聚作用,长时间里这一权利实际上很难实现。

但这一宪法漏洞还是给实施我们的政策留下了未来的可能。

” 不过美国还以军事手段逼苏联,美国及北约国家建立了导弹防御体系。

但效果不佳。

撒切尔夫人在这次演讲也说了:“遗憾的是,无论我们如何努力,苏联的政治形势长期保持十分稳定。

后来我们(主要指美国)出台了一项重要政策,就是建立反导弹防御体系。

应当承认,当时大多数的专家反对建设反导防御体系。

理由是其投入巨大,且不太可靠。

而苏联可以以更少(约1/5到1/10)的投入即可以“矛”刺穿反导之“盾”。

但不管怎样,我们提出发展反导防御体系,目的是希望苏联同样建造类似高造价的系统。

令我们十分惋惜的是,苏联政府没有采取行动,只是限于发表政治抗议。

” 四是寻找代理 西方想瓦解苏联的对策屡屡受挫,他们当然不会放弃。

据资料记载,西方也一直想内部瓦解苏联,但内部瓦解苏联的一个办法就是培育反对派力量,或者培植亲西方的领导人。

当契尔年科死后,苏联戈尔巴乔夫上台,西方刚开始并没有看好戈尔巴乔夫,而是看好叶利钦。

据说西方一直支持“人民阵线”,这个组织是上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在波罗的海国家兴起的一个反对派组织。

该组织旗号是“求主权、谋独立”。

就如撒切尔夫人所说,支持这个组织不用花多少钱,他们只需要印刷、复印等费用。

但戈尔巴乔夫“新思维”出台后,西方才看到希望。

撒切尔夫人说:“戈尔巴乔夫与苏联政界大多数精英关系良好,因此,通过我们的帮助,他能够掌握大权。

” 不过西方也把叶利钦推了上来,使他当了俄罗斯苏维埃主席。

到了这一步,就使叶利钦下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实践证明,西方最后一招管用了。

随机文章月球上不生锈的纯铁原因,对氧产生免疫性永不生锈古巴比伦空中花园现争议,位置并不在巴比伦世界上最便宜也最好的无人机,最适合新手的无人机/售价420元切尔诺贝利巨鼠,因为核辐射发生了基因突变/凶残的吃人人类起源于3次地球浩劫,三次浩劫后人类幸存发展出现代文明

查理·弗朗索瓦·古诺的作品有哪些?他有着怎么样的艺术特点

查理·弗朗索瓦·古诺(Charles Francois Gounod,1818-1893),法国作曲家,1818年6月18日生于巴黎﹐1893年10月18日卒于圣克卢。

父亲是画家﹐曾获罗马大奖赛第 2名。

母亲是钢琴家。

古诺自幼从母亲学音乐﹐后来又拜作曲家A.雷哈为师﹐在上大学之前已具有相当高的音乐修养﹐同时还学习美术。

古诺的创作发挥了法国音乐优雅﹑清晰﹑匀称﹑洗练﹑真挚的特长﹐其艺术观点代表著新兴资产阶级的理想和追求。

就音乐范畴而言﹐他是个眼界开阔的创新人物﹔在技术能力上﹐法国作曲家中难得有人能与之匹敌。

但他在政治上﹑美学上有保守主义倾向﹐加之对宗教的沉迷和个性上的软弱﹐限制了他的发展前途。

其晚年创作暴露出因袭的迹象﹐当年的质朴变成了平庸。

他对比才﹐G.﹑马斯内﹐J.﹑以至德彪西﹐C.和柴科夫斯基﹐..等後来作曲家的影响很大。

除大量的歌剧而外﹐他的作品大多为各种形式的宗教音乐﹐包括现今最流行的《圣母颂》(Ave Maria)。

这首常用于小提琴独奏的《圣母颂》,原是法国著名作曲家古诺的声乐名曲。

一生往返于教堂、修道院与歌剧院的古诺,在宗教音乐与歌剧方面,有着极其伟大的成就。

古诺于1855年,以巴赫在一百五十年前所作的《C大调前奏曲》(选自巴赫的《平均律钢琴曲集》第一卷)为伴奏,配上了这首世人熟知的歌曲《圣母颂》。

这里选用的是改编的小提琴曲。

这是一首曲意崇高,旋律优美,跟伴奏吻合得天衣无缝的音乐。

创作这样充满宗教美感的乐曲,只有像古诺这样的,具有伟大音乐天才与真诚宗教信仰,并且仔细探究过巴赫音乐之灵魂的音乐家方能为之。

原作是一首音域宽广的女高音曲,是采用天主教的圣母祈祷文做为歌词的。

本曲被认为是音乐家跨年代合作的典范之作。

随机文章东晋当“原住民美国人”根本不是美国原住民时,为什么将它们称为“原住民”?古代沉船南海一号发掘,多达10万件宋代文物(历史瑰宝)人类为什么不把火山浇灭,岩浆能融化地球万物/无能无力滚筒洗衣机羽绒服爆炸,别担心/专家教你怎么避免危险

加入收藏
               

瓦西里·康定斯基早期的风格是如何样的?有着怎么样的艺术形式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