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里西亚战争爆发后 穆尔维茨会战给腓特烈哪几个教训

当时人们认为这将是一位善于思考的幵明国王,甚至可能偏于文弱。
的确,他一上台,就解散了父亲的“玩具”巨人掷弹
【菜科解读】
当时人们认为这将是一位善于思考的幵明国王,甚至可能偏于文弱。
的确,他一上台,就解散了父亲的“玩具”巨人掷弹兵团(留一个中队作仪仗护卫),而且下令禁止军中体罚士兵(这个命令后来在战争中撤销)。
但是腓特烈拥有祖、父遗留下来的精良军队和充足国库,本人对战争也不是生手,当年在波兰王位继承战期间,就曾赴当时欧洲第一名将身边见习军事。
很难说腓特烈在那短短的一段时间真就能从欧根亲王那里学到些什么本领,但是欧根确实曾经盛赞腓特烈在战场上的冷静态度,而年轻的腓特烈倒是对老迈年高的欧根亲王印象不深。
最重要的是,腓特烈登基不久,就出现了普鲁士扩张的良机——奥地利王位继承危机。
事情要从西班牙王位继承战讲起:1711年奥地利约瑟夫去世,由他的弟弟,本来跟法国安儒公爵争夺西班牙王位的卡尔(查理)六世继位。
这兄弟两人都没有儿子,各有一个女儿。
卡尔六世在位时间很长,他促使欧洲各国同意一个原则:他的女儿玛丽亚·特蕾莎,要比他哥哥约瑟夫的女儿玛丽亚·阿玛丽亚(Maria Amalia)优先继承王位。
注意一个问题:奥地利和匈牙利波希米亚的王冠虽然可以由女性继承,但是依照宪法,这个名义上的皇帝位,不能是女人。
因此,这里所讨论的,实际不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位,而只是奥地利王位。
本来欧洲列强已经同意了小公主玛丽亚·特蕾莎的继承权,但是当1740年卡尔六世病死的时候,巴伐利亚选帝侯、长公主玛丽亚·阿玛丽亚的附马查理。
阿尔伯特Charles Albert为妻子要求继承权。
由此引发又一次全欧大战,奥地利王位继承战(1740-1745)。
玛利亚·特蕾莎 这场战争,普鲁士没有全程参与,只打了一前一后两段,全都是为了吞并奥地利的西里西亚省,对于普鲁士来说,就称为第一次和第二次西里西亚战争,所以这两场战争,实际都是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中的一部分。
1740年,腓特烈二世和玛丽亚·特蕾莎女王都是青年即位,腓特烈认为女王年轻没有经验,正是普鲁士扩张,吞并西里西亚的好时机:西里西亚本来是德意志诸邦中一个富庶的公国,1675年西里西亚公爵死后无嗣,虽然包括勃兰登堡在内的几位诸侯提出继承要求,但是其实谁也没有特别有说服力的理由,于是皇帝就把西里西亚收归己有。
坦白地说,其实无论皇室或者哪位诸侯,当时吞并西里西亚的理由都很牵强,只是皇帝先下手为强而已。
到1740年,腓特烈派使臣知会特蕾莎女王,普鲁士愿意以军事力量支持她的继承权,但是要求以西里西亚作为交换条件,实质摆明了是。
女王拒绝了腓特烈提出的条件,于是普鲁士出兵,抢占西里西亚造成既成事实,第一次西里西亚战争爆发,这也标志着整个奥地利王位继承战正式开始。
战争伊始,年轻的普鲁士国王仍然缺乏经验,必须依靠两位沙场老将:一位是施维林(Schwerin)元帅,国王最倚重的军事顾问,常年陪王伴驾出谋划策,实际是太傅的地位。
另一位是安哈特·德绍亲王,利奥波德老元帅(Prince Leopold of Anhalt·Dessau) 。
这位利奥波德亲王非同小可,他当年在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中指挥马尔巴勒麾下的普鲁士军队,是马尔巴勒和欧根手下最得力的将领之一,战功卓著。
战后,他又是普鲁士陆军的主要组织者和改革者。
此时虽然垂垂老矣只能坐镇本土,但是他在普军中,可以说是军队的精神领袖,绰号“德绍老头” 。
利奥波德一门父子4元帅,除了他本人以外,长子次子和四子后来都是普鲁士元帅。
施维林元帅 安哈特·德绍亲王 腓特烈大帝和施维林元帅率领八万普军南下在1740年12月16日进入西利西亚境内。
由于普鲁士军的袭击令奥地利军猝不及防,奥地利在西利西亚当地只有少许的二线驻防队(Garrison),西利西亚几乎全境沦陷,只剩下格洛高(Glogau)、布里格(Brieg)和尼斯堡(Neisse)等要塞遭普军围困,奥军为了保存实力一时退往捷克境内的波希米亚与莫拉维亚,普鲁士一举夺得了400万的人口和数倍的手工业生产力。
但是围城战向非普军所长,腓特烈率两万普军屯兵尼斯堡坚城之下,准备长期围困。
西里西亚 1741年2月,奥地利伯爵菲利普·冯·奈伯格元帅(Phillip von Neipperg)集结了20000名奥军士兵,朝上西利西亚进击,目标是救援尼斯堡,一举分断上下西利西亚普鲁士军的连接。
奈贝格伯爵的进击相当迅速,而菲特列的普鲁士军为了扫荡、确保各村镇并搜集粮草,其部队冬营散落在整个上西利西亚境内,因此让奥地利军得以如入无人之境般地迅速迫近纳塞。
在积雪深达膝盖的初春,菲特烈为了集结部队花掉了非常久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普鲁士陆军元帅利奥波德二世 (安哈尔特·德绍)亲王为了迟滞奥地利军,于1741年3月9日晚上,用仅仅一小时的时间夜袭奥军营地,并且以数学算式般的精度完成破坏工作后撤离,奥军约小损千余名士兵、失去了大批弹药、粮草等物资,普鲁士军则几乎没有损失。
即便遭受奇袭,奈贝格伯爵还是保有九成以上的完好兵力,他一边加强来自侧后方的防御,持续向尼斯堡方向进击。
此时,无论是回防的普军或是意图冲刺的奥军都苦于春初雪融的泥海,以极为迟缓的速度运动着,以尼斯堡为目标。
最后,奈贝格伯爵军团在普鲁士骑兵不断的夜袭游击干扰下,表现出更高的机动技巧,抢先进至尼斯堡城下解围,自己背靠坚城,反而把原本围城的普军隔绝在尼斯河对岸。
从战略眼光来看,奥地利军只要能够坚守住战线,切断来自普鲁士本国的补给,并且持续投入更多部队,被孤立在上西利西亚的腓特烈军团将会遭到压倒性的歼灭。
为了要突破奥地利军的封锁线,菲特烈决意主动进攻击破奈贝格军团。
由此在穆尔维茨村爆发了穆尔维茨会战。
穆尔维茨会战战场形势图 战役经过 1741年4月10日凌晨,普鲁士军吃完早饭之后开始急行军。
菲特烈在早雾和飞雪之中如幽灵般地无声无息出现在奈贝格军团前方不到2000步之近处,奈贝格发现普军后,下令紧急敲钟列阵备战,由于年轻的菲特烈认为奥地利军已经敲钟备战,坚持普鲁士军必须先行整队后再行进攻,因此错过了第一击的时机,双方开始列阵,由于战前普军侦察不力,腓特烈事先并不清楚奥军主力的具体位置,因此过早将行军纵队展开成横队作战队形,双方阵线呈南北展开,普军在东奥军在西,两军的北侧翼突前。
约在下午一点钟时,两军才完成了列阵与部署。
这是菲特烈亲手指挥的第一场战争。
虽然他先前已经跟随过欧根亲王的脚步上过战场,但是那充其量不过是战场观察员的角色,以主帅身份指挥大军,可说是菲特烈人生中的第一次初体验。
由于先前普军骑兵游击队的活跃,奥地利军在往尼斯堡的赛跑中损失大量物资与少许士兵,因此奥地利军方面约只有19000人(18个步兵大队、86个骑兵中队、18门野炮)左右,而腓特烈麾下的普鲁士军却占有21500+2000人(31个步兵大队、35个骑兵中队、60门野炮)的些微优势───这也是腓特烈生涯中比敌军占优势屈指可数的几场会战之一, 不过,由于普鲁士军先前已经把骑兵大量派出袭击奥地利军营地,所以在会战时有相当数量的骑兵无法回来或已经精疲力尽;反之,奥地利军左翼的罗默尔(Romer)拥有六个联队共5000人的骑兵,以当时的军事眼光来看足以粉碎掉一个10000人的师而绰绰有余。
普鲁士军在骑兵的战力方面是略占劣势的。
菲特烈此时手头上的各单位编制不全,多半的单位因为士官兵未归建而缺员严重,但他还是亲临普鲁士的中央军第一线指挥,下辖第10、12、13、19步兵联队,外加第五掷弹骑兵联队与第十一轻骑兵联队。
他的左翼是三代老臣库尔特·克里斯托夫·格拉夫·冯·施维林元帅指挥的第7、8、29步兵联队组成的步兵军与威尔翰·塞巴斯丁·冯·贝尔林(Wilhelm Sebastian von Belling)指挥的第五骁骑兵联队。
在普鲁士军的右翼,则是阿道夫·菲特烈·冯·舒伦堡·贝琛多夫伯爵(Adolph Friedrich Graf von der Schulenburg·Beetzendorf)指挥的四个联队共2000余名骑兵、及第十五步兵联队。
而编制不全的其它单位与炮兵、零星的骑兵则交由利奥波德二世亲王指挥,作为预备队使用。
普鲁士骑兵 下午一点半左右,穆尔维茨会战的第一枪由罗默尔率领的奥地利军左翼骑兵,对普鲁士军右翼发动的猛攻揭开了序幕。
奥地利军的骑兵在压倒性的数量优势下驱散了冯·舒伦堡伯爵的右翼部队,逼得腓特烈亲自前往右翼重整部队。
然而,在确定击溃了普鲁士军的右翼之后,罗默尔麾下的第二骑兵联队转为进击普鲁士军的左翼,毫无顾忌地猛攻失去骑兵机动掩护的普军步兵。
普鲁士步兵 左翼司令官冯.施威林元帅此时前往菲特烈跟前禀报战况,并且指出再这样下去普军将会大败,为了保全王室的血脉,建议菲特烈先行退出战场,由冯·施威林断后。
短兵相接的惨烈战斗,和两翼的暂时挫败,把初次指挥大战的腓特烈吓得不轻,下午4点,他把指挥权交给施维林元帅,自己带少数近卫退出战场休息,以为自己的第一次战役已经这样不光彩地一败涂地。
有部分战史学家相信,当时普军的局势尚不危急到战败的程度,只是久经战阵的老将冯·施威林看出了国王的心情逐渐失去平衡,因此才决定诱骗腓特烈离开,亲自接手指挥。
在菲特烈离开战场后不久,施维林元帅下达了著名的口令:“横扫敌军左翼撤退。
”普鲁士步兵的素质在不利的战场形势下发挥了关键作用:几乎被奥地利军骑兵踏碎、全团军官死伤惨重的普鲁士第十五步兵联队立起战旗重整队伍,并且挡住了罗默尔与他的骑兵继续推进。
在这关键时刻,冯·舒伦堡伯爵集中手中所有骑兵单位杀入奥地利骑兵的侧翼,双方展开混战,冯·舒伦堡伯爵与罗默尔两位骑兵军官在混战中双双阵亡。
在排除骑兵的威胁后,冯.施威林元帅迅速地展现优秀的组织力,将右翼普军重整成功。
奈贝格伯爵下令投入奥地利军的剩余骑兵前往袭击普军左翼,但被猛烈的散弹和排枪火力击退。
随即,双方步兵战列交接,普鲁士军得以发挥其自傲的「十二秒排枪」战技,用猛烈的排放火力和严整的战列队形压倒性地击溃奥地利步兵。
傍晚,奈贝格伯爵由于本来存量就不多的弹药几乎用尽(有德国史学家认为这是利奥波德二世亲王骑兵游击战的成果),而且无法靠纯步兵突破高度组织与纪律的普鲁士军战列,于是在抛弃重装备退出战场重整后,返回本国。
在本次会战中,普鲁士军约死伤五千五百余人,略多于奥地利军的五千三百人。
但是,由于奥地利军败退,所以普鲁士军在清理战场时得以把现场的奥军火炮枪枝全数俘虏。
至此奈贝格伯爵意图切断上西里西亚普军的后路,将腓特烈军团歼灭的作战设想,就随着穆尔维茨会战的败北而成为泡影。
利奥波德二世亲王 作为后来欧洲历史上的一代名将,腓特烈的第一次战役赢得并不太光彩。
但是一个像腓特烈那样具有哲学家头脑和思辨能力的人,善于总结和汲取教训是他的长处。
首先,年轻的腓特烈受施维林等元老的影响太深。
本来腓特烈战前很久就想让普军先巩固占领区修筑工事,并且适当集中兵力。
但是施维林元帅主张先解决粮草供应问题,腓特烈没有坚持己见,否则也不会造成战前分兵那样的尴尬局面。
自这场战役之后,腓特烈学会了凡事依靠自己的判断,再也没有被部下将领的不同意见所左右。
第二个教训是,普鲁士军队的侦察能力和骑兵急需加强,没有精锐骑兵,也就没有好的侦察。
穆尔维茨战役之后仅一个月,腓特烈提拔了一位年已43岁的骠骑兵中校,他的名字叫做齐腾(Zeiten) ,此人日后将以腓特烈麾下第一得力战将的身份载入史册。
齐腾身材瘦弱,而且酗酒,性如烈火脾气暴躁,但是战时却是有胆有识的一员勇将,仿佛他是专门为战争而生的。
他有点象二次大战中的巴顿,当年巴顿的军事档案鉴定评语“和平时期是个惹是生非的家伙,但战时是无价之宝”也适用于齐腾。
这场战役给腓特烈的第三个教训,是“未料胜先料败” 。
从战略角度看,穆尔维茨是一个冒险而侥幸的胜利,因为战前普军已经与基地隔离开来,被迫作背水战,如果普鲁士在战场上失败了,后果将是灾难性的。
这些教训,腓特烈显然曾经反复思考,并在以后的战争中牢牢记取。
随机文章隋朝隋炀帝朱贵儿的生平事迹汉景帝和亲政策对汉武帝的影响一百维空间是什么样子,看任何事物只是一个点(纯猜想)AGM—129隐身巡航导弹,史上最强的核巡航导弹(造价673万美元)曲速飞行到1光年要多久,与曲速引擎能量有关/至少太阳10亿倍以上
鸸鹋战争简介 战争的过程及结果是什么样的
结果澳大利亚军队向鸸鹋们开战了!军方向参战部队总共配发了两挺机枪和1万发子弹,士兵们拿着这两挺机枪冲锋陷阵,对着鸸鹋们扫射,但是鸸鹋们以每小时70公里的速度轻巧的躲着子弹。
战果必然不靠谱,一星期只打死了几只鸸鹋,而澳军的弹药几乎耗尽。
澳军长官当时就震惊了,下令全军撤退。
最终鸸鹋们获得了胜利。
澳大利亚战争 1932年,澳大利亚居民控诉当地鸸鹋数量太多,导致食物与淡水匮乏。
结果澳大利亚军队向鸸鹋们开战了!军方向参战部队总共配发了两挺机枪和1万发子弹,士兵们拿着这两挺机枪冲锋陷阵,对着鸸鹋们扫射,但是鸸鹋们以每小时71公里的速度轻巧的躲着子弹。
战果必然不靠谱,一星期只打死了几只鸸鹋,而澳军的弹药几乎耗尽。
澳军长官当时就震惊了,下令全军撤退。
最终鸸鹋们获得了胜利。
澳大利亚恩怨 国徽上的鸟 鸸鹋是澳大利亚特产鸟类之一,也是澳洲最有代表性的走禽类动物。
它能飞上澳大利亚的国徽,和袋鼠一同作了国徽的图案,成了国家的象征。
战争的经过 但是鸸鹋在澳洲的处境并不妙,在澳大利亚,鸸鹋曾是被宣判死刑的“头等罪犯”。
人们为了根除它,发动了一场又一场的战争。
本世纪30年代,澳大利亚宣布打死1只鸸鹋可得奖金2。
“重奖之下,必有勇夫”,仅诺思安普敦在一年之中就打死3.7万只。
肯皮昂和瓦尔高兰一带,还爆发了一场可笑的“战争”,战争是由一篇消息引起的,说有两万只鸸鹋组成“兵团”,正向农场大举进攻,将要踏毁那里的庄稼。
于是,皇家炮兵部队调兵遣将,与来自农场被重奖唤醒的勇夫一起,在少校的指挥下,荷枪实弹地向鸸鹋的驻地开拔。
根据作战方案,先把鸸鹋赶进铁丝网围成的包围圈,然后再用机枪扫射,原以为这样可以使战犯,但结局很糟,只死了12只鸸鹋。
大部分鸸鹋已安然无恙地撤走了。
这次“战争”并没使当局甘心,鸸鹋也没能改变自己的命运。
当局仍然视鸸鹋为害,继续对它宣战。
直到1964年,澳大利亚仍以重奖鼓励人们捕杀,共捕杀了1.4万多只鸸鹋。
战争的结束 1988年,澳大利亚政府立法保护鸸鹋。
西澳政府向Willuna Station的土著发出了许可证,准许他们购买鸸鹋雏鸟。
各州的土著和欧洲地主于是纷纷学习养殖鸸鹋,鸸鹋商品的市场亦迅速发展。
虽然最初的热潮随即冷却,但澳洲仍有约250个鸸鹋农场,海外则更多。
那么鸸鹋到底是益鸟还是害鸟呢?对这个问题得一分为二。
它有益又有害。
益处是它的肉可食用,皮也可利用,害处是它对牧草、牧场的栅栏有破坏作用。
澳大利亚人就是憎恨鸸鹋毁了牧场的铁栅栏,糟蹋了麦苗草场,偷喝了牛羊的饮水,而把它们看作是害鸟的。
牧民的指责有道理。
而鸸鹋遭到追赶,或食物短缺时,它们就凭借强壮的身体,弄毁围栏去躲避追赶或去找寻食物来充饥。
读音 鸸鹋的汉语拼音为“ér miáo” 随机文章古朝鲜Gojoseon简介历史上的刘武周曾被突厥封为什么?突厥为何这样做?揭秘黑天鹅和白天鹅的区别,黑天鹅轻易换配偶/白天鹅至死不渝30秒电梯法则的应用,交流时用3句话完整的描述自己观点犯太岁是什么意思,2018年犯太岁的生肖/化解办法
契丹的兴衰为什么会是从古尔王朝战争开始的 是什么真相导致的
西辽王朝的统治贵族们不会想到,正是这个敌人的到来,如同一颗定时炸弹,彻底引爆了西辽王朝的根基,使得西辽王朝彻底走向衰落。
古尔王朝原本是阿姆河以南的一个超级大国,渐渐不甘心于现状,派兵占领了巴里黑(今天的阿富汗马扎里沙里夫西北)。
巴里黑城原本是西辽王朝的附庸,每年都乖乖地向西辽王朝纳贡、送缴土地税,古尔王朝占领这里以后,就马上停止了向西辽王朝缴纳贡赋。
接着,古尔王朝又与花刺子模发生了冲突。
原来塞尔柱苏丹图格里尔被杀以后,首级被献给了花剌子模的国王特克什,特克什为了提高自己的威信,就派人把图格里尔的首级送给了的君主哈里发。
阿拔斯王朝早已经日薄西山,有名无实,但是哈里发明显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弱勢,而是在拿到图格里尔的首级以后,欣喜若狂,觉得花剌子模人都是有文化、有教养的人,不像塞尔柱人那样野蛮,就想趁机捞点好处。
于是,他就派人去跟特克什说,希望特克什能够把伊拉克的领土归还给他这个名义上的君主。
特克什好不容易得到的土地,当然不肯轻易交给哈里发,一怒之下,他挥军直下,直扑巴格达。
哈里发顿时吓得魂不附体,马上派人向特克什求和,但特克什正在气头上,根本不搭理他。
万般无奈之下,哈里发只好向古尔王朝的君主加苏丁求救。
于是,古尔王朝与花刺子模的冲突正式拉开序幕。
特克什看到古尔王朝的大军浩浩汤汤地杀来,心里发虚,没有十足的把握取胜,就向西辽王朝求援,并表示如果西辽王朝不趁机好好教训教训古尔王朝,恐怕花刺子模也会像巴里黑一样,被古尔王朝吞并,继而直取西辽王朝。
巴里黑的丢失一直都是西辽皇帝耶律直鲁古心里的伤疤,这时候听到特克什派来的使者这么说,心里更加窝火了。
他越想越生气,最后决定答应特克什的请求,趁机教训教训古尔王朝,于是就派大将塔阳古带领大军征讨古尔王朝。
塔阳古带着西辽大军雄赳赳、气昂昂地渡过阿姆河,进入古尔王朝境内,一路烧杀抢掠。
与此同时,他又派人去给古尔王朝下达最后通牒一一要么放弃巴里黑城,要么送缴像以前一样的贡赋。
巴里黑城的长官断然拒绝了塔阳古的要求,并联合周围一些城堡的军队,共同袭击西辽军队。
结果,西辽军队大败,被一路追杀到了阿姆河,许多土兵被赶入河中淹死了。
消息传到西辽王朝,耶律直鲁古顿时傻眼了。
但他仍然不甘心,于是,就派人去花刺子模,向特克什索取损失赔偿。
如果是在以前,西辽王朝提出素赔这样的无理要求,特克什背定会无条件答应。
但是,如今,“领教”了西辽王朝的军事实力以后,特克什不再唯西辽王朝之命是从了,严词拒绝了耶律直鲁古的要求。
耶律直鲁古,马上派兵攻打花刺子模,却被花刺子模打了个,并丢掉了布哈拉城。
不过,鉴于多年来对契丹人的观察和了解,特克什知道契丹人并不是好对付的,所以很快他就跟耶律直鲁古握手言和了,并乖乖地按时按量送去贡赋。
也正是因此,花刺子模再次跟古尔王朝发生战争,并向西辽王朝求救的时候,耶律直鲁古二话没说,就派塔阳古率领一万兵马赶去救援。
古尔王朝苏丹听说以后,连忙带兵逃跑,却被西辽大军围追堵截了。
结果,西辽王朝毫无悬念地胜了。
然而,这场战斗却没有给西辽王朝带来实际的好处,反而让它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最最悲催的是,这场战斗为花剌子模的发展扫清了道路,花刺子模正式开始崛起。
这时候,特克什已经驾鹤西去了,他的儿子摩诃末继承王位。
摩诃末直在默默地注视着西辽王朝的动静,当他发现花刺子模的实力正蒸蒸日上毫不逊色于西辽王朝的时候,他不再甘心于做西辽王朝的附庸。
于是,他果断地停止了给西辽的年贡。
耶律直鲁古当然不同意,马上派宰相马赫穆德巴依前去质问摩诃末,催促他赶紧纳贡。
摩诃末正忙着休整兵马,准备对付钦察汗国,不希望这时跟西辽王朝闹翻,可是他又不想以藩属的身份接待使臣,所以就让老妈图儿罕可敦替他处理这件事情。
图儿罕可敦以尊崇的礼节接待了西辽的使臣,缴纳了所欠的贡赋,并派了几名贵族跟着马赫穆德巴依返回西辽,向耶律直鲁古表达迟纳年贡的歉意,并保证以后绝对会按时按量缴纳。
但很明显,这并不是摩诃末的本意。
等他凯旋之后,他马上再次停止了纳贡,并完全无视西辽王朝的存在,开始征服将整个河中地区。
随着疆域的扩大和实力的增强,摩诃末日益骄横起来,他想当整个伊斯兰世界的解放者,成为伊斯兰世界的帝王。
然而,他自己还是西辽的藩臣,每年还向西辽进贡钱财,怎么能够解放整个伊斯兰世界呢?他感到十分郁闷。
就在这时,布哈拉爆发了由桑贾尔领导的人民起义,摩诃末顿时眼睛一亮,知道机会来了。
布哈拉是西哈喇汗国的第二大城市,从西哈喇汗国归附西辽以后,基本处于半独立状态了。
它的实权掌握在一个世袭的宗教家族手中,人们习惯性地将其称为“布尔罕王朝”,首领被称为“萨德尔贾罕”。
萨德尔贾罕不仅占有大片土地,而且掌握着布哈拉城中大部分的商队和手工业作坊,即便如此,他们仍不满足,经常以西辽王朝的名义征收高额赋税。
这样日积月累,布哈拉的百姓就忍无可忍了,终于在桑贾尔的带领下起兵造反,剥夺了萨德尔贾罕家族的财产,把他本人也赶出城去了。
摩诃末了解这些情况以后,觉得这是征服河中地区的大好时机,便带领兵马长驱直人,一举拿下了布哈拉,平定了当地的人民起义。
但摩诃末知道,虽然此时的西辽王朝在耶律直鲁古的统治下,朝廷里闹得乌烟瘴气,军队战斗力也大大降低,但仅凭他一己之力,还不足以跟西辽王朝相抗衡,所以他找到了西哈喇汗国的国王奥斯曼。
奥斯曼早就想摆脱西辽王朝的统治,甚至还冲制了自己的钱币,摆明了就是要跟西辽王朝分道扬镳。
看到摩诃末来找自己合作,二话没说,就同意了。
这下耶律直鲁古忽然清醒了,他知道自己不能再这样放任摩诃末下去了,就调遣了三万大军,浩浩汤汤地朝河中地区杀去。
结果,摩诃末与奥斯曼大败,摩诃末只好带着残兵败将悻悻地返回老家。
回到老家以后,摩诃末并没有因此而一蹶不振,而是卧薪尝胆,埋头厉兵秣马,发哲要一血河中战役的耻辱。
两年以后,摩诃末觉得时机成熟了,便私下拉拢了西哈喇汗国,使之成为自己的附庸,又煽动河中地区的穆斯林支持自己,甚至为了鼓动他们的情绪,宣布对西辽王朝发动“圣战”。
一切准备就绪以后,摩诃末带领兵马,杀进河中地区。
双方在恒罗斯附近进行了激烈的战斗,最后,西辽军队溃败而逃,其主帅塔阳古被摩诃末俘虏。
从此以后,摩诃末威名大震,花刺子模帝国正式脱离西辽王朝,开始独立,并迅速地进入了鼎盛时期!而西辽王朝,随着花刺子模和西哈喇汗国的叛变,其他属国也纷纷叛变,王朝彻底迈向最后的破灭! 随机文章西班牙直布罗陀机场,世界唯一汽车与飞机共用车道魁札尔科亚特尔的神话,祭司知识掌管昏星和晨星黑鳞鲛人真的存在吗,揭秘黑鳞鲛人被美国抓获(探测海底文明)1987年新疆和田丧尸事件真相曝光,国外媒体瞎炒作污蔑(制造谣言)刚果魔克拉-姆边贝,科学推论由腕龙进化而成/躲水底专吃河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