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为什么盛产地痞无赖?重要真相有哪些

在《荀子·修身》中曾对恶少年下过详细的定义:“偷儒
【菜科解读】
在《荀子·修身》中曾对恶少年下过详细的定义:“偷儒惮事,无廉耻而嗜乎饮食,则可谓恶少者矣;加惕悍而不顺,险贼而不弟焉,则可谓不详少者矣,虽陷刑戮可也。
”颜师古在《汉书·昭帝纪》中注:“恶少年,谓无赖子弟也。
”众所周知,两汉时期,恶少年横行于社会。
那么,原因何在呢? 1、 两汉时期,社会经济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和发展,但是逐末者日增,浮游者甚重,为恶少年势力的增长提供了丰厚的土壤基础,“浮游者众”已经成为了当时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今举俗舍本农,趋商贾,牛马车舆,填塞道路,游手为巧,充盈都邑,治本者少,浮食者众。
” “治本者少,浮食者众。
商邑翼翼,四方是极。
今察洛阳,浮末者什于农夫,虚伪游手者,什于浮末。
”这些浮食之徒,游手为巧,无所事事,成为危害社会安定的一个重大因素,因此,“或以谋合任为业,或以游敖博弈为事。
或丁夫世不传犁锄,怀丸挟弹,携手遨游,或取好土作丸卖之。
于弹,外不可以御寇,内不足以禁鼠。
” 这些人所从事的都是地位低下的卑贱职业,他们以谋合任作为职业,或者从事赌博,或者怀丸挟弹。
“未尝闻志义之士,喜操以游者也。
惟无心之人、群竖小子接而持之,妄弹鸟雀,百发不得一而反中面目,此最无用而有害也。
或作竹簧,削锐其头,有害之象,传以蜡蜜,有甘舌之类,皆非吉祥善应。
或作泥车瓦狗,马骑倡排,诸戏弄小儿之具以巧诈。
” 这些无赖流氓或者群竖小子,整天喜欢怀丸挟弹,妄弹鸟雀,整天在街上游荡,所做之事对社会来说是百害而无利的。
《汉书·鲍宣传》中记载了造成两汉时期“浮游者众”的原因:“凡民有七亡:阴阳不和,水旱为灾,一亡也;县宫重责更赋租税,二亡也;贪吏并公,受取不已,三亡也;豪强大姓蚕食亡厌,四亡也;苛吏摇役,失农桑食,五亡也;部落鼓鸣,男女遮,六亡也;盗贼劫略,取民财物,七亡也。
” 百姓流亡的七种原因,导致了流民增多,以致出现了浮游者整日无所事事的局面。
这些人无所事事、、、打架斗殴状况不断,为两汉时期恶少年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在时期,针对“浮游者众”这一问题,制订了一种制度,即“民浮游无事,出夫布一匹”,以禁止百姓浮游无事。
由于无所事事者增多,他们为了生存,通常从事一些不正当的职业,这就为恶少年势力的增长提供了一定的社会基础,这些恶少年通常不顾法纪,。
“闾巷少年,攻剿椎埋,劫人作奸,掘冢铸币,任侠并兼,借交报仇,篡逐幽隐,不避法禁,走死地如鹜者,其实皆为财用耳。
” 剽,指的是通过武力来强夺他人的财产,也称作攻剽、剽攻、剽劫等。
椎埋,指的是椎杀人而埋之。
掘冢,指的就是我们所说的盗墓。
这些恶少年通过杀人劫财、盗墓来获得财物,这些恶少年的行为与强盗是无异的。
酷吏如义纵、也在少年时期违法乱纪,被划到恶少年这一列。
“义纵者,河东人也。
为少年时,尝与张次公俱攻剽为群盗”,“王温舒者,阳陵人也。
少时椎埋为奸”。
这些人在少年时期无所事事,或者加入强盗这列,或者杀人犯法,还有的少年欺侮他人。
众所周知的大将,曾受到胯下之辱。
“淮阴少年又侮信曰:‘虽长大,好带刀剑,怯耳。
’众辱信曰:‘能死,刺我;不能,出胯下。
’于是信孰视,挽出胯下。
”这些淮阴少年就是当时社会的地痞。
在少年时期,也曾经做过攻剽椎埋,掘冢铸币之事。
还有一些亡命少年依附在一些豪强贵族门下,做些让人痛恨之事。
“轻侠少年赵季、李款多蓄宾客,以气力渔食间里,至奸人妇女,持吏长短,从横郡中。
”这些轻侠少年依靠主人的势力,鱼肉乡里,淫乱妇女,横霸一方。
“济东王彭离立二十九年。
彭离骄悍,昏暮私与其奴、亡命少年数十人行剽,杀人取财物以为好。
” 攻剽椎埋,劫人作奸,掘冢铸币的风气在西汉时期特别兴盛,当时的京师长安“城中薄暮尘起,剽劫行者,死伤横道,鼓不绝。
”除了京师地区,在中山一带“丈夫相聚游戏,,起则相随椎剽,休则掘冢作巧奸治,多美物,为倡优。
”这些专门从事攻剽埋椎,掘冢铸币的恶少年,他们的行为是对当时社会治安的一重大隐患。
少时“不事家人生产作业”,整天无所事事,典型的社会流氓。
在《西京杂记校注》卷二就有这一段的记载:“太上皇徙长安,居深官,凄枪不乐。
高祖窃因左右问其故,以平生所好,皆屠贩少年、顾酒卖饼、斗鸡蹦鞠,以此为欢,今皆无此,故以不乐。
高祖乃作新丰,移诸故人实之,太上皇乃悦。
故新丰多无赖,无衣冠子弟故也。
”从上述材料可以看出,一些所谓的恶少年其实就等同于无赖。
2、 在社会动荡之际,这些恶少年更是积极活跃在社会舞台上。
刘邦举事,“于是少年豪吏如萧、曹、等皆为收沛子弟二三千人,攻胡陵、方与,还守丰。
”他们平时就是不遵从法律,行为猖撅,在社会动荡之际,他们也参与其中,成为危害当时政府的一种力量。
他们或者投靠当地的豪强贵族门下,参与武装斗争,或者藏身于绿野山林,成为当地的强盗,或者拥立自己的领袖,自立为王,成为与朝廷对抗的一股力量。
。
戍卒自立“张楚”政权,自称楚王。
不仅如此,起兵之际,“亦聚少年百余人”,亦曾“从少年往事于临”,郦商也曾响应陈涉,“聚少年东西略人,得数千”。
通也向范阳令进言:“今天下大乱”,“诸侯畔秦矣”,“少年皆争杀君”,愿为见,以求“转祸为福”。
于是见武信君曰:“今范阳少年亦方杀其令,自以城距君。
君何不贵臣侯印,拜范阳令,范阳令则以城下君,少年亦不敢杀其令。
” 在国家政治不稳之际,这些恶少年唯恐天下不乱,参与到这些政治斗争的漩涡中,选择自己的领导者,妄图自立乾坤。
陈婴是东阳少年在杀掉其令时,强立为长的,“东阳少年杀其令,相,聚数千人,欲置长,无适用,乃请陈婴。
婴谢不能,遂强立婴为长,县中从者得二万人。
少年欲立婴便为王,异军苍头特起。
陈婴母谓婴曰:‘自我为汝家妇,未尝闻汝先古之有贵者。
今暴得大名,不详。
不如有所属,事成犹得封侯,事败易以亡,非世所指明也。
’婴乃不敢为王。
” 这些恶少年作为一股强大的力量,在政局混乱的情况下,运用自己的武装力量,自立政权。
在西汉末年,王莽统治时期,天下动乱,各地豪强势力反对王莽政权,战争不断,而此时“城中少年朱弟、张鱼等恐见卤掠,趋让并和,烧作室门,斧敬法阔,呼曰:‘反虏王莽,何不出降?’火及掖庭承明。
” 他们成为反对王莽政权的先驱,这些恶少年的势力也成为各派军阀相互争夺的力量。
末年,,把这些恶少年聚集起来在山泽间为盗贼。
也招聚一些少年成为邑中的一大势力,“遂招合少年,为邑中豪杰。
”当各地军阀势力并起时,“亦阴结少年,得千余人,周旋淮、泅之间。
”《志·魏书·传》中记载许褚:“聚少年及宗族数千家,共坚壁以御寇”,“太祖拘淮、汝,褚以众归太祖”,“诸从褚侠客,皆以为虎士”,“其后以功为将军封侯者数十人,都尉、校尉百余人,皆剑客也”,“招聚少年,给其衣食,往来南山中射猎,阴相部勒,讲武习兵”,这些恶少年,在社会动荡之际,甚至成为颠覆整个王朝的重要力量。
3、 这些少年年轻气盛,有时为了他们所谓的侠义而杀人,做出违法乱纪之事。
这些少年的行为从道义上来说还是让人欣赏的,而他们身上的侠气也是让人钦服的。
晋人的《博陵王宫侠曲》也大力颂扬了这种侠气:“雄儿任气侠,声盖少年场。
借友行报怨,杀人租市旁。
吴刀鸣手中,利剑严秋霜。
腰间叉素戟,手持白头镶。
腾超如激电,回旋如流光。
奋击当手决,交尸自纵衡。
宁为殇鬼雄,义不入围墙。
生从命子游,死闻侠骨香。
身没心不惩,勇气加四方。
” 虽然为人报仇的侠义精神让人赞扬,但是他们的行为为法律所不容,是对皇权统治的挑战。
此外,我们从东汉吕母起义中也可以看出来。
少年因为受吕母恩惠,为了偿还这份情义,愿意帮助吕母杀宰,所以在后来的吕母起义中,这些恶少年的势力也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少时也是以侠义而有名,“少以侠气闻,数与诸公子,后颇折节。
”而酷吏阳球也因为为其母报仇,率领一帮少年杀掉郡吏。
这些恶少年多是为了所谓的侠义而违反社会法律规定,做出危害社会的事情。
这些恶少年也往往因为爱慕游侠的侠义精神而投靠到游侠的门下,成为游侠集团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柱,对当时的社会产生的深刻的影响。
随机文章明朝皇帝朱允是谁?霍金十一维空间的感悟,人类如同宇宙中的蚂蚁般渺小新西兰活捉一只恐龙,能活动行走自如吸引各古生物学家(假新闻)外星人是什么样子的,骨瘦如柴的灰人/阶层分明的邪恶外星虫人网曝喷火鱼喷火视频,详解3米长蓝色火焰形成原因/喷火百年一见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土耳其为什么被称为西亚病夫?它是怎么样被列强瓜分的
而与清朝同为“病夫”的西亚病夫——帝国,也成了列强的鱼肉。
清朝被鱼肉,主要是实力太弱,土耳其被鱼肉,主要还是站错了队。
第一次世界大战,土耳其和德国站在一起。
德国战败后,作为德国盟友的土耳其,自然要遭协约国的清算。
土耳其人至今都恨透了列强强加给他们的《色佛尔条约》。
当时的土耳其帝国控制的中东地区,已发现了储量惊人的石油。
英法为了占领产油区,在一战刚打响时,就私下签订了瓜分中东产油区的协议。
其实当时是三个大国签的约,还有一个沙俄。
但在1917年,沙俄被红色力量推翻,苏联反对英法的这份瓜分协议,公之于众,让英法非常难堪。
不过,英国也看到了好处,少了苏联参与,英国可以从土耳其那里获得更多的利益,三家分毕竟不如两家分的多。
土耳其战败后,英军和法军占领了土耳其“心脏”伊斯坦布尔,有条约逼迫土耳其签。
土耳其作为战败国,必须接受不平等条约,土耳其人非常清楚这点。
土耳其的代表铁菲克首相来到巴黎,准备接受命运对土耳其的审判。
不过,英法当时主要割德国的肉,暂时把土耳其晾到一边。
英法忙完后,把他们拟好的条约草本,扔到铁菲克面前。
铁菲克拿起文件一看,顿时,对英法说:你们的胃口也太大了,这样的条约,我不会签!杀了我也不签! 土耳其当时急于和英法和谈,见铁菲克不听话,赶紧换人,派前首相菲力特去背黑锅。
铁菲克的愤怒是有道理的。
这份条约规定: 叙利亚、黎巴嫩、阿尔及利亚、突尼斯成为法国的保护地,伊拉克、科威特、巴勒斯坦、约旦、埃及成为英国的保护地。
利比亚则成了意大利的地盘。
这些地区本是土耳其的边远地区,丢了也就丢了,土耳其“本部”也被割的。
从恰塔尔加划一条直线,西边全部归土耳其的仇人希腊。
而黑海自基雷松以东,包括凡湖,划给土耳其另一个仇人亚美尼亚。
还有三条让土耳其无法接受,一,土耳其的命脉——土耳其海峡(包括博斯普鲁斯海峡、达达尼尔海峡)将成为非军事区,英国、美国、法国、意大利、日本、苏联六国可以在这里随意发动战争,这是土耳其无论如何接受不了的。
二,土耳其的军队只能保持4.5万人以下的规模,所有现代化武器都不得拥有。
三,土耳其的财政收入,将由英法控制的财委会控制。
也就是说,土耳其花一分钱,都要经过列强的同意。
英法等国威胁土耳其:敢不照办,伊斯坦布尔将不属于土耳其。
懦弱的土耳其苏丹同意了这些极为苛刻的条款,1920年8月10日,对土耳其来说丧权辱国的《色佛尔条约》正式签订。
消息传到国内,土耳其人无比愤怒。
凯末尔率领的新国家在安卡拉拒绝承认《色佛尔条约 》,说谁签订的找谁落实,土耳其人绝不接受。
看到土耳其不接受《色佛尔条约》 ,最坐不住的是土耳其死敌希腊。
希腊游说英法,说不干掉凯末尔,希腊和英法的利益就无法实现。
英法也认为必须强行让土耳其履行《色佛尔条约》,强者的意志是不可违抗的。
没想到凯末尔是个军事天才,把协约国的军队,尤其是希腊军队,打得。
最好的谈判筹码就是实力,土耳其不断收复失地,协约国手上能制约土耳其的筹码越来越少。
而法国和意大利又不希望英国在中东一家独大,暗中也支持土耳其废除《色佛尔条约》。
以英国的实力,还无法干掉恢复元气的土耳其,只好认栽。
1923年7月24日,英国和心怀鬼胎的法国、意大利等国与土耳其签订了《协约和参战各国对土耳其和约》,也称《洛桑条约》。
双方互作让步,土耳其彻底放弃奥斯曼帝国曾控制的广阔疆土。
土耳其接受缩小后的地盘(现在土耳其的疆域)。
不过土耳其收获也不小,收回了东色雷斯、伊兹密尔等地,库尔德的自立都也成为了泡影。
土耳其把损失降到了最低,保留了中等国家的规模。
但是,土耳其一提到《色佛尔条约》,依然。
《色佛尔条约》签订的那一天,被土耳其定为国耻日。
随机文章宋朝的所有皇帝有哪些?中国重庆小寨天坑,深达666.2米的天下第一坑普通人为什么反感马太效应,强者越强/弱者越弱(贫富距离拉大)世上有神仙的十大证据有哪些,真实巨蟒渡劫/修真成仙/神仙下凡事件银河系有多少个太阳系,一千多亿颗恒星与太阳相似/可能有生命存在
孙权为什么如此礼遇蜀国来使?还要给他们大量馈赠
但封建社会的性质决定了一国不可能到另一个国家去,除非你自愿承认自己是。
这样一来,两国友好的任务就落在了使者肩上,而能不能很好地完成国君的使命,则是考验一个使者能力智慧的重要体现。
自刘备开始,蜀汉国派出了多位使者出使东吴,他们基本上都很好地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其中有些优秀者,不但写信给蜀国予以赞扬,还在日后的日子里给予物质上的馈赠。
那么,孙权为什么要给蜀国曾经的大使以物质上的馈赠呢? 先来看看这些大使以及孙权给予的待遇。
邓芝 刘备去世,刘禅继位,诸葛亮派遣邓芝出使吴国。
孙权开始不愿意见,怕蜀国弱小,刘禅年幼,魏国趁机征伐,蜀汉国抵挡不住。
邓芝上书不但让孙权很快见了他,还成功说服了孙权,两国签订了友好条约,东吴自动跟魏国绝交。
孙权还派张温回访蜀国。
蜀国再次派邓芝前往吴国,孙权对邓芝说:“如果有一天天下太平了,二主分治天下,不也是很令人高兴的事吗!”邓芝回答说:“,地无二王,如果吞并了魏国之后,大王您也不知道天命归谁,做君王的各自去光大自己的德行,做臣子的各自尽自己的忠心,做将领的拿着鼓棰击鼓,那么战争才刚刚开始罢了。
”孙权大笑说:“您的忠诚,竟是如此啊!”孙权给诸葛亮书信说:“丁厷太浮艳,阴化言不尽意;和好二国,只有邓芝一人。
”后来,邓芝升为前军师都督江州,孙权多次跟邓芝互致问候,还对他有丰厚的馈赠。
归来,任命费祎为昭信校尉出使东吴。
孙权这个人性格滑稽,开玩笑不分时间地点,他的大臣等人又是博学善辩,经常会出花样难为费祎。
比如说摆好了酒宴,等到费祎喝醉了再和他谈论国事,并且问的问题既难又多。
费祎这时候总是推辞自己喝醉了,然后回到自己的住处把问题一条一条的写下来,然后予以回答,从无遗漏。
孙权非常器重费祎,说:“你有天下的贤淑品德,必能成为蜀国的股肱之臣,恐怕日后不能数次来吴国了。
”意思费祎将成为蜀国重臣,来往于吴蜀之间的这种差事,就不需要他来做了。
有记载说,孙权把手中常拿的宝刀送给费祎,费祎回答说:“外臣不才,如何承受得了明君这般待遇?然而,刀是讨伐不朝拜朝廷,禁止暴乱的象征,但愿大王勉力建立功业,同奖汉室,我虽然不聪明又没有多大能力,但我绝不会辜负吴国。
”诸葛亮南征归来,已经是刘禅当皇帝第三年的事情,孙权虽然没有称帝,但早已经不复存在,费祎会不会说出“同奖汉室”之类的话不好说,但孙权器重费祎却是事实。
宗预:诸葛亮去世,东吴担心魏国乘蜀国衰弱之机攻取蜀国,往巴丘增派了一万守兵。
一方面想作为蜀国的救援部队,其次也是为分割蜀国的土地做些打算。
蜀国听说后,也增加了永安的守兵,以防不测。
宗预身受使命出使吴国,孙权问宗预说:“东吴和西蜀,就如同一家,却听说你们西蜀增加了白帝城的守兵,这是为什么?”宗预说:“我认为东吴增加巴丘的防御,西蜀增加白帝的守卫,这都是事势应当如此,都不足以双方相互探问。
”孙权大笑,赞赏他的直率得体,对他特别爱待。
宗预在东吴所受的尊重仅次于邓芝、费祎。
宗预后来再度出使东吴,孙权抓着宗预的手流着泪跟宗预道别说:“您每次都身负使命来结二国之好。
现在您年纪大了,我也已衰老不堪,恐怕我们再不能相见了!”赠送给宗预一斛大珠子,让他返回蜀国。
延熙十四年,樊建以校尉的身份出使吴国,正赶上孙权病重,已经起不来床了,因此不能亲自接见。
事后他问诸葛恪,这个人和宗预相比怎么样?也可以佐证孙权对宗预非常看重。
另外,在刘备称王前,马良也曾出使过吴国,他自己还以诸葛亮的名义写了一封介绍信,得到了孙权的尊敬并厚待。
再就是前文提到的丁厷和阴化,孙权虽然对他俩评价不高,但他们也很好地完成了使命,孙权也并没有难为他。
那么,孙权为什么要对这些使者以厚待呢? 两个原因:一是孙权真心希望和蜀国罢兵,因为他非常清楚地知道,没有了蜀国,他自己的吴国是不可能和魏国分庭抗礼的,而凭他自己的力量更不可能单独消灭魏国。
在此种形势下,他希望这些使者回去后多给吴国特别是给他孙权多说好话;二是对于其中有才者给予厚待,为两国的长期和好打下一个基础,因为他预料到,这些有才的使者将来会有机会登上执政的高位。
当这些人进入决策层,一个未来友好的吴蜀关系是能够期待的。
天下一旦有个风吹草动,东吴就会对蜀国来一个小动作,但总体上来说,吴蜀关系还是比较稳定的,这不仅说明,吴蜀的当政者都知道两国和好的重要性,还充分证明,天下之事真的是形势比人强。
随机文章宋朝有哪些殿阁学士?新疆楼兰美女干尸价值,超亿元(能购30多辆法拉利)详解世界十大最危险机场,飞行员中仅10%人敢飞揭秘外星人存在终于被证实,金星/玛雅文明成为外星人存在的证据地心人为什么不出来,已进化称嗜热动物离不开地心高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