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大和民族起源于绳文人和弥生人,他们都是来自古中国吗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5-03-31 点击数:
简介:日本大和民族最先起源于何处?起源于何地?一直以来这是个争论不休的问题。

目前最权威的说法是日本学者埴原和郎的“二重构造说”即大和民族最先是由3万年前的绳文人,23

【菜科解读】

日本大和民族最先起源于何处?起源于何地?一直以来这是个争论不休的问题。

目前最权威的说法是日本学者埴原和郎的“二重构造说”即大和民族最先是由3万年前的绳文人,2300年前的弥生人组成。

日本创世神 时至今日,日本本土族民血统70%以上来自东北亚的弥生人,而仅有30%的人来自东南亚的绳文人。

而无论是弥生人还是绳文人都源于古中国,都属于古中国人。

因此,大和民族是古中国人后裔,其最初起源在于中国。

这似乎是匪夷所思的事情,为此日本学者提出了几个证据。

周代中国少数民族地图 1931年4月18日,日本学者直良信夫在日本兵库县明石郡大久保町西八木海岸的洪积地质层中发现了原人腰脊化石。

日本学者经过研究之后,提出这是日本的祖型人种,因此将其命名为“明石原人”。

日本学者指出,日本在30000年前是无人岛,明石原人是日本的始祖原人,明石原人的同类最早在中国江南一带繁衍生息,并于更新世的后期从台湾、琉球一线来到日本,属于绳文人。

明石原人 1995年,日本界经过碳十四检测得知,在距今12000年至2000年的这10000年之间,是绳文人进入日本的时代。

绳文时代最大的特征是用绳子在陶器上缠绕,然后拍打陶体形成绳纹。

中国出土的古越人绳纹陶距今已经有10000多年,日本同样的绳纹陶出现在中国之后,而且样式与做工与中国如出一辙。

日本的绳纹陶是如何出现的?这绝对不是巧合,极有可能是中国南方的古越人通过大陆桥抵达日本,然后将技艺传在了当地。

绳文人与弥生人 大陆桥沉没之后,台湾岛和琉球群岛形成,日本与大陆分离。

但日本并非从此成为孤岛,中国的古越人依然有渡海到日本的证据。

1975年,日本考古学家在日本福本县二方滨干涸的河床上,发现了一处绳文时代前期至中期的贝冢遗址。

在贝冢遗址里,日本人发现了制作精美的石斧、红漆木容器、独木舟等,而且还有核桃、葫芦的外壳以及绿豆等。

出土的漆器 绿豆原产于印度,经东南亚传到中国,大约在6000年前,绿豆传到日本。

当时能掌握漆器技术的,仅有7000年前的中国河姆渡人。

日本贝冢遗址的发现,有力地证明了即使陆沉,依然有中国古越人东渡日本的行迹。

贝冢遗址里的漆器,成为了最好的证明。

绳纹陶 1980年代,日本考古学家在《新研究·日本史》刊文指出:日本在绳文人遗址里发现了大量门齿被拔掉的头颅骨,在后期的发掘中,有多达90%以上的头颅骨门齿都是被拔掉的,这种风俗称之为“凿齿”。

凿齿行为最初是中国的濮人习俗,后来古越人也跟着效仿。

日本发现的大量凿齿颅骨,绝非是偶然事件。

种种迹象表明,日本最初的始祖绳文人,来自于古中国东南沿海的古越人。

绳文人是日本的最初始祖之一,是古中国迁移过去的古越人。

鸟居龙藏 那么,构成日本始祖的另一人群弥生人来自于何处呢? 日本学者铃木尚曾对日本神奈川县三浦岛出土的人骨进行调查研究,发现日本人除了有大量古人来自绳文时代的古越人,还有大量的人口也来自于弥生人。

自绳文时代后期起,弥生人从中国江南北上山东半岛,然后渡海去朝鲜,再下到日本。

他们带去了水稻种植技术,让日本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日本学者鸟居龙藏在《漫话中国少数民族地带》一书中指出:中国人的纺织物、铜器图案、墓穴等与日本的,这二者之间肯定有着必然的联系。

古越人 1998年,日本东京大学医学系人类遗传学教授德永胜士从人类白血球抗原(HLA)的分析中,将日本始祖弥生人分为4个组群,其中B46-DR9型的人(东北亚人)最多,其他组的如中国南方人、泰国人、越南人等都与B46-DR9相似度极高。

由此可知,B46-DR9东北亚人才是日本最初的始祖。

而东北亚人最有可能就是古中国的肃慎人,肃慎人从朝鲜半岛南下,东渡日本海。

因而在记载日本历史的《古事记》中,曾有始祖大神驾驶木船从天上降落日本岛,缔造日本大和民族的记载。

由此可以推测,日本大和民族的两大族系来源,一是来自中国的绳文古越人,二是来源于中国肃慎人南迁的后裔。

随机文章惠司马衷皇后贾南风的故事隋朝颜之推和王通如何统一释道儒三教?杂技高空钢丝表演惊呆路人,18岁小伙掉下钢丝当场摔死科学解释人死后的世界,鬼魂竟然去了四维空间(伪科学)世界十大变态武器,核弹/毒气弹/空包弹纷纷上榜(沾满鲜血)

绳文人和弥生人有什么分别?到底谁才是日本人的祖先

在日本,有关大和民族的起源一直存在着争议,一种是绳文说,一种是弥生说,有关日本的起源,我们在这篇文章中好好跟大家聊一聊。

首先,我们先来区分绳文与弥生区别。

绳文时代 约前10000年~约前300年 日本最原始的时代。

人们住洞穴、逐渐发展成部落,过着采集、捕鱼、狩猎生活。

绳文是指出土的当时的绳文陶器,是那个时期的标志。

旧石器时代后期,在日本列岛生活的人因制作绳文图案的陶器,被称为绳文人。

成年的绳文男性身高不到1.6米,女性不到1.5米,面庞轮廓清晰、眉间突出、鼻根凹陷、眉毛浓重、大眼睛、嘴唇稍厚、颚骨发达。

来自东亚大陆(主要经过朝鲜半岛)的弥生人与绳文人相比,脸较长较平,鼻根扁平。

弥生人牙齿比绳文人大,身高也比绳文人高。

弥生时代 前3世纪~3世纪 标志是弥生陶器的出现。

受到中国文化影响,开始种植水稻,使用各种金属器,例如铜剑、铜矛等。

当时日本总称为“倭”,分为许多小国。

中元二年(公元57年),“奴”国遣使通汉,接受了后汉光武帝所赠与的刻有“汉委奴国王”五字的金印,这枚金印于1784年在福冈县被发现。

时期(3世纪),“邪马台国”的女王送使者到魏,魏的使者也来到了邪马台国。

关于邪马台国的所在地,学术界长期争论,至今未有定论。

总结一下日本网民对绳文和弥生的看法 日本网站上对这个感兴趣的基本就两类人。

第一类。

跟学界主流观点一致,完全不认同绳文人为直系祖先,只是和真正的日本人祖先发生过混血。

也就是说认同弥生人为日本人的直系祖先(跟主流看法一致)。

但是接下来重点来了。

日本网民们似乎认为弥生人是一个热爱和平、喜欢过节日和载歌载舞的民族/人种。

日本人变成后来这种气质阴郁、充满侵略性的民族,全是因为在公元四世纪左右遭到朝鲜系民族的入侵和支配,文化被强制性改造了。

(典型的日式思维。

日本的很多反战片也是这样拍的。

即卖惨。

错误全是高层造成的,下层个个都是善良的可怜好人。

) 第二种。

认同绳文人。

但是依然不认为绳文人为日本人的直系祖先,只是认为绳文人才是真正的日本人,代表着真正的日本文化。

怎么说呢,这种观点有一种外来血统和文化污染了日本的意思在里面。

日本社会上很多思想偏左甚至带点反社会倾向的艺术家们都持这种看法。

比如宫崎骏。

一些音乐家甚至还搞过绳文音乐节。

经常关注日本文艺作品的话,会发现绳文人相当吃香,弥生人反倒没什么人信。

随机文章探寻唐代黑石号沉船宝藏,6万件古董价值4000万美金西班牙斗牛比赛视频曝光,28岁小伙被牛刺穿胸部死亡魔鬼阿斯摩蒂尔斯,九层地狱之主连神祗都害怕(从未被击败过)中国三大龙脉已断两条真相,秦始皇狠心破坏两条龙脉遭天谴暴毙冰雹是怎样形成的,积雨云遇到猛烈上升的气流变成火爆的冰雹

阿伊努人的故乡北海道,是如何一步步被日本人占领的

日本最北方的领土和行政区划是北海道,北海道由日本第二大岛屿(世界上第21大岛)的北海道岛和利尻岛、礼文岛、天卖岛、烧尻岛、奥尻岛等小岛构成,北隔拉彼鲁兹海峡(宗谷海峡)同库页岛(萨哈林岛)相望,是一个扼控俄罗斯太平洋舰队的战略要地,也日本北部边防前哨,素有“日本”之称。

冷战期间,北海道是日本为美国监视苏联海军的前线,日本与俄罗斯有争议的北方四岛地区(俄罗斯的“南千岛群岛”)之间的水道由于暖流的影响,即使在冬季也不会封冻,几乎是苏联海军水面舰艇和潜艇进出太平洋最舒适的通道,也是俄罗斯打破美日封锁最重要的突破口,因此这里对于日本人来说意义非凡。

然而,即使是这样一块战略要地,也并非自古以来就属于日本人,北海道正式被日本统治已经是近代日本的时候了。

北海道旧称虾夷地,在《》中被称为“毛人之国”,这是因为北海道岛自古就是阿伊努人的世居地,而阿伊努人最显著的特征就是毛发发达。

此外,北海道岛北临库页岛,在古代就跟我国东北的少数民族有着频繁的往来交流。

而日本势力的到来最早还要追溯到16世纪末,当时日本处于,武士集团松前氏渡海建造了福山城,占领了阿伊努人的土地,并从手中得到了对北海道土地所有权的认可,丰臣秀吉时候,松前氏同样被德川家康分封在北海道。

不过松前氏的统治范围仅仅只是北海道南部海岸的几个据点,并没有实际统治整个北海道岛。

然而,当“北极熊”俄罗斯人一路绕着大清边防悄悄探索外东北地区的时候,顺势沿着库页岛南下发现了北海道,并开始对北海道展开殖民行动。

日本发现了俄罗斯人的举动之后,加紧开展了对北海道、千岛、萨哈林岛等地的征服,不久北海道就成为德川幕府的直辖地。

1868年(明治元年),明治新政府决定在虾夷地设置箱馆裁判所,随即把名称改为箱馆府。

1869年虾夷地改称北海道,设置11国86郡。

由于明治政府的殖民政策导致许多日本人从日本内地迁移到北海道,并快速挤压阿伊努人的生存空间,导致原住民阿伊努人的人口越来越少。

在1869年,明治政府要求为“虾夷地”取新的名称时,松浦武四郎以北方的“北”(きた)、“カイナー”(阿伊努族对当地的称呼)的“カイ”,以及日本对领土常使用的“道”(どう),合并为“きたかいどう”,翻成汉字为“北加伊道”;最后并获得采用,但在考量配合律令制时代的五畿七道的“东海道”、“南海道”、“西海道”,因此转为“北海道”(ほっかいどう)。

看到日本人征服并开拓北海道的历史,不禁感慨我巍巍中华,当时的东亚第一强国,竟让俄罗斯人在外东北如入无人之境,一路探索到北海道,而尚在德川幕府统治之下的小国日本对于势力范围的敏感性竟然比大清还迅速。

论经济、军事实力,大清比当时的日本强上百倍,但仍然不如弹丸小国的的行动力。

随机文章揭秘《杨家将》背后的史实与阴谋汉武帝是汉景帝的第几个儿子?宝马工厂遭搜查事件,为调查尾气排放操纵事件(总部被查)土星为什么恐怖?夏季温度仅-140℃(29年公转一次)四象限时间管理法则,紧急事情并不一定是最重要的(麻将三缺一)

加入收藏
               

日本大和民族起源于绳文人和弥生人,他们都是来自古中国吗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