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文公流亡期间没有礼遇他的国家后来怎么样了?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5-04-01 点击数:5
简介:众所周知,春秋时期在外流亡19年,最终于61岁时回到晋国即位为晋国国君,通过仅仅8年的励精图治,使得晋国一跃成为中原最强国家,晋文公也成为当之无愧的春秋霸主之一

【菜科解读】

众所周知,春秋时期在外流亡19年,最终于61岁时回到晋国即位为晋国国君,通过仅仅8年的励精图治,使得晋国一跃成为中原最强国家,晋文公也成为当之无愧的春秋霸主之一。

晋文公流亡期间,先后经过了狄国、卫国、、曹国、宋国、郑国、、秦国这八个国家。

对于这位皇族远亲、晋国公子,大多数国家对重耳一行还是很客气的,最次都是好吃好喝地招待,好一点的还给他送礼品、送老婆什么的。

但是也有不待见这位一看就不是潜力股的国家,比如卫国、曹国和郑国。

俗话说得好:“凡事留一线,日后好相见”。

卫国、曹国、郑国这三个国家大概是没有想到大龄青年重耳也会有翻身的一天,不然肯定不是这样做吧。

那么重耳称霸以后,是如何对待这三个让他受辱的国家的呢? 卫国(领土被瓜分,国君丢了君位): 重耳流亡路过卫国时,卫国国君未加礼遇,连饭都不请重耳一行吃一顿。

重耳一行也够凄惨的,沦落到了向乡野农夫讨饭吃的地步。

等到重耳即位为晋国国君后,励精图治,五年后(前632年),重耳尽起三军,目标直指卫、曹两国,其主要目的是解楚国围宋之困,但我相信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终于可以顺便出一口心中的恶气了。

晋国的第一目标是曹国,重耳向卫国借道,卫文公哪里敢借啊,于是晋军只能绕道攻击曹国,晋军一路,攻下曹国五鹿,并于齐国结盟。

卫文公看见晋军势大,抱着侥幸心理向晋文公求和,晋国不允,卫文公又想破罐子破摔全面倒向楚国,不料国内臣民一致不允,卫国只好想出一个折中的办法,卫文公自己将自己流放,不当卫国国君,这才消了晋文公重耳等人心理的一口恶气。

曹国(国君被俘,领土被瓜分): 重耳到了曹国,曹国国君好歹请他们吃了一顿饭,但这国君太无聊了,听说重耳是骈胁,居然想出偷看他洗澡的主义来,并且不听曹国大夫僖负羁的劝告付诸实践了。

僖负羁实在是觉得对不起重耳,于是私下送了很多食物和一块玉璧给重耳,重耳收了食物,把玉璧退回给了僖负羁。

到晋文公回国五年后,晋军攻击曹、卫两国解宋被楚围国之困,收拾曹国时,中军将郤臻病逝,晋国换了中军将后先收拾了卫国,接着重点来收拾曹国。

曹国国君负隅顽抗,被晋军攻破城池,城破之后,晋文公以胜利者的姿态大骂了曹共公一顿,然后下令不得骚扰对他有恩的僖负羁一家,不料魏准、颠颉率军强攻僖负羁家,并纵火将僖负羁家烧为一片白地,晋文公听后很生气,杀死了颠颉以正军纪,让魏准戴罪立功。

郑国(结局比较好,仅大夫自杀): 重耳一行路过郑国的时候,郑国国君也没有礼遇他们,郑国大夫叔瞻劝说郑文公:“重耳与郑国都是姬人,有远亲关系,而且又是一国公子,希望郑文公对重耳一行加以礼遇”,郑文公说到:“流亡在外的公子这么多,基本都是姬姓,我要一个个招待的话,哪里招待得过来?” 叔瞻又劝说郑文公“那你杀了他吧,以绝后患”郑文公也没有采纳。

重耳回国后,经过励精图治,富国强军,先后教训了卫国和曹国出了一口恶气,而且通过一举称霸诸侯。

但每每想起流亡时郑国的态度都觉得不爽,于是召集秦国一起,打算围殴郑国,两路大军围郑,晋文公发话:“让叔瞻来见我”郑国大夫叔瞻自杀,郑文公没办法,只好死马当活马医,派了一个说客连夜入说服了,秦国退兵,晋国没办法,也只好退兵。

这是史上有名的“烛之武退秦师”。

好吧,郑国算是运气比较好的国家了,晋国撤兵两年后,晋文公去世,再没有人以当初的无礼为由讨伐他们,但是基于春秋的形势,沦落为三流诸侯的郑国仍将夹在南北两个大国之间艰难求生,直至灭国。

随机文章世界上最大战斗机图128,长30米是狂风战斗机3倍揭秘尼古拉特斯拉的黑科技,人造地震武器可以劈开地球神奇的镜子效应,相互喜欢的人就会产生镜子效应(死心塌地)蛇的白化种白蛇罕见异常,日本成功繁育出白蛇(最受欢迎的宠物蛇)老子参透了宇宙真相,(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诠释宇宙奥妙

晋文侯为什么拥立“弑父”的周平王,还杀死代表正统的携惠王?

清华简《系年》第二章:“曾人乃降西戎,以攻幽王,幽王及伯盘乃滅,周乃亡。

邦君诸正乃立幽王之弟余臣于虢,是携惠王。

立廿又一年,仇乃杀惠王于虢。

周亡(無)王九年,邦君诸侯焉始不朝于周,晋文侯乃逆平王于少鄂,立之于京师。

” 犬戎灭西周 《竹书纪年》与清华简《系年》,先后相隔年陆续问世,让人们确认了西周灭亡后“二王并立”那段被人为湮没的历史。

西周灭亡时,虽然年少,但他所处的西政治集团杀死,又与戎狄异族合流,必然被周王国残余势力所排斥。

所以,周王国下的“邦君诸正”才会在渭河平原之外另立一王,与西申国政治集团对抗。

以此而言,“邦君诸正”所拥立的携惠王才是周王室正统,周平王不过是弑父的叛逆。

可历史的发展,却是被视为“叛逆”的周平王最终继承周王之祀,携惠王则慢慢被孤立,后来又被晋文侯所杀——周王国下的诸侯,为何会背叛携惠王? 与周关系莫大的几个诸侯中,是因为要在中原找到落脚之地,才被动地产生了与周平王联合扩张领土的想法(详见本人头条号文章《春秋小霸崛起:以诸侯献血开路,从荥阳一直杀到偃师!》);秦国是事先被西申国与西戎挟制,被迫在犬戎灭西周之战中采取中立(详见本人头条号文章《八百里秦川崛起之谜:犬戎灭西周时,秦人是助幽王还是反幽王?》);可是,却是为何? 晋国为什么会在天下诸侯都举棋未定之时,率先拥立周平王?甚至为周平王不惜杀死被中原诸侯拥立的携惠王? 二 晋国的历史,与周王室渊源极深。

《·晋世家》说:成王与叔虞戏,削桐叶为珪以与叔虞,曰:“以此封若”。

史佚因请择日立叔虞。

成王曰:“吾与之戏耳”。

史佚曰:“天子无戏言,言则史言之,礼成之,乐歌之”,于是遂封叔虞于唐。

叔虞被封于唐之时,为助他开疆扩土,周天子赐他“九宗、职官五正”等等人才帮助建国;还赐予他“大路、密须之鼓,阙巩之甲,沽洗之钟”等等宝物,鼓励他继承先辈荣耀,在晋国开创一番事业。

作为成王兄弟,叔虞也极为尽忠职守,不但在山西戎狄杂居的环境下站稳了脚跟,替周王室守住北方边境,还多次襄助王室。

青铜器铭文有记:“晋公(定公)曰:‘我皇祖唐公,膺受大命,左右武王,燮白蛮,广司四方,至于大廷,莫不来王……”。

大廷,即大庭,是位于山东半岛的古国名。

奉命征伐蛮夷,一直远征到山东半岛,让蛮夷莫不顺服,可见晋国祖上拱卫王室功劳之大! 周厉王时代,为帮助周王室征讨淮夷,晋人又一次远征山东。

“王亲令晋侯苏:率乃师……,乏夙夷。

晋侯苏折首百又廿,执讯廿又三夫。

……晋侯率厥亚旅、小子、或人先,陷入,折首百,执讯十又一夫。

王至淖(音闹)列,夷出奔。

王令晋侯苏率大室小臣、车仆从,述(遂)逐之·。

晋侯折首百又一十,执讯廿夫;大室小臣、车仆折首百又五十,执讯六十夫。

……王亲赍晋侯苏秬鬯(音巨唱)一卣,弓矢百、马四匹,……”(《晋侯苏钟》) 宣王时期,晋国依然尽忠职责。

《史记·晋世家》:“(晋穆侯)七年,伐条,生太子仇;十年,伐千亩,有功,生少子,名曰成师。

晋人师服曰:“异哉,君之命子也!太子曰仇,仇者雠也。

少子曰成师,成师大号,成之者也。

名,自命也;物,自定也。

今適庶名反逆,此後晋其能毋乱乎?”晋国伐条之役与千亩之役,都是替周王室出征,为此晋国还付出了巨大代价——晋国后世内乱的根源,就始于这两次征战。

从西周初到西周晚期,周王室始终视晋国为股肱,晋国对周王室也始终忠贞不二。

为什么西周刚一灭亡,晋国就放弃西申灭西周的大仇不报,转而加入了西申国、去拥立周平王了呢? 三 世上没有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

在周王室陷入最艰难的岁月时,一个曾经最为忠心的诸侯国突然率先背叛,其中必然有缘由。

晋文侯拥立周平王发生在西周灭亡后,但晋文侯对周王室的不满,必然是在西周灭亡前就埋下了。

《史记·晋世家》记载:二十七年,穆侯卒,弟殇叔自立,太子仇出奔。

晋穆侯二十七年,即公元前年,亦即周宣王四十三年。

《今本竹书纪年》记载,这一年周宣王杀死了大臣杜伯。

杜伯是被宣王后宫小妾诬告,被周宣王误杀。

(《太平广记·报应十八》)史书把宣王无辜杀杜伯一事记载下来,就是为了证明周宣王晚年多失政。

可不得不说,周宣王晚年失政,也确实是有其苦衷。

晚年时,宣王政府外战多次大败;在千亩之战中,甚至宣王自己都差点丢掉性命。

周王畿形势的突然恶化,让宣王急于在“太原料民”,与各大“农场主”打擂台、要兵源,整天都忙得着急上火。

此时,宫内小妾突然来诬告杜伯贪恋美色、想欺负她,宣王哪里还顾得上分清真假?所以,正心烦气躁的周宣王,一怒之下就把杜伯给杀了!误杀杜伯,从此成了周宣王内心一道绕过不去的坎。

晋国殇叔自立后,太子仇出奔——他能“奔”到哪去? 鉴于周王室和晋国之间的密切关系,姬仇很可能就是投奔周王室,希望周王室能替他主持公道。

殇叔自立,显然不符合西周“立嫡立长”的宗法制。

更何况,晋穆侯在世时,为周王室立下了,再怎么说也不能让功臣的儿子失去继承权。

然而,从周宣王角度看,外部戎狄才是此刻心腹大患,他根本就顾不上晋国继承权这点小事。

更何况,无辜杀死杜伯后,周宣王整天都幻觉不断,满眼都是杜伯鬼魂,哪里还有精力来处理政事?三年后,周宣王就心衰力竭驾崩,再也没能帮姬仇解决这一难题。

周宣王死后,周幽王继位。

此时,周幽王不过才十三岁,还不知世事。

等了三四年的姬仇彻底绝望了:周王室,已经无法依靠! 《史记·晋世家》:“(晋殇叔)四年,穆侯太子仇率其徒袭殇叔而立,是为文侯。

”既然“组织”已靠不住,姬仇就只能靠自己了。

所以他赶回晋国,直接将叔叔杀了,抢回了君位! 君位是抢回了,可是姬仇与周王室的心却疏远了。

不知周幽王为对付西申国而在太室召集天下诸侯盟会时,晋文侯姬仇还会不会参加? 四 时光荏苒,转眼间二十年过去,周王国天下已。

西申国联合犬戎侵占了整个渭河平原,周人纷纷逃亡崤山以东。

西申国势力在西部扶持周平王为,中原诸侯则在东虢国拥立幽王弟姬余臣为王,与西申国对抗。

然而,被诸侯拥立不到两三年,携惠王政权就失去了人心。

从公元前年到公元前年,已先行与平王政权结成同盟的郑国,先后吞并、东虢国、鄢国、胡国等等洛邑周边小国,占据了中原从各个方向通向洛邑的交通要道,就等着合适时机从西申国将周平王接入洛邑。

如此的勾引外敌行为,那些传统的中原大国除曾经与郑国大战一场,其他像、、之类,都站在一旁打酱油,默不出声。

见到这种情形,晋文侯算是彻底明白了:世道变了。

周王室的存在与否,对天下诸侯已无足轻重。

乱世之中,什么尊王攘夷、什么正统与非正统都成了狗屁,、借势取利才是王道——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早就对周王室失去信心的晋文侯,顿时想通自己该干什么了。

公元前年,晋文侯毅然迈入渭河平原,径直走向渭河平原西北,踏入西申国。

在西申国,他见到了已经长大成人的周平王,恭恭敬敬地跪了下去……。

随机文章小行星飞掠地球虚惊一场,最近3.15亿公里存在潜在威胁莽山烙铁头蛇有毒吗,比大熊猫还珍贵的巨型毒蛇(遭盗猎价值100万)什么人可以葬在龙脉上,十世善人/紫薇命格才能葬在龙脉上(出皇帝)蒙娜丽莎的25个秘密,蒙娜丽莎画作中隐藏外星人(有图有真相)红心柚子的功效与作用,疏通血管/增加胃动力/降低血糖和胆固醇

晋定公时期国内动荡,他和吴王夫差发生了什么?

晋定公时期国内动荡,卿大夫家族处于混战之际,韩赵魏和家族之间打来打去,数年之间都没个消停。

居间的晋国国君晋定公,存在感非常之弱,仰仗着晋国余威,尚且还为卿大夫们所尊重,在诸侯会盟中,卿大夫们站在晋国角度上,拥立晋定公为霸主。

只是,晋定公的这个霸主位,得的可不轻松。

其时,中原诸侯大多处于过渡期,小规模战争不断,但大国之间的霸主争夺战,不再像过去那般激烈,而是更多的通过会盟的方式来决定霸主归属。

晋国经过数十年扶持南方的吴国,很难发动大军北进中原,天下格局呈现胶着之态,反而是吴越等国,地处边疆,邻近大海,中原人的消停,给了吴越机会。

吴国正处巅峰状态,在和的辅助下,攻入楚国都城,上演春秋时代下半场就快结束时的最大乌龙。

吴王的自信心也因此膨胀,中原与楚国称霸近百年,仍旧没有打进过楚国都城,谁没想到吴国居然实现了中原诸侯们的理想。

中原诸侯们召开大大小小的诸侯联席会议,也便会邀请吴国君主参加。

《》中有“三十年,定公与吴王夫差会黄池”,晋定公与吴王夫差举行黄池会盟,此次会盟就是晋定公成为霸主的决定性会议。

虽然吴国曾经是受到晋国的支持,才逐渐强大起来的,可是到吴国夫差时代,吴国基本都是在独立发展,且夫差相当重视此次中原联席会议,调集全国精兵,奔赴黄池,一方面是要向中原诸侯宣示武力,一方面更是希望借此在中原取得共认的霸主地位。

按照夫差的初衷,既然出动全国的军队,此行是势在必行,那么,晋定公的霸主位置,似乎并不会取得那么轻松。

夫差犯下的最大错误,就是让吴国国内放空,轻视了世仇越国的报仇之心。

,终于寻得最佳良机,率领越甲精兵,直入吴国都城,破灭吴国。

噩耗传到夫差军中,夫差心知不能让中原诸侯得知吴国破灭的消息,否则此行黄池会盟,自己的命运就不可能掌握在自己手中,更不用说赢得霸主之位了。

因此,表面上夫差表现出满脸镇定,还在大会上炫耀吴国武力。

晋国当然不可能允许吴国成为中原霸主,毕竟吴国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就,无非是晋国数十年的栽培,晋国卿大夫们就非常不满,直接想在会场上攻伐吴国,夫差得了脸面卖了乖,也得懂得进退,便托个顺水人情,拥护晋定公做了霸主。

试想,如果勾践没有攻入吴国,吴国大军精锐在侧,夫差是不可能轻易让晋定公任霸主之位的。

随机文章秦始皇到底为谁建了阿房宫?宋朝最高可以封到什们爵位?刘备野心有多大?4个儿子名字连起来竟暗藏天机揭秘世界上最漂亮的美人鱼,超模Hannah化身绝色美人鱼(海洋斗士)海贼王果实能力排行榜,主角路飞橡胶果实果断第一

加入收藏
               

晋文公流亡期间没有礼遇他的国家后来怎么样了?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