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成公是如何上位的?当时竟遭到了有识之士的谴责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5-04-01 点击数:
简介:公元前578年的麻隧之战,以晋国为首的多国部队虽然取胜,但是损失也不小,协助晋军作战的曹宣公阵亡,导致曹国出现了内乱。

曹宣公立的太子被杀,一个庶子自立为君,是为

【菜科解读】

公元前578年的麻隧之战,以晋国为首的多国部队虽然取胜,但是损失也不小,协助晋军作战的曹宣公阵亡,导致曹国出现了内乱。

曹宣公立的太子被杀,一个庶子自立为君,是为曹成公。

曹成公非法取得君位,在国内国外都遭到了有识之士的谴责。

诸侯们纷纷请求晋国出兵,惩罚曹成公。

晋国因为刚刚打了一场大仗,所以表示要休养一段时间再兴兵。

到了公元前576年,晋景公在卫国的戚地(今河南濮阳北)组织诸侯会盟,鲁、卫、郑、曹、宋、齐、邾等国都来参加。

在会上,晋厉公就宣布了曹成公的罪名,把他逮捕了。

这件事办得挺利索,没有大动干戈惊扰百姓,又依足了当时的礼法道义,所以得到了诸侯的一致赞许。

晋国隐约又恢复了中原霸主的威望,更有战略意义的一次会盟也发生在这一年。

公元前576年冬天,吴国准备同中原列国建立友好关系,于是晋国挑头,召集了齐、鲁、宋、卫、郑、邾等国的卿士,一起在钟离(吴、楚两国交界,在今安徽凤阳东)和吴国使者开了一次会。

这次会盟是吴国和中原列国进行友好交往的开始,也是晋国“联吴制楚”战略的一大进展。

对此虽然不满,但是也并没有进一步的行动。

毕竟有和平条约在那摆着,背弃盟约这样的事情,还是尽量不做为好。

楚国对于晋国的结盟行动表示出了相当的克制,晋国当然也没有理由和楚国翻脸,脆弱的和平局面仍然令人地维持着。

仿佛是不甘心这种寂寞似的,捣乱的马上就出现了。

要说郑国这个诸侯国吧,也算是那种“曾经阔过”的。

春秋初年郑庄公几乎造成了一个“小霸”的局面,诸侯无不佩服。

可是好汉不提当年勇,到了如今这年月,郑国早已沦落为墙头草了,还以为自己能像郑庄公时候那样,那就是脑子出了毛病。

郑国现任国君郑成公还就不信那个邪,其实晋、楚都讲和了,你个小小的郑国还不趁机消停消停。

可是郑成公偏要挑起点事来,大国不打了,我来打!以墙头草的思维,自然是要选择弱势的一方动手。

眼看着晋国这些年有回升的迹象,收拾了秦国,楚国连个屁都不放一声,看来这风向又倒向北边了,于是郑国就拿楚国的附庸许国开刀。

公元前577年,郑成公派出公子喜率军进攻许国。

和“曾经阔过的郑国比起来,许国“曾经”也只是个小国。

可是偏偏公子喜不争居然还被许国军队打败了,郑成公觉得太栽面儿了,盛怒之下御驾亲征。

这一次终于把许国败,迫使许国求和,这一下楚国可不干了。

和平是很好,但是前提是谁也不能欺负人。

现在连郑国这样的货色都敢在,楚国岂能容忍?打算兴师北上教训郑国,如果情况顺利的话还可以再往北打点。

楚共王的弟弟公子贞觉得这样做有点悬:“咱们这么做是背叛了与晋国的盟约,这样不太好吧?”楚国的司马子反则说:“你以为盟约真的管用?情况有利咱们就进兵,管什么盟约。

” 这话很对楚共王的胃口,本来晋国的架势已经让楚共王颇有危机感了,现在居然小小的郑国都敢撒野,这还了得?于是公元前576年,楚军出兵伐郑,击败郑军之后又挥师北上,入侵了卫国。

郑国遭到楚国的打击,可是郑成公并没有因此而反思,反而派兵进攻楚国。

楚共王也索性,一定要把郑国拉到自己这边才肯罢休。

为了拉拢郑国,楚国甚至放弃了一味武力打击的办法,而是派人讲和,赠送郑国土地。

有了这样的便宜,郑成公当然要占,所以就索性和楚国结盟了。

这一下楚共王可开心了:看到没有,我们楚国依然有足够的实力别看你们晋国能组织几次诸侯会盟,其实风头还没倒向你们那边呢。

对于郑国的背叛,晋国君臣还是保持了一种容忍的态度。

晋国现在还没有做好战略决战的准备,如果因为郑国背叛这一突发事件和楚国动武,恐怕没有必胜的把握。

晋国的容忍使得国际和平的大局面没有发生什么变化,楚国已经得到了郑国的归服,当然不会蹬着鼻子上脸去挑衅晋国。

如果只看这两个大国的表现,人们倒是可以对和平有着更高的期待。

不过郑成公似乎是打定主意不想让天下安宁,你说你投靠楚国就罢了,投靠完了你就老老实实待几年吧。

可是郑成公才不让人省心,仗着自己又靠上了楚国这棵大树,居然掉头攻打宋国去了。

郑国和宋国也算是老对头了,从郑庄公那时候起,这两个诸侯就八字儿不合,总是过不到一块去。

像这种成天对掐的对头组合,春秋时期也很有那么几对,除了晋楚之外,典型的还有齐鲁、吴越。

这些冤家组合往往是互相看对方不顺眼,对方支持的一般都是自己反对的,和平时期还要闹点小摩擦,一旦有了风吹草动就会打得不可开交。

不过晋、楚打仗那是为了争夺对中原的控制权,齐、鲁对掐是因为的大国情结以及扩张地盘的需要,吴、越之争则是因为地区、种族矛盾,当然以后还有争当霸主的矛盾。

可是郑、宋这两个的诸侯居然也会打得不可开交,实在是有些让人费解。

随机文章北极是陆地还是海洋,是被冰川覆盖的海洋(生活有900种植物)蛟龙号到底在隐瞒什么,深海底发现未知生物/疑似巨型真龙美国大脚怪在哪,传脚长41厘米的传说怪兽喜欢活跃在佛罗里达美国人为什么不吃米饭,小麦和玉米才是美国人的主食(营养更丰富)银河系比太阳系大多少,银河系有一千多亿个太阳系(宇宙无穷大)

为什么三姓家奴吕布死后一代奸雄曹操不继续霸占绝世美女貂蝉呢

众所周知,是中国古代之一,据说貂蝉只是山西的一个村姑,是部将秦宜禄的妻子(有人说叫杜绣娘),她是司徒的义女,为了报答收养之恩才献身连环计诛杀。

而在《三国志平话》中,貂蝉是吕布的正妻,姓任名红昌,貂蝉只是她的小名,在和吕布失散后才流落到王允家,成为一个歌舞婢女。

其实貂蝉这个人物在真实历史上是无法考证的,我们就暂且说她只是《》中王允的一个婢女吧。

无论貂蝉的身世如何,他都是在吕布死后就销声匿迹了。

而向来喜欢美女,尤其是刚死去丈夫的少妇,他是三国时期典型的“人妻控”。

可为什么吕布死后曹操不继续霸占绝世美女貂蝉呢? 笔者认为曹操不敢霸占貂蝉还是因为这位她之前的丰富经历。

首先,古人对一些无法解释的现象往往非常迷信,只要是是貂蝉跟过的男人,统统都没有好下场。

在当时的人看来,貂蝉就是一个天生的“克夫”相,虽然她有之貌,可曹操也想多活几年啊。

其次,曹操是一个做事非常谨慎的人,貂蝉曾经为了帮助王允诛杀董卓,不惜献身挑拨吕布和董卓之间的关系。

要知道,吕布和貂蝉的爱情是千百年来世人所传颂的,曹操杀了貂蝉最爱的吕布,如果曹操非要在吕布死后对貂蝉霸王硬上弓,谁知道貂蝉会不会哪一天会想办法为吕布报仇呢? 在曹操看来,貂蝉就是一支“带刺的玫瑰”,稍不注意就会被扎得鲜血长流,而且这“刺”上还可能有剧毒。

总之,曹操没有霸占貂蝉的原因不是他不想,而是不敢,因为可能需要付出的代价实在太大了。

随机文章古埃及女木乃伊现精美文身,30处文身演绎别样魅力(地位尊贵)长安十二时辰出现了几首李白的诗?长安十二时辰曲目介绍为什么诸葛亮被神化了,才智过人/忠心护主造福百姓(值得敬佩)刺秦王的荆轲是男是女,王者荣耀中女荆轲是虚构/历史上是纯爷们历史中最厉害的武将,他力气大过项羽李元霸/武艺碾压吕布岳飞

曹魏帝王到底也没有斗过司马氏?晋朝如此混乱的真相是曹魏吗

时期,烽火不断,政治动荡,能人频出,权臣跋扈,国与国之间攻伐不断,君臣之间的斗争也异常激烈。

在、权力、权臣的高端对决中,以权力为中心,指针偏向谁,谁就掌握实权,谁就可以对对方生杀予夺。

因为没有斗过权臣,曹魏皇帝就被从皇位上赶下来,理由是失德。

皇帝失德,在历朝历代为数不多,在三国时期也仅此一例。

毕竟,话语权掌握在胜利者手中。

曹芳,之养子。

对于其来历,《》称“宫省事秘,莫有知其所由来者”,《春秋》曰“或云任城王楷子”,也就是说曹芳可能是曹叡堂兄弟曹楷的儿子。

魏明帝原本有三个儿子,但均幼年夭折,面临着绝嗣危机。

出于个人私心,魏明帝从宗室近支收养了两个孩子,长为曹询,封秦王;次为曹芳,封齐王。

二养子中,魏明帝偏爱曹芳,对其寄予厚望。

景初三年(公元239年)正月,魏明帝身染重病,传位于曹芳,并让大将军、太尉共同辅政。

魏明帝如此安排后事,非常不妥,按史学家陈寿之论,“古者以天下为公,唯贤是与。

……若适嗣不继,则宜取旁亲明德,……明帝既不能然,情系私爱,抚养婴孩,传以大器,……终于……齐王替位”,让一个非亲生的年幼孩童接班,无威无望,难以服众,最终,被做大做强的司废掉了。

曹芳即位时只有八岁,无治国理政之才,名为是一国之君,但一切军国大事都交由曹爽、司马懿二辅臣处理,自己只是“亲临朝,听公卿奏事”(见《三国志》),形同傀儡。

曹爽和司马懿,一个是宗族亲贵;一个是。

起初,尚能互敬互让,但时间一久,矛盾爆发。

曹爽占了上风之后,多树亲党,生活奢侈,淫乱宫廷,日夜酒歌,而老奸巨猾的司马懿则装病卖疯,韬光养晦,等待时机。

政局突变!正始十年(公元249年)正月,司马懿乘曹爽等人出城之际,率部将以迅雷之势控制京城,后将曹爽一干人诛灭。

司马懿发动政变,理由是曹爽“背弃顾命,败乱国典,内则僭拟,外专威权,……陛下但为寄坐,岂得久安!此非先帝诏陛下及臣升御床之本意也”(见《三国志》),斥责曹爽不守辅臣本分,喧宾夺主,让曹芳居于客位,有名无实,跟其接受先帝临终顾命之时,背道而驰。

司马懿历侍曹操、曹丕、曹叡、曹芳,是资深元老,经此成功政变之后,在朝中越发根深蒂固,威望日盛,势力越来越大。

早在六年前,曹芳十二岁时就已经“加元服”,按理,应归政皇帝,但曹爽没有放权。

而今,曹芳十八岁,已是成人,司马懿不但没有归政之意,反而让曹芳册命其“为丞相,增邑万户,群臣奏事不得称名,如汉故事”(见《三国志》),他要学霍光那样,一直把持朝政。

死了曹爽,硬了司马懿。

平心而论,曹爽虽然聩庸无能,但他毕竟同族,手握军权,有他和司马懿制衡,曹芳心里还踏实些。

如今,曹爽已死,司马懿独掌大权,天平的指针偏向了,曹芳正式沦落为傀儡。

念及累受皇恩,特别是曹叡临终前对其有“御床握臂”(见《》)之托,司马懿对曹芳还算优待;再者,吴蜀未平,霸业未竟,司马懿年事已高,没有时间和精力考虑。

司马懿死后,其长子司马师掌握曹魏实权,对曹芳可就不那么客气了。

司马师的无礼和霸道,让二十出头年纪的曹芳内心憋屈。

嘉平六年(公元254年)二月,曹芳与近臣密谋策划剥夺司马师大将军之职,结果流产。

九月,心腹劝曹芳借机杀掉,继而逼司马师卸任,但曹芳“暗劣”,内心不强大,结果“已书诏于前,帝惧,不敢发”(见《资治通鉴》)。

司马师知道后,已有废黜曹芳之念。

身为皇帝,曹芳想掌握实权,图谋干掉臣下,名正言顺,是司马师虽然恼恨却摆不到桌面上的事;但实权和话语权毕竟掌握在司马师手中。

几天后,司马师奏请郭召开群臣会议,痛斥曹芳“荒淫无度,亵近倡优,不可以承天绪”(见《资治通鉴》),并以“肆行昏淫,败人伦之□,乱男女之节,恭孝弥颓,凶德寖盛”(见《三国志》)为由,也就是失德,将曹芳废黜,另立为皇帝。

曹魏政权的奠基者曹操生性多疑,发现司马懿“内忌而外宽,猜忌多权变”且“有雄豪志,闻有狼顾相”后,觉得司马懿父子三人内藏狼子野心。

后来,曹操梦见“三马同食一槽,甚恶焉”,提醒曹丕说“司马懿非人臣也,必预汝家事”(见《》),不可不防。

曹丕及继任者曹叡不当回事,均对司马懿父子委以重任,结果曹操所梦“三马(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同食一槽(曹芳)”终成真。

八岁登基,二十三岁被废,从幼君到傀儡,曹芳始终没有出头之日。

曹芳自身的凄凉遭际和不幸,也殃及到了他的女人们。

其第二任皇后,因为曹芳第一次密谋行事不周受到牵连,先是被废,后死于司马师之手。

曹芳被废后,他的贵妃作为见面礼,竟被慷慨地送给了投奔到魏国的东吴将领孙壹为妻,“魏以壹为车骑将军、仪同三司,封吴侯,以故主芳贵人邢氏妻之”(见《三国志》)。

曹芳被废黜帝号后,搬出洛阳皇宫,仍为齐王,待遇如同诸侯王。

晋武帝司马炎代魏称帝后,改封曹芳为邵陵县公,级别和待遇又降了一大格。

西晋泰始十年(公元274年),曹芳病逝,享年四十三岁,谥号厉公。

按古代谥法,杀戮无辜曰,厉;暴虐无亲曰,厉;愎狠无礼曰,厉;扶邪违正曰,厉;长舌阶祸曰,厉。

平心而论,曹芳并非大奸大恶之人,死后却被篡权者加如此恶谥,可谓一代傀儡帝王之悲哀。

若论由汉至魏,又由魏至晋的政权嬗变,也算是一报还一报了。

随机文章历史上的杨家将亚特兰蒂斯文明发展到什么程度,建造海底城市文明远超人类(幻想)哈勃望远镜和中国天眼谁厉害,中国天眼恐看更远/灵敏度更高复联4漫威惊奇队长吊打灭霸,漫威惊奇队长干嘛去了/阻止宇宙战争古代造一扇门有多少道工序?简单的门竟有如此之多的讲究

加入收藏
               

曹成公是如何上位的?当时竟遭到了有识之士的谴责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