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人说德语法语意大利语是如何交流的?瑞士有瑞士语吗

这样的情况,在瑞士同样存在。
在瑞士,你是听不到瑞士人讲瑞士语的,因为压根就没有什么瑞士语。
瑞士有四种官方
【菜科解读】
这样的情况,在瑞士同样存在。
在瑞士,你是听不到瑞士人讲瑞士语的,因为压根就没有什么瑞士语。
瑞士有四种官方语言:德语、法语、意大利、拉丁罗曼语。
瑞士总人口846万,讲拉丁罗曼语的只占0.6%,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瑞士主要还是“三足鼎立”——讲德语的瑞士德国人、讲法语的瑞士法语人、法意大利语的瑞士意大利人,各玩各的,类似比利时的“”。
德国,就是瑞士的“曹魏”,实力最强。
1980年,讲德国的瑞士德国人就占全国总人口的74%。
现在这个数字降到了65%,依然是全国第一。
瑞士面积4.1万平方公里,而讲德语的人群,就占了74%。
瑞士总共有26个一级行政州,讲德语的就占了17个。
这点类似曹魏,地广人稠。
法语瑞士人有点像的吴,人口和实力都占三国第二位。
瑞士人中讲法语的占全国人口将近23%。
靠近法国的四个州都讲法语,和法国更为亲近。
意大利语区实力较弱,类似蜀汉。
为什么瑞士会以讲德语、法语、意大利语的人为主,看地图就明白了。
瑞士正北是讲德语的德国,正西是讲法语的法国,正南是讲意大利语的意大利。
夹在三大国中间,瑞士想不受三大国的影响都难。
至于正东的奥地利(包括列支敦士登),倒是个比瑞士大不了多少的小国。
可是,奥地利(包括列支敦士登)讲的也是德语。
瑞士靠近德国的区域讲德语,靠近法国的区域讲法语,靠近意大利的区域讲意大利语。
这和比利时差不多,靠近荷兰的佛拉芒人讲荷兰语,靠近法国的瓦隆人讲法语。
德国是欧洲工业领头羊,法国是具有世界影响的大国,意大利也是经济强国。
面对三大国,瑞士就像个小不点,三位大佬哪个也惹不起。
怎么办?干脆把德语、法语、意大利并列为官方语言,三不得罪。
至于拉丁罗曼语也成为官方语言,这是瑞士出于保护小语种的考虑。
不过,并不能因此把瑞士的德语区当成德国的一部分,他们之间的差异还是非常大的。
德国人去瑞士德语区,未必能听说讲德语的瑞士人说的是什么,有点鸡同讲鸭。
瑞士德国语还有一个名字,叫阿勒曼尼语,和德国的德语并非一个概念。
甚至是在瑞士的德语区,各个地区的德语互相听着都有些费劲。
在瑞士,德国的德语被称为标准德语(Hochdeutsch),以区别瑞士的德语(Schweizerdeutsch)。
很多时候,标准德语可能更像是瑞士的官方德语,比如在电视广播或公共教育中,用的都是标准德语。
你可能会注意这种情况:瑞士和法国的关系,多少要比瑞士与德国的关系好一点。
为什么呢?和语言也有关系。
瑞士的法语,和法国的法语没有那么大的差异,二者是可以轻松进行交流的,无论是说话或是书面。
打个可能不是太恰当的比喻,就像是辽宁人和黑龙江人都说东北话,虽然略有差异,但听懂是没问题的。
法语有这个优势,导致法语在瑞士的德语区,甚至比瑞士德语更受欢迎。
所以,在瑞士的德语区,法语更为流行一些,这也在客观上增进了瑞士与法国的关系。
当然,为了避免外界不必要的联想,瑞士还是做了点技术处理。
在瑞士,讲法语的地区被称为Ia Suisse romande,刻意避开了法国名称。
那么问题来了,来自不同语区的人们如果在一起,特别是知识分子,他们怎么交流?他们其实还有一个更现实的选择——讲英语。
如果对方来自另一个语区,那就讲国际通行的英语,大家都能听得懂。
不过呢,为了保持各个语种在国内地位的平等,瑞士会在国内很多地方同时用三种语言进行标注。
比如瑞士很多火车站会有缩写,放在别国,自然要用本国的主体语言写。
可瑞士有三大官方语言,为了照顾各方,火车站“瑞士联邦铁路”的缩写用三种语言,也就是德语的SBB,法语的CFF,意大利语的FFS,按人口使用语言的比率排列前后。
面积不大的瑞士,竟有三种主要官方语言,交流确实是个问题。
但从另一个角度讲,反而能促进各地区的相安无事。
有个瑞士官员曾开玩笑地说:知道我们瑞士为什么这么安静了吗?就是因为法语区、德语区、意大利区语的人互相听不懂对方说的是什么…… 随机文章笨拙的战争:二战期间特种作战执行官的故事世界上最大的黑洞有多大,是太阳的180亿倍/可媲美整个银河系宇宙到底有没有尽头,如果有那么宇宙之外会是什么揭秘头有反骨是什么命运,未来不是叛徒就是汉奸(妥妥古代谣言)海水涨潮是什么原因,月亮可能是最大“凶手”/东汉古人已知答案
广西出土明代古墓,竟发现一块瑞士手表
对于中国人而言,悠久的历史和博大精深的文化,注定了会有更多奇怪的事情的发生,而在这些奇怪的事情之中,发现又成为人们最为惊叹的事情。
据说在广西曾经发掘出一座明代古墓,在墓中出土了一块戒指,上面还刻着瑞士英文字母。
对于这件事情,专家还称:“这是真的”。
那么,到底事情的真相是什么样的呢? 2008年11月,上思县发现了一座明代古墓。
12月11日,中央台记者的两个记者和中国铜鼓研究会理事长、广西文物专家组组长、原广西自治区博物馆馆长蒋廷瑜先生来到上思县,对墓地考察、采访报道。
中午十一点左右,考察报道队在对现场和周边环境进行考察、录像的过程中发现,巨棺(较小那个)出土的墓坑边还有一片5公斤左右的三合土(巨棺由三合土制成),挖出之后,从三合土的碎片上掉下了一个金属物品。
考察队员赶紧将其捡起来,结果发现这是一枚“戒指”。
对戒指的材质进行辨认后发现,它是铜制品,个头和普通戒指一样大小,“戒指”的表现呈现出了手表的形状,而时针和分针指向10点6分,边缘也有像手表上发条的纽,整个“戒指”颇像一个袖珍手表。
后来,有人将“戒指”的内部擦了一下,发现里面有梅花桩凹陷的花纹,可以从中看到两个清晰的大字“瑞士”。
专家们认为,即使这是用来陪葬的手表,但是当地人并没有金实物做成袖珍状的习惯。
同时,世界上第一块用于佩戴的手表诞生于1904年(也有人认为是1918年),因此在的时候,手表并不存在。
同时,手表传入中国的时间比这还晚,是近几十年的事情,而石棺的年代久远。
也就是说,这块手表是“陪葬品”的概率并不大。
但是,倘若手表不是陪葬品,那么它又为何会出现在墓坑附近,并且还被后人给发现了,这件事情总是有些离奇的。
不过,对于这里面的原因,考古学家依旧没有得到一个准确的答案,这“手表”究竟是什么年代的物件,用来作什么,又怎么出现在墓坑边的泥土里,这仍然是一个难以解开的迷团。
参考资料:《上思巨棺》 随机文章平凡杨家将为何能成为家喻户晓的英雄火星土星双星会月,三者呈三角形位于东南方(肉眼可见)蛇类祖先厚针龙图片,身躯像蛇长有双足神似中国神龙(现今已灭绝)盘点精神系异能有哪些,催眠/控制/精神穿刺/制造幻象/幻想具现化怎么查看自己的超能力可行性,三大条件助你觉醒超能力(白费力)
苏联是如何被西方瓦解的?这个女人说了三点
对于西方国家瓦解苏联,很多瓦解方式并不是光明正大,都采用秘密方式。
因为西方不会大张旗鼓的去瓦解,那样会适得其反。
但苏联解体前几天,就有一个女人在公众场合公开场合暴露了西方如何瓦解苏联的,她的讲话立即引起轰动,但那时苏联人肯定不会警醒,他们正忙着“分家”。
这个女人就是号称“铁娘子”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
关于撒切尔夫人为什么恨苏联,我在之前文章有过详细介绍。
撒切尔夫人公开讲瓦解苏联的事,是她在1991年11月美国一次会议上的演讲。
此次会议是美国石油学会在休斯敦组织的一次会议,苏联也派了石油和石化专家参加了会议。
此时的撒切尔夫人已经不是英国首相,她刚刚卸任,这次让撒切尔夫人参加会议,名义是因撒切尔夫人曾从事化学专业,但真实情况不得而知。
而撒切尔夫人在会上并没有讲化学方面的内容,而是围绕“我们如何击溃苏联”进行了演讲,这次演讲中,撒切尔夫人并没有回避苏联,直接就曝光了西方是如何一步步瓦解苏联的,既露骨,又张扬。
这场东西方较量中,撒切尔夫人以胜者的姿态示人,让人深思。
但总结撒切尔夫人的讲话,能找到西方瓦解苏联的三个重要阶段。
一是打拉手段。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赢得了卫国战争。
但西方是不愿看到一个“红色苏联”在欧洲生存的,西方视苏联是一个重大威胁。
但二战后,苏联与西方短暂合作后,西方就开始寻找瓦解苏联的手段和方法。
在这一过程中,西方想以合作渗透的方式,进一步改变苏联,进而起到瓦解作用。
但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时,西方很难撼动苏联。
但赫氏上台后,苏联形势发生了变化,让西方找到了机会。
这一变化就是赫氏有名的“内部讲话”,赫氏的内部讲话,当时只是内部文件。
但令人奇怪的是,赫氏后来要求把他的讲话传到华约国家领导阅读。
赫氏的内部讲话到了波兰后,被以色列情报机关搞到手,随的内部讲话传美英等西方国家。
面对苏联突然变化,西方当时还没有具体的措施。
1955年,苏联主动与西方国家签订对奥和约,解决了二战中一大遗留问题。
随后,苏联又主动与联邦德国建交。
西方认为找到机会了。
既然赫氏反对前任,那么他就是一个很好的合作者。
1959年,赫鲁晓夫访问了美国,苏美实现了外交合作。
既然苏联高姿态,美国就,承认了苏联是超级大国的事实。
但西方不久后发现,虽然赫鲁晓夫反对前任,但他的一些政策还是苏联方式,也就是说赫氏重新建立自己的威信。
西方认为还得采用“打压”方式,看看苏联的变化。
随后美国在意大利等北约国家部署了新式导弹。
苏联也不示弱,不仅在柏林建了“柏林墙”,甚至直接在古巴部署了导弹,此时美国与苏联的紧张程度一触即发。
后来赫氏主动撤出古巴的导弹,才缓和了紧张局势。
二是军备竞赛。
后不久,赫鲁晓夫也于1964年被强制退休。
苏联的政坛又发生了变化。
但苏联从古巴撤出导弹后,并没有软弱,依旧对美国等西方国家表现出的气势,西方则采取守势。
但西方国家是以守待攻,西方正在用另一种手段瓦解苏联。
就如撒切尔夫人在演讲所说:“……经济上的威胁。
借助计划政策,加上独特的精神上和物质上的刺激手段相结合,苏联的经济发展指标很高。
其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过去比我们高出一倍。
如果再考虑到苏联丰厚的自然资源,如果加以合理地运营,那么苏联完全有可能将我们挤出世界市场。
”“因此,我们一直采取行动。
旨在削弱苏联经济,制造其内部问题。
西方这次采用主要的手段是将苏联拖进军备竞赛。
撒切尔夫人在讲话中说“我们知道,苏联政府遵守苏联和其北约对手军备均等的原则。
结果苏联装备花费占去了预算的15%,而我们这些国家是5%左右。
这自然就造成了苏联要紧缩在生产居民大众消费品上的投入。
我们希望借此引发苏联居民大规模的不满。
我们使用的方法之一就是‘泄露’我们拥有武器的数量。
有意夸大,以诱使苏联加大军备投入。
” 看看撒切尔夫人说的多直白,通过采取军备竞赛的手段,削弱苏联经济,进而造成苏联的经济危机,使苏联民众不满而垮台。
在这场军备竞赛中,却出现了“戏剧性”变化。
1964年,勃列日涅夫上台一直到上世纪七十年代,苏联经济不仅没被拖垮,反而与美国的差距越来越小。
1975年,苏联工业总产值一路攀升,与美国只差20%。
在军备方面,苏联更是高歌猛进,战略导弹达到2402枚,超过美国40%。
战略核力量更恐怖,1979年苏联战略投入是美国的三倍。
而常规军事力量,1978年时,苏联军队是440万人,美国军队是210万人,苏联坦克达到50000辆,美国只有10500辆。
苏联与美国争霸的显示出强劲姿态。
美苏两国军队甚至在欧洲重兵对峙。
但苏联没有表现出倒退状态,不久后又入侵了阿富汗,西方才知道,苏联正在向欧洲以外地区扩张。
在军备竞赛中,美国却受到了影响,经济出现危机增长放缓。
特别是越南战争中受挫,使美国在争霸中转入守势,并收缩了驻亚洲的兵力。
当时美国争霸中失败表现就是与大国建交。
这也是美国的策略。
难怪撒切尔夫人说:“本想在军备竞赛中拖垮苏联,没想到苏联特殊体制,不仅没拖垮,反而军事装备取得重大突破,经济也发展迅速……” 三是寻找突破 既然军事手段没能拖垮苏联,西方必然在其他方面使招。
西方认为苏联宪法上有一个漏洞,就是“苏联宪法在形式上允许任何一个加盟共和国(只需凭着共和国最高苏维埃的简单多数)只要有意即可迅速脱离苏联”。
但这一招也没好使,这只是宪法规定,但真要在苏联铁桶般的体制中瓦解一个加盟国,很难实现。
撒切尔夫人说:“强力部门的凝聚作用,长时间里这一权利实际上很难实现。
但这一宪法漏洞还是给实施我们的政策留下了未来的可能。
” 不过美国还以军事手段逼苏联,美国及北约国家建立了导弹防御体系。
但效果不佳。
撒切尔夫人在这次演讲也说了:“遗憾的是,无论我们如何努力,苏联的政治形势长期保持十分稳定。
后来我们(主要指美国)出台了一项重要政策,就是建立反导弹防御体系。
应当承认,当时大多数的专家反对建设反导防御体系。
理由是其投入巨大,且不太可靠。
而苏联可以以更少(约1/5到1/10)的投入即可以“矛”刺穿反导之“盾”。
但不管怎样,我们提出发展反导防御体系,目的是希望苏联同样建造类似高造价的系统。
令我们十分惋惜的是,苏联政府没有采取行动,只是限于发表政治抗议。
” 四是寻找代理 西方想瓦解苏联的对策屡屡受挫,他们当然不会放弃。
据资料记载,西方也一直想内部瓦解苏联,但内部瓦解苏联的一个办法就是培育反对派力量,或者培植亲西方的领导人。
当契尔年科死后,苏联戈尔巴乔夫上台,西方刚开始并没有看好戈尔巴乔夫,而是看好叶利钦。
据说西方一直支持“人民阵线”,这个组织是上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在波罗的海国家兴起的一个反对派组织。
该组织旗号是“求主权、谋独立”。
就如撒切尔夫人所说,支持这个组织不用花多少钱,他们只需要印刷、复印等费用。
但戈尔巴乔夫“新思维”出台后,西方才看到希望。
撒切尔夫人说:“戈尔巴乔夫与苏联政界大多数精英关系良好,因此,通过我们的帮助,他能够掌握大权。
” 不过西方也把叶利钦推了上来,使他当了俄罗斯苏维埃主席。
到了这一步,就使叶利钦下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实践证明,西方最后一招管用了。
随机文章月球上不生锈的纯铁原因,对氧产生免疫性永不生锈古巴比伦空中花园现争议,位置并不在巴比伦世界上最便宜也最好的无人机,最适合新手的无人机/售价420元切尔诺贝利巨鼠,因为核辐射发生了基因突变/凶残的吃人人类起源于3次地球浩劫,三次浩劫后人类幸存发展出现代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