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丹的兴衰为什么会是从古尔王朝战争开始的 是什么真相导致的

西辽王朝的统
【菜科解读】
西辽王朝的统治贵族们不会想到,正是这个敌人的到来,如同一颗定时炸弹,彻底引爆了西辽王朝的根基,使得西辽王朝彻底走向衰落。
古尔王朝原本是阿姆河以南的一个超级大国,渐渐不甘心于现状,派兵占领了巴里黑(今天的阿富汗马扎里沙里夫西北)。
巴里黑城原本是西辽王朝的附庸,每年都乖乖地向西辽王朝纳贡、送缴土地税,古尔王朝占领这里以后,就马上停止了向西辽王朝缴纳贡赋。
接着,古尔王朝又与花刺子模发生了冲突。
原来塞尔柱苏丹图格里尔被杀以后,首级被献给了花剌子模的国王特克什,特克什为了提高自己的威信,就派人把图格里尔的首级送给了的君主哈里发。
阿拔斯王朝早已经日薄西山,有名无实,但是哈里发明显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弱勢,而是在拿到图格里尔的首级以后,欣喜若狂,觉得花剌子模人都是有文化、有教养的人,不像塞尔柱人那样野蛮,就想趁机捞点好处。
于是,他就派人去跟特克什说,希望特克什能够把伊拉克的领土归还给他这个名义上的君主。
特克什好不容易得到的土地,当然不肯轻易交给哈里发,一怒之下,他挥军直下,直扑巴格达。
哈里发顿时吓得魂不附体,马上派人向特克什求和,但特克什正在气头上,根本不搭理他。
万般无奈之下,哈里发只好向古尔王朝的君主加苏丁求救。
于是,古尔王朝与花刺子模的冲突正式拉开序幕。
特克什看到古尔王朝的大军浩浩汤汤地杀来,心里发虚,没有十足的把握取胜,就向西辽王朝求援,并表示如果西辽王朝不趁机好好教训教训古尔王朝,恐怕花刺子模也会像巴里黑一样,被古尔王朝吞并,继而直取西辽王朝。
巴里黑的丢失一直都是西辽皇帝耶律直鲁古心里的伤疤,这时候听到特克什派来的使者这么说,心里更加窝火了。
他越想越生气,最后决定答应特克什的请求,趁机教训教训古尔王朝,于是就派大将塔阳古带领大军征讨古尔王朝。
塔阳古带着西辽大军雄赳赳、气昂昂地渡过阿姆河,进入古尔王朝境内,一路烧杀抢掠。
与此同时,他又派人去给古尔王朝下达最后通牒一一要么放弃巴里黑城,要么送缴像以前一样的贡赋。
巴里黑城的长官断然拒绝了塔阳古的要求,并联合周围一些城堡的军队,共同袭击西辽军队。
结果,西辽军队大败,被一路追杀到了阿姆河,许多土兵被赶入河中淹死了。
消息传到西辽王朝,耶律直鲁古顿时傻眼了。
但他仍然不甘心,于是,就派人去花刺子模,向特克什索取损失赔偿。
如果是在以前,西辽王朝提出素赔这样的无理要求,特克什背定会无条件答应。
但是,如今,“领教”了西辽王朝的军事实力以后,特克什不再唯西辽王朝之命是从了,严词拒绝了耶律直鲁古的要求。
耶律直鲁古,马上派兵攻打花刺子模,却被花刺子模打了个,并丢掉了布哈拉城。
不过,鉴于多年来对契丹人的观察和了解,特克什知道契丹人并不是好对付的,所以很快他就跟耶律直鲁古握手言和了,并乖乖地按时按量送去贡赋。
也正是因此,花刺子模再次跟古尔王朝发生战争,并向西辽王朝求救的时候,耶律直鲁古二话没说,就派塔阳古率领一万兵马赶去救援。
古尔王朝苏丹听说以后,连忙带兵逃跑,却被西辽大军围追堵截了。
结果,西辽王朝毫无悬念地胜了。
然而,这场战斗却没有给西辽王朝带来实际的好处,反而让它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最最悲催的是,这场战斗为花剌子模的发展扫清了道路,花刺子模正式开始崛起。
这时候,特克什已经驾鹤西去了,他的儿子摩诃末继承王位。
摩诃末直在默默地注视着西辽王朝的动静,当他发现花刺子模的实力正蒸蒸日上毫不逊色于西辽王朝的时候,他不再甘心于做西辽王朝的附庸。
于是,他果断地停止了给西辽的年贡。
耶律直鲁古当然不同意,马上派宰相马赫穆德巴依前去质问摩诃末,催促他赶紧纳贡。
摩诃末正忙着休整兵马,准备对付钦察汗国,不希望这时跟西辽王朝闹翻,可是他又不想以藩属的身份接待使臣,所以就让老妈图儿罕可敦替他处理这件事情。
图儿罕可敦以尊崇的礼节接待了西辽的使臣,缴纳了所欠的贡赋,并派了几名贵族跟着马赫穆德巴依返回西辽,向耶律直鲁古表达迟纳年贡的歉意,并保证以后绝对会按时按量缴纳。
但很明显,这并不是摩诃末的本意。
等他凯旋之后,他马上再次停止了纳贡,并完全无视西辽王朝的存在,开始征服将整个河中地区。
随着疆域的扩大和实力的增强,摩诃末日益骄横起来,他想当整个伊斯兰世界的解放者,成为伊斯兰世界的帝王。
然而,他自己还是西辽的藩臣,每年还向西辽进贡钱财,怎么能够解放整个伊斯兰世界呢?他感到十分郁闷。
就在这时,布哈拉爆发了由桑贾尔领导的人民起义,摩诃末顿时眼睛一亮,知道机会来了。
布哈拉是西哈喇汗国的第二大城市,从西哈喇汗国归附西辽以后,基本处于半独立状态了。
它的实权掌握在一个世袭的宗教家族手中,人们习惯性地将其称为“布尔罕王朝”,首领被称为“萨德尔贾罕”。
萨德尔贾罕不仅占有大片土地,而且掌握着布哈拉城中大部分的商队和手工业作坊,即便如此,他们仍不满足,经常以西辽王朝的名义征收高额赋税。
这样日积月累,布哈拉的百姓就忍无可忍了,终于在桑贾尔的带领下起兵造反,剥夺了萨德尔贾罕家族的财产,把他本人也赶出城去了。
摩诃末了解这些情况以后,觉得这是征服河中地区的大好时机,便带领兵马长驱直人,一举拿下了布哈拉,平定了当地的人民起义。
但摩诃末知道,虽然此时的西辽王朝在耶律直鲁古的统治下,朝廷里闹得乌烟瘴气,军队战斗力也大大降低,但仅凭他一己之力,还不足以跟西辽王朝相抗衡,所以他找到了西哈喇汗国的国王奥斯曼。
奥斯曼早就想摆脱西辽王朝的统治,甚至还冲制了自己的钱币,摆明了就是要跟西辽王朝分道扬镳。
看到摩诃末来找自己合作,二话没说,就同意了。
这下耶律直鲁古忽然清醒了,他知道自己不能再这样放任摩诃末下去了,就调遣了三万大军,浩浩汤汤地朝河中地区杀去。
结果,摩诃末与奥斯曼大败,摩诃末只好带着残兵败将悻悻地返回老家。
回到老家以后,摩诃末并没有因此而一蹶不振,而是卧薪尝胆,埋头厉兵秣马,发哲要一血河中战役的耻辱。
两年以后,摩诃末觉得时机成熟了,便私下拉拢了西哈喇汗国,使之成为自己的附庸,又煽动河中地区的穆斯林支持自己,甚至为了鼓动他们的情绪,宣布对西辽王朝发动“圣战”。
一切准备就绪以后,摩诃末带领兵马,杀进河中地区。
双方在恒罗斯附近进行了激烈的战斗,最后,西辽军队溃败而逃,其主帅塔阳古被摩诃末俘虏。
从此以后,摩诃末威名大震,花刺子模帝国正式脱离西辽王朝,开始独立,并迅速地进入了鼎盛时期!而西辽王朝,随着花刺子模和西哈喇汗国的叛变,其他属国也纷纷叛变,王朝彻底迈向最后的破灭! 随机文章西班牙直布罗陀机场,世界唯一汽车与飞机共用车道魁札尔科亚特尔的神话,祭司知识掌管昏星和晨星黑鳞鲛人真的存在吗,揭秘黑鳞鲛人被美国抓获(探测海底文明)1987年新疆和田丧尸事件真相曝光,国外媒体瞎炒作污蔑(制造谣言)刚果魔克拉-姆边贝,科学推论由腕龙进化而成/躲水底专吃河马
德川幕府的幕藩体制和锁国制 有什么联系?二者有什么关联
1603年就任征夷大将军,于江户设立幕府。
对于天皇朝廷,德川幕府制定了禁中及公家诸法,,日本人只知有将军而不知有天皇,以致“视万乘之尊如孤豚”。
1615年又制定了武家诸法度,将对诸侯大名的干涉行为常规化,未经过幕府同意,各封国不得擅自交往,不得另行新建防御城池。
宽永年间(1624-1643年),第三代将军德川家光又制定大名参觐交替制。
全国大名被分为亲藩、谱带和外样三大类,被认为不可靠的外样大名以九州萨摩岛津家、中国长州毛利家为代表,只得占据最为偏远之领地。
如此,德川幕府彻底压制了来自朝廷的权威挑战及来自大名的实力挑战,将日本近世封建制度铸造得极为坚固。
而幕府与各国大名统驭社会,依靠的就是武士阶层(即“家臣”)—这是由织田信长、丰臣秀吉开始实施“兵农分离”政策之后,所形成的脱离土地、身怀武艺,为幕府与家主提供忠诚的服务,以获得俸禄的武士“有产”阶层。
一般认为将军直属的“旗本”(近卫军)总数有五千余人,“御家人”(从属于德川家的武士)有17000人,还有“旗本”、“御家人”所拥有的家臣(基本属于“足轻”阶层)。
一旦发生战事,幕府以关东江户为核心,可动员兵力达六七万人。
德川幕府是日本最大的地主、最大规模武士集团的拥有者,同时还占据着狭长的日本国土上位于中央的最优越的战略位置。
收录于日本古代百科类书籍《拾芥抄》1656年刊行版中的“行基图”,反映了江户时代日本人对于本国地理的基本看法。
江户幕府时代的封建武士统治体制本身即可等同于军事动员体制,这套双轨体制完全是为了保持日本国内的安定、德川幕府之江山永固而精心设计的,其设计目的确实在二百余年江户盛世中得到了完美实现。
1609年,得到幕府默许的萨摩岛津军队入侵琉球王国。
1614-1615年的大阪冬、夏之役,德川家康将却不肯主动退出历史舞台的丰臣家彻底毁灭,随即于1616年去世。
1638年,幕府军队血腥镇压了由九州岛西部受到迫害的天主教徒发动的“天草、”,这成为日本战国军队的谢幕演出,从此以后的二百余年,日本举国“不闻兵事”,天下太平。
对外关系方面,德川幕府在大力禁止、镇压天主教之余,自然也断绝了与笃信天主教的西班牙、葡萄牙两国的外交关系。
正逢此时伊比利亚国家在全球海 洋扩张的优势正急速衰落(以1588年英国战胜为起始),“海上马车夫”荷兰共和国及英国正在崛起,因此幕府的政策可谓正逢其时。
对于日本来说,最有利可图的外贸对象依然是近邻之中国、朝鲜。
虽然幕府很快着手修复因丰臣秀吉入侵朝鲜而破裂的中日、中朝关系,但其尚未彻底确立的幕藩体制却因此存在一定的隐忧:西国大名毛利、岛津的地理位置,虽然想要起兵造反、推翻江户幕府是极为困难的,但于开展海外贸易方面却颇为有利。
如果让西国大名利用贸易增强经济实力、进而整顿军备,将根本上破坏幕藩体制。
德川幕府的应对方法如下:1604年推进“朱印船”贸易的同时,便实行“丝割符制度”,从中国进口的最有价值商品—生丝,由幕府御用商人凭借许可证垄断采购。
1609年,禁止大名拥有五百石以上大船。
1616年,将外国商船的停泊地点限制于平户与长崎,后在长崎港人工填造“出岛”。
1635年,全面禁止日本人航行海外以及海外日本人归国,终止朱印船贸易。
1636年,经多年谈判,朝鲜派遣“通信使”前往日本,日朝两国复交,日本首次在对朝外交文书中使用“大君”一词指代幕府将军,标志“大君外交体制”确立。
1638 年,“天草、岛原之乱”被镇压后,“锁国制”彻底构筑完成—尽管幕府自身并无锁国的自觉。
“锁国”一词广为人知,要等到1801年长崎的兰学家志筑忠雄将荷兰人撰写的有关日本外交、外贸之文章翻译为日文,并为文章取标题为《锁国论》。
日本江户幕府时代的朱印船 1644年,被起义军推翻,而后者又迅速被入关的清军击败。
入主中国使得日本举国上下大为紧张。
德川幕府自然会回想起13世纪蒙古入主中原后,两次举大军征讨日本虽遭“天佑神风”而失败,但其后果却是迫使镰仓幕府在沿海防御上投入了庞大的人力物力,有功武士又得不到满意的封赏,引发一连串社会危机,最终导致镰仓幕府垮台、数十年乱战。
德川幕府之所以一度积极与抱残守缺的南明政权进行接触,支持以郑芝龙、郑成功为首的福建水师与清政府相抗衡,是因为其深知幕藩体制、锁国制同样是不能应对大规模外敌入侵的。
如上所述,主要部署于关东江户的6至7万名幕府直辖旗本、御家人,如果分摊于日本漫长的海岸线上防卫,则如同盐溶于水,直可无视。
允许各国特别是西国大名发展自身武力实施防卫,则又彻底动摇幕藩体制“强本弱末”之政策基础。
这一最为尖锐、根本没有方法可以化解的矛盾,却自动消解于无形:吸取了的教训,入主中国后勤修内政,无意东向征日。
东亚进入长期和平安定的局面。
随机文章请问楚王为何要送重耳至秦~对楚有何利益吗?唐朝艺术简史 唐朝艺术发展史印度lca战斗机最新消息,开第2条生产线年产16架美国nasa最新发现血月,超级蓝血月时隔150年再现天空间谍卫星有什么作用,可监测核爆炸/能计算水下60米潜艇航速
袁齐妫用金钱试探帝王丈夫的心意,最后郁郁而终
皇帝需要繁衍子嗣以使江山后继有人;为了收买人心、稳定朝政,皇帝有时候也会纳权臣家女儿为妃为后;还有一点就是皇帝的私心,希望能享尽天下美女,于是才有皇帝后宫三千佳丽之说。
皇帝虽然一夫多妻,但是后宫的皇后却只能有一个。
皇后是三千佳丽之首,负责管理后宫。
好的皇后绝对不能有善妒之心,古人形容贤后的词汇大多是母仪天下、贤惠大度、宽爱仁厚这类的正能量词语。
仔细想想,皇帝的女人太多,皇后确实需要心胸宽广,如果真要嫉妒后宫莺莺燕燕各色美女,那肯定更要把自己憋屈死,欲戴其冠,必承其重嘛。
但在中国的历史上,还真有一位皇后,心胸狭窄,嫉妒心重,非要子攀比,拿要钱这种小事去试探皇帝的心意,结果搞得自己很没面子,最后伤心失望、郁郁而终。
这个皇后就是刘宋文帝的皇后。
袁齐妫出生于一个世代官宦之家,曾祖父袁耽曾在做过历阳郡太守,祖父做过琅琊内史,父亲袁湛做过左光禄大夫。
袁齐妫是小妾所生,因为王氏地位卑贱,所以袁齐妫出生后,直到六岁才见到父亲。
袁齐妫从小就是个美人坯子,长大后更是娇美动人。
后来嫁给了宋武帝的第三个儿子。
当时刘义隆还只是宜都郡王,袁齐妫被封为宜都王妃。
刘义隆登基后,袁齐妫被册立为皇后。
《宋书•卷四十一•列传第一》:文帝袁皇后,讳齐妫,陈郡阳夏人,左光禄大夫敬公湛之庶女也。
母本卑贱,后年五六岁,方见举。
后适太祖,初拜宜都王妃。
生子劭、东阳献公主英娥。
说起这个刘义隆,他的皇帝之位得来的还有点曲折。
刘裕选了长子为太子,刘裕驾崩以后,刘义符继位。
但是刘义符是个不学无术的人,几个辅政大臣聚在一起开了一次会,搞了个政变就把刘义符给废杀了。
刘义符没有儿子,按照古代长幼有序的规则,刘裕的二儿子刘义真应当继位,但是有个辅政大臣提出反对意见,于是老二刘义真与帝位失之交臂。
刘义真这个倒霉蛋不但没当成皇帝,最后也被大臣给杀了。
老大、老二都被辅政大臣给PASS掉以后,皇帝这个职位就被老三刘义隆捡了个便宜。
百官上表迎武帝第三子,宜都王、荆州刺史刘义隆为皇帝。
刘义隆登基的同年,皇后袁齐妫诞下长子。
但因当时正服父丧,一直秘而未宣。
直到刘劭三岁,才对外公布刘劭诞生的消息。
刘劭六岁的时候就被册立为太子。
史书记载:袁齐妫生下儿子刘劭后,刘劭啼哭不止,袁齐妫细细端详刘劭,觉得刘劭是个不祥之人。
于是派人派人跑去告诉宋文帝说:“这小孩形体相貌不同一般,一定会使,不可抚养。
”便想要杀死他。
宋文帝听说后狂奔到袁齐妫的寝殿阻止,这才救下“不详”的儿子。
《宋书•卷四十一•列传第一》:初,后生劭,自详视之,驰白太祖:“此儿形貌异常,必破国亡家,不可举。
”便欲杀之。
太祖狼狈至后殿户外,手拨幔禁之,乃止。
不知道袁齐妫是不是懂面相命理,在儿子出生的时候就预见了未来之事。
刘劭确是个不详的孩子,后来起兵作乱,弑杀了当年救他一命的生父宋文帝。
客官的评价,宋文帝刘义隆对皇后袁齐妫还是不错的。
袁齐妫的娘家虽是个世代官宦之家,但并不是很富裕,时不时的需要袁齐妫接济一下。
刘义隆生性节俭,是个比较抠门的皇帝,但是只要袁齐妫开口问他要钱要物接济娘家,刘义隆都是同意的。
虽然刘义隆每次只给三五万钱,或者三五十匹布,但袁齐妫要钱是经常性的,架不住细水长流,积年累月下来,数字也还是比较可观的。
古代皇帝丈夫能做成这样,也算是不错了。
袁齐妫还是比较知足的。
如果她后来不是没事找事,我觉得袁皇后的日子还是岁月静好的。
《宋书•卷四十一•列传第一》:上待后恩礼甚笃,贫薄,后每就上求钱帛以赡与之;上性节俭,所得不过三五万、三五十匹。
每个皇帝的后宫,都会有一两个宠妃,宋文帝刘义隆也不例外,他后来比较宠幸潘淑妃,刘义隆对潘淑妃的宠爱用四个字可以形容,那就是“有求必应”。
潘淑妃是个高调的宠妃,经常在后宫炫耀,说只要是自己要求的就没有什么是做不到的。
这话传到了皇后袁齐妫的耳中,让袁齐妫很不爽。
按照宫斗剧常规的套路,皇后应该给宠妃小鞋穿,然后想办法弄死宠妃。
但袁齐妫没有,她是给自己添堵,把自己给弄死了。
袁齐妫很想知道宫里传说是不是真的,她想试试皇帝的心意。
于是假借潘淑妃的名义问宋文帝刘义隆要三十万钱给娘家,以此来观察刘义隆的心意。
袁齐妫没想到,刘义隆毫不犹豫地同意了,没两三天钱款就拨付到位了。
这个测试结果让袁齐妫很不爽,想想自己身为皇后,每次问刘义隆要钱,刘义隆就给个三五万,有时候干脆不给钱,直接就给三五十匹布。
而潘淑妃只是一个妃子,一张口要三十万,刘义隆却毫不犹豫就给了。
这待遇的天壤之别让皇后袁齐妫内心极度不平衡。
她的怨恨无处发泄,于是就称病不见刘义隆。
宋文帝刘义隆事后知道原因也比较内疚,毕竟是结发之妻,他一次次的去皇后宫中,希望能和皇后谈谈心解释一下,挽回夫妻之情。
但每次宋文帝来,袁齐妫都到别处躲避,一直不肯见宋文帝。
后来,宋文帝派潘淑妃的儿子始兴王刘浚去见皇后,希望能代母请罪,化解这段矛盾,袁齐妫也拒绝相见。
袁齐妫日日活在怨恨忧愤之中,没过多久就病倒了。
袁齐妫病重后,宋文帝去看望她,宋文帝拉着她的手流着眼泪问她想要说点什么,袁齐妫看着宋文帝很久,最后什么也没说,拉上被子盖住脸。
也许在她的心里,宋文帝之举是永远不可原谅的。
宋文帝可以有很多宠妃,但她希望自己在宋文帝心中的位置永远是最重要的,可惜…… 没过多久,郁郁寡欢的袁齐妫就在显阳殿病了,年仅三十六岁。
袁皇后病逝后,宋文帝很哀痛,下诏命原永嘉太守颜延之为袁齐妫撰写哀悼的策文。
哀策上奏后,宋文帝亲自在上面增加“抚存悼亡,”八个字,用来表达他对袁齐妫的哀思。
大臣奏请为袁齐妫上为宣皇后,宋文帝特别颁发诏书,谥号定为元皇后。
宋文帝做再多,袁皇后也看不见了,三万和三十万,在宋文帝和袁皇后心中,到底相差在哪里呢? 随机文章圣马丁朱莉安娜公主机场,飞机在头顶10米高掠过什么狗最干净最好养,贵宾犬/金毛(聪明呆萌爱干净/最适合家养)外道魔像vs人柱力,九尾人柱力集齐面前能与魔像一战揭秘世界上发现过美人鱼吗,澳洲发现超逼真美人鱼尸体(假新闻)复活成功的灭绝动物,八大珍稀动物灭绝后复活/震惊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