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获得第一份月背土壤!有望揭开月球更多的秘密

这次,它从月球背面带回来的土特产,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亲手触摸到的来自月球背面的珍贵礼物。
接下来,地面的科研人员就要忙碌起来了,他们会按照精心制定的计划,小心翼翼地保存这些月球样本,然后进行细致的分析和深入的研究,希望能揭开月球更多的秘密。
你可
【菜科解读】
【CNMO科技消息】6月26日,嫦娥六号探测器顺利完成了打开舱门、采集月球样本的任务。
这次,它从月球背面带回来的土特产,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亲手触摸到的来自月球背面的珍贵礼物。
接下来,地面的科研人员就要忙碌起来了,他们会按照精心制定的计划,小心翼翼地保存这些月球样本,然后进行细致的分析和深入的研究,希望能揭开月球更多的秘密。
你可能不知道,月球的正面和背面看起来就像是两个性格迥异的双胞胎。
正面,由于很久很久以前的天外来客撞击和火山的剧烈爆发,留下了许多巨大的坑坑洼洼,这些坑后来被叫做盆地,里面填充了很多黑色的石头,叫做玄武岩,这让月球的这部分显得很平坦,科学家形象地称之为月海,虽然名字里有海,但实际上都是硬邦邦的石头。
而月球背面呢,它更多的是起伏的高地,主要由另一种岩石——斜长岩构成,月海相比之下少得多。
提到嫦娥五号,它之前去的地方是月球正面的一个叫做风暴洋的地方,旁边挨着吕姆克山脉,那里的月海丰富。
而这次嫦娥六号探访的是月球背面的艾特肯盆地中的阿波罗盆地,两个地方虽然都是盆地,但它们的年龄可大不相同。
嫦娥五号采集的玄武岩样本大约是地球年龄的20亿分之一,而艾特肯盆地的岁数更大,超过了40亿年,几乎是月球最古老的伤痕了。
更有趣的是,阿波罗盆地里的玄武岩年龄和嫦娥五号带回来的不一样,这意味着嫦娥六号这次带回来的不仅仅是新的岩石和土壤,它们背后还藏着更古老、来源不同的故事等着我们去探索和解读。
土星有行星环,地球为啥没有?本来地球曾经有过,火星将来也会有
这四颗行星都属于巨行星,它们的引力比岩质行星更大,因此它们能够将星球周围的小物质吸附过来,从而形成行星环。
除了质量不同之外,行星环的形成与行星与太阳的距离也有一定关系,太阳系四个岩质行星都没有行星环,另一个真相也是它们都距离太阳较近,太阳风就比较强烈,而在太阳光的照射下,水分子也无法凝结成冰晶,更无法与尘埃凝聚成较大的小行星等,所以就很不容易形成行星环了。
不过,行星环还有另一种形成模式,就是行星的卫星围绕行星运行的时候,或者其他大个头的小行星或彗星等路过行星的时候,它们若与行星的距离达到洛希极限,那么这颗小星体就会分解成为行星的行星环,比如若月球距离地球大约1万公里的时候,就会被地球的引力撕成碎片,从而变成地球的行星环。
本来在月球形成的时候,就经历过成为地球行星环的一刻,天文学家们普遍认为月球是由于一颗质量较大的天体撞击地球之后形成的,撞击后飞溅出去的碎块曾经形成了地球的行星环,但是由于这个行星环的物质分布很不均匀,导致行星环的物质凝聚融合在一起,形成了月球。
而火星的卫星火卫一由于距离火星较近,并且仍然在一步步靠近火星,所以他将来也有可能会到达火星的洛希极限,从而成为火星的行星环也有一种可能是将来直接撞击的火星上。
星空有约|今年别错过火星和这三颗行星同框
届时,公众将看见两颗明亮行星近距离同框。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科普专家介绍,这是2024年适宜观赏的第一场太阳系行星相合。
什么是行星相合?紫金山天文台科普主管王科超介绍,天文学上定义的合并非两个天体真的合并在一起,而是指两个天体的地心视赤经或地心视黄经相同。
行星合行星、行星合月都指的是两个天体的地心视赤经相同。
不同于每个月会发生多场的行星合月,2024年全年共有12次太阳系行星相合,这与行星在天球上‘走’一圈的时间有关。
王科超说,今年最适合观赏的行星相合,除了2月22日的火星合金星,还有4月11日的火星合土星,以及8月15日的火星合木星。
这四颗行星都很明亮,且这三次相合两个天体间的角距离都不到1度,肉眼就能看到两颗星同框的画面。
何时适合观赏这三次行星相合呢?天文学上合是一个精准时刻,但对公众观测而言,在‘合’的前后几天都可观赏这一天象。
王科超说,三次相合时,两颗行星都位于太阳的西边,观赏时间都在日出之前。
具体到火星合金星,适宜观赏的时间约为日出前一小时,火星合土星的适宜观赏时间约为日出前一个半小时,火星合木星则是在午夜后到日出前都适宜观赏。
肉眼观测这三次相合,两颗行星相距这么近,如何分辨?王科超建议,一是从亮度上看,相合时,金星、木星都明显比火星要亮,土星比火星稍亮些。
二是从方位上分辨,肉眼看去,相合时,火星在天空上位于金星的下方,位于土星、木星的上方。
我们肉眼看到的两颗行星同框,是由于两颗行星及地球在运行过程中,排列成近似一条直线而出现的视觉现象,两颗行星实际上相距甚远,以火星与土星为例,二者间距离约为12亿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