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教授宣称首次发现太阳系外物质,不排除是外星飞船残骸,同行:荒谬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5-04-27 点击数:
简介:哈佛教授宣称首次发现太阳系外物质,不排除是外星飞船残骸,同行:荒谬

【菜科解读】

哈佛大学物理学家阿维·勒布教授8月29日在媒体发布声明称,经分析测定,他的研究小组有史以来首次发现了来自太阳系外的物质。

今年6月,勒布的团队从巴布亚新几内亚附近的太平洋海域底部打捞起大约700个微小的金属颗粒,其中57个成分与地球上任何天然或人造合金都不相符。

据悉,这些碎片来自一颗2014年坠落在该海域的天体IM1,当时科学家普遍认为这是来自太阳系之外的一颗流星,但勒布却认为这可能是外星文明制造的一艘宇宙飞船。

勒布表示,由于这些IM1碎片的材质异常坚固,不排除它们可能是外星文明用于星际航行的飞船。

如果勒布教授的检测结果得到科学家公认,那无疑是一次重大的科学突破。

但对于勒布教授的猜测,一些同行保持着怀疑态度。

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天体物理学家史蒂夫·德施表示:这是在污染良好的科学环境,把我们所做的扎实的科学工作与这种荒谬的哗众取宠混为一谈。

哈佛教授宣称发现外星系材料

有同行怀疑

勒布教授在个人博客上晒出了自己手捧金属碎片的照片,认为这是来自外星系的宇宙快递。

他表示:我有99.999%的把握认为这些碎片来自太阳系以外,这次发现的重大意义怎样强调都不为过。

▲勒布手捧来自外星系的碎片合影

这是一项历史性的发现,因为它代表了人类第一次用双手接触来自太阳系外的物体材料。

这次科学远征的成功说明尽管面临重重困难,但冒险探索仍然是发现新的科学知识的最好机会。

勒布教授补充道。

资料显示勒布教授从2011年至2020年担任哈佛大学天文学系主任,现在是该校伽利略项目(寻找外星生命)的负责人。

多年来他一直认为地球可能曾被星际来客造访过。

勒布调侃说,他给这些被发现的碎片取了个好听的名字叫BeLaU,因为对这些碎片的分析表明,它们富含铍(Be)、镧(La)和铀(U)元素。

虽然这些并非罕见的元素,但它们的形态与地球、月球、火星或太阳系中其他天然陨石上发现的合金并不一致,比如铀元素的含量超过地球上一般水平的1000多倍。

他举了一个例子说明,蛋糕里面含有糖分并不稀奇,但如果一块蛋糕里全是大块的糖块,这说明这不是人们做来吃的正常蛋糕。

对于这些碎片的起源,勒布表示他保持着开放的态度。

他认为它可能来自遥远星球上的岩浆海洋,或者是星体爆炸的残骸,当然也有可能是用技术组装起来的飞船。

勒布坚信人类文明在宇宙中并不孤单,他表示,我们需要环顾四周,看看是否有其他文明也在进行太空旅行。

对于勒布的猜测,一些同行也保持着怀疑甚至是不屑一顾的轻蔑态度。

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天体物理学家史蒂夫·德施表示,人们早就已经听厌了阿维·勒布的胡言乱语,这是在污染良好的科学环境,把我们所做的扎实的科学工作与这种荒谬的哗众取宠混为一谈,就像吸走了房间里所有的氧气。

大海捞针找到金属碎片

勒布团队本次在太平洋海底打捞的金属碎片来自IM1,这颗物体于2014年1月坠落在巴布亚新几内亚附近的太平洋海域,但在当时并没有引发科学家高度重视。

勒布在博客文章中揭秘称,启发他思考的是另一个天体。

2017年,夏威夷的一个天文站观测到一颗来自星际空间的物体穿过太阳系,给它取名为奥陌陌(Oumuamua,在夏威夷语言中意为信使)。

当时大多数科学家认为这是一种流星之类的自然现象,但勒布教授却认为它可能是外星飞船。

而且勒布还联想到了2014年的IM1,该物体同样以非常高的速度穿梭于空间中,如果说它是宇宙飞船也并非毫无根据的猜测。

IM1以每秒约60公里的速度呼啸而过,而且最后是在极大的空气压力下才被解体,它的坚硬程度超过了NASA认证的所有太空岩石,这说明这个家伙一定来自太阳系之外。

哈佛教授宣称首次发现太阳系外物质,不排除是外星飞船残骸,同行:荒谬

▲团队成员在甲板上合影

经过多年准备,勒布确定了IM1坠落后碎片所在的大致区域。

今年6月14日,一行20余人的团队搭乘银星号从洛伦高岛镇起航出发,团队成员包括哈佛大学伽利略项目探险队的科学家、船员和纪录片制作人。

媒体报道称,勒布团队想要寻找的金属碎片不比一把沙子体积大多少,而且海底深度约为1.3万英尺(约4000米),要成功定位并找到这些金属碎片的难度堪比大海捞针。

哈佛教授宣称首次发现太阳系外物质,不排除是外星飞船残骸,同行:荒谬

▲工作人员检查磁力撬

勒布使用一个叫做磁力橇的装置,从船上将其放到水面之下吸附金属物体,沿着IM1最后已知的轨迹在太平洋底拖动。

经过长时间的寻找,他们终于找到50多个被认为是来自太阳系之外的金属碎片。

勒布回忆说,当他取下磁力橇打捞上来的物体并判断它们来自外星系时,他激动地一把抱住了身边的斯坦因教授。

你要知道,他可是一个很保守的正经人。

水星为何没有大气层?水星的距离过于靠近太阳

水星之所以没有大气层,也就是因为水星的距离过于靠近太阳,导致表面的温度比较高。

在太阳系当中是拥有八大行星,每一颗行星的特点以及质量都是有所不同。

近几年来,很多科学家会利用科学的技术去探索太阳系,就是为了能够帮助人们解开更多的谜题。

在太阳系当中,距离太阳最近的一颗行星,那就是水星,根据科学家的研究之后就发现这颗行星上面的表面温度相对来说比较高,已经差不多达到了427℃,科学家探索之后,也发现这颗行星上没有大气层。

水星的距离过于靠近太阳太阳是拥有着很大的引力,再加上水星的质量比较小,凭借着太阳强大的引力就会将水性当中的各种物质全部吸走,全部吸入到了太阳的表面。

就比如在水星当中的氢气,或者是氦气等多种物质都会直接被太阳吸走,久而久之在水性的表面就不能够形成大气层。

水星缺少足够的重力之所以地球拥有着厚厚的大气层,也就是因为地球的重力比较大,这样可以保持大气层的稳定,水星却缺少了足够的重力。

水星是属于比较小的一个行星,重力相对来说也比较弱,没有办法去将更多的大气分子保持在水星的表面,这也是属于比较重要的一个原因,在探索水星的过程中就发现水星表面不会大气层。

太阳的辐射水星没有大气层,其实和太阳的辐射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整个太阳系当中太阳是属于比较大的,一个星体太阳制造出的辐射相对来说比较大。

水星有一面是一直对着太阳,这一个表面的温度相对来说比较高,接受到的太阳辐射也就会很强烈,很有可能让水性表面的物质遭受到很大影响。

46亿年烧掉103个地球?为何太阳不熄灭?核聚变

太阳已经持续燃烧了46亿年,内部的核聚变反应仍然在继续,差不多还能存在几十亿年。

太阳几十亿年都在给地球提供能量,要知道太阳的燃烧和地球燃烧不一样,它并不是化合反应,而是在核聚变反应下向外释放能量。

太阳燃烧很多人对地球燃烧都不陌生,地球的燃烧必须要有氧气的参与,氧气在其中起着催化剂的作用。

太阳当作宇宙中的星体,经过科学家的研究之后发现,70%左右的元素是氢元素,而氦元素占了20%左右,氧元素的数量是极其少的,想要依靠氧元素来维持燃烧是不可能的。

燃烧反应太阳没有足够的氧元素,想要利用氧元素来当作催化剂燃烧是很难实现的,可见太阳的燃烧根本不是化合反应。

一些科学家提出,菜叶说说,太阳本身的质量比较大,或许内部发生坍缩之后,大量的热量向外释放,这样才干提供给地球足够的能量。

这一观点也被部分科学家反驳,认为太阳通过内部坍缩来释放能量,能够维持的时间是很短暂的,根本做不到在宇宙中持续发光发热46亿年,这跟我们对太阳的认知是相悖的。

核聚变反应直到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提出之后,,人们才开始慢慢接受了核反应,原本微量的核能量释放出的能量是不可估计的。

科学家认为太阳内部在不断进行着核聚变反应,内部的氢原子可以通过核聚变反应来转化为氦原子,因为氢原子的数量比较多,所以这样的反应能够持续进行下去。

核聚变本质上属于一种物理变化,和地球燃烧的化合反应是完全不同的,现在科学家也在尽力研究核聚变技术,如果未来能够攻破这一技术,那么也会给人类带来源源不断的能量。

加入收藏
Tag: 太阳
               

哈佛教授宣称首次发现太阳系外物质,不排除是外星飞船残骸,同行:荒谬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