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9万年前,太阳系可能遭到过一次入侵

【菜科解读】
正如我们所知,太阳只是银河系中的一颗恒星,它带领着太阳系中包括地球在内的众多小弟,一直在与银河系中其他的恒星一起围绕着银河系中心运行。
根据科学家的估算,银河系中的恒星数量有2000亿至4000亿颗,所此我们不难想象,数量如此之多的恒星,不可能做到完全同步地运行,而对于太阳来讲,它与其他恒星或多或少地都会存在一定的相对速度,随着时间的流逝,就有可能出现其他恒星入侵太阳系的事件。
实际上,这样的事情有可能在过去已经发生了,科学家发现,在大约7.99万年前,太阳系就可能遭到过一次入侵,而这个入侵者,则是一颗编号为WISE 0720-0846的恒星。
WISE 0720-0846在天空中位于麒麟座方向,目前与我们的距离大约为22光年,由天文学家拉尔夫-迪特·舒尔茨(Ralf-Dieter Scholz)于2013年通过广域红外线巡天望远镜(Wide-field Infrared Survey Explorer, 简称WISE)发现,因此它也被称为舒尔茨之星(Scholzs Star)。
观测数据表明,舒尔茨之星是一颗红矮星,其质量只有太阳的9.5%左右,它还有一颗伴星,其质量要小一点,大约是太阳的6.3%,是一颗褐矮星。
刚开始的时候,舒尔茨之星并没有受到太多的关注,毕竟在银河系中,像它这样的红矮星可以说到处都是,但随着观测数据的累积,天文学家却惊讶地发现这颗恒星的运动轨迹有两个特点:1、它正在以大约82.4公里/秒的速度远离我们而去;2、它的切向速度极低,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所谓的切向速度,是指方向垂直于我们视线的速度,通俗来讲就是,在我们看来,这种速度的方向是上下左右中的某个方向。
所以根据这两个特点就可以推测出,如果我们将时间回溯的话,那么在过去的某一时间,舒尔茨之星就距离我们非常近。
具体有多近呢?
为了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天文学家利用舒尔茨之星当前的位置、运动方向、速度以及银河系的引力场等数据对其进行了建模,在经过大量的模拟之后,得出的最符合实际情况的结果是:舒尔茨之星在大约7.99万年前距离太阳最近,当时它与太阳的最近距离约为5.2万个天文单位,换算成光年的话,就是大约0.82光年。
需要知道的是,太阳系真正的边界是奥尔特云,其半径大约有1光年,也就是说,按照这样的模拟结果,舒尔茨之星其实已经入侵了太阳系。
当然了,这只是一个模拟结果,那么,有没有实际观测数据对其进行支持呢?答案是肯定的。
天文学家认为,如果太阳系在7.99万年前真的遭到了舒尔茨之星的入侵,那在现在的太阳系中,就可能存在着那一次入侵后留下的蛛丝马迹,其中最有可能的证据,就是那些运行在太阳系外围的小天体,因为它们的运行轨道,很可能会因为舒尔茨之星的引力扰动而出现明显的异常。
引人注目的是,在经过了大量的观测之后,天文学家真的发现了一些小天体的运行轨道存在着明显的异常,根据已知的观测数据,这些小天体的数量有大约400个,它们的运行轨道都是夸张的双曲线轨道,并且光谱数据也表明,这些小天体与太阳系的起源一致。
(↑图中蓝色的轨道就是所谓的夸张的双曲线轨道)
天文学家认为,已知的观测数据也说明了,这些小天体的运行轨道曾经受到明显的扰动,而这种扰动的源头,很可能就是舒尔茨之星的引力。
值得一提的是,在7.99万年前,人类早已在地球上出现,而像舒尔茨之星这样的红矮星,其表面一般都很不稳定,经常会出现巨大的耀斑。
#p#分页标题#e#这就意味着,如果太阳系真的遭到过舒尔茨之星的入侵,那当时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就有可能在天空中看到一颗红色的恒星,并且在有些时候,这颗恒星还会比较耀眼。
月球,太阳系中第五大行星地球卫星
例如在我们民间最有名是嫦娥奔月,这个神话故事一直流芳百世。
许多科学家一直在探索其中奥秘,,最终在1969年时候宇航员终于登上了月亮,开启了对外空世界新的探索篇章。
月球简介图片中就是我们地球的卫星,这是太阳系中第五大行星。
月球直径是地球的四分之一,质量是地球的八十一分之一,距离地球有38万千米,其质量在太阳系中最大,对于月球形成,一些科学家推测可能是在45亿年前。
在月球表面有阴暗和明亮区域,亮区是高地,称为月陆;暗区是平原,称为月海。
月球的表面被巨大的玄武岩层所覆盖,除了玄武岩构造,月球的阴暗区,还存在其他火山特征。
大部分月球火山的年龄在30-40亿年之间;典型的阴暗区平原,年龄为35亿年;最年轻的月球火山也有1亿年的历史。
月食现象是指当月球行至地球的阴影后时,太阳光被地球遮住。
月食现象可分为月偏食、月全食两种,当月球只有部分进入地球的本影时,就会出现月偏食;而当整个月球进入地球的本影之时,就会出现月全食。
人类登月在1969年7月时候,美国阿波罗载着三位宇航员成功登上了月球,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出现。
直到今天,月球上一共插上了6面美国国旗。
据有关报道,在美国登陆月球之后看到了外星人的采矿器和一些外星飞船。
在2013年中国嫦娥三号机器人首次登陆了月球,圆了国人多年的探月梦。
接下来重点就是嫦娥四号选择是难度极大的月球背面登陆,希望中国嫦娥四号能成功发射,能成功着陆月球背面,成功向地球人类送回珍贵的月球数据。
太阳系存在过的忒伊亚星球,撞击地球形成现今的月球
宇宙中最土豪的星球和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或者是月球十大未解之谜都值得科学家去探索和发现。
科学家研究发现曾经的忒伊亚星球就是现在的月球,是因为忒伊亚星球和地球曾经发现过碰撞而形成。
曾经存在过的星球忒伊亚是曾经的一颗星球,这个名字是人们对它的别称。
根据科学家的推测,忒伊亚星球曾经是在太阳系中存在的一个星球,曾经和地球发生了碰撞,碰撞后的碎片形成了现在的月球。
科学家们正在全力的研究这个星球的曾经存在证据,一起来分析分析。
有关于忒伊亚星球是否存在过,这个问题并没有得到所有科学家认可。
关于这个星球的存在也是人类研究宇宙的一个方向。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现在已有专门的卫星对这个曾经的星球存在的证据进行研究。
其实不管忒伊亚星球是否存在过,这个问题都值得我们去探索。
忒伊亚可能形成于其中的一个平衡引力点,由漂浮的零碎物质堆积形成。
凯撒说:电脑模拟显示,如果忒伊亚在L4 或者L5拉格朗日区域形成,它可能会长得足够大以致形成卫星。
在拉格朗日点,引力的平衡可让足够多的残骸物堆积。
之后忒伊亚由于受类似金星等正处于发育阶段行星的重力增长作用,离开了拉格朗日点,进入与地球发生相撞的运行轨道。
忒伊亚被认为与火星体积十分接近,很早以前它与地球发生碰撞,所形成的残骸汇集在一起能够形成现今的月球,这种推测是由普林斯顿大学科学家爱德华贝尔布鲁诺和理查德戈特首次构想的。
许多研究人员都认为地球曾与较大的星体发生过碰撞,碰撞后所形成的残骸将合并形成月球,但仍不清楚的是与地球发生碰撞的星体是一颗行星,还是小行星或者是彗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