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进入高维空间,会有怎样的感觉?将会看到什么?

在生产力落后的远古时代,人们探索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更好的生存,而到了生产力相对发达的现代,推动人类不停探索的则是对未知的强烈好奇。
按照科学家的说法,我们此时此刻生活着的空间,其实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因为它可能具有十一个维度。
通常情况下,我们认为当前所处的空间为三维空间,如果算上相
【菜科解读】
人类从诞生伊始就不停地对世界进行探索。
在生产力落后的远古时代,人们探索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更好的生存,而到了生产力相对发达的现代,推动人类不停探索的则是对未知的强烈好奇。
按照科学家的说法,我们此时此刻生活着的空间,其实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因为它可能具有十一个维度。
通常情况下,我们认为当前所处的空间为三维空间,如果算上相对论中提到的时间维度,那么我们其实生活在四维时空中。
除此之外,我们对其他维度空间的情况完全可以用一无所知来形容。
可能你会说不对啊,一维空间和二维空间我们也很熟悉啊。
但你可能没有思考过一个问题,如果一维空间和二维空间真实存在,那么它们内部会是什么样的呢?
所以说,你认为的熟悉,其实只是熟悉它们的表象,或者是我们对它们的定义,并不是真正熟悉它们内部详细的情况。
想象一下,如若M理论确凿无误,宇宙真的有二维空间的存在,生活在那里的二维生物究竟会长什么样呢?
首先我们能够确定的是,如果二维生物也具有眼睛这种器官的话,它们应该长在身体的两边,因为如果它们的眼睛和人类一样长在正面,那么它们将永远看不到彼此,毕竟二维世界只有上下左右而没有前后。
它们眼中能够看到什么呢?根据二维世界的概念我们可以很容易地知道,世界在它们眼中仅仅是一条条线段、曲线或圆弧,因为它们的世界并没有厚度(前后空间感)。
试想,如果一个原本生活在二维空间中的二维生物,突然来到了我们三维空间中,那这个二维生物眼中所看到的世界,和我们眼中所看到的世界会是一样的吗?答案是:不一样。
因为它们的身体构成决定了它们只会有两个维度的视角,所以即便将它们放到有前后概念的三维世界中,它们看到的世界仍然是一条条线段、曲线或圆弧。
如果让它们沿着某样东西前后运动,那么它们眼中的世界一定在不停地变换着形状和大小,甚至还会讶异三维世界为什么如此的不稳定。
如果我们和它们能够沟通,可能即便告诉它们三维世界的定义,它们也根本理解不了,就像一个连小水哇都没见过的孩子,无论你怎么形容大海的辽阔,他都根本不会理解。
为了让这个二维生物能够理解三维世界的基本概念,我们将一个正方体展开,于是在这个二维生物的世界中出现了6个正方形。
由于没有空间的概念,二维生物并不能一次看完6个正方体,我们需要带着它将六个正方行走一遍。
走完之后它得出了一个结论:三维世界是由六个正方形组成的。
显而易见,它对三维世界的认知是完全错误的。
这个参观过三维世界的二维生物最终回到了自己的世界,结合了之前的所见和所感,它最终成为了二维世界中第一个探索三维空间的科学家。
当二维空间在某些情况下出现弯曲皱褶时,二维空间中的科学家提出了引力的概念,同时对场有了初步的认识。
#p#分页标题#e#虽然它们并未亲身感受过三维空间,但它们总能通过一些时不时出现的奇异现象,推测出三维空间真实的情况和特性。
它们认为三维世界中的生物个个都有超凡的力量,能够轻易地改变世界的结构。
所以它们都很期盼有一天能够亲身体会三维空间的奇异。
但它们肯定想象不到,即便真的进入了三维空间,由于身体构造的原因,它们也根本无法看清三维世界的真正样子。
看完了一个二维生物可能的思维模式和眼中看到的世界,我们不妨来思考下四维空间究竟是什么样的,以及如果那里有生物存在,它们究竟是什么样的存在。
我们都知道6个二维正方形图案能够组合成一个三维空间立方体,那么8个三维空间的正方体,是不是能够在四维空间组成一个四维体呢?
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有一个四维体的房子,这个房子一共有8个房间(对应8个正方体)。
当你走进任意一个房间,都会发现其他七个房间与这个房间相连,那种无法形容的颠倒错乱感,肯定会让你对四维空间有着深深的恐惧。
就像前面所说的,当二维生物到三维空间,它可能会觉得整个世界杂乱无章,各种线条相互交错,并且眼前的画面忽大忽小、忽远忽近,似乎在永不停歇的随意变换着。
而当我们进入四维世界中,是不是也会和二维生物有一样的感受呢?会不会跟二维生物一样,受限于意识和身体所处的维度,从而无法真正理解和感受四维空间呢?我想答案应该是肯定的。
或许当我们真正到达四维空间之后,看到的那些不停变化的东西,就是我们永远也无法理解和窥其全貌的四维生物。
土卫六有大气层有海洋还下雨,若移到宜居带中,会成为宜居星球吗
不过科幻电影《流浪地球》中假设数百年后人类给地球装上了行星发动机,依靠它的强大推力将地球推离了太阳系,或许未来的人类可以利用这种技术改造太阳系,那么这样把土卫六推离轨道可以实现吗?土卫六这星球的质量虽然跟地球差很远,但它有着比地球更为浓厚的大气层,大气压是地球的1.5倍,在上面安装行星发动机的话,将会把它上面的空气吹跑一大部分,所以这个方法也不是很理想,除非将发动机建造得高达上百公里,而如此高的发动机又是难以想象的,其底部承受的压力非常巨大,金属也可能被压得融化掉,所以《流浪地球》中的方法对土卫六而言并不适用实际上对地球也不实用。
那么有什么办法可以移动土卫六吗?其实办法也不是没有,太阳系中有很多没有大气层的卫星和矮行星,在这样的星球上安装行星发动机,将其加速后从斜后方撞击正在前进中的土卫六,将其加速并推离土星引力,也有可能使它脱离土星轨道,但是这样的话却会大大破坏土卫六表面的现有环境,也不是很理想。
其实我们也不必这样讨论将土卫六移动到太阳系的宜居带,因为土卫六来到太阳的宜居带也不会变成宜居的生命星球,因为虽然土卫六有着浓厚的大气层,表面可能有甲烷等形成的海洋,但是它来到宜居带中,这一切都会发生变化。
首先,土卫六本身并没有磁场,他之所以会有浓厚的大气场,是因为土星的磁场在保护它,它的运行轨道大部分都位于土星的磁场范围中,而且土星本身就是一个气态星球,土卫六围绕土星运行,可以大量吸收土星的散逸气体,所以土卫六才会成为拥有浓厚大气层的卫星。
如果它来到太阳系的宜居带中,它就失去了土星磁场的保护,其大气层就会在高速的太阳风吹拂之下越来越少,最终很可能会成为一个没有大气层的星球。
在太阳系宜居带中,土卫六表面的温度要比在土星附近高得多,即便它像地球和火星这样处于自转状态,它的赤道附近温度也会有二三十摄氏度的高温,这样的话,它表面的甲烷等海洋也将会很快挥发掉。
那么在这之后,土卫六会变成一个火星那样的沙漠星球吗?还不会!因为土卫六还是一颗富水星球,它来到宜居带中之后,水冰会融化成水,而表面的大气层被吹拂掉之后,这些水和水冰都会变成水蒸气继续挥发,并从土卫六上逃逸出来,当这些水都逃逸掉之后,土卫六的质量将会小很多,因为土卫六上面含有大量的水,比我们地球上的水还要多很多。
所以这样一来,土卫6还是会成为一个干旱的沙漠星球,本身质量也会缩小很多,因为它的大气层,表面的甲烷液体海洋和水等都会消失,不过这个消失的过程会很漫长。
气态星球上就一定没有生命吗?其大气层中或有巨型物种可漂浮生存
有一些处于太阳宜居带中的气态行星,它们的大气层非常的浓厚,密度也比较大,这样的行星并没有固态的表面,因此物种不可能从内部进展出来,但是它们的大气层的某些深度范围内却可能存在适宜生命生存的温度、湿度等大气环境条件,所以有物种学家认为在这样的星球上,在其大气层中可能存在一些可以吸收太阳光能的物种。
前几年美国BBC曾经做过一系列外星生命的纪录片,其邀请的科学家就在里面讲到了气态行星上的巨型生命。
这类物种可以像太阳能一样从太阳的光辉中吸取能量,甚至可以像地球上的植物一样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储存起来,这类物种的体格通常都要很庞大才行,因为它们需要大面积的吸收太阳的光辉,也或者它们有像植物树叶一样的结构,其总体和地球上的植物很相似,但是又没有地球上的植物密度大,因为它们可以漂浮于空中,依靠空气中的水分子、二氧化碳和氧气等维持机体的生长运行,其以前很可能像巨型蘑菇,而体积则可能比我们地球上的很大树木也要大得多。
如果说这类的物种相当于地球上的植物,那么也应该有以它们为食的动物,这种动物也可以翱翔于天空,但凭借的却不一定是翅膀,它很可能是像鱼一样游动,或者像水母和章鱼一样蠕动身体,或者喷水喷气游动,它们之中有的躯体会很庞大,或比我们地球海洋中的鲸鱼的身躯还要大得多,但也很可能有着依靠翅膀像鸟或者蜜蜂一样飞行的小动物,他们个头虽小,也可以攀附于很大的植物上,并且集体出动去猎杀其它动物,由于这种有翅膀的小动物的动作敏捷,所以它们才很可能是这里食物链的统治者。
在太阳系中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都属于气态行星,但是由于它们距离太阳比较远,并没有处于宜居带中,所以它们大气层中的温度很低,不适合生命存在。
在距离太阳较近的金星上面,其大气层虽然也很浓厚,而且金星也处于太阳系宜居带之外,上面重要大气成分为二氧化碳,温度非常酷热,空气中有着硫酸雨滴,很难想象这样的星球上会有生命存在。
但有些天文学家却认为将来人类可以制造会漂浮的航天器,在金星大气层一定的高度中生存,因为那里的温度和气压都与地球表面相似,只需要建立封闭式的漂浮基地,里面模拟地球表面的生态环境,或就可以提供给人类生存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