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国家公园饼干盆地爆炸可能制造了一个新的间歇泉

卷尺长20英寸(50厘米)。
(图片uux.cn科罗拉多州立大学Lauren Harrison)据美国生活科学网站(Sascha Pare):科学家说,上周在黄石国家公园爆发的一个间歇泉将水和岩石碎片喷向空中600英尺(180米),比最初报道的高出六倍。
黄石火山观测站(YVO)的地质学家通过检查社交媒体上发布的照片估计了
【菜科解读】
这块巨石是7月23日饼干盆地黑钻石池热液爆炸中确认的最大巨石。
卷尺长20英寸(50厘米)。
(图片uux.cn科罗拉多州立大学Lauren Harrison)据美国生活科学网站(Sascha Pare):科学家说,上周在黄石国家公园爆发的一个间歇泉将水和岩石碎片喷向空中600英尺(180米),比最初报道的高出六倍。
黄石火山观测站(YVO)的地质学家通过检查社交媒体上发布的照片估计了火山柱的高度。
他们还确定了7月23日在著名的老忠实间歇泉西北约2英里(3.2公里)处的饼干盆地黑钻石池爆发的地点和深度。
美国地质调查局的研究物理学家、负责YVO的科学家迈克尔·波兰在《黄石火山口编年史》中写道,火山爆发是突然的,监测仪器没有检测到事件的前兆。
他写道,没有人受伤,但爆炸严重损坏了附近的木板路,在地质学家评估活动时,盆地仍然关闭。
研究人员分析了火山喷发中喷出的岩石碎片,发现它们是由冰川物质、砂岩、粉砂岩和地表下的砾石组成的。
波兰写道,火山爆发没有抛出任何埋在175英尺(50米)深的基岩,这表明爆炸非常浅。
他补充道,黄石公园的浅层间歇泉喷发很常见。
与可能造成的损害相比,由此造成的损害很小。
爆炸主要将碎片射向火洞河,远离附近的木板路,火山爆发时游客就站在那里。
波兰写道,经证实,火山喷发喷出的最大岩石重达数百磅,但它降落在远离游客的地方。
显示黄石国家公园饼干盆地爆炸地点的航空地图。
(图片uux.cn美国地质调查局)波兰补充说,饼干盆地地下热液系统的堵塞可能引发了火山爆发。
黄石公园下方的供水管道内的矿藏会阻碍蒸汽和热水通过。
障碍物会导致压力积聚,最终会克服周围岩石的强度,引发爆炸。
这次喷发可能改变了饼干盆地的浅层热液管道系统,目前尚不清楚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波兰写道,通过将地球转移到地下,爆炸可能使该地区恢复到更平静的状态,也可能创造了一个新的间歇泉。
他写道:目前尚不清楚热特征将如何反应,但地质学家从爆炸碎片中收集的数据将提供有关事件发生时确切情况的更多细节。
南极:人类发现了南极200多年,南极为何却不属于任何国家?
然而,当我们把视线转向地图最下方时,就会发现仍然有一片雪白的大陆并未被任何国家占据,这就是我们人类至今还在探索中的南极洲。
南极洲在地球的位置南极洲地处极地,不存在土著居民,也不适合人类居住。
直到19世纪才被俄国海军,和英国皇家海军的军官,以及一个美国的猎海豹者相继发现,从此揭开了这片“未知的南方大陆”的神秘面纱。
自此以后,世界各强国纷纷派遣探险队前往冰雪皑皑的南极洲。
但除了科学考察,各国也存在着将南极洲据为己有的私心。
1911-1912年英国冲击南极点小队合影,右二为队长罗伯特·斯科特直到今日,虽然有数个国家在南极有领土宣称,但并未有任何一国取得一寸国际公认的领土。
也就是,这些国家的宣称并未被世界承认。
为何南极洲被发现二百年来都没有被事实上占为领土?世界七大洲中只有南极洲成为了未被瓜分的“最后的净土”,背后又是什么样的原因?南极冰川美景一、南极洲:地球最后一块处女地南极洲在史前时代原本也是一块气候温和、生机勃勃的土地,这一点从南极出土的各种古生物化石中就可以发现。
而地壳运动却把它慢慢地推到了地球最寒冷的南极,如今它距离最近的南美大陆也有890千米之遥,是七大洲中唯一未被原始人类踏足的土地。
俄国海军军官冯·别林斯高晋,他是第一个发现南极洲的探险家南极洲被发现后,各国的探险队纷至沓来。
而这些最初造访的勇士们踏上南极洲的后,他们的名字也往往被作为新发现地的名称流传至今。
例如,美国的威尔克斯探险队在1840年发现了一片陆地,这里就被命名为“威尔克斯地”,一年后,探险家詹姆斯·克拉克·罗斯先后探索到后世以他为名的罗斯海、罗斯岛与罗斯冰架。
罗斯海、罗斯岛地图虽然对南极周边的探索一直在进行,但进军南极内陆与南极点却非易事。
最高达-90多摄氏度的严酷极寒、每次长达半年的极昼极夜天气、暗藏杀机的白色荒原、和极为困难的交通后勤,给南极深处探险带来了重重阻碍。
艰苦的南极探险队直到人类发现南极洲将近一个世纪之后,广袤的内陆才逐步被探险家们征服。
1895年,有据可查的登陆南极大陆记录,经过一批批探险家们的不懈努力,1911-1912年,挪威探险家阿蒙森与英国探险家斯科特相继率队到达南极点,完成了征服南极大陆最深处的伟业。
斯科特一行人虽然由于天气恶劣等原因最终全体殉难,但这场“伟大的悲剧”也让他们名垂青史。
阿蒙森与斯科特的探索路线,绿色为斯科特,红色为阿蒙森为何英国等世界列强,与挪威这样的极地探险大国如此热衷于南极探险?第一,19世纪到20世纪初,西方对世界各地的探索与殖民仍在进行中,无论是政府还是探险家们,都对征服南极有着浓厚兴趣,即使南极气候恶劣不可能成为殖民地,但各国对在南极抢占地盘的热情依然不减。
毕竟历史上,殖民地很多都是“先占先得”,谁都不想坐失良机。
阿蒙森探险队在南极点的挪威国旗前其次,南极探险正值第一次与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科学技术蓬勃发展,探索南极这片从未被人类干涉的荒原,对科学界来说几乎是在开采金矿。
南极埋藏的古生物化石、矿产资源、古代气候环境变迁的遗迹等,都是科学家们梦寐以求的一手研究资料。
因此,英国、法国、阿根廷、智利这些南极探索起步较早的国家,就像过去欧洲列强对亚非拉殖民一样,发现南极洲后很早就提出了对南极的领土要求,并试图占领。
然而与亚非拉不同,南极洲并非登陆后就可以有效占领并统治的地方,英法等国在世界各地占领殖民地,再获得各国的广泛承认的传统方式,在南极这片空无一人的大冰原上却行不通。
即使如此,这些国家(包括从英国独立出来的澳大利亚、新西兰)时至今日仍然保留对南极地区的领土要求,但至今未能如愿。
这背后的原因又是什么?各国在南极的宣称领土范围二、对南极的争夺即使以现在的技术水平,南极的煤铁天然气等深藏冰下的资源还是无法开发利用,表面上看,对南极提出领土要求几乎无利可图。
但从长远来看,在全球气候变暖、能源危机日益凸显的大背景下,南极这片资源丰富的处女地,对任何国家来说都是一块令人垂涎的肥肉。
早在1908年,英国宣称对“英属南极领地“拥有主权。
1912年,日本人也在探索到的南极一块地区插上了太阳旗,并命名为“大和雪原“,声称日本拥有此地主权。
1923年,英国的新西兰自治领提出对“罗斯属地“的领土声索,第二年,法国提出对“阿黛利地”的领土声索。
与世界其他地区不同,这两块土地皆是从南极点出发划分的一定范围的扇形领土,这是南极特殊的地理位置所决定的。
英国与英属南极领地的相对位置图20世纪20年代之后的几十年里,不断有新的国家对南极的某些地区声索领土,掀起了一阵“瓜分南极“的热潮。
而在这期间也不可避免地发生了声索领土重叠的问题,英国、阿根廷、智利三国不约而同地看上了南极半岛及其周边地区。
标红位置为新西兰罗斯属地,其他各国声称领土均按扇形划分原因很简单,这里也正好和南美洲距离最近,智利与阿根廷也想要这块离自己位置最近的土地。
这也是这片争议地区与罗斯属地的中间地带,即面对太平洋的“玛丽·伯德地”至今没有国家声索的原因。
鲜为人知的是,远离欧洲的南极大陆也被二战所影响。
挪威在1939年被纳粹德国攻占,挪威宣称领土的“毛德皇后地”也被德国占领,与德国新发现的“新施瓦本“合并成德国的占领区。
新施瓦本地区徽记当然,随着二战轴心国的战败,“大和雪原“与”新施瓦本“不复存在。
而英法挪等国也在二战中受创。
与此同时,世界反殖民潮流兴起,战后一段时间内再没有国家对南极地区提出领土声索,而试图瓜分南极的举动也势必会被美苏两大国制止。
二战的惨痛,让世界人民希望南极这片最后的净土不再被政治军事沾染,制定一个世界性的南极公约迫在眉睫。
三、南极,是世界的南极战后一度被打断的南极科考工作告别了英雄主义的探险队,以科考站的形式再次蓬勃开展。
两次世界大战前,只有阿根廷在南极建立了一座常年科考站,1947年智利英国建立了自己的南极科考站后,各国的科考站如雨后春笋般地诞生。
在之前对南极提出领土声索的英法澳智阿等国,成了南极科考事业急先锋。
英国首座南极科考站锡格兰尼岛站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作为后来者也不甘示弱,在50年代开始大建科考站,南极洲俨然变成了各国的共同科研场所。
为了协调各国在南极的科考行动,防止南极被政治军事波及、以及保护南极洲未被人类破坏的原始生态环境,1955年,12个国家在巴黎举行南极问题国际会议,这次会议就是后来的《南极条约》及体系的先声。
也正是这次会议,决定了至今没有任何国家在南极洲占有领土的格局。
会议决定暂时搁置各国对南极的领土要求,并协调各国的南极科考计划。
这体现了没有在南极声索过领土的美苏,以及其他国家不希望南极被某些国家独占的意愿。
在剑拔弩张的冷战时期,人类在南极问题上能够保持住克制,对南极的科学研究和环境保护意义深远。
南极卫星地图1958年,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邀请巴黎会议11国来华盛顿开会商讨一个正式的《南极条约》方案制定。
经过了多轮谈判,1959年12月1日,规定了世界各国在南极洲这块无主之地上行为的《南极条约》签订,并在1961年生效,南极条约体系也随之形成。
南极条约组织旗帜条约的制定将参与南极活动的各国约束在了一个框架之下。
它的第一条“南极应只用于和平目的,禁止军事性质措施”和第四条“冻结一切对南极的领土要求,并禁止新的领土要求”严厉地制止了在南极的一切政治军事行动。
美苏英法作为条约缔约国和有投票权的协商国,成为了维护《南极条约》最有力的力量。
南极各国常年科考站分布图(截至2009年)1983年,中国加入南极条约体系,随后1985年中国建立长城站,并被接纳为协商国之一。
这样,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均加入了这一体系,使得《南极条约》的效力得到了最大程度的保证。
而中国加入之后,时至今日在南极共建立了四座科考站,大大地推进了南极的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事业。
在南极条约体系下,各国科考站虽有国籍区别,但科学无国界,任何一国的科考站都会接待来自世界各国的科研人员与游客。
在南极这片无国界的大陆上,只有科学精神和普世精神。
而在可预期的将来,南极也将是如此,任何国家将南极据为己有的图谋都不能也不可能实现。
位于南极点的美国阿蒙森·斯科特站四、无法占领的雪原南极不属于任何国家的现状,不仅仅是南极条约体系所起的决定性作用。
在这个全球性体系形成前的一系列因素,也是让南极未被事实占领的重要原因。
首先是缺乏机遇,南极发现太晚,无人居住且极端气候等等特殊的因素,让人类花了更长的时间才得以深入并了解这片大陆。
直到20世纪初,人类才将南极表面基本探索完毕。
然而在这之后就是两次世界大战,全球大部分国家都被战争所影响,人们对南极这个世界的角落的关注度自然而然地就被转移了。
到了战后,想要在南极抢占地盘的国家早已失去了机遇。
而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大自然,南极不仅地理位置偏僻,气候恶劣,生态脆弱,而且还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洲,平均海拔高达2300多米。
南极虽有世界最大的淡水、铁矿、煤炭资源,但目前无法开发利用。
南极今天的经济还主要是渔业和旅游业。
人类要在那里生存,必须仰赖母国的补给援助,这对国家是一笔吃力不讨好的巨大开支,英法这种本土遥远的国家更是如此。
南极的阿德利企鹅,吸引了无数游客智利、阿根廷等作为南半球国家虽有地利,却受制于自然条件,要占领一片领土,必须有足够的人口。
然而即使在相对温暖的夏季,今天的南极也不过只有5000余人,主要是科研人员与游客,而且集中分布在驻扎南极的各处科考站中。
对于这样一个面积比欧洲还要大的一个大洲而言,这样的人口密度实在是太低,更何况,将近一个世纪前的南极人数还远达不到这个数字。
因此各国虽有心派人占领,但条件也不允许往南极派遣大批常驻人口。
如此一来,对南极的领土要求也只能停留在要求的层面,直到后来的《南极条约》冻结了一切国家的领土主张。
拍摄于南极科考站的极光美景
挪威是哪个国家?挪威是哪个国家
挪威位于欧洲北部,北部与瑞典接壤,西部与丹麦隔海相望,南部与芬兰相连,东部与冰岛隔海相望。
总面积为11.5万平方公里,人口约为400万。
在历史上,挪威曾是一个强大的国家,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逐渐衰落。
现在的挪威只是一个发达国家,经经济非常发达,人均gdp高达6万美元。
但这并不意味着它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
事实上,它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
一、挪威属于英国还是美国?优质答案1:挪威既不属于英国也不属于美国,挪威位于在欧洲,挪威本身就是一个国家。
挪威是一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也是当今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之一,经济是市场自由化和政府宏观调控成功结合的范例。
优质答案2:说起挪威,有些人可能是因为伍佰演唱的《挪威的森林》而知道其名字,不过大部分人知道挪威,可能与挪威有着极高的人均GDP有关,这个北欧的发达国家在2014年人均GDP高达10万美元,排在世界的前三名,现实中很多人都认为挪威是欧盟中的一分子,但实际上挪威并不是欧盟的一员,为什么作为欧洲发达国家的挪威不加入欧盟呢。
优质答案3:挪威不属于英国也不属于美国,他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位于北欧,和瑞典芬兰组成了北欧三强,这些地区人均收入比较好,是高度的发达国家,福利待遇很好,教育医疗养老全部免费,人民幸福指数高,挪威也是旅游业发达的国家,每年冬季有很多游客来这边滑雪二、挪威属于哪个国家?优质答案1:挪威本身就是一个国家,全称挪威王国,首都奥斯陆,是北欧五国之一,位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部。
挪威王国是一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也是高度工业化国家,石油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挪威也是西欧最大的产油国和世界第十一大石油出口国。
挪威是全球最发达的福利国家之一。
人均GDP达到81085美元,2011年全球人均GDP世界排名第三,仅次于卡塔尔和卢森堡。
2013年人均GDP过10万美元。
挪威是一个高度发达的工业国家,是欧洲十大经济国之一。
优质答案2:挪威的全称为挪威王国,简称为“挪威”,意为“通往北方之路”。
挪威位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部,是北欧五国之一。
挪威领土南北狭长,海岸线漫长曲折,沿海岛屿很多,被称为“万岛之国”,领土与瑞典、芬兰、俄罗斯接壤,属地还包括斯瓦尔巴群岛和扬马延岛。
挪威的首都为奥斯陆。